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绍伟教授话体育之五:只有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做得好

 乔乃强书馆 2013-01-25

——关于场地器材布置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0年第11)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活动所处的空间,以及影响师生心理生理发展变化的物质条件之一。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一定的场地器材为基础,在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下进行。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实际上是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反映和具体化,这种观念一经物化到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中,便对体育学习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与练习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场地器材不仅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而且,本身就是体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的有效性主要应追求——创设的体育场地器材应最大限度的与学生身体、心理等特点与需求相契合;要能为创设为学生实现一节课(某一活动)的具体体育学习目标产生最佳的效果的教学活动;要能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趣、有效互动提供物质环境的保障。

体育器材布置与利用是体育教师必须面对与处理的问题,合理布置与利用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同时是一个体育教教师感到头疼,又似乎很难找到出路的一个问题。在体育教学中不少的体育老师会抱怨体育场地器材太小、太少、太差,而学生人数偏多,甚至超多,僧多粥少,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学正常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确实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但是我们可以说在一定的情况下,思路决定着出路——“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只有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做得好。”

为了最大、最佳地发挥体育场地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是在宏观理念和观念层面上,要重新认识体育场地器材在体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往我们对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的认识主要是从体育教学组织角度、只是作为体育教学条件来看待的,仅仅看成一种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它间接地作用于体育课程教学,而不是形成体育课程本身的来源。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固定不变的,只是为了简单适应现有运动需要的机械作业过程。实际上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不仅仅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它本身就是体育教学的手段、内容。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既是体育教学进行的条件性资源,同时,又直接作用于体育课程,成为体育课程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与学生身体活动必然的、内在的融为一体。因为所有体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下进行的,没有一项体育活动不受一定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的制约,同样体育活动内容,在不同的场地器材条件下进行,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体育学习和体育练习的感受与体验,成为学生体育学习、获得、内化的对象,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形成的经验。

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运用直接影响学习什么运动——因为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不同、体育对场地器材利用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运动和不同运动的效果。所有的体育运动及其效果都是与体育场地器材是紧密相连的——可能是学生非常适合的运动,也可能是学生无法适应的运动;既可能是对学生非常有益的运动,也可能是对学生无益,甚至有害的运动;既可能是吸引学生,被学生所喜欢和有利于激发产生体育兴趣的运动,也可能是不能吸引学生,不被学生所喜欢,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运动。例如在小学进行篮球运动学习,如果是采用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低篮球架、活动篮球架,学生以自己的双手互握做成活动的篮球框,运用重量比较轻、适合学生身体特点的小篮球等进行篮球运动学习与练习,因为这样的运动比较符合的学生实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篮球运动(游戏)的运动,并从运动中获益。反之,如果在小学的篮球游戏或小篮球运动教学中,我们采用正规的3.05M高的篮筐、标准的篮球进行篮球教学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运用这样的篮球场地器材进行的运动,学生很难适应、很难喜欢、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乐趣,学生很难在这样的运动中获益,甚至很可能会产生对篮球运动的害怕与厌恶。

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还直接影响如何学习运动——不同的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运动方式——是强调以合作的、小组学习的方式,还是强调以竞争的、个人的学习方式进行?是强调机械模仿学习,还是强调学生创造性学习?体育场地器材布置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效果。可以是创设出“齐步走的、一刀切的”,不利于激发全体学生进行的运动,甚至是伤害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运动;也可以是创设出关注个体差异的、因人制宜的,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其中的运动。如在进行快速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的需要为学生设置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距离,或同样的距离不同的时间的练习;我们可以设计四列横队,完全在体育老师统一指挥与控制下进行快速跑学习与练习,也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观察、帮助、评价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与练习等。在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方面,应能更好体现强调学生之间协同、重视学生的学习表现;更重视小组和班级合作;更重视创造性的学习与表现。

另外,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运动,并在体育运动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应进行包括体育场地器材改造在内的规则改造、程序改造——更多地设计协同比赛;更多的评价和强调体育运动中每个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与发展的练习;对竞技体育比赛中能力致胜的原则进行彻底的改造,在运动形式上保持一定的,甚至是较强的竞争,但在运动目标的追求上淡化竞争和取胜,而强调自我超越与成功、强调合作与互相尊重。

