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温灸,小毛小病全灸走
连日来,气温逐渐下降,刺骨的寒风吹得人受不了。女性、孩子、老人、亚健康等人群,分别出现了很多不适,比如手脚发麻、腰腿疼痛、拉肚子、反复感冒等。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赵立新说,温灸比较适合这些人群。
古人配合节气养生,往往选择在秋冬两季灸疗,以使身体来年更舒泰。赵立新主任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给大家分别推荐了在家温灸的方法,休闲之余,就可操作,简单易行,方便快捷。 A女性痛经,就像受刑罚,可灸关元、足三里、中脘 病例一:35岁的林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工作压力大,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这让她的身体很吃不消,尤其被每月一次的痛经困扰着。她说,每次来月经,自己都像受刑一样,什么都不能干,只能请假待在家里,常常疼得直哭。什么方法都试过了,捂热水袋、喝红糖水等,可是都不怎么管用。伴随着痛经的还有手脚冰凉、发麻等症状。现在,每次月经快来的时候,她就非常害怕,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诊疗:赵立新说,女人痛经的起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心情不舒畅,肝气郁结,进而使得气血滞于体内引起疼痛。还有的人是因为受凉了,比如你大冬天的出了一趟门,或者下雨天淋着了,当时没来得及驱寒,结果寒湿在体内待的时间过长了,就会伤到下焦。寒性凝滞,淤血老堵在那儿,经行不畅就会痛经。另外,手脚发麻、发凉也不是小事,多是由于气虚、血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导致的。手脚凉和心脏血管有很大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气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造成手脚冰冷,继而引起发麻。 使用温灸疗法,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常用艾灸灸关元、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在这些穴位中,关元是最重要的。说关元,也许你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丹田”二字,你就很熟悉了。丹田,是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地方,因其有农田般的生产意义,有使人获得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道家养生者说,人体中有三块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余皆是不毛之地。这三块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之印堂,中丹田在两乳间之膻中,下丹田则为腹部之关元。一般所说的丹田,就专指下丹田而言。 守养元气,从下丹田(关元)开始。这个穴位,关系到人体元气的盛衰。标准的取穴方法描述是:关元在腹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3寸处(四指并拢,放于脐下,离脐四指宽为三寸,简称一夫法)。而生活中更为简单形象的描述是:关元在肚脐眼儿下一巴掌。这里必须要强调是肚脐眼儿,而不是肚脐,因为肚脐有一定范围和面积,眼儿则特指其中心的那个点,从这里往下三寸才准确。而一巴掌则指的是四指并拢的宽度。 将艾条点燃一端,燃烧端对准下腹部的关元穴,然后慢慢靠近,距离皮肤约两三厘米时,停下来,然后在这个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温灸。一会儿,就会感觉关元穴附近的皮肤开始发热,进而发红,再进而发烫,就达到效果了。灸关元的最佳时机,每天上午灸一壮(半根),下午灸一壮(半根),一天就是一根。实在没时间,晚上灸也可以。 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和灸关元的方法类似。 B孩子患寒性腹泻,隔盐灸神阙穴 病例二:强强6岁了,看起来像根豆芽,瘦瘦的,精神也不是很好。原来强强特别能闹肚子,这不最近几天又开始跑厕所了。西药吃了一大堆,也不见效。他妈妈急得又换成了汤药,倒是见好,可是没好彻底,而且强强吃汤药吃的都不好好吃饭了。 诊疗:赵立新说,小儿拉肚子可以进行温灸,但必须弄清孩子是寒性腹泻还是感染性腹泻。因为温灸适合寒性腹泻。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大气候不稳,忽上忽下的,尤其现在异常寒冷,孩子一不小心很易受寒,就会引发腹泻。夏天室内的小气候不稳,把空调开得很低,孩子受凉也爱拉肚子。寒性腹泻反反复复,容易变成慢性腹泻。温灸比较适合这样的孩子。温灸方法多种多样,隔盐灸对寒性腹泻疗效不错。具体方法是:在患儿神阙穴(肚脐)上放一些盐,盐上加鲜生姜片,再把艾绒放上去,待神阙穴周围的皮肤变成像铜钱大小、颜色发红就可以了。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燃着的艾条直接灸,距离神阙穴几厘米时,或上下或左右移动艾条,灵活运用即可。切记不可烫伤小儿皮肤,特别是幼儿在灸时会哭闹、乱动,更要认真、谨慎,千万注意艾火的高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孩子有寒性腹泻并伴随有其他症状时,不宜擅自给孩子温灸。因为小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用中医的话形容就是“稚阳之体”,这时灸可能出现发热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去医院看病。 