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 素问白话 第十页

 兴安书馆 2013-01-30

黄帝内经第十页

(2009-10-20 16:22:39)

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对于人体来说,它是精神活动的大本营,治病当然必须从根本上去考察。从阴阳变化来说,清阳之气,积聚而上升,就成为天,浊阴之气,凝聚而下降,就成为地。阳主萌动,阴主成长,阳主生发,阴主收藏。阳能化生,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气在下,如不得上升,就会发生飧泄的病。浊阴在上,如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的病。这就是违反了阴阳运行规律,导致疾病的道理。

    清阳之气变为天,浊阴之气变作地。地气上升成为云,天气下降变成雨;雨下降于天,是地气之所化;云成于地气,却赖天气的蒸发。这是阴阳相互为用的关系。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出于上窍,浊阴出于下窍。清阳从腠理发泄,浊阴从五脏流走。清阳使四肢得以充实,浊有使六腑能够相安。

    水属于阴,火属于阳。阳是无形的气,而阴则是有形的味。饮食五味滋养了形体;而形体得到滋养后,又使真气得到充实。真气进一步产生精,而精又可以化生一切。精是仰赖于真气而产生的,形体是仰赖于五味形成的。饮食经过生化作用变成精,又经过气化作用充实形体。然而饮食不节,也能够伤害形体,气偏盛了,也能够有损于精。真气产生了精血,如果精血充足的话,又能够化而为气;五味过用了,不单是伤坏形体,气也间接受到伤害。

    属阴的五味从下窍排出;属阳的真气从上窍发泄。五味之中,味厚的属于纯阴,味薄属于阴中之阳;阳气之中,气厚属于纯阳,气薄属于阳中之阴。作为五味来说,味厚会使人泄泻,味薄才能使肠胃通利。作为阳气,气薄能渗泄邪气,气厚会助阳发热。亢阳促使元气衰弱,而微阳却能使元气旺盛。亢阳侵蚀元气,元气赖于微阳的煦养;亢阳耗散元气,微阳却使元气增强。气味之中,辛甘而有发散作用的属于阳;酸苦而有通泄作用的,属于阴。

    阴阳在人体内,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偏胜了,阳气必须受损害。同样,阳气偏胜了,阴气也必须受损害。阳气偏胜就会生热,阴气偏胜就会生寒。寒到极点,又会出现热象;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邪能损伤人形体,热邪能损伤人气分。气分受伤,就会因气脉阴滞使人感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