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 补虚药(二十八) 补血药

 金匮要略张医圣 2013-01-27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 补虚药(二十八) 补血药
 
 
白芍药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亦名白芍(《药品化义》)。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痛、泻痢腹痛、头痛、眩晕、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白芍含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药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 )、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鞣质(Gal- lotannin)等。
       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芍药甙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白芍总甙(TGP)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不能被纳络酮阻断,亦不影响低频电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提示白芍的镇痛作用不是兴奋阿片受体所致。白芍总甙(1~40mg/kg)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延长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期,作用高峰在0.5~1小时。不同的疼痛指标,反映不同的痛整合中枢的功能活动,甩尾反应主要由脊髓参与完成,而嘶叫、舔后足反应在高级中枢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绪活动。白芍总甙对甩尾反应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嘶叫、舔足反应,表明白芍总甙作用部位在高级中枢。
       白芍总甙可明显抑制小鼠活动;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激怒反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芍总甙(5~40mg/kg)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和大鼠的正常体温,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作用高峰在0.5~1小时,其降温作用受环境影响。给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白芍总甙(2.4mg/kg)亦有明显降温作用。H1-受体阻断剂氯苯吡胺(10mg/kg、20mg/kg 皮下注射)可明显拮抗白芍总甙对大鼠和小鼠的降温作用。因此,有人认为白芍总甙的降温作用与增敏脑内H1-受体有关。但是白芍总甙(40mg/kg 腹腔或皮下注射)对正常豚鼠和家兔则无明显降温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芍水溶物可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性血流量。
       在体实验表明:白芍有收缩血管和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白芍总甙可使兔舒张压升高,dp/dtmax 增加,心率减慢,酚妥拉明对其升压无阻断作用,还有增强 NA 升压作用,增强心音强度的作用。然而,白芍总甙对离体兔耳血管,则能使其扩张,使每分钟内的滴数和容量(ml)均增加;对离体兔主动脉条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增加NA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
       3. 解痉作用 芍药甙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其解痉作用是它直接作用于肠管平滑肌的结果。芍药甙及芍药的浸出液对豚鼠离体小肠均有抑制自发收缩,降低紧张性的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无明显作用,但可抑制氯化钡引起的肠管收缩。通过对芍药甘草汤解痉作用的研究,有人认为,白芍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游离,具有突触前抑制作用。白芍的作用被认为与腺苷样物质有关,但茶碱不能完全抑制芍药的作用,因此芍药的作用除了与腺苷样物质有关外,尚有其他物质参与。
       芍药的配糖体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 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 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使 SGPT 降低,并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
       白芍的乙醇提取物能使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所表现出来的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的总活性升高得以降低。白芍总甙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浆GPT 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并对肝脏组织噬酸性变性、坏死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人认为,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是因细胞膜结构发生过氧化作用而破坏,使血中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芍总甙可能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使转氨酶降低。
       5. 抗炎作用 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下降,并可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恢复正常。提示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地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
       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每天给小鼠饲以50%的白芍水煎剂0.8ml/只,连续5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每天用白芍总甙40mg/kg给小鼠灌胃,亦能促进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证明:白芍总甙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白芍总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 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由于白细胞介素-1在免疫调节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白芍总甙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及防治关节炎的机制之一。亦有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 B4呈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100mg/L的抑制作用与相同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氟灭酸相当,但作用较缓慢。其50%抑制率为0.66mg/L;所以,白芍总甙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影响白三烯 B4 的产生有关。
       白芍对细胞免疫亦有一定影响。实验表明:白芍能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白芍水煎剂可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正常水平。应用体内、外诱导特异性与非特异性T调节细胞的实验模型和 McAbs 直接检测 T 细胞亚群的方法,观察白芍总甙对T调节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白芍总甙在体内和体外,不仅可促进特异性T调节细胞的诱导,亦可增加非特异性T调节细胞的诱导。白芍总甙诱导不同的T调节细胞有明显的机能和浓度依赖性特征,这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基础。有报告指出,每天用白芍总甙200mg/kg给小鼠灌胃,连续 8天,可使正常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但每天用小剂量白芍总甙(5mg/kg)腹腔注射,连续8天,对正常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作用不恒定,或增强或抑制或无明显作用;但对环磷酰胺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或抑制均有明显对抗作用。白芍总甙能促进刀豆素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新城鸡瘟病毒诱导的人脐血白细胞产生α-干扰素,且对刀豆素诱导大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呈双向调节作用。有人认为白芍总甙促进这些活性物质的释放与其拮抗环磷酰胺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有关。
       研究表明:白芍尚能影响体液免疫。白芍能促进脾细胞抗体的生成,特异性地增强小鼠对免疫红细胞的体液反应性。每天用白芍总甙5mg/kg腹腔注射,连续4天,对正常小鼠的抗体生成量无明显影响,对地塞米松引起的小鼠溶血素生成抑制亦无拮抗作用,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抗体生成量降低,则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
       7. 耐缺氧作用 有报告认为,白芍水溶物腹腔注射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常压缺氧存活时间。白芍总甙可能通过降温作用和直接改善细胞呼吸功能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其主要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与 H1-受体有关。实验表明:从亳白芍提取的白芍总甙(5~4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可延长其常压缺氧存活时间;20mg/kg腹腔注射可延长小鼠减压缺氧存活时间,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并有降温作用;40mg/kg腹腔注射可降低小鼠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的存活率。氯苯吡胺能明显拮抗白芍总甙的耐缺氧作用。用少量白芍总甙(2.5~5mg/kg)注射于小鼠侧脑室,也有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的作用,但该作用亦能被氯苯吡胺所拮抗。
       8. 抗溃疡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白芍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在结扎幽门之大鼠,芍药甙及甘草甲醇提取物二者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9. 其他作用 有报告指出,白芍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的特点。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白芍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白芍煎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表现抑制作用。
       体外实验发现,白芍提取物能减轻血小板血栓的湿重,抑制血栓形成。对 ADP 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对抗作用,而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则为抗血栓和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成分。
       白芍提取物高浓度对大鼠胰腺淀粉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浓度不大于16mg/ml时不影响酶活力,但可使八肽胆囊收缩素诱导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的效价降低10倍,却不影响促胰液素刺激的分泌。这一选择性作用说明白芍水溶性成分中可能有某种活性物质,可拮抗胰腺腺泡细胞膜上的八肽胆囊收缩素受体。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百日咳 生白芍、夏枯草各150g,洗净,水煎2次,得煎液500ml,浓缩至100ml,另取白果仁、川贝各150g,压成细粉,与上浓缩液混合拌匀,干燥后再压成细粉,装胶囊。2岁以内每次0.5g,2~3岁每次1g ,3岁以上每次1.5g,日服3次。治疗百日咳痉咳期患者76例,治愈69例,无效7例。〔黑龙江中医药 1981;(4):40〕
       2. 治疗哮喘 白芍30g、甘草15g,共为细末。每次以30g 加开水100 ~150ml(或再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治疗35例,服药30~120分钟后,显效者8例,有效者23例,药后2小时以上仍无效者4例。〔中医杂志 1987;28(9):66〕
       3. 治疗病毒性肝炎 白芍21g,甘草14g,制成颗粒冲剂100g。成人每次30g,日服2次;不满12岁者减半。急性黄疸型肝炎45天为1疗程,急性乙型无黄疸型肝炎60天为1疗程,慢性肝炎3~6个月为1疗程。治疗急性黄疸型81例,治愈72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急性乙型无黄疸型46例,治愈37例,好转4例,无效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 14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6):4〕
       4.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白芍200g、甘草 150g、冰片15g、白胡椒20g,共研细末,5g/次,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连服2个月后复查。治疗105例,痊愈86例,显效15例,无效4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2;(1):26〕
       5. 治疗肠道激惹综合征 白芍30~40g,陈皮、炒白术各10g,防风、生甘草各6g。每日腹泻4次以上者,加石榴皮、乌梅;便秘者,加炒莱菔子、郁李仁;腹胀甚者,加炒枳壳;脾气虚者,加党参;阴寒甚者,加甘姜、吴茱萸;湿热甚者,加川连、茯苓。共治疗74例,结果痊愈54例,显效13例,无效7例。治愈者多数服药在20~30剂之间。〔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10):445〕
       6. 治疗习惯性便秘 生白芍24~40g,生甘草10~15g,水煎服,一般2~4剂即可见效。气虚加生白术24~32g,阴寒凝滞加附子10~15g,阴亏血燥加阿胶9~15g,血虚偏寒加当归9~15g,兼气滞者加麦芽10g,血压高系肝旺者去甘草加代赭石20~30g,血压高而偏于湿盛者去甘草加半夏、陈皮。治疗60余例,奏效迅速。〔中医杂志 1983;(8):79〕
