漂泊的青春,让记忆留痕类别:影视书评 作者:高骏森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3-1-22 16:51:39
编者按:如此解读一部诗集,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尤其是对诗歌的研究和深爱。拜读。学习。问好。
——解读陈永志先生诗集《凝望蓝天》
我们的宣言: 打工诗人——一个特殊时代的歌者; 打工诗歌——与命运抗争的一面旗帜! 我们的心愿: 用苦难的青春写下真实与梦想, 为漂泊的青春作证! ——选自《打工诗人》刊首语 2013年1月14日中午12点,我坐在电脑旁,边用手机拨打中国铁路客服订票电话,边登陆官方网站,预订2月2日从广州开往宜昌的春运火车票。当长达三个小时无论是电话语音提示,还是电脑系统提示,都说无票时,我的心升起了无限失落与惆怅。望向窗外树枝上挂满的冬日暖阳,决定起身,走出出租屋,去往附近一座宽敞宁静的草坪,透透气,释放心中积郁的苦闷。 在路上,突然接到一位久未联络朋友的电话。电话中她问我,去年春天赠送给我的一本诗集是否有看完,曾经答应过帮写篇评论的,是否已写完。因为她的老总知道有个朋友要给他写诗评,很想看看是怎么评价他的诗歌,以及他的人。 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愧疚。朋友说的这本诗集名叫《凝望蓝天》,作者陈永志,广州市志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本诗集在我得手后,用了两个晚上,把它一字不漏地全部读完,包括前面的序言同作者简介,还有后面的后记。这是所有诗集中,唯一一本让我沉淀内心的浮躁,以最快的速度最认真的态度读完的。这并不是说这本诗集写的有多么多么的好,也并不是说因为诗人是某家公司的董事长,我就另眼相看(直到现在我提笔写这篇评论,都没有和诗人见过面,也没有过任何文字或是声音的交流)。而是这本诗集是作者离开故土,漂泊在异乡寻梦,用青春的血水、泪水、汗水,以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的心灵絮语。它不仅是诗人心灵的絮语,更是一本所有漂泊在异乡游子打工的心声。而我,也正是这千千万万打工游子中的一员,诗中有许多句子都闪烁着自己曾经流浪以及现在正在流浪的疼痛、彷徨,忧伤与无奈。 “当我疲倦的脚步/再也经不起/高速公路的拖延/当我困慵的双眼/再也受不住/陌生站牌的欺骗/可我还得系紧鞋带/还得肩负行囊/把羞愧的身份证/从一家工厂/递进另一家工厂”(《肩负行囊,系紧鞋带》)。这是一种怎样的沉重与苍凉啊。或许只有真正在社会最底层打过工的朋友,才能感受出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血迹斑斑的疼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是一个翻云覆雨,轰轰烈烈变革的年代。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几乎是一夜间拥进了南粤岭南这座历史的天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响亮口号,让昔日广东这座清冷、贫瘠的土壤,瞬间变的活跃、欣欣向荣起来。那些抱着无限憧憬与满怀希冀,试图能赶着这阵风,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外乡年轻人,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诗人是这群人中的一员,我的母亲,也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当来到这座城市后,才发现,之前的憧憬与希冀只是脑海中的一个美丽幻影。城市虽是繁华的,同时,城市也是冰冷无情的,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也全部是冰冷的。当诗人挥泪告别故乡,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苦苦挣扎,走进一家又一家工厂,都被冷漠无情的老板或是人事拒绝,没有一处能让自己的脚步停落。此时的诗人,身心早已疲惫不堪,一个人满脸迷茫地行走在陌生繁华的城市里,或街头,或站牌,或工业区,脑海中想的最多的,就是家乡父母慈祥的面庞与叮咛嘱语,还有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以及,那片祖祖辈辈都没有丢掉锄头走出村庄之外的贫瘠故土。诗人的心斗争的相当激烈。