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股之--- 人民幣暢流天下之前(2)

 ue23 2013-01-26
       郭樹清講的是高賣低買,係人都知做到不止可賺錢,是可以發大達,這就一如廚師謂,掌控好火候,定可煮出好菜,關鍵是甚麼?是怎掌控火候。《中國廣播網》找來位評論家林耘,解釋這個「掌控」的技巧,他謂:
所謂高拋低吸波段操作的這個說法其實老股民各都懂,但是要做到、做好確實是非常難的,股民講的還是有些道理。第一我們看到A股它的市場波動非常激烈,比如說像1996年、1997年的時候是大幅上漲,1998年的時候是大幅下挫,2009年又是再度的大漲,2010年開始回調。從市場激烈波動的角度來講,波段操作確實有可能獲得比較好的收益。第二個就是A股投資者的情緒變化非常大,所以如果說在大家不買的時候買的,等待時機可能會獲得比較好的一個機會,如果說市場狂熱,在高位去買進,可能在持有方面就會出現比較大的一個下跌。從去年情況來講,在市場低迷時進場能夠堅持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收益,但是真正的操作你會發現確實是看起來容易,說起來容易,做到非常難,因為還面臨市場結構性的不同。比如說每個波段裏頭可能熱點會不同,不同板塊之間的表現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但是我相信郭樹清主席主要想告訴大家的是,市場是應該低買高賣,另外應該跟市場情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大的趨勢來操作,而並不是我們狹義所理解的這種小波段的操作。同時也正像巴菲特所說的那句話,「當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有一份恐懼的心理」,這也是一個市場情緒的表現。郭樹清主席所講的話大家都能理解,只不過可能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有意思的是昨天證監會的網站在晚間突然發布了一個「緊急闢謠」,證監會網站對於郭樹清講話的說明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解讀?
我覺得還可能是跟郭樹清講話之後整個媒體的跟進,包括在微博上面有非常多的評論有關係,被大家廣泛的或者說下移的定義為波段操作,可能有一些曲解了郭樹清主席想要表達的內容。我覺得真正的波段操作或者說價值投資當中的藍籌股具有比較好的投資價值,是需要市場整個環境的改變,包括制度的約束,比如說市場的定價機制能夠發揮的比較好一點,真正的實現優質優價,低買高賣就有一定的條件。另外真正的要實現優質優價的話,讓你差的股票要有退市制度的保障,所以我覺得郭樹清主席的講話講了很多內容,但是一段段揭開,特別是被斷章取義的時候,就會發現,可能跟他的本意有比較大的不同。我相信這是證監會在會後作出的澄清。


但求有得賺 不求大賺?


         想拜師學藝?先看一次林耘的論析,且看能否看懂,懂了便跟着去做,應可賺大錢,不要光聽郭樹清講的。他講的,猶如講:「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的是大道理,大方向,永不會錯,高沽低揸怎會錯?郭樹清沒有給出烹小鮮指南。
假如你認為林耘的論析也看不懂時,我介紹厲以寧的炒A股賺錢規條:
1.當有通脹出現,中央推出宏觀調控措施時A股會跌。
2.當宏觀調控有成,通脹回落後,宏觀調控會被取消時,A股會升。
厲以寧這個買A股賺錢規條,再配上郭樹清的大方向,相信買A股賺錢會不難,這就是:
(A)(當有通脹出現,中央推出宏觀調控措施時,A股應跌),但如當時仍人人蜂擁入市,你應沽。
(B)(當宏觀調控有成,通脹回落後,宏觀調控會被取消時,A股應升),但如當時人人沽股,你應買。
以上A、B兩點中,括號內是厲以寧語,其餘是郭樹清語。人家講甚麼,不要全聽進,只要人家不是靠害的,不妨適當地取材,以合己用,同樣,筆者將厲以寧與郭樹清的A股賺錢規律合體,你也不要全信,看看是否合用,自己剪裁。今時A股除了通脹與宏調外,還有其他個人民幣國際化,養老與恒指23,500的關係。
       筆者在上周的金融論壇上提出,今時人民幣離岸中心、人民幣國際化是不可能再走70年代歐洲美元市場和美元國際化的老路,除了時移勢易,尚有美國佬不會讓你人民幣這麼易國際化,以動搖到美元為國際貨幣的獨尊地位。如美元失這獨尊地位,則美國就再不可以亂印美鈔,亦即不可無限量地提高其國債上限,此亦即美國要加稅減福利去還債,要過很苦的日子。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和政客想走這條絕不可以得到選票的路,而美國一般人民亦不會放棄幾等於白吃白喝的安樂日子(美國政府印鈔票發失業救濟金,即是白吃白喝全世界辛勤勞動人民的血汗成果),當美國人為落後地區的童工抱不平時,失業而領救濟金的美國人實應考慮到,就是這些被剝削的童工生產出來的貨品,提供給了他們廉價日用品。