       7. 治疗肌肉性痉挛综合征 杭芍30~60g,炙甘草10~15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上肢肌痛加桂枝,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白术。治疗32例,均在服药6剂左右临床症状消失。〔云南中医杂志 1991;12(1):20〕
       8. 治疗肌强直综合征 白芍40g,甘草12g,木瓜、牛膝各25g,僵蚕12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先天性肌强直10例,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5例。
       治疗萎缩性肌强直10例,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4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8):494〕
       9. 治疗腓肠肌痉挛 生白芍24g,炙甘草12g,生龙骨30g,水煎服。治疗10例,效果满意。〔陕西新医药 1979;(4):3〕
       10. 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白芍15g,甘草15g,加水3杯,煎至1杯,分2次服,日暮1次,两小时后再服1次。治疗54例,痊愈48例,显效但反复者6例。
       〔河北中医 1984;(3):29〕
       11. 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芍50g、炙甘草30g、酸枣仁20g、木瓜10g,水煎服,日1剂。治疗42例,服药7~25剂,疼痛全部缓解,随访1年未复发者30例,半年后复发者,但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明显减轻者 12例。〔中医杂志 1983;(11):9〕
       12. 治疗面肌抽搐 白芍45g,炙甘草10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个月。治疗32 例,控制2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1):43〕
       13. 治疗骨质增生a. 白芍30~60g,木瓜12g,鸡血藤15g,威灵仙15g,水煎分服,每日1剂。治疗骨质增生症160例,其中颈椎病85例(加葛根12g),腰椎骨质增生及其他关节病75 例(加杜仲12g,怀牛膝12g),近期疗效为:痊愈109例,显效42例,进步9 例。远期疗效为:痊愈158例,显效1例,进步1例。〔新中医 1980;(1):18〕
       b. 白芍、木瓜、葛根、鸡血藤、威灵仙、桑枝各20g,怀牛膝15g,川芎、陈皮各9g。水煎服,日1剂,5剂为1疗程。有头痛头晕及合并腰椎骨质增生者酌情加减。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症37例,结果基本痊愈28例,显效5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100%。〔山东中医杂志 1986;(1):25〕
       14. 治疗痛经 气滞血淤型用炒白芍60g,炙甘草30g;寒凝血滞型重用炒白芍90g,加肉桂10g,炙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原发性痛经44例,疗效满意。〔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6):16~17〕
       方剂选用:
       1. 治疗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2. 治疗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3. 治疗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4. 治疗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配伍效用:
       白芍配伍柴胡 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清解虚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和解退热。二者合用,一散一敛,一补一泻,共奏养血柔肝、解郁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两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
       白芍配伍甘草 白芍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平,补中益气、缓急和中。二者伍用,酸甘化阴,共奏调和肝脾、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血亏虚、血行不畅之脘腹挛急作痛、手足拘挛、头晕头痛、痛经等症。
       白芍配伍枸杞子 白芍酸苦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枸杞子甘平,入肝、肾、肺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二者合用,肝肾同补,滋水涵木,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心悸怔忡、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崩漏、月经过多等证属肝肾阴虚所致者。
       白芍配伍石决明 白芍平抑肝阳而敛阴;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者合用,有平肝潜阳养阴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筋脉挛急等症。
       白芍配伍熟地 白芍养血敛阴;熟地滋阴补血。二者合用,可加强其补血滋阴之功效,用于治疗精血亏虚之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闭经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反藜芦。
       毒副作用:白芍基本无毒,一般剂量很少出现副作用;芍药甙的毒性也很小。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显示镇静作用,活动减少,大剂量时反呈呼吸急迫,出现间歇性痉挛。每天用白芍3g/kg 给犬灌胃,连续6个月动物反应良好,食欲正常,肝、肾功能和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医家论药】
       “芍药,《图经》载有两种:金芍药色白,木芍药色赤。赤者利小便散血,白者止痛下气,赤行血,白补血,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酸以收之,甘以缓之,甘酸相合用,补阴血通气而除肺燥。”(《本草经疏》)
       “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本草纲目》)
       “芍药,白者味甘补性多,赤者味苦泻性多。生者更良,酒炒微平,其性沉阴,故入血分。补血热之虚,泻肝火之实,固腠理,止热泻,消痈肿,利小便,除眼疼,退虚热,缓三消诸证,于因热而致者为宜。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止血虚之腹痛,敛血虚之发热。白者安胎热不宁,赤者能通经破血。
       此物乃补药中之稍寒者,非若极苦大寒之比。若谓其白色属金,恐伤肝木,寒伐生气,产后非宜,则凡白过芍药,寒过芍药者,又将何如?如黑神散、芍药汤之类,非皆产后要药耶?用者还当详审。若产后血热而阴气散失者,正当用之,不必疑也。”(《本草正义》)
       “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因酸走肝,暂用之生肝,肝性欲散恶敛,又取酸以抑肝,故谓白芍能补复能泻,专行血海,女人调经胎产,男子一切肝病,悉宜用之调和血气。其味苦酸性寒,本非脾经药,炒用制去其性,脾气散能收之,胃气热能敛之。主平热呕,止泄泻,除脾虚腹痛,肠胃湿热,以此泻肝之邪,而缓中焦脾气,《难经》所谓损其肝者,缓其中。同炙甘草为酸甘相合,调补脾阴神妙良法。若久嗽者借此以收肺。又治痢疾腹痛,为肺金之气,郁在大肠,酸以收缓,苦以去垢,故丹溪治痢,每剂用至三、四钱,大有功效。若纯下血痢,又非其所宜也。若痘疮血不归附者,用以敛血归根,惟疹子忌之。”(《药品化义》)
       “血之盛者,必赖辛之为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至于书载功能益气除烦,敛汗安胎(同桂枝则敛风汗,同黄芪、人参则敛虚汗),补痨退热及治泻痢后重,痞胀胁痛,肺胀嗳逆,痈肿疝瘕,鼻衄目涩,溺闭,何一不由肝气之过盛,而致阴液之不敛乎?是以书言能补脾肺者,因其肝气既收,则水不克土,土安则金亦得所养,故脾肺自尔安和之意。”(《本草求真》)
       “《本经》芍药,虽未分别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寻绎其主治诸病,一为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药也;一为逐血导淤,破积泄降,则赤芍药也。成无己谓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药。”(《本草正义》)
       “芍药酸寒入肝,专清风燥而敛疏泻,故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病。肝胆表里同气,下清风木,上清相火,并有捷效。然能泻肝胆风火,亦伐脾胃之阳。”(《玉楸药解》)“白芍药,补中焦之药,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二分,炙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药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一钱半,水二盏,煎至一盏。酒浸引经、止中部腹痛,去皮用。”(《医学启源》)
       附注:白芍经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实验表明: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白芍的五种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煎液均能使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振幅加大,剂量增加,则作用增强,醋炒品作用最强;生品对氯化钡引起的兔肠收缩加强有拮抗作用,且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其他炮制品对氯化钡的拮抗作用不明显。白芍的五种炮制品对氯化乙酰胆碱引起的兔肠痉挛性收缩,均无明显拮抗作用。白芍醋炒、酒炒、清炒对肾上腺素引起肠管活动抑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强,尤以醋炒品拮抗作用最为明显,但生品和麸炒品则作用不明显。
 
 
龙眼肉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的假种皮。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神。主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30g;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果肉(干)含水分0.85%,可溶性物质79.77%,不溶性物质19.39%,灰分3.36%。可溶性物质中,有葡萄糖24.91%、蔗糖0.22%、酸类(酒石酸)1.26%、含氮物(其中含腺嘌呤和胆碱)6.309%等。尚含蛋白质5.6%、脂肪0.5%。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龙眼肉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 抗衰老作用 有报告认为,龙眼肉能抑制使人衰老的黄素蛋白酶-脑B型单胺氧化酶(MAO- B)的活性。龙眼肉提取液能选择性对小鼠离体脑MAO-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龙眼肉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具有抑制MAO-B活性的抗衰老食品。
       3. 其他作用 有报告指出,龙眼肉水浸剂对人宫颈癌细胞JTC-26的抑制率达90%以上。
       以龙眼肉和蛤蚧提取液(每ml含龙眼肉1g,蛤蚧0.5g)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小鼠在常压下的耐缺氧时间和耐高温时间;提高小鼠的耐低温能力;但对小鼠的游泳时间无明显影响;可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的体重,明显减轻利血平化后小鼠出现的消瘦、倦卧、毛松、自由活动减少等虚弱症状,但对利血平化后小鼠出现的体重减轻无明显作用;亦可显著增加小鼠脾重;并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碳粒的廓清指数。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心律失常 当归、桑枝、党参、龙眼肉各100g,丹参、炒枣仁各150g,川芎、红花、远志、茯苓、龙骨、地龙、菟丝子、夜交藤、石决明、刺猬皮各50g,朱砂10g。上药共制为片剂,每片含生药1g,每次服3g,每天3次,每人用药观察四周。治疗32例,结果显效 23 例,有效5例,无效4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1;18(11):26〕
       2. 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熟地30g,鹿角胶24g,肉桂、麻黄、姜炭各3g,龟板胶、阿胶、人参、白术各15g,龙眼肉、旱莲草各3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1 个月为 1疗程。共治疗64 例,其中:临床治愈19 例,显效 22 例,有效20例,无效 3 例。〔陕西中医 1991;12(6):245〕
       3. 治疗崩漏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0g,党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各9g。酌情加减。治疗30例,效果良好。〔陕西中医1991;12(12):554〕
       方剂选用:
       1. 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归脾汤)
       配伍效用:
       龙眼肉配伍柏子仁 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柏子仁养心血、安心神。二者合用,有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心烦意乱、失眠等症。
       龙眼肉配伍枸杞子 龙眼肉补益心脾、滋养营血;枸杞子滋补肝肾、兼益肾阳。二者均为甘平滋补之品,相伍为用,共奏养血安神、滋阴壮阳之功效,用于治疗年老体弱、阴血不足之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症。
       龙眼肉配伍酸枣仁 龙眼肉补心脾而安神;酸枣仁养肝血而安神。二药伍用,有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血不足、心神失养之虚烦少寐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本草汇言》)
       【医家论药】
       “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味甘归脾,能益人智之义。”(《本草纲目》)
       “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补肝血。”(《药品化义》)
 
 
