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将通西域四将之—张骞(作者:沮渠无讳 )

 楼兰映画 2013-01-28

汉将通西域系列之——张骞

作者:沮渠无讳

 

曾有学者套用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样说:天不生张骞,万古闭如塞”——长安星儿
  
   长安星儿著作在前,颇有眼前有史道不得,早有高人在前头的感慨(套用李白诗)。但关注西域尤其是关注车师国的一颗热辣辣的心,使人不能自已。自张骞而始,一块新大陆展现在中原眼前,凿空之地敞开了大门,露出了不设防的胸膛。历经连绵不绝的战争与治理,从此与中原与汉族再也无法分割,拥有共同历史。
  
  张骞从大将军,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中久,导军,知善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将军张骞,以使通大夏,还,为校尉。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博望侯。後三岁,为将军,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其後使通乌孙,为大行而卒,冢在汉中。”——《史记》
  
   司马迁在一部煌煌巨著里,对于这位在我们看来极富冒险精神与传奇色彩的英雄身上,极惜笔墨。在字里行间,博望侯仿佛路人甲,某时某地做某事般一笔带过。而在《汉书》,班固先生又将张骞与李广利二人合传。所谓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对其多有溢美之词。二人俱是文采飞扬之徒,但对同一对象的描述为啥差距就这么大呢?(胡猜乱想,不求回应)
  
   张骞的出使,来自于对匈奴作战的战略需求。匈奴降人给汉武帝提供了一条信息: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联合被匈奴欺辱的月氏,两面夹击,有一定的可行性。
  时为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与堂邑奴甘父及一百三十余人踏上了对未知世界的开拓之路,而欲抵月氏,必经匈奴......
  
   他只知道一个方向,往西。刚出陇西(甘肃临洮),踏上匈奴势力范围,就被抓,传诣单于。单于此时理直气壮问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有点类似苏联在古巴布置导弹,美国的应对思维)。扣留张骞,一晃十余年。我们只知道,张骞在此娶妻(抑或纳妾),生子,但持汉节不失(想起以后的苏武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汉节不失,仍娶胡妇。是谓人性)。
  
   久之,匈奴防备松懈,张骞与出使属官们脱逃,仍旧往西寻找月氏,抵达大宛。大宛人久闻汉家富饶,欲通商而不得,见到汉廷使节,喜出望外。张骞向其允诺: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于是,派向导、翻译引至康居,康居将一行人传致月氏。而月氏却让张骞不得要领(长衣提起腰和领,襟袖自然平贴。比喻纲要或事物的关键。)。(史记记载:月氏王被杀,立其太子为王,汉书:立其夫人)总之现在的月氏为大夏之君,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9),殊无报胡之心。张骞出使的预期目标落空了。如此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之后,得到的一个暧昧的回应。而这块肥饶、少寇之地,让他们居留岁余。(记得一篇文章写过,在此时,回国还是继续往西探索,产生了分歧,另一些人往西走了,那段经历更加隐秘难明,而张骞回国复命)。
  
   回来的路,坎坷依旧。他们欲从羌中,傍南山(喀喇昆仑山)而归,又落到了匈奴人手中。居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张骞带着他的匈奴妻子和勇武忠诚的堂邑父(有胡人血统,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逃回了长安。汉武帝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建安三年出使,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归国。历时一十三年,一百余人,唯二人得还。史书记载: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爱重英雄,胡汉皆然。
  
   张骞将其所见所闻汇集成《西域见闻录》一书上奏,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兴趣。尤其是张骞所言身在大夏时见到了产自邛的竹杖、蜀布。得知从现在的四川、云南有通往西域之路,可以绕开匈奴。导致了汉武帝此后两次征讨西南夷。(均无功而返)。此时的张骞完全是为王先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很快那旅途的见闻就得到了回报,因为识道路,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大将军卫青麾下校尉张骞,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封博望侯。未几,卫尉张骞追随飞将军李广,兵出右北平,失期,以侯抵罪,贬为庶人。时为元朔八年(公元前121年)。闲话一句:李广将军命不好,几次出兵不是别人失期,就是自己迷路。最后一次,将军迷了路,上头派了几个调查员。七十多岁的老将军受不了这个气,自刎了。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而另一路骠骑将军霍去病,高歌猛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河西走廊空无匈奴。时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击走单于于漠北。
  
   身为庶人的张骞面对汉武帝树问大夏之属,鼓舞精神,献断臂之策。千百年后读来,倍感慷慨激昂: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领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又食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乌孙王昆莫那一段神话传说,《狼图腾》作为一章序言。同样的内容,张骞是为了使汉武帝加深印象?而不虞后人如此推崇那狼,呵呵,又是闲话。
  
   言语动人,庶人拜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前度张郎今又来,而气势煊赫,不复往日困顿。河西走廊已为骠骑将军廓清,如此阵势,称得上衣锦还乡。张骞再至西域,副使分出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扞罙及诸旁国。自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对于断臂战略,乌孙还要再看看。发译导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安置于陕西城固张家村场院旁的小小坟茔(因为旅游业的需要,也许已经重新装璜),经历了长长的寂寞。那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地博望侯,早已化作尘烟,或许根本不在意,是否还有人记得......
  
   张骞带回了葡萄,胡萝卜,石榴,带回了一张被填充了空白的地图,送给西域参与天下杀伐征战的契机。海啸地第一波,终于在西域登岸。之后,汉家朝廷或威逼、或利诱、合纵连横,驰骋西域。一个个耀眼的将星也纷纷登上了西域这个广阔的舞台。
  
   我会把他们的生平事迹一一道来,直至魏武。
  
   北魏太祖曰:汉氏不保境安人,乃远开西域,使海内虚耗,何利之有?今若通之,前弊复加百姓矣。遂不通西域。此亦一论调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