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捏脊疗法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

 学中医书馆 2013-01-26

捏脊疗法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

杨小平 赵玉瑶 韩伟峰

  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捏脊疗法具有益气健脾、疏导气机的作用,对脾胃虚弱、肝郁脾虚的病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可用于防病保健功能。笔者用其治疗30例有肝郁脾虚或脾胃虚弱证候的慢性肝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全组共4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65岁,平均38.4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1.85年。对照组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0~63岁,平均37.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1.82年。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脾虚证和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天服用人参健脾丸,每次9g,每日2次,45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服用人参健脾丸的同时接受捏脊疗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沿脊柱及脊柱旁开0.5寸处,从骶尾处始,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提起皮肤,向上方推、捻、提、放,使肌肤连续的卷起如水浪一样向前波动,直至大椎穴。一般先中间,后左侧,再右侧,各捏1次为1遍,每次治疗共捏3遍。15天为1个疗程,第1疗程每日捏1次,第2疗程隔日捏1次,第3疗程每3日捏1次。

治疗效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主要症状变化情况见表,从表中可见治疗组腹胀、纳差、胁痛、脘闷等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

表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消失情况

症状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例数 消失数 消失率% 治疗前例数 消失数 消失率%
腹胀 29 29 100.00* 10 6 60.00
乏力 30 29 96.67 10 8 80.00
纳差 28 28 100.00* 9 5 55.56
胁痛 15 15 100.00* 5 3 60.00
脘闷 15 15 100.00* 6 3 50.00
口苦 6 4 66.67 3 0 0
恶心 5 5 100.00 2 1 50.00
舌胖 30 15 50.00 10 6 60.00
苔腻 30 21 70.00 10 6 6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体会

  捏脊疗法属推拿术,因其简便易行,在民间广泛流传。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发生,多责之于感受疫毒之邪,入里化热,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肝气横克脾土,而致脾胃损伤,故肝病患者病史在半年以上者多伴有脾虚兼证。捏脊疗法具有益气健脾、调和气机的作用,故较适用之。本法之推、捻、提、放等手法,可直接作用于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筋骨,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作用,从而达到气血平和,各脏器器官协调共济而阴阳平衡,祛病健身的目的。临床观察证实,捏脊疗法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对腹胀、纳差、脘闷、恶心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治疗的最初几天,施术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的感觉,但每次按摩后,病人可获得舒适和放松感。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 450004

(收稿日期 1999-02-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