熟地黄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或怀庆地黄R.glutinosa Libosch. f. 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 Hsiao 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亦名熟地(《景岳全书》)。味甘,微温。入肝、肾经。功能:滋阴、补血。主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内服:煎汤,12~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浸酒。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各种熟地黄的水及醇提取物较生、干地黄多,但各种方法炮制的熟地黄,水或醇提取物相差不大。干地黄中的特有的环烯醚萜及环烯醚萜甙,而熟地中几乎没有。熟地黄中含葡萄糖8.57%,较鲜地黄中含量(1.56%)为高,提示熟地经炮制后,部分多糖转化为单糖。在干地黄和熟地黄的炮制过程中,甙类成分亦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其中以单糖甙分解最多,其次是双糖甙,而三糖甙的地黄宁甙 D(Rehmannioside D)几乎不分解,熟地黄除梓醇(Catalpol)分解不及干地黄外,两者的差异不明显。
       有报告指出,生地黄含五种水溶性氨基酸,而熟地黄中只含微量水溶性氨基酸。生地中的氨基酸可因炮制而迅速减少,特别是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此倾向更为显著。熟地中氨基酸含量低,主要是由于糖类生成的果糖或5-羟基甲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与氨基酸类反应形成蛋白黑素(Melanoidin)的原因。
       药理作用:关于熟地黄和生地黄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作用的药效比较表明:中国产的猪胆状的粗熟地能够强烈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而熟地抗凝血酶的作用较弱。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讨对纤溶系统的活化作用,发现熟地具有活化作用,而生地无此作用。
       亦有报告认为,地黄炒炭前后均有止血作用,且地黄制炭后止血作用并未增强。对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液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发现:怀庆熟地黄水煎剂灌服,能使甲亢型阴虚大鼠的体重减轻得以缓解,24小时饮水量及尿量明显减少,血浆T3、T4浓度水平有显著改善(即T3降低、T4升高)及AD(血浆中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证明其确有较强的滋阴作用。并初步认为,熟地滋阴补肾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
       熟地水煎剂给小鼠灌服,可明显增高动物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血清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可使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无统计学的意义。对血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无影响。
       熟地黄对大鼠部分脏器蛋白质代谢有一定作用。熟地黄口服具有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实验表明:以熟地为主药的六味地黄汤对正常小鼠除可增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外、增强体力外,还能降低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鳞癌的诱发率,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增生活跃,在接种移植性肿瘤的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动物血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似可延长荷瘤动物的存活时间。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退行性脊椎炎 熟地15kg,肉苁蓉、鹿衔草、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各10kg,莱菔子5kg,煎制成流浸膏11kg,加蜜1.5kg,制成丸剂,每丸2.5g,每次2丸,日服2~3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1000例,显效808例,好转141 例,无效51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2;(3):40〕
       2. 治疗坐骨神经痛 熟地20g,木瓜、鹿角胶各12g(烊化),干姜炭、肉桂、白芥子、生甘草各6g,麻黄9g,川牛膝、留行子、威灵仙各10g。水煎服,日1剂,随证加减。治疗28例,痊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湖南中医杂志 1991;7(3):41〕
       3. 治疗汗症 生熟地、当归、黄芩、黄柏各12g,黄芪12~24g,黄连3 ~6g。日1剂。气血甚虚者加甘草,重用黄芪;气阴虚者加麦冬、西洋参;汗多加煅龙牡、五味子。治疗50例,治愈4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 1991;13(6):22〕
       4. 治疗老年便秘 熟地、当归、威灵仙、白术、首乌各30g,升麻10g。水煎服,日1剂。治疗24例,治愈18例,显效6例。〔内蒙古中医药 1991;(3):15〕
       5. 治疗阳痿 熟地30g,山萸肉、炒白术12g,远志、巴戟天、杜仲各3g,肉桂、茯神各6g,人参(另炖兑服)、枸杞各9g,蛇床子、肉苁蓉各15g,黄芪10g,大胞(胎盘)粉、仙灵脾各20g(吞服)。病程日久(阳痿达3年以上)酌加鹿茸粉1.5g(分冲)或鹿角胶10g(烊化冲服),10天为1疗程。休息1周,继服第2疗程。治疗80例,治愈76例,好转3例,无效1例。〔山西中医 1990;6(3):16〕
       6. 治疗死精过多症 熟地黄30g,仙灵脾、黄芪各15g,菟丝子、当归各12g,桃仁9g,红花、川芎各6g。肾虚甚者加制首乌、锁阳;气虚甚者加党参、淮山药;淤血症候甚者加三棱、莪术。每日1剂,煎药2~3次,30天为1疗程。治疗182例,用药1~3疗程后,治愈 67例,显效57例,有效36例,无效22例。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5):28〕
       7. 治疗精子密度过高不育症 熟地、淮山药、茯苓各15g,枣皮、丹皮、泽泻各10g。随证加减。治疗12例,生育7人,好转5人。治疗时间最长74天,最短28天。〔辽宁中医杂志 1991;18(2):22〕
       8. 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猪肤200g,蜂蜜、米粉(炒香)各120g,生地、熟地各50g。将猪肤洗净去肥,置瓦罐内,再入生地、熟地,加水1000ml,文火煎汁呈稠状,去渣取汁150ml,入米粉(炒香)100g,复置于文火煎沸为度,兑入蜂蜜120g,搅拌成糊状,冷却后分4次服(1日量)。临证加味:痒甚者加天麻10g;烦躁者加知母10g。均另煎取汁兑服。治疗76例,均愈。〔湖南中医杂志 1991;7(3):45〕
       9. 治疗斑秃a. 熟地、菟丝子各60g,当归、川芎、杭芍各30g,木瓜、天麻、羌活各24g,共研细末,加蜜586g 为丸,每服10g,每日2次。外加洗药,治疗斑秃,疗效较好。〔中医杂志 1963;(7):14〕
       b. 生地、熟地、白芍、五味子、丹参各60g,何首乌90g,羌活、木瓜各30g。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服1丸,日服2次。治疗7例,皆愈。多于服药后2周始生新发。〔新医药学杂志 1978﹔(3):43〕
       方剂选用:
       1. 治疗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2. 治疗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急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
       3. 治疗小便数而多: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楼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太平圣惠方》)
       4. 治疗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痿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5. 治疗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
       6. 治疗骨蒸体热劳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末,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
       (《幼幼新书》地黄散)
       配伍效用:
       熟地配伍龟板 熟地滋阴养血;龟板滋阴潜阳。二者合用,可增强其育阴潜阳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耳鸣、少寐、健忘、潮热盗汗等症。
       熟地配伍何首乌 熟地养血滋阴;何首乌补益精血、乌须发。二者伍用,有益精血、乌须发之作用,用于治疗精血不足之须发早白等症。
       熟地配伍麻黄 熟地甘温,滋补肝肾、养血生津;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二药合用,熟地得麻黄,则补而不腻,有益肾平喘之功;麻黄得熟地,则散而不伤人体正气,有宣肺平喘之效。共奏宣肺益肾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肾两虚之久喘不愈;夙喘骤发以及妇女经期哮喘。
       熟地配伍山药 熟地滋阴补肾益精;山药补脾益肾固精。二者合用,有补肾固精止遗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遗精、遗尿、消渴等症。
       熟地配伍山茱萸 熟地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山茱萸温补肝肾、涩精。二者合用,有滋补肝肾、养血固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阳痿、遗精等症。
       熟地配伍知母、黄柏 熟地滋阴益肾;知母养阴润燥泻相火;黄柏盐炒入肾,泻相火退虚热以存阴。三药合用,有滋肾阴、泻相火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从新》)
       【医家论药】
       “熟地黄性平,气味纯净,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本草正义》)
       “熟地,籍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入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肝肾,故凡生熟地黄、天冬、麦冬、炙龟板、当归身、山茱萸、枸杞、牛膝皆黏腻濡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药品化义》)
       “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脐下痛,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本经逢原》)
       “地黄,为补中补血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干地黄,即今之所谓原生地也。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干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名医别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干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然黏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太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入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妨食,甚则作胀,其危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本草正义》)
       “熟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膈,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溏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本草汇言》)
 
 
阿胶
       为马科动物驴 Equus asinus L. 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功能:补血、止血、滋阴、润肺、安胎。主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内服:黄酒或开水烊化,5~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主要是其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其中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水解产生多种氨基酸,以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含量较高。尚含钾、钠、钙、镁、铜、铁、铝、锰、锌等无机元素。亦含灰分和钙。
       药理作用:
       1. 生血作用 每天用阿胶溶液 30g 给犬灌胃,对因抽血而造成的失血性贫血犬,有使其血容量、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加速恢复的作用。
       2. 止血作用 给犬口服阿胶,可使其血清钙增加10%以上,血凝时间无变化。如给动物注射5%的灭菌阿胶溶液,能使血液凝固性增加。
       3. 对钙代谢的影响 实验表明:阿胶能改善动物体内钙平衡。给犬口服阿胶,同时加用碳酸钙和食物,发现阿胶确有略微增加血清钙含量的作用,该作用与肠内钙的吸收增加和尿内钙的排泄减少有关。
       4. 对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的防治作用 用特殊饲料喂养豚鼠,使之形成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此时肌酸酐降低。用阿胶治疗100天后,多数豚鼠的瘫痪症状全部消失,肌酸酐增加。从尿内肌酸与肌酸酐的定量分析,亦可证明阿胶有治愈肌变性症的可能。若预先给予阿胶,可明显降低特殊饲料引起的营养性肌变性症的发生率,并且症状减轻。有人认为,维生素E对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有防治作用,而阿胶之所以能产生防治效果,可能与其能防止饲料中维生素E的氧化破坏有关。该特殊饲料中含有中等量的维生素E,但亦含有动物脂肪,因此容易使维生素E氧化失效而造成营养性肌变性症。
       5. 抗休克作用 对反复从股动脉放血造成严重出血性休克的麻醉猫静脉注射阿胶溶液,可使极低水平的血压恢复至正常的高度,且作用较为持久;对组胺引起的麻醉猫血压下降,阿胶溶液静脉注射,亦能使血压逐渐恢复至正常高度。实验表明:阿胶溶液给麻醉犬灌服后静脉注射灵杆菌(Serratiamarceseens)内毒素,动物心输出量、心指数均显著降低,阿胶不能阻止内毒素对心功能的影响,但在给内毒素6小时后,可抑制循环阻力增加;阿胶对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全血相对黏度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能具有延长内毒素休克犬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是对抗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加作用,在内毒素休克时,这种作用可减少血浆渗出,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有效循环量,有利于微循环血流灌注恢复正常,使血液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