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学习的环境——体育场地器材作为体育教学环境,为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与背景——良好的、安全的、美观的、舒服的、赏心悦目的体育场地器材设计与布局,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练习的积极性;为体育学习创设的具有一定危险性、艰难性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杂乱的、不适的、不安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计与布局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畏惧、丧失对体育学习的激情与兴趣。选择与布置安全的、卫生的上课环境,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提高活动的兴奋性。只有真正认识到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利用是形成潜在的、隐形的课程,是一种无声的体育教学语言,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才有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对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进行更多的思考与创造。

·     第二是在中观层次上,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要与目标契合、与内容融合、与学生实际和教学形式吻合、与学校可能的资源整合。

一是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首先应注意与体育学习目标的契合。这里所讲的体育学习目标不仅仅限于某一运动技术的某些技术环节,也不仅仅限于体能的发展,而是指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某一节课中的细化——通过一节课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明确、具体的体育学习目标不仅对体育教学内容,而且对于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具有导向作用,只有明确体育学习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找寻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如在初步学习完成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支撑跳跃“山羊分腿腾跃”动作时,为了实现提高胆量、克服胆怯的体育学习目标,在进行体育场地器材布置时,应适当降低支撑跳跃器材的高度、远度;同样是在学习支撑跳跃“山羊分腿腾跃”时,如果是为了达成“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完成动作的,巩固所学动作,体验成功与自我超越”就应适当提高“山羊”的器材的高度、远度;如果是为了更好的关注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设不同高度、远度的“山羊”等。

二是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应与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融合——体育学习内容的创编与实施是达成体育学习目标的关键。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利用应能更好的配合体育学习内容:如在设计学习和强化排球运动的垫球动作的教学场地时,采用围成一圈的场地布置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帮互学和体现排球运动的集体性特征,一人对一组的场地布置在体现以上两个特征方面可能就有所不足。

三是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应与学生实际和教学形式的吻合——不同年级年龄性别的学生,适宜的运动内容和运动方式是有明显的差异的,对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的需求也是各有不同。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科学合理布局与安排,以及练习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积极性、主动性,即学生可以做、乐于做客观环境;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与练习以及成功的机会。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效果,学生必须有比较充分的学习与练习的时间空间,因此,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学习与练习以及取得成功提供物保障。

四是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应与学校体育现有物质资源的整合——每一所学校都有具体的地理环境、具体的地形地貌、具体的校园格局和体育场地的条件。体育教师在设计与利用体育场地器材时,应注意与以上客观条件的整合,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别具一格的场地与器材。

第三是在微观的策略层次上,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应做到充分运用、“无中生有”、多用巧用、会用创用。

体育教师应综合思考体育学习目标、学生实际、体育教学内容等条件,最大化和最优化地发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作用布置与利用。

一是无中生有。体育老师在进行一节体育课或一种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学习目标和体内容设计时,应善于根据体育学习目标、学生实际、体育教学内容、现有课程资源等“无中生有”,利用学生、教师、地形地貌等“造出”体育场地与器材,如在进行山羊分腿腾跃动作教学过程中,为了练习支撑腾跃动作,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其中一人体前屈,双手支撑双膝做人造山羊;在进行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部分学生站在高处,两手互握做人造篮圈;在做“钻山洞”的游戏时可以要求两排学生对面站立,两两双手互握做成人造隧道等。在这样的体育场地器材设计与利用中,一方面解决了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创设了学生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与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是多用、巧用。在一节课的体育场地器材设计利用时可以采用组合、变形、简化的方式,力求一场多用。一物多用。如在体育教学中,一只呼啦圈,可以用来进行腰部、腿部、颈部、肩部、上肢等各种各样的环绕运动;也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种各样的大步跑、变向跑、跨越运动、跳跃运动;还可以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钻过运动等。我们可以像刘谦变魔术一样,将某一体育场地器材用来开展不同的运动、实现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

三是会用与创造。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的成效,体育老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学习的影响,教会学生知道体育体育场地器材的用途,学会正确运用的方法;更要注意发挥学生创造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发明创造出有创意的、符合实际的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的金点子。

重新认识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在体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整体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认识理解体育场地器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体育学习目标、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现有资源等,精心利用与开发,设计与创造体育场地器材,使之真正成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有效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