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润墨香说古玉十二

 抱牛斋 2013-01-30

玉润墨香说古玉十二

 

我对战汉玉舞人佩饰的一点认识和见解

 

在汉代玉器中,玉舞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从各地11处汉代墓葬,出土大约30件玉舞来看,这些玉佩绝大多数和田白玉镂雕而成,器形扁平片状,而且两面用阴线琢出相同的纹饰。一般舞人都以束腰长裙,腰微曲,舞袖绕过头顶的形象出。从雕琢技法上看,玉舞人一般都采用镂空技艺和线刻手法来完成作品,其阴刻线细若游丝,弯曲极有章法,写实表现极其准确到位,展现了汉代玉雕的高超水平。明 ·高濂《遵生八笺》中所载:“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描写的正是这种制作工艺的写实。

根据近代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已知,玉舞人可以确定考证其年代的;其一为河南洛阳金村一座战国晚期大墓中出土的一件双舞玉佩(现藏于美国华盛顿费利尔美术馆)白玉镂空,减地法琢成的片形佩饰其造型为杏目、凸鼻,小口额上发梳成半月状,两鬓卷曲身着长裙穿窄袖,斜裙绕襟,腰系宽带翩跹起舞状,左右手分别上举或弯于腹前,长袖交于头顶或垂于腰侧;另一件则是在广州西村凤凰岗出土的西汉早期(南越)墓出土的玉舞人。该玉舞人饰左手上端已残,背面下身有一道斜向的边饰,这道饰据杨建芳老师认为应该是正面下身斜向曲裾向后延伸所致。虽然出土报告并未绘出其曲裾边饰,但根据实物来看可见其正面长袍下摆处的一道斜向曲裾边饰与战国金村出土玉舞人形制极为接近,包括,其发型、衣袖腰带纹饰,曲裾和下摆一端翘起的造型以及下身扭曲的姿态等,可以断定其为战国遗物。同时说明汉代流行的玉舞并非汉独创,其渊源当在春秋战国之交。

从出土文物看,无论是西汉早期的玉舞人,还是西汉晚期的陶俑,抑或是东汉画像石上的雕刻,都有“翘袖折腰”这一形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也许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吧,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就喜欢观赏“翘袖折腰”之舞。据《西京杂记》载:“高帝(汉高祖刘邦)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也许正是因为统治者的喜爱, 才使得翘袖折腰之舞风行于世,形成了从皇室贵族到市井百姓,都喜“翘袖折腰”舞的审美情趣,这也使得以“翘袖折腰”为特征的舞蹈贯穿了整个汉代。当时玉舞人所塑造形象为翩翩起舞的女性,舞姿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翘袖”,舞人一只手将长袖高高地甩过头顶,长袖凌空飘逸后垂下,另一只手将长袖下甩,使袖口上翘,两只长袖划出柔美的曲线,如行云流水,曼妙灵动,千姿百态。以长袖作舞,加长了手臂的长度,有利于更好地肢体表达,形象再现了古人的“长袖善舞”。另一特点是“折腰”。舞人的腰胯部位向一侧扭出,身体也随之倾斜,腰胯部位的扭动变化,既舞动了上身,又带动了下肢,使身体左右摇曳,绰约多姿,性感迷人。

汉代的玉佩目前已知较早见于西汉文景帝期间(约公元前189年至168年),最晚出现在东汉永初至永建年(约公元107至145年)之时仍有孑遗,其中尤以西汉晚期最为常见。它虽延用了大约300之久,但不同时期造型、做工特点还是相当显著的。如西汉文景时期的舞人玉佩,器形多呈较为规整的长方形,人物虽多数为女性特征,但也偶有男性。面部表情呆滞,舞姿生硬,动感不强。做工上基本镂空,纹饰均用阴线刻划,虽很繁褥,但既浅又不流畅。元平(帝)时期的舞女玉佩,器形打破了规整对称的约束,完全依造型要求而定。人物皆为年轻女性,面目俊美,身材苗条,舞姿生动。做工上镂雕而成,纹饰除用阴线勾划,还用减地法修成边棱凸起的凹槽,既突出了表现形式,又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东汉安、顺(帝)时期的舞女玉佩,与西汉元平时期大致相似,只是头上多了长发和两支长笄,肩披帛带,衣着纹饰日趋繁褥。

玉舞人作为上古服饰的一道亮丽风景以及舞美艺术的再现,其造型无愧为当时舞蹈的传神写照。但至汉以后其形制便见少,宋以后虽然有些一些仿品,但其神韵远远达不到当时的水平我们应当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玉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其自然属性。到战汉时期的王玉气质所内含的超凡脱俗之气即其神韵工艺、材质均达到空前的水平,其造型之古朴、琢工之精细、艺术造诣之高深连后期的乾隆年代也无法企及,难怪乾隆皇帝曾嗟叹:竟是后人让先人。因此,作为战汉时期玉器文明的典型代表,玉舞人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物价值。由于历史和鉴赏水平的原因,内在的文化内涵未被充分发掘,历史价值未被充分认可,艺术价值也未得到充分展现。“造型脱俗神韵足,饰纹曼妙工法静,材质上乘金音悦,年色古朴自然沁。”十分恰当地描述了这一辉煌。

玉雕舞人内含的丰富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首先是是对当下社会最直观地描述。历史要依据人类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来考证。 战汉文化有着相隔两千年悠远历史,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也只有靠新发掘出来的文物去证实,而玉舞人是最直观、生动、形象的物证,而且稀缺珍贵 。 我们通过研究古玉舞人文物,形象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得出当时古人有了兴盛的乐舞的结论,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其艺术价值在于,是材质美、造型美、工艺美的统一。也和其他时代文物艺术价值一样,都是反映当时那个时代人类祖先文化艺术水平的结晶。从形制和美学角度分析,玉雕人物开始出现全身的、动态的造型,最大的特征,重神韵又重写实,形神兼备。每件玉器都凝聚着造型、纹饰、磨制等艺术智慧结晶。雍容典雅雕琢精细线条婉转流畅,变化多姿多彩,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玉润墨香说古玉十二

    玉舞人,2010年8月西安市长安区杜陵出土,左侧玉舞人高10.5厘米,右侧玉舞人高10.2厘米,重0.25kg,现藏西安博物院。均为立体圆雕,两个玉舞人造型、大小基本相同,系由一块玉料雕琢而成。雕刻玉舞人的玉材上下两端均为浅褐色,玉工巧妙利用这些特点将其作为玉舞人的头发和衣摆及脚部。

玉润墨香说古玉十二

    高3.5厘米,宽3.5厘米,厚1厘米,1983年广东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为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该玉舞人为玉黄白色,局部有缺损。整器雕工精细,姿态生动,为汉代出土玉舞人中首见的圆雕作品。 
    一件和田青玉质圆雕玉舞人,如蹲式,以圆雕与阴刻结合琢成,头部左侧螺壳发髻,一袖甩过头顶,杏核眼,身体曲线极为明显,各部位比例适度,裙、褶、长袖、衣带具飘动感。从整体看是一件写实作品,极为精美,虽大部钙化,小部开窗透明,玉质温润包浆柔和、锃亮,乃罕见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