       6. 对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实验证明:阿胶液给家兔口服,对油酸造成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肺水肿、肺出血及肺内白细胞浸润的程度低于对照组;能减轻烫伤兔耳的水肿程度;使兔球结膜微静脉、微动脉皆扩张,血细胞比积和全血黏度下降。实验结果提示,阿胶有扩张静脉和扩容的作用,从而抵消用油酸后毛细血管收缩和减少微血流量的作用,改善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强抗炎能力,减轻病变。实验还发现,阿胶尚能使aPTT缩短,血小板数增加,提示有止血功能,可起到防渗漏的作用。
       7.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阿胶给小鼠灌服,对脾脏免疫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但对胸腺重量无明显影响;能明显对抗氢化考的松所致之脾脏萎缩;可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亦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和给予氢化考的松小鼠的NK细胞活性。
       8. 其他作用 阿胶给小鼠灌胃,可增加其在常压下耐缺氧时间和耐寒冷的能力;亦可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对60Co照射的小鼠有防护作用,并能提高受照射小鼠的存活率。
       但亦有报告认为,阿胶(5g/kg/d)给小鼠灌胃,连续15天,抗疲劳作用不明显。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大约重20~30g 的阿胶,隔水加热使之软化,剪成重为1.5~2g 的小段,再分别放入沸水中待充分软化后,用手捏成椭圆形而又光滑的栓剂。用时先将栓剂1枚放入热水中,待其充分软化后塞入肛门,再用肛门管送入,送入深度和枚数以病位高低和病变范围大小、多少而定,一般1~2枚,每日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4天。治疗200例,痊愈118例,有效76例,无效6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9(3):178〕
       2. 治疗膀胱炎 阿胶6g,猪苓10g,茯苓18g,滑石1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急性膀胱炎107 例,均服药1~6剂治愈。〔浙江中医杂志 1982;17(10):448〕
       3.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 阿胶 30g,当归30g,红花12g,冬瓜子12g,水煎服。治疗28例,一般服用3剂则血止。〔赤脚医生杂志 1975 ;(11):542〕
       4. 治疗崩漏 阿胶、当归、仙鹤草各30g,冬瓜仁、红花各15g,炙甘草10g,水煎服,治疗崩漏,一般服用3剂血止。〔四川中医 1985;3(2):55〕
       5. 治疗先兆流产a. 阿胶12g、鸡子2枚、红糖30g(将阿胶加水200ml 煎沸,至阿胶完全溶化后,打入荷包蛋,待蛋熟后兑入红糖即可)。治疗胎动不安、滑胎36例,治愈30例,无效6例。〔山西中医 1987;3(2):35〕
       b. 阿胶15g、莲子(去心不去皮)15g、糯米15g 组成安胎饮,将上3味药放碗内加清水300ml,再将药碗放锅内蒸至后两味熟为度,分1~2次温服。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10例,均收到较好疗效。〔河南中医 1983;(4):32〕
       方剂选用:
       1. 治疗久咳嗽:阿胶(炙燥)一两,人参二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豉汤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三沸,放温,遇嗽时呷三、五呷;依前温暖,备嗽时再呷之。(《圣济总录》阿胶饮)
       2. 治疗老人虚人大便秘涩:阿胶(炒)二钱,连根葱白三片,蜜二匙,新水煎,去葱,入阿胶、蜜溶开,食前温服。(《仁斋直指方》胶蜜汤)
       3. 治疗便血如小豆汁:阿胶(炙令燥),赤芍药、当归(切,焙)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竹叶二七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济总录》阿胶芍药汤)
       4. 治疗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蒲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地黄汁二合,煎至六分,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
       5. 治疗妇人漏下不止:阿胶、鹿茸各三两,乌贼骨、当归、各二两,蒲黄一两、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备急千金要方》)
       6. 治疗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芎藭、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7. 治疗妊娠腹痛,下痢不止:黄连、石榴皮、当归各三两,阿胶二两(炙),艾一两半。上,水六升,煎至二升,分为三服。忌生冷肥腻。(《经效产宝》)
       8. 治疗产后虚羸,大便秘涩:阿胶(碎炒)、枳壳(浸去瓤,麸炒)各二两,滑石(研飞为衣)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半日来未通再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阿胶枳壳丸)
       9. 治疗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一两五钱(麸炒),黍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杏仁七个(去皮、尖,炒),糯米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阿胶散)
       配伍效用:
       阿胶配伍艾叶 阿胶养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暖宫安胎、散寒止痛。二药合用,共奏补血止血、温经止痛、养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下焦胞宫虚寒之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及妊娠血虚受寒之下血、腹痛、胎动不安等。
       阿胶配伍白芍、生地 阿胶养血止血;白芍养阴敛血;生地凉血止血。三者合用,有滋阴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少之吐衄出血、崩漏下血兼有热邪者。
       阿胶配伍海蛤壳 阿胶甘平,滋阴润肺、补血止血;海蛤壳咸寒,清热化痰。二者同入肺经,相伍为用,共奏养阴清肺止血、润燥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肺阴不足及热伤肺络之咳嗽、痰稠而黏、咯血等症。
       阿胶配伍麦冬 阿胶养血润肺止血;麦冬养阴润肺生津。二者伍用,有养阴润燥、止咳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咳嗽、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者。
       【注意事项】
       宜忌: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以及呕吐泄泻者忌服。
       【医家论药】
       “阿胶益肺气,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补。”(《汤液本草》)
       “阿胶,主女子下血,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胎不安及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等证,皆由于精血虚,肝肾不足,法当补肝益血。《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味者阴也,此药具补阴之味,俾入二经而得所养,故能疗如上诸证也。血虚则肝无以养,益阴补血,故能养肝气。入肺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今世以之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血、血痢、女子血气痛、血枯、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及虚劳咳嗽、肺痿、肺痈脓血杂出等证者,皆取其入肺、入肾,益阴滋水、补血清热之功也。”(《本草经疏》)
       “阿胶,其言化痰,即阴气润下,能逐炎上之火所化者,非概治湿滞之痰也。其言治喘,即治炎上之火,属阴气不守之喘,非概治风寒之外束,湿滞之上壅者也。其言治血痢,如伤暑热痢之血,非概治湿盛化热之痢也。其言治四肢酸痛,乃血涸血污之痛,非概治外淫所伤之痛也。即治吐衄,可徐徐奏功于虚损,而暴热为患者,或外感抑郁为患者,或怒气初盛为患者,亦当审用。”(《本草述》)
       “阿胶,能保肺气,养肝血,补虚羸,故止血安胎,止嗽止痢,治痰治痿,皆效。惟久嗽久痢久痰及虚劳失血之症者宜用。若初发邪胜者,不可骤用,恐强闭其邪,致生他证也。倘肺家要用,须用桑白皮同剂,以监制之,立效。何者?盖阿胶敛肺之药,桑白皮泻肺之药,以此监彼,但取阿胶之能,而泻阿胶之敛故耳。若痢家要用,即多枳壳槟榔,无有不可,此又通变之妙用也。”(《药鉴》)
       附注:
       1.阿胶产地较多,山东省东阿县所产者称东阿胶,亦称真阿胶。相传当地以金锅银铲为制药工具,取阿井之水煎炼,品质最佳。阿胶一药,历代本草均言以陈久者为上,故有陈阿胶之名。至于贡阿胶,乃指旧时供朝廷官家使用的佳品,今时偶有沿用者。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常用其填补肾精、养血润燥,并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大凡精亏血少、阴虚内热,或各种出血之证均可选用。本品不宜入煎,以另炖烊化,药汁兑服为宜。
       《本草图经》云:“阿胶,今 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寻方书所说,所以胜诸胶者,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2.阿胶珠,系取蛤粉加热,再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块,炒之阿胶黄软,鼓起成圆珠状者,亦称炒阿胶或蛤粉炒阿胶。经以蛤粉拌炒后,既可养阴润肺,又能止嗽化痰,故对肺燥喘咳或虚劳、阴伤火盛、痰中带血者最为适宜,常用其配伍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茜草炭、藕节等以滋阴凉血止血;也可配牛蒡子、杏仁、马兜铃等以养阴化痰,方如阿胶补肺汤。
       3.蒲黄炒阿胶,系用生蒲黄作辅料,经如上法炒制后入药者。经蒲黄拌炒后,既可养血润燥,又能活血化淤、止血和络,使之补血而不腻滞,止血而不留淤,能补能行,有相得益彰的作用。临床遇妇人胎漏下血胞阻或崩漏淋沥不尽时,治以补血固胎惟恐留淤,活血又疑血下不止者,每多选本品合三七、当归、白芍等同用。
 
 
 
何首乌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块根。味苦、甘、涩,性微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内服:煎汤,10~3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根和根茎含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主要为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大黄素(Emodin),其次为大黄酸(Rhein)。尚有痕量的大黄素-6-甲醚(Physcion)和大黄酚蒽酮(Chrysophanic acid anthrone)等。亦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并分离出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甙(2,3,5,4'-Tetrahy- 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最近又分离出乙酰苯葡萄糖甙、首乌乙酰苯甙(Poly- goacetophenoside)。并分离出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和槲皮素-3-O-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O-arabinoside)。
       此外亦含有淀粉45.2%、粗脂肪3.1%、卵磷脂3.7%以及钙、铁、锌、锰、铜、锶、镍、硼、钛等化学元素。
       药理作用:
       1. 抗衰老作用 何首乌水煎剂给老年小鼠和青年小鼠喂服,能显著增加脑和肝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脑和肝丙二醛的含量、增加脑组织中5-羟色胺、NE和DA的含量,且对老年小鼠的作用更为明显,提示何首乌对老年小鼠有抗衰老作用。实验表明:何首乌水提取液灌胃给药,可显著对抗老龄小鼠脑、肝、血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增加老年及青年小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并对柴胡和氢化可的松所引起的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有显著对抗作用。首乌对老年和青年小鼠脑和肝组织中的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使小鼠的胸腺不致萎缩,甚至保持年轻时的水平,说明何首乌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衰老作用的。用含有 0.4%、2%首乌粉的饲料喂饲老年鹌鹑,能明显延长其平均生存时间,延长寿命。
       2. 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何首乌有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实验表明:首乌能使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家兔的高胆固醇较快下降至近正常水平;在给兔喂饲胆固醇以造成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喂以何首乌,其血清中胆固醇水平较低,所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亦比较轻。首乌延寿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鸽,无论是药物与胆甾醇同时应用,或是用胆甾醇形成高胆甾醇血症后给药,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甾醇,但对动脉内膜病变无明显影响。首乌延寿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及脂质沉积有减轻作用。但亦有报告认为其对血脂质及主动脉病理变化无显著影响。用鹌鹑快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发现首乌9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其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升高,提高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即增加冠心病的负危险因子,并可显著延缓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降低病变率,减少主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大剂量首乌粉能使鹌鹑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因子血浆HDL-C和HDL- C/TC水平显著提高,改善了脂质代谢;并使血浆LPO水平显著降低,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关于何首乌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研究表明:首乌在体外能与胆固醇结合,在兔肠道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其所含蒽醌化合物还能促进肠蠕动,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再吸收,并能促进胆固醇代谢。何首乌所含之卵磷脂尚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阻止类脂质在血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而减轻动脉硬化。卵磷脂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在体内转换为有较强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溶血卵磷脂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卵磷脂(EPL),增强血管壁胆固醇脂酶活力及抑制使胆固醇酯化的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力有关。亦有报告指出何首乌还能抑制ADP所致高脂血症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并具有纤溶活性,能促进纤维蛋白裂解。由此可见,何首乌能从胆固醇的吸收、代谢等多方面防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症,并能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
