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菜不如白菜

 啸海楼 2013-01-24
百菜不如白菜

作者:柳已青     
【按語】這壹段時間,忙著看壹部書稿的清樣,忙著去北京書展采訪。壹晃,竟然半個月了,沒有更新博客。前天,我送孩子上學,遇到壹位60多歲的阿姨。她對我說,很喜歡看我在《半島都市報》的專欄“食說新語”,並讀過我的《紅塵往事:民國時期文人婚戀傳奇》。在寒風中,聽了阿姨的話,心裏暖暖的。在半島的食說新語專欄,也要停壹段時間。但我會繼續寫下去。這個專欄會在春天結集。也算對讀者的壹個交代。

 

百菜不如白菜
柳已青

    世間最平淡的滋味,飯桌最家常的味道,這就是白菜了。漫長的冬季,壹直是白菜陪伴著我們,迎來冰雪消融之時。

    白菜帶著淡淡的菜香,濃郁的生活氣息,缭繞于餐桌。白菜是很中國的蔬菜,它和桑蠶、茶葉壹起,構築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千載而下,白菜仍然忠誠地喂養著我們的冬天。

    二十年前,中國北方的城鄉,冬天儲藏大白菜,是生活中重要的壹項任務。白菜壹般是秋分時節種植,冬季初雪時收獲,生長兩三個月。秋霜白了壹地,愈發顯示出菜地中白菜的青蔥,霜降來臨,萬物都肅殺凋零,而白菜長得正歡慶。記得當年將散開的白菜葉子,用紅薯藤收攏。天氣越來越冷,白菜就會包心,壹層壹層地長的很結實緊密。

    白菜性喜寒冷。松樹寒冬不凋,霜雪愈見其精神和風姿。白菜和松樹類似,所以古人給它起了壹個雅稱“晚松”。宋代的陸佃在《埤雅》說:“松性淩冬不彫,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其字會意,而本草以爲交耐霜雪也。”

    彤雲密布,即將下雪的天氣,往往是從地裏收獲白菜的日子。壹棵棵飽滿的大白菜,從地裏運到家中,垛在窗戶下。這只是暫時的儲存,爲了防止凍傷白菜,家家院子裏都挖了菜窖,將白菜、蘿蔔、地瓜等放進菜窖,才能讓它們安然無恙。大雪封門的時候,劈柴在爐竈內熊熊燃燒,火焰舔著大鍋。新鮮的白菜,紅薯做的粉條,和五花肉在大鍋中咕咕都都地作響,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老老小小壹家人,每人壹大碗白菜豬肉粉條,圍著火爐,熱乎乎地吃,有如沐春風的舒暢。    
    從地裏剛運送出來的大白菜,青綠宛如翡翠。扒掉白菜幫,靠近根部的白菜幫,白如玉石。頂部顔色嫩黃,宛如蠟梅,薄如紙片。只看這顔色,也會讓人心生憐愛。

    想起古人的壹段對話。南齊王朝有壹位滿腹學問的大臣叫周颙,滿腹詩書,才華橫溢,“泛涉百家,長于佛理。”這樣的人物曾經當過隱士,如今身居高官,飲食很有特點,“清貧寡欲,終日長蔬食。”有壹次,文惠太子問他,什麽菜味道最佳?他應聲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松。”這樣簡單的壹句話,成爲中國人飲食的法則——吃應季的新鮮蔬菜。如今,人人都喜歡這樣吃,但未必能達到周颙的境界,他吃的不是菜,是境界。

    秋末晚松,出塵世之俗氣。我等吃貨,喜歡經霜雪的白菜之肥嫩,莖嚼起來有清甜的汁水,很好吃。“撥雪挑來塌地松,味如蜜藕更肥濃。”白菜涼拌,脆中微甜。味如蜜藕,這是田園詩人範成大的誇張。

    作爲青島人,是有口福的,每歲冬季,可以吃到膠州大白菜。“膠白”主産于膠州市南三裏河村壹帶。其特點是棵大、幫薄、包心緊、纖維少、汁白如乳、味美易熟、生食熟食俱佳,爲山東名産。“膠白”營養成分豐富,維生素C和鈣的含量最高。質地柔軟,食之易于消化,無論炒、燒、煮,或作餡、鹽腌、醋漬,均鮮美可口。“膠白”系上紅頭繩,在魯迅先生的筆下,聲名遠播。

    蘇東坡食松即興吟誦,“白松類羔豚”。在我看來,百菜不如白菜。曆經霜雪的清白清脆,平淡悠遠的家常原味,最樸素的最有生命力,最平淡的最是生活的真谛(至味必淡)。

    不如今晚就吃大白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