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大内河航道,尽管长江航运运力仍有待提升,中游和下游航道仍需通畅,但相比于建国初期,仍不能否认长江航道60多年来的变化,它已是货运量世界第一的内河运输航线。 资料显示,建国初,长江干线航道处于极端落后的自然状态:上游礁石林立,航道急、弯、险、窄,通航条件十分恶劣;中下游则浅滩密布,变化剧烈。 当时长江干线年货运量仅为430万吨,长江航道维护标准很低,1956年宜宾到重庆段维护水深为1.8米,重庆到宜昌段为2.6米,宜昌到武汉为2.8米,武汉到上海为4.0米,大部分河段不能夜航。 截至2009年,中国已投资61.5亿元开发建设长江航道,其中航道整治20.2亿元,生产设施建设12.9亿元,船舶建设28.4亿元。 “九五”以前,长江上游航道共整治滩险123处,零星清障115处,航道通过能力提高8倍以上。 而根据2006年交通部提出的“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长江发展战略,在下游,先后实施了张南、东流等航道整治工程、10.5米深水航道上延工程、太子矶炸礁工程以及马当沉船打捞工程。 在中游,先后实施了界牌、碾子湾、陆溪口、罗湖洲、马家咀、周天、武穴、嘉鱼-燕窝等航道整治工程和应急清淤工程。 在上游,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实施了库区助航设施淹没复建和库区炸礁工程,库区航道得到了根本改善,清除了库尾航行安全隐患,并且实施了泸渝段、叙泸段航道整治工程,提高了上游航道等级,实现了干线航道全河段全天候通航。 目前,长江上游重庆以上可通航千吨级船舶,重庆到宜昌可通航万吨级船队,宜昌到武汉可通航1000~5000吨级船舶,武汉至南京可通航5000吨级海船和万吨级船队,南京以下可通航3万吨级海轮,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通航。 2008年,长江干线航道年货运量已超过12亿吨,已为建国初期的300倍,至2011年,这一数量已高达16.6亿吨。 而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要达到1.3万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2214个。 国务院2011年则发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国家“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9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建成,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将达30亿吨以上。 今年4月,交通部水运局副局长解曼莹则在解读《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年)》时指出,航道是水运发展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未来将建立航道养护质量管理体系,航道设标里程要达到50000公里。 |
|
来自: LM0318 > 《13 河北(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