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拱桥头

 霜落红雨 2013-02-02

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蘑菇屯也有石桥。只不过不同的是,蘑菇屯的石桥北边坐落着整个村落,南边却只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住着一个小姑娘,姓柳,叫秀秀。别看只是个二十刚出头的丫头,在屯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喱。

秀秀响当当不是因为只有她住在桥的南头。这拱桥太普通啦,说白了,就是一堆水泥而已,这可远比不上可伶可俐的秀秀。柳秀秀生下来睁眼的那刻母亲便闭了眼,十几岁时父亲也走了,只留下秀秀一个人。渐渐的屯里人把房子从南头挪到日光充足,地面平整的石拱桥北,惟独刘秀秀没动静,倒不是家贫,秀秀有自己的想法。爹娘刚走那会儿,秀秀就寻思,自己还得活,仗着自己心灵手巧脑瓜灵,秀秀借自己现成的屋子开了个面馆。按说屯里谁家的女子不会弄个面条啊。可是面馆还是让秀秀打理得红红火火,熟人一见面就招呼:“走,桥头,吃面去!”“走勒,一块儿,一块儿。”

秀秀勤干实在,心眼儿好,每天天不亮桥头小屋的灯便亮了,那是秀秀起来擀面条了。用温水调好料和面,用一米长碗口粗的擀面杖擀成片,用刀细细的切成均匀的条,整齐的排好。等屯里人来要。秀秀做的面不仅面条筋道,汤也好喝。不管饭点来多少人,她坚持用小锅,一锅一份,不像大锅菜没味道。先用花生油爆好葱丝,蒜末,姜片,来一个切成片的西红柿入味,滴几滴酱油,再加开水,待水沸腾再下面。煮面要求打两次水,末了,淋点香油,洒些香菜。出锅!一碗面,金色的油花,红色的西红柿,白面条,绿香菜,看着好看,吃着香。一碗呼呼下肚,还忍不住喊:“秀秀,再来一碗……再来一碗!”这一嚷嚷别人不乐意了,干啥这是,大家都眼巴巴等着呢,你咋还要。这一议论胆小的缩回脖子,再扒拉扒把见底的碗,胆大的接着喊:“再上,再上!”秀秀一看,这哪成啊。于是又添了烧饼。这饼又香又酥,夹的肉也实诚。大伙儿乐了,一碗面,两饼,管饱。谁也别多抢,吃完腾地儿,谁跟谁也别红脸。

因为是在桥头,又守着大路。屯里人出去时到面馆吃一碗,给自己壮胆儿似的,回来也先在这来一碗,养养精气神儿。当然也有路过蘑菇屯的城里人,尝了秀秀的面条和烧饼,嗯,不错,便开玩笑:“丫头,一个人?那不如跟我出去见见世面呗?”秀秀笑笑,转身去屋里擀面。她不当回事儿,屯里的大妈急啊,这金凤凰到桥头震震屯,自己出门也长脸啊。于是找上门来,那天开车的王总有资产啊,咱屯里赵家小伙儿心眼好,郝家的长的精神。秀秀依旧是笑,摆摆手。一回,两回的,大妈捅捅她,嗔到:“笑,笑,不当回事儿啊你,你干脆叫笑笑算了。”找的次数多了,秀秀还只是笑,大妈觉得脸上挂不住了:“你这丫头,打算守着桥自己过一辈子啊!”秀秀也要强:“不行啊?我就守着,就留着,要不我干嘛叫柳秀秀!”

虽然蘑菇屯牵红线的大妈不止一个,可是大家一通气儿就都不撺掇了。秀秀至今还是一个人开着面馆,守着桥。至于这丫头为什么不肯搬走,为什么不找个依靠。屯里也不细究了。反正桥在,秀秀在,大家就觉得踏实,就安心,就觉得蘑菇屯挺好。老熟人见了面还能大手一挥:“走,桥头,吃面去!”这,就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