全球製造業增長過速


或會問,美國大印銀紙,通脹必升,最終不是自吃苦果?這是書本理論,而且是個不合時宜的純經濟理論,現實生活中是經濟加軍事(拳頭),經濟學院理論是動口不動手,故只好留在象牙塔內過日辰。自80年代以來,美國印了幾多美元?但美國的通脹率(CPI)是升還是降?是由80年代的逾13%,降至近年的低於2%,提出通脹是貨幣現象理論的人是佛利民,但指出增發貨幣而通脹趨跌的,不是人,是事實。人會錯,事實不會錯,講完,為甚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全球的製造業增長過速,但市場還是那個美國市場,結果在環球製造商的競爭下,這些製造商只好:⑴割喉減價;⑵壓縮成本,而最能夠被壓縮的成本就是勞工價。60年代至80年代,勞工價格增幅最烈,當時研究通脹成因的就有成本上升導致通脹(Cost Push)的理論,但到今時,不少國家地區推出最低工資,這其實就恰恰反映勞工工資加得慢,你看樓價要不要有最低升幅作保證?不用,因為A君不買B君買,一如60年代至80年代,工人可以罷工,可以東家唔打打西家來爭取工資上升。如果你年已50歲,應當不會忘記在97年前,你的人工可以年加三成,轉工跳槽又加三成的美好時光,為甚麼今時老闆只加你3%,你也不敢跳槽?因為一跳之後便冇槽要你,只好吞聲忍氣,繼續捱3%。
你如明白這個,就應知道中國如欲人民幣國際化,要再走貿易出口之路是不易的,因為環球今時有N個製造國家,越南、柬埔寨、緬甸、巴基斯坦的工資都較中國平。美國為要制衡中國的經濟崛起,是一定會將定單或入口優惠給這些國家,以削弱中國的出口力。因此,中國要吸引人家來持人民幣,希望人家要買的,不是底衫褲,而是養老。
今時環球富裕,中產一群最關注的是養老,養老金再去買債券,認真麻麻,息低,可以去買樓,但風險不少,一個相對較少風險的,是買股,這是過去50多年所證實有效的養老模式,相信在未來50年仍然可續行。
買股的前提是:公司不破產,有盈利能力,環球之中,中國是有不少上市公司,含這兩個要求,只不過之前因為為防風險,阿爺並沒有全綫開放A股市場,只讓部分國企以H股形式來港上市。
中國有13億人,可以容納多少公司上市?估計可以上萬,這些公司有些終會破產,無投資價值,但應有不少是有活力的少艾公司,可以有發展機會,作為做個養老基金,能在中國找到十家八家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就可以解決收益問題,這些養老基金不一定要在中國投資,但如果中國在以下方面有所改善,又將如何:
1.IPO公司帳目不是假,貨真價實;
2.上市公司肯派息,不一定要很多,年逾3%,再加上資本增值,年有5%,即總回報有8%,相比於目前只約2%、3%的通脹,叫可以有交代;
3.資金來去可自如,匯率相對穩定,也就OK了。


人民幣有地可花


阿爺是否目前正朝這三點去做,為甚麼?因為阿爺以後要人民幣國際化,就一定要叫持有人民幣的人,可以有投資出路,即人民幣有地可花,不再是用來去買大白兔糖,所以B轉H、A加H、或拓大A讓更多外資可買人民幣資產,是人民幣國際化,或使香港成為個成功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必然之路。而港府的金融發展局的工作重點就是要為人民幣服務,在香港推出多樣的人民幣投資產品,才可以使香港成為成功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我們的下一代,才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一如在周一文所提出,我們的下一代可以做農夫,去耕田,可以使你身心舒暢,但能否夠食就要看消費者肯不肯付較貴的菜價,如果你今時不肯買30元以上一斤菜,就不要希望我們下一代耕田可以搵到食,還是死死地地去金融圈搵食好了。
假如香港能搞好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則港股肯定有好世界,23,500將會是今後的一個主要支持位,而且上望是可以十分「誘」人,一如昨早筆者經濟通文所述:
恒指昨日收於236上,為上衝23,800做熱身,這個23,800的重要性,在1月11日本欄已談及過,文如下:
「假如今個月,恒指收於23,721之上,則以月綫收市價計,恒指將是見出五年來的新高,如能於二月見出24,989之上,則恒指更是創出五年來之新高。
指數新高應是必然事,關鍵在於能否成交也創出新高。
成交見出新高可能不是因一天、兩天有逾千多億成交,而是可能有逾月的每天成交接近千億,而出現月總成交創新高,之後才會出現單日成交創新高,但那時有貨者就要留心要否套利,這個時間可能在三╱四月間出現。」
升破五年來的收市位與高位,如按圖表理論,即是上破了個大型雙底的頸綫,之後是可以上挑戰26000、32000、以至逾40000,你道發唔發?
當然,這個發之路是不要一條氣上,會有反覆,首要觀察是能否及何時升穿238。
人民幣國際化、養老,恒指23,500是否相關,你話呢!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作者無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