虽然,双腿早已灌满铅丝,无力再继续行走,虽然,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欺骗,被拒绝,但是,诗人仍没有放弃继续停留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因为,他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的箭,并且,这个冷酷到近乎没有任何人性的城市,是永远不会同情与善待弱者的,它只接纳无畏无惧的勇士。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有意志有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是决不会向命运低头的。尽管我的身份在这座城市人眼里显得低贱、卑微,但是,我仍要努力地坚持下来,靠双手来改变命运。因为,理智告诉诗人,只要心若在,梦就在。 疼痛的诗句我每读一次,喉咙就会哽咽一次,活生生的画面映在眼前,仿佛就是自己那年月的流浪。为了节省三块钱的车费,我从广州郊区的钟落潭工业区走两个多钟头到太和镇,再乘坐公交车回到小姨的住处。因为南方天气燥热,我舍不得买水喝,嘴唇全部干裂,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血块。 因为经历过疼痛,所以至死都不忘。诗人这些疼痛的诗句在书中随处可见。“沉醉,迷茫/南边有座城市/城市里到处是灿烂/然而,我兄弟走不进遍铺地毯的楼房/他的脚开始如枯藤般/绕着长街短巷”(《走向远方》)。这是诗人的所见所感,写农民工兄弟在南方用自己的青春体力与汗水,甚至是生命,铸建起一栋栋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而居住在高楼大厦里面的人,却不是这些农民工兄弟,甚至,城市给他们的,连一间象样的房间都没有,可他们,并没有任何怨言,继续为这片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挥洒青春的汗水。这是诗人怀着一颗悲慈怜悯疼痛的心,为农民工兄弟的呼唤与呐喊。“绕街转巷,终于到了开放的土地。/一路凶恶,漫扬的尘土一度把我淹没。/打工的人海,拥挤的车潮,一度使我迷失”(《蓦然北望》)。读这样的诗句,我相信,凡是在2005年之前出来打过工的朋友,都能深深感受出其中的百般滋味。拧着大包小包,走出广州火车站,面对人山人海,听着不同乡音的方言和普通话,以及遇到那些用种种手段勒诈行骗的黑客,一定曾一度也让自己迷失过。“梧桐一叶,天下知秋。/沧桑烟波,多少离愁旧恨,狂煞几许望乡游魂。/有家不言归,怕故园乡亲的审慎”(《我哭过,为我的春天》)。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秋天,本是丰收喜盈的季节,也是让人忧愁的季节,尤其是漂泊在外无所定居的游子,更增添一份惆怅在心间。打工的滋味不好尝,打工的路不好走。当年在家乡怀揣着无限美好梦境,曾信誓旦旦对院子里的父老乡亲豪言壮语地说,请相信我,若在外面闯不出一个人样儿来,我决不回家来面对你们。转眼又是一年秋天,自己却在这座寻梦的城市里仍一无所获。年味儿的乡愁越飘越近,可面对自己当初许下的誓言,此时的故乡,已是我回不去的故乡。我想,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心情一定是复杂的,眼泪一定是疼痛的。就像我,在长达九年的春节中,都是独自一人在一间逼仄的出租屋度过,这种滋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怎么也无法体会出来的。 当诗人在这座南方寻梦的城市一次又一次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后,留给他的,并不是一蹶不振,悲观绝望,而是从这个冷漠残酷的现实中清醒地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等待与忍耐永远不是奋斗”(《继续出发》)。“眼泪无法改变命运,只有超越苦难,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后记》)。要想在这座城市和那些冠冕堂皇的达官贵人一样活的风光,有身份,有地位,就要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百折不挠地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奋斗。“如今/在没有眼泪的地方/只有鼓励自己永远不要畏缩/前方有海/有涛声/既然如此/我的船即使破败/风帆即使残损/也一样要追撵日出日落/潮升潮退”(《幸运总会来临》)。