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验方新编3(33)

 学中医书馆 2013-02-02
眼目怪症痧
毒火上冲,幸心君不受邪,而逆犯厥阴肝母,故两目红肿如桃,甚则眼珠突出。然他症患目惟在于目,痧必心中烦闷而目疾因之,苟不早治,则痧毒已参阳位,其火势炎极,轻则坏目,重则殒命。宜先刺颠顶以泄毒瓦斯,用清火活血顺气之剂,加牛膝、石斛以引火归原。
服,眼珠始收。若两目通红,甚至起障翳,此痧之余毒在肝,用革三寸加灯心、白芙蓉叶,水煎温服。
一妇头痛身热,眼珠突出半寸,痛不可忍,眼科疗之更甚。予为刺顶门一针,太阳、睛明、合谷三穴各二针,痛减半,竟投痧症药,珠收痛止,惜治已迟。竟失明矣。
 
痧后牙疳
用革四方,神效。
 
痧后胸膈痛
痧已退尽,留瘀胸膈作痛,用失笑散。
 
妇人倒经痧
遇痧经阻,或鼻红,或吐红,腹肿胀,不能转侧者是也,腹不痛亦为暗痧。若攻坏脏腑不治,急放痧,再用药(革五)。
 
附∶胎产痧论
孕妇痧易伤胎,产后痧防恶阻,救疗俱为尤急。若暗痧陡发,则胎前痧脉溷于有孕,产后痧脉杂于恶阻,又无心腹痛据,须究症候、察声色,看有痧筋,急宜刺破,肌肤痧壅,割兼施,攻坏脏腑,莫能挽矣。
 
胎前痧痛
胎前痧痛,冲绞可畏,凡安胎药如白术、当归、茯苓之类,痧所大禁,其治痧破气破血之剂,又胎所忌,斟酌其间,活血解毒用银花、丹参、益母、红花、寄生;顺气用香附、陈皮、紫朴、砂仁、乌药;散痧用荆芥、防风、独活、细辛;消食积用楂、卜、神曲、麦芽,采择于中,最为稳当。若势盛难效,权用一二味,克伐恐于胎气有防,不可不慎(革六、红花、细辛少用)。
一妇娠六月,寒热烦闷,痧在初发未现,用药不应,忽尔昏沉,次日左手脉伏,面目微黑,乃刺腿弯六针,少愈,服革六方而安。后用小柴胡汤退热,又参、苓、归、地健脾养血乃痊。
 
产后痧痛
产后药须温暖,痧胀药惟清凉,既属相反,则方毋执一。今制方为临症法∶散痧用独活、细辛;破血用桃仁、红花;顺气用香附、乌药、陈皮;解毒用银花、紫地丁;消食用楂、卜、神曲、麦芽。如产后利用姜炭、肉桂以温血,痧症所禁也;痧症利用荆芥、防风以散痧、连翘、薄荷以清热,产后不宜也。况痧症胀极。尤贵大黄、枳实、槟榔以通积滞,而产后之药更不可用。盖痧而用温,胀者益胀,产而用冷,瘀者益瘀,惟取微温之气,则两不相妨,更加童便以清热消瘀,岂非良法乎(革七、八)。
一产妇三日后腹绞痛,胀如臌,恶露不通。夫产后痛当在小腹,今大腹绞痛异常,非产妇本病,脉洪数有力,兼痧无疑。先饮童便一杯,少苏,刺出毒血,痛稍定,用丝六方,痧退而恶露通。
一产后数日,去血过多,忽寒热胀闷甚危,胀洪大无伦,念恶血去尽,不宜得此脉。视痧筋果有红、紫二条,放过,便不复洪大,又刺指臂十余针,用革七方四服痊。
一产妇六日,遍体疼痛,寒热如疟,昏闷异常,六脉歇止,见指甲带黑,刺指七针,舌底紫黑血一针,稍缓,用革八方四服全瘳。
 
小儿夹惊痧
小儿一时痰壅,气急不语,眼目上翻,发搐胀满,人尽作惊治不愈,速看痧筋放血,额上现痧,急用火 ,先令痧退,然后治惊,用土五方可也,若执惊风治必死。
 
痘前痧胀
痘本先天因时而发,痧亦时气所感,而胎元之毒因之俱发。凡痘未现点前痧胀,必烦闷痰涎,甚至昏迷沉重不省人事,此其候也。小儿滑疾之脉,类于痧症厥厥动摇之脉,虽若疑似难明,然有痧筋可辨,不可针,单用药清之,宜木一方,透痧兼发其痘,痧自退,痘自起矣。若痘点既形触秽痘隐者,诸痘科自悉。
 
痘后痧胀
痘后气虚,尤宜防护,尝有收靥结痂,安然无事,一遇暑侵秽触即成痧胀,忽然生变,人多认为恶痘所致,大误。
一七岁子脱痂光洁,饮食行步如旧,迨二十五朝,忽叫喊发晕,脉微细而伏,若恶痘余毒兆变,脉当沉紧有力,今脉症不合,痧筋历历可指,用竹二合竹四方即苏。后小腹痛变痢,用当归五钱,山楂一钱,熟军五分,童便微温饮之。即愈。
痘前痘后见有痧筋,止可用药,切忌针刺。
 
疮症兼痧
疮痛者,心火血热所致,脓肿作痛,必渐而来,非若兼痧之骤而可畏,况疮脉多洪数,兼痧脉固不同,筋又可验。
一女患疮半载,一日酒后血热,且食鸡鹅,脓疮大盛,与凉血解毒药,更觉昏迷饱闷,脉不洪数反沉微,必痧使然,刺头顶一针,指顶数针,稍清爽,犹胀闷,用木二方、木三方愈。
 