       3. 对血糖和肝糖原的影响 家兔口服何首乌煎剂30~60分钟内,其血糖量上升达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6小时后血糖量比正常低30mg%。制首乌有使去甲肾上腺饥饿小鼠肝糖原积累升高的作用。
       4.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有报告认为,首乌浸出液中可能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首乌有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对于摘除双侧肾上腺的小鼠,制首乌能使肝糖原大为增高,而生首乌则无效。首乌能显著减少冷冻所致小鼠的死亡率;亦能使 11 周龄小鼠肾上腺显著增重;并能对抗柴胡、氢化可的松所致肾上腺的反馈性抑制收缩。
       5. 对心脏的作用 何首乌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特别是对疲劳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有报告指出,20%何首乌注射液对离体蛙心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并且随剂量的增加其心率减慢更明显;何首乌还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率加快的作用。何首乌对在位蛙心亦有减慢其心率的作用,但比利多卡因缓和。首乌能轻度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流量;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何首乌能使高耸的T波显著降低,并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率减慢,但对ST段变化及心律紊乱无拮抗效果。
       6. 对肝脏的作用 有报告认为,生首乌和制首乌均可降低醋酸强的松引起的肝脂肪蓄积;亦能减缓四氯化碳中毒所引起小鼠肝肿大的症状使肝重系数降低。实验证明:何首乌所含二苯烯对过氧化玉米油引起的大鼠的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均有显著对抗作用,亦能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肝脏过氧化脂质显著下降。体外实验表明:何首乌对因ADP及 NADPH 所致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提示何首乌保肝作用的机制是在于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及其对肝细胞的破坏。前者是抗机体衰老的内在原因,而后者则提示首乌可从膜机制上稳定肝细胞。另外,何首乌增加肝糖原的作用亦有利于对肝脏的保护。
       7. 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首乌浸膏及从首乌中提取的大黄酚均有促进肠管运动的作用。用制首乌治疗高脂血症的病人,部分病人服药后,有大便次数增加或腹泻现象,说明制首乌亦有一定的致泻作用。但制首乌的泻下作用较生首乌为弱,因为生首乌炮制后结合蒽醌衍生物含量降低,游离蒽醌衍生物含量显著增加。蒽醌类本身有致泻作用,但游离蒽醌口服未到大肠前,大部分被氧化破坏;而结合蒽醌,由于其分子中糖的保护,可使甙元不被氧化而运输到大肠,再经酶水解而放出游离蒽醌以发挥泻下作用。
       8.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何首乌能显著增加小鼠胸腺、腹腔淋巴结、肾上腺的重量,脾脏有增重趋势。同时亦能增加正常白细胞总数、对抗强的松龙免疫抑制作用及所致白细胞下降作用;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显著对抗柴胡煎剂或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缩和血清γ-球蛋白下降。实验证明:制首乌水煎液给小鼠灌胃,有明显延缓老年小鼠胸腺萎缩退化的作用;并可使胸腺重量和体积明显增大,提示何首乌有促使老龄小鼠胸腺呈明显的逆转变化的作用。
       何首乌水煎醇提沉淀部分25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其脾重增加;6.25~100mg/kg 腹腔注射可提高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量,并显著增强刀豆素A诱导的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但对LPS诱导的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仅轻度增加。从何首乌中分离出的两种酸性多糖具有激活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制首乌给小鼠口服,可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示其有提高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作用。制首乌亦能增强机体T、B淋巴细胞功能,使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但以增强T淋巴细胞为主,对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的作用。首乌尚能增加正常小鼠脾脏针对胸腺依赖抗原SRBC抗体形成细胞(PFC)数,推测这种PFC功能的增强作用,主要是由于增强了T细胞功能,其次是B细胞也参与了反应的共同协调的作用所致。报告者认为,何首乌这种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是增强依赖胸腺的T细胞的功能也是反映其有抗衰老作用的佐证。
       但亦有报告认为,何首乌对正常动物的体液免疫有显著抑制作用。
       9. 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首乌对人型结核杆菌、弗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有报告指出,生首乌、酒蒸首乌、黑豆汁蒸首乌、清蒸首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奈氏卡他菌、白喉杆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在0.03~0.5g/ml之间,其中生首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 0.06g/ ml)、黑豆汁蒸首乌对白色念珠球菌(MIC 0.06g/ ml)、酒蒸首乌对白喉杆菌(MIC 0.03g/ml)的作用最强。
       首乌能骤减神经的时值,促进神经兴奋;增加肌肉时值,使肌肉麻痹;何首乌含有卵磷脂,其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骨髓的主要成分,也是也是血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何首乌有促进血细胞新生和发育的作用。
       实验表明:何首乌可提高小鼠粒-单系祖细胞(CFU-GM)产率,对造血干细胞CFU-S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及对分化幼稚的红系祖细胞(BFU-E)和分化较成熟的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作用之突出。首乌亦能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上升。这些现象说明何首乌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比较全面,提示中医从临床疗效中认识何首乌“养血益肝补肾”效用的作用机制在于加强了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促进红粒细胞的生成所致。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百日咳 何首乌6~12g,甘草1.5~3g,水煎分2~4次服,每日1 剂,治疗35例,痊愈27例,好转4例,无效4例。〔江苏中医杂志 1965;(3):
       10〕
       2. 治疗精神分裂症 何首乌、夜交藤各90g,红枣2~6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15天为1疗程。治疗95例,痊愈8例,显效47例,进步11例。随访30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6例,且病情稳定。〔医学研究通讯 1976;(4):30〕
       3. 治疗高脂血症 制首乌30g,加水300ml,煎20分钟左右,取汁150~20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治疗32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1;28(6):245〕
       4. 治疗便秘 生首乌、胡桃仁、黑芝麻等量,首乌水煎取汁,胡桃仁、黑芝麻研末去渣,以适量蜂蜜制成膏剂,每次10~20g,日服3次,见效后自行调节用量,5日为1疗程。治疗70例,显效67 例,有效3例。〔陕西中医 1989;(7):315〕
       5. 治疗肾虚风寒腰痛 制首乌180g,生苡仁 120g,浸泡于白酒中,蜡封瓶口,置阴凉处15天后去渣服用,每次2酒盅,每日2次。治疗40例,除6例外,均有一定疗效。〔浙江中医杂志 1982;(5):238〕
       6. 治疗桡神经挫伤 何首乌30g,水煎后早晚各服1次,1个月为1疗程,观察14例,治愈率为 86.7%。〔中华中医骨伤杂志 1988;(1):34〕
       7. 治疗足癣 生首乌、生黄精各50g,轧碎,加陈醋300g,容器置热水中加温6~8小时后备用。先用淡盐水洗脚,再用药醋涂搽,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糜烂伴继发感染者,加服苦参三妙汤(苦参15g,牛膝10g,黄柏、苍术各6g)。治疗55例,痊愈32例,好转21例,无效2例。疗程最短10天,最长2个月。〔中医杂志 1984;25(9):29〕
       8. 治疗斑秃 何首乌、当归、柏子仁各等份,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日服3次。治疗28例,痊愈25例,有效3例。〔中成药研究1983;(12):47〕
       9. 治疗白发 制首乌、熟地各30g,当归15g,浸泡于1000ml粮食白酒中,10天至半月后开始饮用。每日15~30ml,连续服用。治疗白发36例(局限性白发20例,弥漫性白发16例),痊愈24例,好转8例,无效4例。〔山东中医杂志 1983;(4):41〕
       方剂选用:
       1. 治疗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水调,封脐中。(《濒湖集简方》)
       2. 治疗气血俱虚,久疟不止: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当归二、三钱,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宜),陈皮二、三钱(大虚不必用),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若善饮者,以酒浸一宿,次早加水一盅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景岳全书》何人饮)
       3. 治疗久疟阴虚,热多寒少,以此补而截之:何首乌,为末,鳖血为丸,黄豆大,辰砂为衣,临发,五更白汤送下二丸。(《赤水玄珠》何首乌丸)
       4. 治疗骨软风,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痒:首乌大而有花纹者,同牛膝(锉)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干,于木臼内捣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经验方》)
       5. 治疗大肠风毒,泻血不止:何首乌二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太平圣惠方》)
       6. 治疗颈项生瘰疬,咽喉不利:何首乌二两,昆布二两(洗去咸味),雀儿粪一两(微炒),麝香一分(细研),皂荚十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上药,捣罗为末,入前研药一处,同研令匀,用精白羊肉一斤,细切,更研相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荆芥汤下十五丸。(《太平圣惠方》何首乌丸)
       7. 治疗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药半两,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外科精要》何首乌散)
       配伍效用:
       何首乌配伍刺蒺藜 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解毒、润肠通便,功擅补益以守为主;刺蒺藜疏肝解郁而疏风,长于升散以走为要。二者合用,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疏肝解郁、解毒疏风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肾虚、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失眠,或血虚受风而引起之皮肤瘙痒。
       何首乌配伍枸杞 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枸杞子温补肝肾阴阳。二者合用,可使其补肝肾、益精血之功效增强,用于治疗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发白无华等症。
       何首乌配伍怀牛膝 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且引血下行。二者伍用,其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大增,且能行血,使之补而不滞。用于治疗肝血不足之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等症。
       何首乌配伍桑椹 二药均有益精气、养阴血之功,合用之则其效更强。用于治疗阴虚血少之头晕、目眩、少年白发、血虚便秘。
       【注意事项】
       宜忌:补益精血当用制首乌;截疟、解毒、润肠宜用生首乌;鲜首乌解毒润肠的功效较生首乌更佳。
       大便溏泻及湿痰较重者不宜服。
       毒副作用:首乌的毒性与其炮制关系密切,制首乌毒性甚小,生首乌则有一定毒性。有报告指出,高温炮制的何首乌的水提液和醇提液每天给大鼠灌胃8g/kg、32g/kg、80g/kg,或每天给小鼠喂饲8g/kg、15g/kg,连续1个月,其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心、肝、肾等脏器病理检查亦无异常发现。
       临床应用本品,大部分病例可出现大便稀薄,少数病人伴有轻微腹痛和恶心、呕吐。个别病人服用大剂量首乌合剂后自诉有肢体麻木感。亦有出现皮疹4例和出现药物热1例的报告。
