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隐现着红润,不应象赭石那样的赤而带紫;白色应该象鹅的羽毛,白而光洁,不应象盐那样的白而杂暗;青色应该象苍璧的青而润泽,不应象青靛那样的青而沉暗;黄色应该象罗裹雄黄,黄中透红,不应象土那样黄而沉滞;黑色应该象重漆的黑而明润,不应该象炭那样黑而枯暗。假如五色极败之象显露了,那么寿命也就不能长了。人的眼睛,是用来观察万物,辨别黑白,审察长短的。如果长短不分,黑白颠倒,就证明精气衰败了。
人的五脏,其作用是藏精守内。如果腹气盛,藏气虚满,说话声音重浊,象从室中发出的一样,这是中气被湿邪所蒙盖的缘故;如果讲话时声音低微,说了再说,这表明正气显然是衰败了;如果病人不知收拾衣被,言语错乱,不分亲束远近,这很显然是神气紊乱了;如果肠胃不能纳藏水谷,大便不禁,这是肾虚不能禁固的关系;如果小便不禁,这是膀胱不能闭藏的关系。总之,如果五脏能够起守内的作用,病人的健康就能恢复;否则病人就濒于死亡了。
五腑是人体强健的基础,而头是精明之腑,如果头部侧垂,眼胞内陷,那说明精神要衰败了。胸是背之府,如果背弯曲而肩下垂,那是胸要坏了;腰是肾之腑,如果腰部不能转动,那是肾气要衰竭了;膝是筋之腑,如果屈伸困难,走路就曲背低头,那是筋要疲惫了;髓是骨之腑,如果不能久立,行走动摇不定,那是骨要衰颓了。总之,如五腑能够由弱转强,就可复生;否则,就会死亡。
岐伯说;人的脏腑是应当与四时相应的。如果与四时相违背了,那么五脏的精气就会过盛,六府的传化之物则会不足;如果相应太过,那么五脏的精气倒会不足;而如果相应不足,那么六府的传化之物,倒会有余。这都是阴阳不相应合,病名叫做关格。
黄帝问:脉有四时的变化是怎样?从诊脉知道病的所在是怎样?从诊脉知道病的变化是怎样?从诊脉知道病的忽然在内是怎样?从诊脉知道病的忽然在外是怎样?请问这五个问题,你可以把它们的道理讲给我听吗?
岐伯答:让我说说这五者的变化与天运转的关系吧。天地之间,自然的变化,阴阳的反应,如春天的舒缓,发展成为夏天的酷热,秋天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