痧变肿毒
痧毒留滞腠理即成肿毒,宜先放痧,用解毒散痧药以除其根,然后审十二经络脏腑,分阴阳寒热处治,轻则消之,重则托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红肿甚者属阳,用木三方。白色平肿不起发者属阴,用木四方。毒有半阳半阴,用木二方。穿破后贴太乙膏。若无脓只流毒水,或脓少血多,用飞龙夺命丹研碎些须填太乙膏中,拔去毒水脓血后,单贴膏,毒口难收掺红玉散(木四、五)。
一人遍身疼痛,背发一毒,黑烂痛苦,脉沉微,指头黑色,而恶热饮。此痧变恶毒,用冷围药而成背疽也。令去围药,放痧讫,俟痧气已绝,用木四方温托之,外敷如前法,另有木五方选用。
附∶痧后调理,说见后木六、七、八方。
 
六十四方第十六(加总歌)
风暑阴阳斑乌晕,金接石头绞肠并(暑晕各二绞肠七)。
丝首抽筋尾噤痰,暗痧落弓中各三。
入竹三喉次瘟满,六 七蛔八黄胆。
匏中块重症俱重,伤寒兼类又伤风。
土疟头头小腹喘,更有不遂伤红转。
革连血目牙妇科,木排痘疡痧后和。
按∶七十二症,丝方者半,或一症数方,或一方数症,今症案专汇中卷,歌方另编,分类便查。
金一∶金一风痧腹痛频,头疼汗热腿酸臻。荆防细壳陈旋等,烦嗽早先匏八陈(痧胀春夏多,暑尤甚,故首风暑)。荆芥、防风、细辛、枳壳、陈皮、旋复花等分,水两杯,煎七分,稍冷服(汤饮冷温见用药第十一)。
加减法(大同小异,余可类推,后不具载)∶头面肿时荷与菊,肿归手足膝威银。渴须花山藿出弗头面肿加薄荷、甘菊。手足肿牛膝、威灵、银花。口渴花粉。吐不止童便。内热知母、连翘。痰多贝母、蒌仁。寒热柴胡、独活。血滞茜草、丹皮。喉肿射干、山豆根。腹胀大腹皮、浓朴。食积腹痛山楂、卜子。心痛延胡、莪术。小腹胀痛青皮。秽触薄荷、藿香。面黑红花、苏木。赤白痢槟榔。放痧不出加苏木、桃仁,倍荆芥、细辛。
金二∶暑痧金二治头眩,自汗如倾吐泻兼。薷荷翘通银与朴,泽车瓜豆藿频添(头眩者必恶心,扁豆、木瓜、木香、香薷饮)。香薷、薄荷、连翘各一钱,木通、银花、紫朴各七分,水煎冷服(原方有银花,原歌无银花,加有泽、车、瓜、豆、藿等味)。
金三∶暑胀金三自可平,卜薷楂朴壳陈青,紫苏催汗随加减,竹叶膏汤用亦灵。萝卜子、香薷、山楂、紫朴、枳壳、陈皮、青皮、紫苏等分,冷服。汁多去紫苏。
《本草从新》云∶贪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宜香薷温散利湿。若饮食劳役内伤暑症,宜清暑益气及人参白虎等汤。无表邪而误服香薷,重虚其表,反益之热矣。审之。
金四∶腹疼肢冷宜金四, 后楂翘枳索荷。藿附可加砂与木,阴痧秽触最为多。山楂、连翘、枳壳、延胡索各一钱,薄荷七分,藿香、香附各四分,冷服。歌加砂仁、木香。
金五∶金五阳痧手足暖,荆防翘郁与陈青。芎妨喉痛心烦热,腹痛多般加减灵(原歌有郁无芎)。荆芥、防风各一钱,连翘、陈皮、青皮各八分,川芎三分,稍冷服。食不消加楂、卜,食积棱、术,有积槟榔,痰多贝母、白芥。咳嗽桑皮、兜铃。气壅乌药、香附。血壅桃仁、红花。郁闷不舒细辛。大便不通枳实、大黄。小便不通木通、泽泻。暑热香薷、浓朴。喉痛去川芎,加薄荷、射干、牛蒡。心烦燥去芎,加黑栀。
金六∶退痧热之剂。金六头眩呕发斑,速行刮放免奇患。粉丹荷骨栀元细,带冷汤将血热删。花粉、丹皮、薄荷、地骨皮、山栀、元参、细辛等分,稍冷服。
金七∶治食积壅阻痧毒,疼痛难忍,头面黑,手足肿,胸腹胀闷。乌痧金七水丸方,苏索脂仙卜最强。棱术姜陈槟实朴,乌香沉降魏砂汤。苏木、延胡、五灵脂、天仙子、萝卜子各两降香金八∶治痧气急,胸腹胀痛,迷闷昏沉。金八晕痧莱实朴,仙陈棱术姜沉槟。蔻乌广木香丸就,汤用砂仁急胀平(十一味同上,多蔻、木、少苏、延、脂、附、降、魏)。莱菔子蔻石一∶治气壅血阻、昏迷不醒,遍身沉重,不能转侧。石一晕痧先广脂,姜仙棱术与青宜。枳乌蔻木沉阿魏,丸进气壅血阻时(八味同二方脂魏同七蔻木同八加青皮)。广皮、灵脂香石二∶治痧仙剂,石二仙方治绞肠,细辛荆穗降真香。郁金共末清茶冷,三匙勿多怕有伤。细辛一两,荆芥五钱,降香三钱,郁金二钱,共为细末。每服三匙,清茶稍冷服(以下七方相联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