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国古代玉器用料来源猜测通西域的年代(作者:鹤喻)

 楼兰映画 2013-01-28
从中国古代玉器用料来源猜测通西域的年代
 
按照现在学术界通行的说法,张骞是第一个通西域的人。这个观点在现有史料的记载上是可以说通的,但有一点却无法解释,就是中国古代使用玉器的用料的来源。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的民族,在古代玉是权利和等级的象征,所以在进入等级社会以后,玉器开始大量使用玉器。玉料的来源主演来自中原本土和西域的和田,由于数量巨大,在商朝中期(也就是现在学术界曾认中国进入等级社的会年代往后一千四百年左右的样子),中原的玉石开采就已经陷入枯竭状态。到张骞出使西域,中间有一千一百年左右。在这一千一百年时间里,是中国礼乐制度达逐步完善并到顶峰的时期。这一段时间的玉器使用也应该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而在中原玉料枯竭的前提下,大量玉器需求是如何满足的?这显然很让人疑惑的问题。
    从考古发现上看,从三千两百年前开始,中国的玉器制作开始广泛使用西域的和田玉。从玉石的分布和质量上看,与中国接近的玉原只有缅甸和西域,而缅甸玉的质量比和田玉低很多,远不能满足中国古代礼器制作的要求。也就是说,商代中期玉资源枯竭以后,中国使用的玉多数是来自西域的。而中原玉料枯竭以后,西域也是中国玉料来源的唯一选择。
    商人为什么可以在玉石枯竭以后,用很短的时间就找到最合适的新玉源地,并开始大量使用?从《诗经。商颂。玄鸟》中的“相土烈烈,海外有壤”我们可以知道,商人在夏朝前期,领土就已经达到“海外”。虽然现在的水平还无法确定那个“海外”所在,但商人的活动范围显也然比我们今天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们无法从现有遗迹确定商人是否倒过西域,却可以从玉料补充的迅速上猜到商人对周边地区矿产和地形的熟悉,而这种熟悉程度也决不是靠耳闻可以达到的。同时,中国古代玉器使用量是惊人的,假定中国的文明史是七千年,到中原三大玉石产地全部枯竭的商代,大楷有三千七百年的样子。但玉是已知自然界物质中除了钻石以外最硬的,在金属工具出现以前的文明早期,大规模开采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假定中国金属工具的大量使用是在炎黄时期,到玉石枯竭就只用一千四百年不到。而周代的使用量还在扩大,如此大规模的用量决不可能是普通的商业渠道可以保证的。
    事实上,在商周时期的中原王朝就应该和西域建立直接的臣属关系,如果靠商业渠道取得玉石,其盘大的支出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的财力在短时间陷入崩溃。但如果不能保证玉料的高昂价格,西域部族就不可能花费大量人力物理去开采运输玉料。除了直接开采和朝贡,似乎并再没有其他可行的方法保证如玉石的流入,但此大量的需求也是单纯的朝贡难以满足的。而以三千年前西域的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玉石开采。
    从历史书上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在商周时期,曾多次对西部大规模用兵,以迫使西面民族族的臣服。我们无成知道那些战争的起因和进程,在王朝的全盛时期的西部,能对吸引国家注意里东西确实不多。但西方是当时玉料的主要来源地,在对玉器使用接近疯狂的先秦,用战争保证玉石供应的通畅也是不难理解的。只有在西部民族臣服以后,才可能保证玉石的顺利开采。只是在进入春秋晚期时,周王室在经过“子朝只乱”以后元气大伤,实力进一步减弱,再无力经营玉石的开采运输。各大诸候又不熟悉一直由王室掌握的开采渠道,也因忙于征战而无暇顾及其他,玉石通道被迫中断。
    到秦统一各国时,由于诸侯间延续两百多年的相互征伐,使周边民族因压力减轻而迅速壮大,阻断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原有玉石通道自然就被人所忘记。直到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用重兵打通河西走廊,才重新恢复了中原王朝对通往西域道路的控制。因此,张骞之能说是恢复了中国通往通西域到道路,但绝对不是通西域的开始。而中国通西域的时间必然是在商代,或商代以前就已经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