C抵抗力差的人老感冒,可灸肺俞、风门、大椎穴 病例三:王建在一家保险公司负责具体业务,30岁的他看起来没精打采,瘦高的身形显得单薄。反复感冒、浑身没劲等小毛病成为家常便饭,和他如影随形。王建说,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他一直断断续续地感冒,好一个星期,又病一个星期。不管在家还是办公室,不管谁有个“风吹草动”,只要他在旁边,保准十有八九会被连带上。周而复始一个多月,吃药、输液,效果也不是很好,把他折腾的够呛。 诊疗:赵立新说,反复感冒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症状之一,这说明抵抗力差,阳气不足。阳气是人体精力、健康的原动力,阳气充足的人身体很棒,而阳气不足的人则很容易感冒。那么,用艾灸治疗感冒,还是不错的,熟练使用艾灸的人可以在家独立完成治疗。艾灸可以灸大椎穴、风门、肺俞等穴位。 大椎穴在颈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养生要穴之一。温灸后,对发热、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阳气不足引起的身体虚弱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风门,是督脉、足太阳之会穴。温灸后,有宣肺解表、通络祛风、调理气机的作用,对感冒有较好的效果。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俞,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此穴主治的疾病是: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温灸后,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低气道阻力。 感冒后,可在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等穴位,用艾灸或隔姜灸法,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皮肤潮红为度。每天灸1次即可。 D老人腰疼可灸肾俞、环跳等主穴 病例四:一到冬天,50岁的赵红军就特别发愁,多年的老毛病腰疼又犯了。这些天根本不能出门,在家老伴穿一件毛衫,他还得穿羽绒袄,白天腰上用暖宝温着,晚上睡电热毯,就这么呵护着,腰还是疼得不行。推拿、吃药等好多办法都试过了,依然效果甚微。 诊疗:赵立新说,腰疼的病因多是感受外邪、肾虚精亏、年老多病、气血淤滞所致,温灸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灸灸肾俞、环跳等穴位,受益无穷。 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温灸后,对腰背酸痛、头昏、耳鸣、小便不利、喘咳少气等症状有较好效果。 环跳,位置在臀部一侧(如图),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健康,温灸此穴位能够缓解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等毛病。 这两个穴位适宜灸盒。施灸时,将艾绒点燃装入灸盒内,同时在应灸部位放一块隔热布,然后放在穴位上进行温灸,直到所灸部位皮肤红润。 延伸阅读 常用温灸方法 隔姜灸法:是用姜片做间隔物。生姜入药,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治风邪寒湿。取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遗留瘢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 操作技巧:首先要选择大块新鲜生姜,切成比五分硬币略厚的大片(约一分多厚,太厚不宜传热,太薄易烧伤,厚薄要均匀。用针点刺许多孔,以便热力传导),艾炷不宜过大,如蚕豆或黄豆大即可,艾炷勿过于紧实,过紧则燃烧时间长,热度过高;过于松散,则燃烧太快,易脱掉火星。每点燃一个,尚未烧完就在旁边接续一个,使之引燃。随着灸的面积不断扩大,就产生连续不断的温热刺激,热一大片。否则艾炷过大,先燃上部,下边不热,后来接近姜片则热力剧增,就会发泡。隔姜灸发泡,是技术错误。每次可放2~3个姜片,灸2~3个穴道,灸妥后再换新穴,多则忙不过来了。如果灰烬和残艾积累过多,则予以清理,重新放艾炷施灸,在施灸中即便病人不叫痛,也应不时拿起姜片看看颜色,移动姜片,因为有些病人局部神经麻痹,知觉迟钝,最易施灸过度,发生水泡。一般每片姜烧过二、三壮觉热以后,更应当心,专心致志,勤动勤看,以局部大片红晕汗湿、病人觉热为度。施灸后宜暂避风吹,或以轻柔的干毛巾覆之,促使汗孔闭合。 隔姜灸之适应症:呕吐,泄痢,腹痛,肾虚遗精,风寒湿痹,麻木酸痛,肢体萎软无力等。 隔蒜灸法:用蒜作间隔物。大蒜入药,辛温有毒,性热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用蒜数瓣,略捣碎,呈泥状,放置于局部,将艾炷放上施灸。最好放在疮头上,即炎症区之顶点。如果漫肿无头,可贴湿纸,先干者为疮头,此即施灸之中心。艾炷如黄豆大,松紧适度,火力由大而小。灸的程度,从不知痛灸到知痛为止,知痛灸到不知痛为度。每日灸一两次。 隔蒜灸之适应症:疮色发白,不红不痛,不化脓者。对疮疔疖毒,乳痈,一切急性炎症,未溃者均可灸之。亦治虫蛇咬伤和蜂蝎蜇伤,在局部灸之,可以解毒止痛。 蒜有刺激性,灸后应用敷料遮盖,防止发泡,摩擦溃烂。 隔附子饼灸法:用附子饼作间隔物。附子入药,辛温有毒,走而不守,消坚破结,善逐风寒湿气,以灸溃疡,气血虚弱,久不收敛者为佳。用附子研成细粉,加面粉少许,用其黏性,再以水捏成薄饼,待稍干,用针刺许多孔,放在局部灸之。一饼灸干,再换一饼,以内部觉热为度。可以每日或隔日灸之。 艾卷灸法:艾卷灸法自明清以来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药的,有不加中药的。其名称有:太乙针、雷火针、药艾卷、纯艾条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