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继英:构建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的实践性思考(二)

 雁南飞香 2013-01-24

陈继英:构建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的实践性思考

三、自学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

一套教材能否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生命是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关键是可操作性。因此,该教程编写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我们也把可操作性放在首要位置。按照中学生作文所需的思维认识能力的层次,将训练内容切分为写作思维基础、写作感情激发与心理调控、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作文内容创新途径、作文语言创新途径、高考作文形式创新探究、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写作以及快速思维运用等重要章目几十个思维能力训练点,而每一思维能力点的训练,又具体切分为“训练项目”、“思维导论”、“训练实例”、“思维技巧评析”、“请你尝试写作”等具体项目,这样便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又自成单元系统的作文训练程序,从而使每位执教者依凭有本,教有思路。同时,执教者又可根据每一项目的训练内容和自身特点,或先指导,或先实践,并适时组织学生根据本节内容进行讨论、印证和修改。不论采用那种顺序进行具体实践训练和教学,教者均可从该教程中得到有益帮助,学习者也可通过阅读该教程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有理有据的指导文字以及贴近自身写作和生活实际的写作实例,开启思维、提高认识,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写作知识、方法以及技巧的启发,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反复历练,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从而练就写作技能、形成写作能力。有这样一套作文教程,教师便于操作,学生也乐读乐写,何乐而不为呢?

四、指导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

如前所述,作文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实践练习,才能形成写作技能和能力,也才能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对此,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④因此,该作文教程中特别注意安排了实践练习环节——“请你尝试写作”。

这一环节有的可在指导之前,有的可在指导之后,主要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思维规律和技巧,通过实际写作来“自悟其理法”,“自能作文”,进一步练好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教师的指导则是在学生实践练习和“自悟其理法”的基础上的点拨、引导、诱导,绝不是花费大气力夸夸谈地讲那些文章结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语言特色之类的东西,而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的疏导、评价、归纳和升华,这样易于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发现写作的技巧和规律,并逐步形成新的思维认识的飞跃。然后再通过新一轮的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的技巧和规律实现更广泛的迁移,并在迁移实践中再“自悟其理法”。学生由于迁移实践的成功,又会产生新的迁移实践的主观需要。如此安排作文训练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有指导的实践性极强的过程,其效果远非那种夸夸其谈讲析写作经验和规律的教法所能达到的。我们认为,这种在实践中指导,在指导中实践的作文训练程序,形成了“指导一一实践一一验证一一归纳一一实践”的良性循环,不但能使学生达到叶老所期望的“自能作文”的境界,也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高效发展。

总之,我们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有一套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教程。而本教程的编写,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突出人的素质的核心——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目的之一也是通过该教程进行科学训练,使广大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积累生活,积淀文化和思想,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和表现欲,然后再通过教师参考该教程进行点拨、指导,教给学生感知生活、表达感想、表现生活的方法,在学生反复历练的读写实践中练好写作技巧,优化思维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提高认识能力,从而实现叶老提出的“自能作文”之目标,并使学生进而成为有一定文化品位、有独立思想和认识、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的大写的人。对此,我们理应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基于此,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实验研究与探索,构建成了一套思维语言训练并重、读写一体、以写作思维能力点为单元、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抓手,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鲜明的作文教程。由于我们水平和各方面条件所限,该教程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竭诚欢迎语文界同仁批评指导。

 

注:

     皋玉蒂《“小作者现象”的审视》,《语文学习》1997年第3期。

     蔡明《关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1999看第3期。

     《对年轻朋友的热切期盼》,《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736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