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一本好书——《看见》

 一个好老头 2013-01-28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在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实录,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打这之后,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

我之所以购这本书是想看一看她那些新闻报导背后的故事。这些报道大部分并非重大事件,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没使我失望,在《看见》中,她记录下淹没在那些事件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

我感觉,这本书有二个特点:

一、可读性强

书里讲了新闻许多背后的故事(颇有些电视剧的那些拍摄花絮味道),我感觉看这些背后的故事比看专题节目还有意思。比如:征地的问题是当前最敏感、最热门、最普遍、矛盾最激烈的话题。他们的节目组每天收到的一麻袋信里有一半是有关征地的。该书第十六章《逻辑自泥土中剥离》专门讲述了该问题,看过之后使我终于明白了结症之所在——原来从根子上就错了。

二、解剖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人一开始都很幼稚,年轻时都会犯错误。而且,在接手一件新工作都很生疏,难免会走偏差。但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都不愿意提及这些,只想说好的,即:只说“过五关斩六将”,不愿提“走麦城”。柴静却不然,讲了许多她所犯的“错误”。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一个人善于解剖自己就能成长,不断总结就能进步,我们愿意看着她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最近,有个我也很喜欢的记者质疑柴静,她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我还是挺柴。因为她们二者所处的环境不同,柴静能够做到这样已属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