       【医家论药】
       “何首乌,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除)矣。”(《本草纲目》)
       “何首乌,生则性兼发散,主寒热痎疟及痈疽背疮皆用之。今人治津血枯燥及大肠风秘,用鲜者数钱,煎服即通,以其滋水之性最速,不及封藏,即随之而下泄也,与苁蓉之润燥通大便无异,而无助火之虞。肠风脏毒,用干者为末,米饮日服二、三钱有效,盖其内温肝肾,外祛少阴风热之验也。丹方治久疟,用生干何首乌一两,柴胡三钱,黑豆随年数加减,煎成露一宿,清晨热服,若夜疟尤效,乃散中寓收,补中寓散之法。”(《本经逢原》)
       “何首乌,内调气血,外散疮痈,功近当归,亦是血中气药。第当归香窜,主血分风寒之病,首乌不香,主血分风热之疾为异耳。故同为妇科要药,兼治虚疟,并滑大肠,无甚滋补之力,昔人谓可代熟地,实未然也。”(《重庆堂随笔》)
       “何首乌,余于久疟久痢多取用之。盖疟少阳之邪也,久而不愈,少阳之气惯为疟邪所侮,俯首不敢与争,任其出入往来,绝无忌惮,纵旧邪已退,而新邪复乘虚入之,则为疟,纵新邪未入,而荣卫不调之气自袭于少阳之界亦为疟。首乌妙在直入少阳之经,其气甚雄,雄则足以折疟邪之势;其味甚涩,涩则足以堵疟邪之路,邪若未净者,佐以柴、苓、橘、半,若已净者,佐以参、术、耆、归,一、二剂效矣。设初疟而即用之,则闭门逐寇,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久痢亦用之者,以土气久陷,当于少阳求其生发之气也,亦以首乌之味最苦而涩,苦以坚其肾,涩以固其脱;宜温者与姜、附同用,宜凉者与芩、连同用,亦捷法也。此外,如疽疮、五痔之病,则取其通经络;瘰疬之病,则取其入少阳之经;精滑、泄泻、崩漏之病,则取其涩以固脱。若谓首乌滋阴补肾,能乌须发,益气血,悦颜色,长筋骨,益精髓,延年,皆耳食之误也。凡物之能滋润者,必其脂液之多也;物之能补养者,必气味之和也。试问涩滞如首乌,何以能滋?苦劣如首乌,何以能补?今之医辈,竟奉为补药上品者,盖惑于李时珍《纲目》不寒不燥,功居于地黄之上之说也。”(《本草经读》)
       “首乌,专入肝肾,补养真阴,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涩,性则温和,皆与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气,具有阴阳平秘作用,非如地黄之偏于阴凝可比。”(《本草正义》)
       “疗头面风,消诸痈肿,长筋骨而悦颜色,益气力而止心疼。久服添精,令人有子。与血药同用,能黑须发;与利药同用,能收痘疮。佐白芷,又止痘疮作痒;君寄生,又驱风疾作痛。”(《药鉴》)
       附注:《开宝本草》记载,何首乌有赤、白之分。现代药材,除蓼科之赤首乌外, 少数地区亦有应用白首乌者。
       白首乌主要为萝藦科植物大根牛皮消Cynan- chum bungei Decne. 的块根。“为滋养、强壮、补血药,并能收敛精气,乌须黑发。治久病虚弱,贫血,须发早白,慢性风痹,腰膝酸软,性神经衰弱,痔疮,肠出血,阴虚久疟,溃疡久不收口。鲜的并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老人便秘。”(《山东中药》)
       研究表明:白首乌主要含:磷脂、肌醇磷脂、乙醇磷胺脂及多量的C21甾甙等。其中总磷脂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可提高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甾甙有抗肿瘤、促进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白首乌尚有抗氧化损伤、保肝、降脂等作用。C21甾甙粗品75g/kg及150g/kg给小鼠灌胃,未见行为异常及死亡。
 
 
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根。 亦名干归(《本经》)。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功能: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内服:煎汤,5~15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当归根含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油中的中性油成分有: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 phthalide)、β-蒎烯(β-Pinene)、α-蒎烯、莰烯(Camph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别罗勒烯(Allo-ocimene)、6-正丁基-环庚二烯-1,4(6-n-butyl-cycloheptadiene-1,4)、2-甲基-十二烷-5-酮(2-Methyl-dodecane-5-one)、苯乙酮(Acetopheno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异菖蒲烯(Isoacroraene)、菖蒲二烯(Acoradiene)、花侧柏烯(Chamigrene)、α-雪松烯(α-Cedrene)、藁本内酯(Ligustilide)、正丁基四氢化酜内酯(n-Butyl-tetrahydrophthalide)、正丁基酜内酯(n-Butyl-phthalide)、正丁烯酜内酯(n-Buty- lidene phthalide)、正十二烷醇(Dodecanol)、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等。
       酚性油成分有:对-甲基苯甲醇(p-Methyl- benzolcohol)、5-甲氧基-2,3-二甲苯酚(5-Methoxy-2,3-dicresol)、苯酚(Phenol)、邻甲苯酚(o-Cresol)、对甲苯酚(p-Cresol)、愈创木酚(Guaiacol)、2,3-二甲苯酚(2,3-Dicresol)、对乙苯酚(p-Ethyl phenol)、间乙苯酚(m-Ethyl phenol)、4-乙基间苯二酚(4-Ethyl resorcinol)、2,4-二羟基苯乙酮(2,4-Dihydroacetophenone)、香荆芥酚(Carvacrol)、异丁香酚(Isoeugenol)、香草醛(Vanillin)。
       酸性油成分有: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Sebac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樟脑酸(Camphoric acid)、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壬二酸二甲酯(Dimethyl azelate)、癸二酸二甲酯(Dimethyl sebacate)、茴香酸二甲酯(Dimethyl anisite)、肉豆蔻酸二甲酯(Dimethyl myristate)、樟脑酸二甲酯(Dimethyl camphorate )及邻羧基苯正戊酮(n-Valerophenone-O-carboxylic acid)。
       当归中含有机酸类物质,如:阿魏酸(Ferul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
       亦含有碱性成分,如尿嘧啶(Uracil)、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
       尚含其他成分,如: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 sterol-D-glucoside)、十四醇-1(Tetradecanol-1)、钩吻萤光素(Scopletin)等。
       此外,还含有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17 种氨基酸以及钠、钾、钙、镁等20余种无机元素。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对心脏的作用:当归煎剂或流浸膏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剂量加大,可使心跳停止于舒张期,但鲜叶制剂有兴奋离体心脏的作用。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表明:当归煎剂可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此作用可被肾上腺素解除,阿托品也可使之作用减轻。腹壁静脉给予50%当归煎剂2.08g(生药)/kg,能使多数在体蟾蜍心脏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收缩力明显减弱,以后逐渐恢复,频率减慢,但心室收缩力反而增强。给麻醉犬及清醒肾型高血压犬静注当归浸膏(2g/kg),能使其心率先增后减,且后者较明显。在离体兔心耳标本上,当归流浸膏溶液能使心肌收缩力微降,不应期显著延长,此作用可为氯化钙及肾上腺素所对抗。
       b. 对冠脉流量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当归浸膏能显著扩张离体豚鼠冠脉,增加其冠脉血流量。麻醉犬静注本品(2g/kg)后2分钟,心率无明显改变时,冠脉阻力和总外周阻力下降,冠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心肌氧耗量显著下降,心排出量和心搏指数有增加趋势,左心室做功和心肌效率则无明显改变,给药后5~10分钟则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当归及当归-附子注射液对减压或常压急性缺氧动物具有降低氧耗量、耗氧速率及增强动物对缺氧耐受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当归有改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当归注射液给麻醉犬静注,能显著减轻其因阻断冠脉时的心肌梗死范围,对抗实验性家兔心肌缺血。
       c. 抗心律失常作用:当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当归注射液 0.6g(生药)/kg 给大鼠腹腔注射,能使室性早搏发生率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而与异搏定组比较则差异不显著。当归中性油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流浸膏,特别是乙醚抽出物,有奎尼丁样作用:对急性开胸的犬和猫,静脉注射当归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流浸膏1~1.5ml/kg),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人工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离体豚鼠心室肌实验表明:当归醇提取物、当归1号注射液(阿魏酸钠注射液)能对抗羊角拗甙及哇巴因中毒所致心律不齐,使之转为正常节律;但在整体实验中,只有当归醇提取物预防性应用,对哇巴因中毒引起的室颤有显著效果,能使室颤出现推迟,致颤阈提高。当归1号作用则很弱。当归醇提取物对羊角拗中毒有一定的对抗作用;而当归1号注射液在整体实验中则反而降低羊角拗的中毒用量。阿魏酸钠10mg/kg 静脉注射,对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猫,乌头碱诱发大鼠,哇巴因诱发豚鼠的心律失常以及强心甙引起离体豚鼠心室肌节律不齐均有拮抗作用。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当归醇提取物除具有非常类似奎尼丁样作用外,还显著延长平台期,推测当归醇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及提高致颤阈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d.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25%当归煎剂给蟾蜍血管灌流时,有收缩血管作用;而对兔耳血管灌流时则使之血管舒张。
       当归水提醇沉液 1~4g(生药)/kg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能使其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此时冠脉、脑动脉和股动脉阻力减小,血流量则明显增加;而且其增加外周血流量和减少血管阻力的作用随药物剂量增大而加强。当归水提醇沉注射液10~40mg(生药)/kg给麻醉犬股动脉注射,能使其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但血压变化不明显。实验表明:当归对去甲肾上腺素动脉注射引起的麻醉犬血管痉挛和血流量减少有温和的缓解作用。当归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不受心得安或酚妥拉明的影响,但阿托品及苯海拉明可减弱其扩张血管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提示其扩张血管作用与α或β受体无关,而与M-受体及组胺H1-受体兴奋有关。当归及当归附子注射液能对抗缺氧造成的动物肠系膜微循环障碍。阿魏酸钠50mg/kg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有轻度而短暂地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但对血压无影响。
       有报告认为,当归所含挥发性成分主要引起血压上升,而非挥发性成分则主要引起血压下降,其上升或下降程度与剂量大小成正比,但血压总的趋势是下降。故静脉给药时,使犬和兔的血压均下降。
       给麻醉犬及清醒肾型高血压犬静注本品水煎醇沉注射液 2g(生药)/kg,对血压出现双相作用,先升后降,清醒犬表现明显,此作用不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所致,因利血平化清醒高血压犬静脉注射后升压作用依然存在,清醒高血压犬静脉注射当归挥发油饱和水溶液 2g(生药)/kg 后血压明显下降,未见升压作用,心率亦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挥发油可能是当归降压的有效部分之一。降压原因可能与直接抑制心脏及扩张血管有关。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a. 降血脂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归粉 1.5g/kg口服,对大鼠及家兔实验性高血脂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其降血脂的作用不是阻碍胆固醇的吸收所致。含5%当归粉的食物及相当于此量的当归油及其他提取物,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大鼠的病变主动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川芎、红花)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兔甘油三酯,亦能明显增高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病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在高脂食物中添加 0.2%阿魏酸喂饲大鼠 4 周,可显著抑制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但对甘油三酯和磷脂水平无影响。有报告指出,阿魏酸有抑制肝合成胆固醇的作用。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对血管壁来说,具有保护内膜不受损伤的作用,使脂质在动脉壁的进入和移出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也不利于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于血管壁上;其降胆固醇作用可抑制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其抗血小板功能作用又可阻止附壁血栓形成,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的这三种药理作用互相协调,能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b. 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当归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试管内,当归水煎剂 100~500mg/ml 能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本品20g(生药)/kg给大鼠静脉注射5 分钟后,对 ADP 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当归水煎剂500mg/ml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当归可使大鼠血栓干重显著减少,血栓增长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急性脑缺血性中风病人经当归治疗后,血液黏滞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