看,诗人已经彻底拒绝了眼泪。痛下决心,要在这座自己被人侮辱、拒绝、鄙夷的土地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彩色亮红晴空”(《作者简介》)。“我的祖辈从未跳出盆地就是憨厚吗?/我的父代翻过了几座小坡就可以称之为聪明了吗?/来到了沿海城市,是不是人们常称之为的大胆?/混到了一口饭吃,是不是人们称作的捞到了世界?/我不相信滚滚红尘/我不相信天涯/可我也不相信立地成佛,回头是岸。”(《别无选择》)。这上面一连串的反问,更加坚定地说明,诗人已经懂得了要想真正改变现在的命运,就不能再把眼光往回看,往自己的祖辈父辈身上看,更不能相信农村那些封建迷信,只要虔诚地跪在佛像前烧香叩拜,就能祈求佛祖菩萨保佑自己升官发财。于是,诗人在给母亲的诗歌中写到:“母亲/我命令你/站起来/不要再跪在墓前/祈求死去的奶奶。”“母亲,站起来/奶奶幕前破损的果盘盛下再多的眼泪/也感动不了亡灵/母亲,站起来/你小儿子用赤诚和牵念命令你:站起来/他不会永远落魄天涯”(《母亲,请站起来》)。读完这几句,尤其是最后的“母亲,站起来/你小儿子用赤诚和牵念命令你:站起来/他不会永远落魄天涯”这几句时,我的眼泪早已模糊了视线。仿佛看见的,是一位饱经沧桑慈祥的老母亲,佝偻着身子跪在一座低矮的坟墓旁,左手不断朝墓前燃烧的火苗中扔纸钱,右手用一根木棒拨动着压在底下没有燃尽的残纸,嘴中反复念着让阴间的婆母保佑自己的小孙子在人间平安如意之类的云云话语。站在这位老母亲旁侧的,是一位体弱瘦小,但两眼闪射出炯炯光芒的男孩,用轻柔但富有铿锵的言语对着自己的母亲说出这几句让世人听了都惊叹的话语。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语)。诗人是这样对自己的母亲说的,也是这样做给自己的母亲看的。在历经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春夏秋冬的打拼搏斗后,2005年,终于迎来了属于诗人在这座南国城市的第一个春天——广州市志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诗人翻身了,诗人富有了,诗人成了这座城市中有身份有地位有品位的达官贵人了。这些虽然都是事实,但诗人并没有因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思想也跟着改变。他永远是一个谦虚文雅的儒商,永远记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穿上西装,打着领带,就很光彩吗?/——披着貂裘,套上马靴,就意味着富有吗?”(《香庙朝拜》)。可见诗人一颗清水澄澈明净的心,是多么的高尚啊!在他公司企业文化宣传册上,写着这样的标语,公司理念:为商以德,富强祖国;公司使命:文化报国;公司愿景:成为中国一流的文化传媒公司。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我们把冰冷的概念变成激情奔涌的歌唱,把枯燥的数字变成美丽的诗行。读着这些温暖实在而又充满诗意的文字,我的心被这样一位成功男人深深感动着,也感念着。更多的,是尊重与敬仰。我虽没有见过他,但听在他公司上班的朋友说,老总很有文化涵养,很平易近人,关心、爱护着每一个员工。在他的公司工作,是一种愉悦,是一种富有,更是一种幸福。 诗人在自己诗集《后记》最后面说;“在物质充盈,文学无人问津或‘唾弃’的时代,四川作协的王中平、蒋东旭先生督促着我,想象他们在枯灯下选稿、定稿的背影,我就心疼,只有真诚说声:谢谢你们,朋友!最后感谢广州市志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全体同仁和我未来人生中相识与不相识的人们,是你们坚定了我的信心。感谢我可爱的妻子和女儿,因为你们无私无声的‘反对’和支持,才有了我第一本小册子的‘刀耕火种’,才有了开幕的不成曲调的乐声!因为你们,我不敢蹉跎,不敢长叹,更不敢弯曲。”当读者读完这些文字后,即使没有通读到诗人的诗作和见过诗人的真面,想必,映在眼前的,一定是一位徇徇儒雅,和蔼可亲的文化商人。更是一位时时都在提醒自己要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来做事业的优秀企业家。 一本独自漂泊心灵絮语的打工诗集,里面盛载了很多丰富内容,一直都是诗人笔下的焦点与关注话题。南下寻梦,梦却不是那么好寻,于是,有许多年轻青年,尤其是那些青春女孩,为了金钱,被城市摇影的灯红酒绿盅惑的不知了归路。在诗人的笔下,流露出了愤懑、憎恶、痛绝、呼吁、呐喊、同情、谅解。