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原创 黄永德先生是北京已故太极名家杨式第四代传人崔毅士先生的入室弟子,同时也是我的师伯。他今年已经72岁,身材笔直,精神极佳,据他自己说已经二十多年没 生过病,连感冒都没得过。从1957年开始向崔毅士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推手、大捋、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杆等技艺。他遵循崔师教诲苦练基本功,他是崔毅 士先生亲传弟子中唯一将“坛子功”和“抖大杆”传承有人的人。 黄永德先生的推手是远近闻名的,他的四正手极其严谨。按手和挤手连接紧密,而掤手的辅助手决不早上,谨防被人牵动,他的四正手正反变化圆活,又常衔接折叠手,走活肩肘。他认为四正手是推手的基本功,四正手熟练了就可以从中找手了。 黄永德先生待人谦和,他是上海人,说话有很重的口音,每当我听不懂时,他都耐心重复,反复带我做动作。先生的散手变化多端,听劲极其灵敏,站在他面前就如同不倒翁一样,站立不稳,无所适从。 春节去黄老家,聊到兴起时,我们又动起手来。一接手,黄老就把我打到了沙发上,我立时提起了百倍警觉,调动了万千神经,虽然化过几手,但也已狼狈至极,心跳和气喘到了上限,黄老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只轻声说了一句:身上有了。 去年到山西旅游,和黄永德先生朝夕相处十天,颇有感触。在外旅游是很辛苦的,每天要赶很多的路,甚至有时要连续爬山。吃的方面就要入乡随俗,山西多面食, 身为上海人的他难免需要将就将就。遇到既没吃好又没吃饱的时候,他从不发一句怨言,或者根本不让我们知道。 白天游览已经很疲劳,可是黄老先生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练拳,晚上饭后又溜达出去练拳,十天坚持不辍,就连下雨天,他仍要找一个背雨处练上一会。记得乘火车路过太原站,停车的间歇时间,他在站台上练了起来。 我则不然,每天都觉得很累,早上恨不得睡到七点,晚上入住后洗了澡就哪里也不想去了。我很羡慕他老人家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我不知道是什么精神支撑着 他。黄老先生曾经跟我讲过一件事,当年我的师爷对他说,“永德,练抓坛子和抖杆子能出功夫,你一定要好好练。”师傅的一句话,他苦练了五十年。在崔毅士的 徒弟中,只有他一人坚持练这两样单调、乏味却出功夫的基本功。苦练必有结果,先生的推手好生了得,有一次酒喝多了,他曾经很得意的讲起过推手时将某人、某 人发出,发的干脆,毫不费力。但他绝不透露人家的姓名,这也是先生为人善良且不张扬的一面。很庆幸目前他有了非常好的弟子,能将他一身的功夫传承下去。 有个同行的拳友调侃地说,人家才是真正的武术家,咱们不过是太极拳爱好者。 我敬重黄老先生的拳功技艺,我更敬重他的为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