       阿魏酸体内或体外给药均能抑制各种诱导剂(如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ADP、血小板活化因子、胶原和凝血酶等)诱导人、兔和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反应。阿魏酸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较阿司匹林强,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则较阿司匹林弱。阿魏酸和前列腺素E1 在单独应用无效的浓度下,合并应用,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则产生显著协同抑制效应。阿魏酸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抑制TXA2 的生物合成有关。阿魏酸亦可能有抑制TXA2合成酶作用。此外,阿魏酸还可能通过抑制磷脂酶A2 阻止膜上花生四烯酸从磷脂中游离,从而阻断TAX2 等PG生成。阿魏酸能升高血小板cAMP水平,亦抑制磷酸二酯酶,此为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之一。亦有报告指出,阿魏酸还能直接对抗TXA2 和增强PGI2 活性。由此可见,阿魏酸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阿魏酸与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其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对TXA2 的合成和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而对阿司匹林抑制PGI2 合成和释放则无协同作用,相对减轻了阿司匹林对PGI2 合成的抑制作用。
       c. 对造血功能的影响: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当归水浸液给小鼠口服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其抗贫血的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维生素B12、烟酸、亚叶酸及生物素、叶酸等成分有关。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补体溶血,抑制补体3b(C3b)与红细胞膜的结合;对补体激活及红细胞变性则无影响。当归多糖对正常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股骨有核细胞总数无明显影响,但可使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对贫血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股骨有核细胞数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归多糖对小鼠注射给药,有防止强的松龙引起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作用。每天给移植宫颈癌小鼠灌胃当归煎剂20g/kg,连续14天,能使其血红蛋白升高。
       3. 对子宫的作用 实验证明:当归含有兴奋子宫和抑制子宫的两类不同成分,对多种动物已孕、未孕的离体子宫、在位子宫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
       当归的抑制成分为高沸点(180~210℃)挥发油,1:50 浓度即对子宫产生迅速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使子宫肌弛缓、节律性收缩减少,1:25 浓度则可使收缩完全停止,但洗去药液后子宫收缩可恢复,对子宫无明显损害。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或组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能被当归挥发油所对抗,且在用硫酸阿托品后其抑制作用仍出现,故其对子宫肌的抑制可能为直接作用。
       当归的兴奋成分为水溶性甚高、溶于醇而不溶于醚的非挥发性物质,能使子宫收缩加强,大量或多次给药时,甚至可出现强直性收缩。醇溶性物质比水溶性物质作用强。
       也有报告,对在体子宫,当归挥发油及非挥发性成分静注均出现兴奋作用。
       家兔子宫瘘管试验证明,当归对子宫的作用与子宫机能状态有关,子宫内加压时,使子宫收缩由无节律变为有节律,且节律变慢,收缩力增加;子宫内未加压时,则能轻度抑制子宫收缩,使子宫肌肉弛缓,血流通畅,局部营养改善。
       此外,当归尚有促进子宫增生作用,尽管当归对小鼠无雌激素样作用,用当归后子宫重量也无明显改变,但子宫 DNA 含量及子宫利用葡萄糖能力有显著增加,说明当归促进子宫增生时所需能量来自糖代谢。
       4.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当归对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阿魏酸是一种抗氧剂,能抑制紫外线照射亚油酸以及微粒体的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抑制加热豆油引起的氧化变质;在无抗氧化浓度时,显著增强羟丁氨酸、组氨酸或门冬氨酸延长亚油酸氧化的诱导期作用;将阿魏酸(0.05%)和甘氨酸(0.5%)加入面粉中制成饼干或快餐面,亦能防止食品中过氧化物生成。阿魏酸钠50mg/kg 给兔皮下注射,能对抗急性氧中毒引起动物死亡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所致的血浆丙二醛浓度升高。有报告指出,阿魏酸能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离体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抗氢氧自由基和丙二醛的溶血作用。化学实验发现,阿魏酸有直接减少过氧化氢含量作用,但对丙二醛含量则无减少作用。由于阿魏酸能与膜磷脂酰乙醇胺结合,推测此结合可能保护了膜脂质不被氧化。由此可见,阿魏酸是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以及与生物膜磷脂结合保护膜脂质等多种机制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
       5. 抗炎、镇痛及抗损伤作用 当归水煎液能显著抑制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摘除双侧肾上腺后其抗炎作用依然存在;并能降低大鼠炎症组织PGE2的释放量,降低豚鼠补体旁路溶血活性。东当归醚浸膏口服或局部应用时,对由组织氨等引起的大鼠皮内色素渗出,轻度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呈抑制作用。当归水提取物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当归水提取物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表现出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度为乙酰水杨酸钠的1.7倍。有报告认为胆碱为其镇痛的一个成分。当归口服或局部应用于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家兔急性浮肿,亦显示出抗浮肿作用。
       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当归有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显著增强动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对染料的廓清速度。当归煎剂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增加其玫瑰花形成数,并使小鼠脾脏体积增大,重量显著增加,即脾细胞总数增多。实验证明:当归可明显抑制抗体的产生,其水提取物每天给大鼠腹腔注射100mg/kg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5~10mg/kg的作用。以羊红细胞免疫小鼠,溶血空斑试验证明当归亦有轻度抑制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当归水浸膏口服可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PCA反应及漏出色素量。
       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可轻微活化小鼠脾淋巴细胞,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可明显促进刀豆素 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DNA和蛋白质合成,对 IL-2 的产生亦有明显增强作用。当归中性油总酸有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且总酸部分尚有促进特异抗体IgG产生的作用。
       当归多糖能明显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实验表明:当归多糖具有免疫佐剂活性,用绵羊红细胞腹腔注射于免疫小鼠,并同时注射当归免疫多糖,4 天后发现抗绵羊红细胞的IgM溶血空斑形成显著增加,绵羊红细胞-IgM和绵羊红细胞-IgG 抗体反应明显增加。当归中含有的果胶多糖具有补体系统活化作用。在这些抗补体多糖中不但能活化补体系统,还显示出抗肿瘤及巨噬细胞的活性化作用。当归多糖能明显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良好的干扰素诱导活性;并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牛血清诱导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反应性。当归多糖对机体的免疫器官亦有明显作用。用当归多糖给小鼠皮下注射,可见其脾脏重量和脾长度明显增加。当归多糖亦可使小鼠胸腺重量降低,皮质变薄和萎缩。有报告指出,当归多糖的活性与给药途径、剂量有关,剂量太小达不到刺激免疫的作用,太大则引起免疫麻痹。不同方法提取的多糖,药理活性差别甚大。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的功能。给正常小鼠皮下注射 5%的当归多糖后,可见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环磷酰胺对巨噬细胞的吞噬作能力有抑制作用,若同时给予当归多糖则可使吞噬功能保持正常水平。当归多糖对正常小鼠、肿瘤小鼠和X线照射的肿瘤小鼠的外周血 T、B 淋巴细胞数量有明显影响。
       7.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当归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小鼠肝糖原减少。当归能保护细胞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琥珀酸脱氧酶的活性,提示其有保护肝细胞和对恢复肝脏某些功能有一定作用。给小鼠饲以当归后,肝氧化谷氨酸能力提高,饲用当归时间愈长,此氧化能力亦愈高。肝氧化 L-半胱氨酸能力也大为提高,主要影响 L-半胱氨酸氧化酶系统,对巯基酶系统亦有一定作用。
       8. 抗菌作用 当归煎剂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菌作用。当归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小鼠预防性给药或感染后治疗,均有较好抑制作用。
       9. 抗辐射作用 当归有明显的抗辐射损伤作用。用当归对辐射损伤的家兔进行腹腔注射,能引起家兔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下降,连续注射9天,家兔染色体畸变率完全恢复正常,体外用药实验结果与体内注射用药结果相同。预防性给予当归多糖,对受照小鼠的造血组织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可显著促进骨髓和脾脏造血功能恢复,能防止胸腺继发性萎缩,亦能提高照射小鼠30天存活率。当归多糖对受照小鼠的造血细胞亦有辐射防护作用,照射前注射当归多糖能增加照射小鼠脾脏内源性造血灶形成,提高受照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实验表明:当归对受辐射损伤小鼠的卵巢,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对卵母细胞起保护作用,亦可能是促进了卵泡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受辐射损伤的卵巢功能提前进入了恢复期。当归注射液给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后的小鼠腹腔注射,连续30天,结果发现,受辐射损伤后的卵巢于照射后第15天进入恢复期,比未给当归组显著提前。在受射线照射后第35天,当归组的雌性小鼠与雄鼠交配,有80%(24/30)可怀孕,而对照组无一只怀孕。
       10. 其他作用 东当归挥发油给家兔皮下注射,对大脑有抑制作用。对由温热刺激而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静脉注射作用于延脑中枢,小量时兴奋呼吸、大量时抑制,血压下降,周围血管扩张。当归乙醚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或给犬肌肉注射,均可使动物明显安静,这一中枢抑制作用可加深中麻药洋金花麻醉及镇痛效果。
       当归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EC、Hept、Lewis、S180、B16 等瘤株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肿瘤生长抑制率可达39%,副作用较少,且可长期用药。
       如将当归多糖与某些化学药物联合应用,可在疗效上出现协同作用,并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给接种EC的小鼠注射当归多糖可明显延长动物生存期。若当归多糖与巨噬细胞激活因子同时存在时,激活的巨噬细胞可表现对EL-4白血病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用含当归5~6%的食物喂饲小鼠,对因缺乏维生素E所致之睾丸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归煎剂(20g/kg/d)给小鼠灌胃,连续14日,可使移植宫颈癌小鼠血红蛋白升高,肝重增加。
       当归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家兔肾缺血60分钟后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轻肾损害,促进肾小管病变的恢复。对麻醉动物有利尿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其含糖量较高。
       当归煎剂及粗制浸膏对麻醉犬、兔的在位肠管及膀胱等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肠则为抑制作用。
       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当归对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大鼠肺动脉有扩张作用,给大鼠注射当归后吸入10%O2,肺动脉压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用药前,肺血管阻力亦较用药前降低;10 例伴肺动脉高压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9例用当归后肺动脉压明显降低。
       有报告指出,正丁烯酜内酯在体外对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可明显降低组胺对豚鼠的致喘率。藁本内酯给豚鼠腹腔注射,能缓解组胺及乙酰胆碱的致喘作用;静脉注射,能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收缩。报告者认为,藁本内酯不仅对离体的豚鼠气管条有松弛作用,而且对组胺、乙酰胆碱及氯化钡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亦均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上述作用不为心得安所阻断。