“听说南方没有爱情/听说我年轻的小妹/正以并不成熟的双乳/换取异乡人的馈赠/项链/戒指以及毒吻/优惠的贞操/随着猩红的地毯在蔓延/不能责怪她们/绝对不能/——我善良的人们”(《听说南方没有爱情》)。诗人看见这些如花似玉的少女为了生活、金钱、梦,就这样把自己的青春葬墓在风情夜色肮脏的床上,可以说,诗人的心是火烧般,油煎般疼痛,但他仍没有去责怪他的小妹,而是选择原谅,也呼吁所有的人原谅,因为,这是现实社会的被迫与无奈。诗人在痛心欲绝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对那些玩弄风情的男人发出警示,也是试图想喊醒那些因为金钱而失去理性的同胞小妹的大脑。“这土地太热情/这些大手太放肆/当心我年轻的小妹/勒紧宽大的腰带/举起锃亮的长剑/当心我的小妹/清醒!”(《听说南方没有爱情》)。 背井离乡,打工的生活是艰辛的,也是寂寞的。正值青春气壮荷尔蒙充沛的年龄,爱情,也是每位年轻打工者的正常生理渴求。然而,严峻的社会生存环境却不能让我们这群人满足,于是,有人坠落红尘,有人,开始在诗歌中疯狂发泄。“在寒冷呼啸的夜晚/不要想起我/会让你感到寒冷和萧索/没有我来催你睡眠/没有我来呵护你冻僵的小手/没有我给你安全和温暖”(《永远的年轻和辉煌》)。这是诗人写独自一人在异乡寒冬的夜晚对故乡恋人的思念与自责。“幻想红色高跟鞋,从第五根勒骨下穿过/围巾开始在颈腮边流行/田地早已干涸/岩石和山坡,还有红色的少女”(《很久不谈爱情》)。这是写对爱情的幻想。“好多艳美的女人匆匆地走过,在我没有眼泪的时候/不能同醉/在红伞下发誓的年代,连鹅黄的嫩芽都没有,何况苦果”(《有人与我同行》)。这是写对爱情的无奈。 在所有打工诗歌作品中,尤其是在珠三角沿海内打工的诗人,作品中总少不了一些热带植物等相关的名词,如荔枝林、椰子树、香蕉地,汽车站、火车站、工业区、人行天桥、立交桥、流水线……因为这些都是打工朋友经常“亲近”的物体。在诗人的诗歌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这样的诗句:“椰子树挑着洁白的大腿/道一声再见,月光就盖过了青春的草地”(《不能真正感动》)。“我祈祷的神灵,你们背叛了我/没有情人的夜晚/椰子林从来不展现风光”(《踏上你的台阶》)。“香蕉的弯曲,菠萝的尖刺/旋转舞厅/的士,立交桥/把我兄弟狠狠甩在了/体魄和热血之外”(《走向远方》)。“茂密的荔枝林/荫蔽不了成串的汗雨”(《山梁》))。“半截香烟/在荔枝树成林的地方/结束了一个故事”(《不要凝视》)。“而我又是一个人前来,在这个车站/远远的,望一眼那年一起走过的台阶”(《一个人前来,在这个车站》)。“我站得很累了呵/父亲/我在公路铁路/汽车火车的交往中/失去了很多的风景”(《父亲,我要回家》)。 漂泊流浪的打工者,诗歌中出现的句子与词汇,几乎全部是疼痛、励志、以及深度思考的。我在诗人的这本诗集中,发现有一个字以及与这个字相关的词汇在很多首诗中反复出现,这个字就是“坟”。一个让人看起来或是听起来毛骨悚然的汉字,为何诗人却这么喜欢用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生活在逆境中,对命运、对人生的深度凝重思考。“没有生离死别,就不能沧海桑田/棺材/坟墓”(《真正的歌者》)。“面对父亲的父亲的枯坟/我无言”(《遥拜》)。“我知道有春天/嫩草/雁群/土坟/瓦房”(《我在冬天等候》)。“我频频回头的那个山坡的拐角,成了祖母盼我回家的墓地/城市只对骨灰盒遥拜/不会跪筑悲凉的泥土”(《八月十五,不要远走》)。这些充满无限凄凉与颤抖的诗句,无不让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在悲痛中陷入深深的思索。 “用苦难的青春写下真实与梦想,为漂泊的青春作证!”这是《打工诗歌》创刊人许强带领的几名打工诗人写下的创刊心愿。在诗人的《凝望蓝天》这本诗集中,我读出的,是诗人当年血泪的呐喊,是千千万万个打工者撕心裂肺的呐喊,更是我的呐喊。它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戳进每一个打工者血淋淋的鲜活心脏。 如果我们拿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来论,无疑,作者的这本诗集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存在。如语言的凝练与精髓(虽然里面有许多散文诗,但有些散的太乱了),断字断句断行的把握,标点符号正确运用,以及诗句上下衔接、正确词汇运用等,都是值得商榷、斟酌、推敲的。当然,我们很能理解作者在写这些诗歌当时的心情与背景,基本上都是一鼓作气,一呼即就完成的。因为这样的诗歌,总是在一个人大脑最风暴的时候才会生出诸多灵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