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学历查三代的背后-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25

学历查三代的背后



  在今天这个“泛证书时代”,证明一个人本领大、体现一个人“实用价值”的“有力证据”就是学历证书了——一纸文凭往往是人们谋职时分量最重的筹码。

  时下又到了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那些怀揣着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学子们大概没有多少人对自己能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婆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记得前些年曾看过一则消息,一位北大博士在长春某高校谋职时就遭到了“前恭后倨”的待遇。北大博士求职于一所外省普通高校,在我看来多少有些“下嫁”的意味,但为何长春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竟对名门之后“始乱终弃”?原来,该校在审查这位博士的简历后发现,他就读本科的学校系非重点院校,而这一“贫寒”的出身使得这位北大博士的身份暴跌,以至被逐出了求职者的行列。近日,又从媒体上得悉,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女博士因本科“出身不好”而在招聘中出局。

  因“前学历”不够风光而在竞争中惨遭淘汰的事,这些年已屡见不鲜。我在网上进行了一番搜索,发现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这类沿海开放城市在引进人才落户方面并不“开放”,大都有关于引进者起始学历(亦称“第一学历”)的硬性规定,诸如本科学历者必须毕业于国家“985工程”的大学,硕士、博士阶段更须就读于国内外顶尖高校。即便面对的是清华、北大的博士,一些很牛的用人单位亦明确提出必须是血统纯正的“三清”或“三北”党(即本硕博均须在清华或北大就读)。用人查看“前学历”,在近些年的大学生招聘中表现得颇为普遍。

  “学历查三代”,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如此以来,今天那些后继学历拥有者们手中的证书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且不说那些成人班,即便是人们心目中近乎神圣的硕士、博士学位,如今也大有掺假并向“钱”看齐的势头。前些时候,媒体上披露的某著名高校发出在职博士研究生“非县处级以上官员和国企老总不招”的“招生豪言”,透露出的正是知识屈服于权贵、学术委身于金钱的悲哀。人们传说的“最难考的是本科,最好考的是博士”也似乎说明了某些高校研招中的“猫腻”。随着文凭的“升值”和知识的贬值,随着“金钱打造学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谁还敢轻信手中的学位证书?看来,查看“前学历”乃至“学历查三代”,也是用人单位不得已而为之。

  再有一点就是,目前我们还缺少一种鉴别人才、考评人才的合理机制,不少用人者也缺少一双能够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慧眼,缺少一种在使用中考察人才、鉴定人才的耐心和信心。一边怀疑博士文凭为“水货”,一边却又认死那张本科学历证书——骨子里还是在与学历证书较着劲儿。依我看,最为稳妥的做法是将证书收起,先干段时间看看。这样做也许会让我们的用人单位多费点眼力和脑力,却不会使我们日后落下遗珠之憾。至少不必面对学位证书,反复掂量、再三斟酌,至少不必挖空心思去追查“前学历”、“前前学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