       实验观察发现,当归与黄药子配伍应用,能明显减轻黄药子对小鼠肝脏的毒性,对肾脏的损害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黄药子对小鼠肝、肾组织的损害程度与给药剂量有关。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脑血栓 当归30g,鸡血藤30g,桃仁10g,红花10g ,赤芍15g,川芎15g,穿山甲1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07例,用药后观察3个月,基本恢复48例,显著好转40例,好转15例,无效4例。〔中医杂志 1980;(9):45〕
       2. 治疗偏头痛 当归注射液于内关穴位内注射,每穴1ml。急性期每日1次,缓解期隔日1次。治疗31例,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7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1;15(2):47〕
       3.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当归生药烘干研粉,每次4.5g,每日3次吞服。治疗40例(除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6例,平均大便转阴天数为5天。〔辽宁中医杂志 1982;(6):40〕
       4. 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当归15~30g,贝母10g,苦参6~15g,加水1500ml,煎至500ml,每日1剂,分3次饭前服。郁火伤阴者用川贝母,肝胃郁热者用大贝母,痛势急迫者合芍药甘草汤,兼气滞者加九香虫、甘松。治疗经钡餐检查确诊的胃炎患者155例,十二指肠溃疡者20例,胃溃疡者5例,结果痊愈146例,好转32例,无效2 例。〔河南中医 1992;(1):17〕
       5. 治疗习惯性便秘 当归、莱菔子各20g。加 6倍量水煎煮2小时,共煮2次,沉淀后过滤去渣,入蜂蜜200g混匀煮沸即成。每日200ml,分2次服,3~5日后即可出现明显效果,大便通畅后改为每日30~50ml,10日为1疗程。观察117例,有效110例。〔湖南中医杂志 1987;3(1):11〕
       6. 治疗遗尿 当归60g,车前草30g,炙麻黄10g,水煎至200ml ,小于14岁者100ml,大于14 岁者200ml,睡前1小时服,7日为1疗程。治疗100例,用药4~14日后,痊愈72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江苏中医 1990;11(8):15〕
       7. 治疗急性肠梗阻 当归50g,木香、莱菔子各15g,用于气滞型;上方加赤芍10g,大黄15g,木香减至10g,用于淤结型;当归50g,党参、大黄各15g,干姜1.5g,甘草10g,用于虚寒型。水煎服,每日1剂,辅以手法按摩。治疗84例,治愈率为75%。其中黏连性肠梗阻63例,治愈55例。〔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2;(2):81〕
       8. 治疗带状疱疹 当归粉,每次0.5~1g,每4~6小时吞服1次,治疗儿童带状疱疹54例,服药后1天止痛的22例,2天止痛的32例。一般在服药后第3天疱疹有部分枯萎,未再发生新疹,第4天结痂,均于6~7天治愈。〔中华医学杂志 1961;(5):317〕
       9.治疗痛经 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按1:5.6:2.7:1.3:1.3:2.7的比例配伍,研细末,混合装胶囊,每粒胶囊装药粉0.4g。中度疼痛者每次服6粒,重度疼痛者每次服8粒,均每日3次。实证痛经(气滞血淤、寒湿凝滞型)及肝脾不和型痛经,在月经来潮前2日服药;虚证痛经(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型)在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服药。治疗痛经20例,7日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20例,服田七胶囊;正常对照组10例(正常人)。结果在治疗前测定的一些血液黏度指标均高于正常人值,而血沉K值均低于正常人值。经治疗至第四个月经周期时,全血高切、低切黏度(比)、血浆黏度(比),当归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浆中的PGE2a含量以及血沉K值已经恢复到正常人值。说明痛经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浆及经血中PGE2a含量升高,而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后均可获得明显改善。〔谢春光,中成药 1990;12(10):24〕
       10. 治疗斑秃 当归、柏子仁各50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豆粒大,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9g,治疗40余例,效果满意。〔陕西中医 1987;(9):419〕
       方剂选用:
       1. 治疗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黄耆一两,当归(酒洗)二钱。上药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
       2. 治疗盗汗: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檗、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兰室秘藏》当归六黄汤)
       3. 治疗大便不通: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圣济总录》)
       4. 治疗血痢里急后重,肠中疼痛:当归三分(锉,微炒),黄连一两(去须,微炒),龙骨二两。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不拘时候,日二。(《圣济总录》当归散)
       5. 治疗白虎风,疼痛不止:当归一两,桂心一两,地龙一两(微炒),白僵蚕一两(微炒),威灵仙一两,漏芦一两,芎藭一两,白芷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当归散)
       6. 治疗附骨疽及一切恶疮:当归半两,甘草一两,山栀子十二枚,木鳖子一枚(去皮)。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奇效良方》当归散)
       7. 治疗汤泼火烧疮,疼痛甚者:白蜡一两,麻油四两,当归一两半(生锉)。先将油煎当归令焦黑,滤去滓,次入蜡,候消,相次急搅之,放冷入磁盒中收,以故帛子涂贴。(《太平圣惠方》神效白膏)
       8. 治疗室女月水不通:当归(切,焙)一两,干漆(炒烟出)、芎藭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圣济总录》当归丸)
       9. 治疗血崩:当归一两,龙骨二两(炒赤),香附子三钱(炒),棕毛灰五钱。上为末,米饮调三四钱,空心服。(《儒门事亲》当归散)
       10. 治疗妇人带下五色,腹痛,羸瘦,食少:当归一两(锉,微炒),鳖甲一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白术三分,胡椒半两,诃黎勒皮三分,槟榔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荜茇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太平圣惠方》当归丸)
       11. 治疗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苦参丸)
       12. 治疗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当归半两(锉),葱白一分(细切)。上二味,先以水三盏,煎至二盏,入好酒一盏,更煎数沸,去滓,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安胎饮)
       13. 治疗产后败血不散,结聚成块(俗呼儿枕),疼痛发歇不可忍:当归一两(锉,微炒),鬼箭羽一两,红蓝花一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酒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当归散)
       配伍效用:
       当归配伍白芍 当归补血活血而止痛;白芍补血敛阴而柔肝止痛。二者相须为用,有敛阴补血、活血柔肝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诸症及肝血虚、血脉不和所致之胸胁隐痛、腹中挛急作痛、痛经及头晕耳鸣等。
       当归配伍川芎 当归甘辛苦温,质润而腻,养血调经、活血止痛,功擅养血;川芎辛温而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长于行气。二者合用,川芎得当归,祛淤而不耗伤气血;当归得川芎,养血而不壅滞。共奏养血调经、活血行气、散淤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以及妇人胎前产后诸证因血虚血淤所致者。
       当归配伍肉苁蓉 当归养血润燥、滑肠通便;肉苁蓉补阳益阴,润肠通便。二者合用,共奏温润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精血虚弱、津枯肠燥之便秘,老年人、体虚者、产后津液不足者,用之尤宜。
       当归配伍桑寄生 当归补血养血活血;桑寄生补益肝肾而安胎。二药合用,有补肝益肾、养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精血虚损而胎元失固之胎动不安以及肝肾不足之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症。
       当归配伍熟地 当归补血活血;熟地滋阴精而养血。二者均为补血要药,相须为用,有补血滋阴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阴亏之眩晕、心悸、失眠、咳喘日久不愈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当归配伍桃仁 当归补血和血;桃仁活血破淤。二者伍用,祛淤不伤正,补血不留淤,其活血化淤之效更著,并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血淤血虚之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以及血虚肠燥之大便秘结。
       【注意事项】
       宜忌: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当归流浸膏给小鼠灌胃的最小致死量为0.3~0.9g/10g体重;叶流浸膏为1g/10g体重。
       当归水提取液给小鼠灌服及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大于8g/kg和6.58g/kg;当归乙醚提取物给小鼠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大于 10g/kg和5g/kg;当归甲醇提取物给大鼠、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均大于6g/kg。
       当归挥发油静脉注射1ml/kg,可使动物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加大剂量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静脉注射乙醚提取物0.06ml/kg和0.02ml/kg,可分别使犬及猫死亡,中毒死亡时呼吸道有多量水样分泌物,偶有强直性惊厥,呼吸早于心脏先停。当归的甲醇提取物给大鼠和小鼠腹腔注射后5分钟时其自发运动均被抑制,眼、鼻、口的周围附着血液样物质,体重下降。
       临床应用本品,少数病人静脉注射后体温达 38~39℃,可能是热原反应,有时可给予抗过敏药,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有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的报告。当归挥发油穴位注射时,疼痛较剧烈,约持续1小时左右,普遍有全身发热、恶寒、头痛、口干、恶心等全身反应,不经处理可自行缓解。
       【医家论药】
       “《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须以酒浸,可以溃坚,凡血受病须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医学启源》)
       “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汤液本草》)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小儿痘疹惊癎凡属营虚者,必不可少。”(《本草正义》)
       “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淤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中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傅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亦不可过信归所当归一语,而有循名失实之咎。”(《本草正义》)
       “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本草汇编》)
       “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本草汇言》)
       “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道药。”(《韩氏医通》)
       “当归气温,味辛甘,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多用,大益于血家,诸血证皆用之。但流通而无定,由其味带辛甘而气畅也,随所引导而各至焉。
       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与白术、白芍、生地同用,则能滋阴补肾;与川芎同用,则能上行头角,治血虚头疼;再入白芍、木香少许,则生肝血以养心血;同诸血药入以薏苡仁、牛膝,则下行足膝而治血不荣筋;同诸血药入以人参、川乌、乌药、薏苡仁之类,则能荣一身之表,以治一身筋寒湿毒。佐黄芪、人参,皆能补血;佐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从桂、附则热;从硝、黄则寒。入和血药则血和;入敛血药则血敛;入凉血药则血凉;入行血药则血行;入败血药则血败;入生血药则血生。各有所归也,故名当归。痘家大便闭结,有热毒煎熬真阴,以致大肠经血少故耳,玄明粉中重加当归,则血生而大肠自润矣。或曰:痘疮临收之际用之,恐血行作痛。此又不通之论也。盖肠胃既燥,则血药尽能里润肠胃,将何者外行痘疮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其斯之谓乎。便泻者勿用。”(《药鉴》)
       附注:
       1.当归主产于我国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等地,因产地不同,处方用名亦不同。其中产于甘肃岷县者称西当归、秦当归,奉为道地药材;产于四川者称为川当归,而产于云南者称云归。吉林延边栽培的东当归 Angelica acutiloba (Sieb. et Zucc.)Kitag.,亦称延边当归、日本当归。
       当归因入药部分不同,处方用名亦异。若不分头、尾、身而切片,混同入药者称全当归;只用根头部入药者称当归头,简称归头;仅用主根部分入药者称当归身,简称归身;惟用支根及支根梢部入药者称当归尾、当归须,简称归尾、归须。其功用亦各有特点,李东垣云:“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统治。”至于白归身、粉归身之名,通常是指主根较长大、断面呈黄白色、气味浓厚而品质佳者;亦有谓其为品质较差者,如《本经逢原》所说:“白者为粉归,性劣,不入补剂。”2.日本药典所收当归即是东当归,日本人称之为大和当归、大深当归,别称本口当归、赤当归;栽培的北海道当归被称为外口当归或白当归,学名为Angelica acutiloba Kitag. var. sugiya- mana Hikin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