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体楷书竖钩的写法

 清幽紫竹林 2013-02-03
孟繁禧学欧甚笃,至于竖钩的写法,他主张推笔出钩。具体做法为先横切入笔,转笔铺毫下行写竖,写到竖的末端要出钩时笔杆向右倾倒然后借助笔毫的弹力向左徐徐推出。孟繁禧的这种写法与魏碑出钩方式基本相同,但可惜的是在欧楷当中对竖钩的写法要求更准确细致,为了达到要求,运笔迟缓,且写完后毛笔散锋严重,在不重新蘸墨调锋的情况下几乎无法继续下面的书写,有违“书不碍笔”的书写原则。况且孟在示范讲解时是写的大楷榜书,如用此法写小楷或者中楷恐怕是费力不讨好。主张这种写的大有人在,但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田氏欧楷选字[ ]
         
至于田氏兄弟对欧楷竖钩的写法,推崇者甚多。田氏兄弟称自己的写法为“跪笔弹锋”具体做法为切笔入纸,推转笔锋铺毫下行,在竖画末端提笔回锋向上逆行,然后轻提笔下行写出竖钩的底尖,这一动作田氏称之为“衄挫”。然后以笔锋的锋尖为支点向将要出钩的方向跪倒,即所谓的“跪笔”,此时笔锋在后笔肚在前。轻提笔并且借助笔锋自身弹力向左弹出,即“弹锋”,到此,竖钩就写完了。用这种方法对欧体中常见的几种竖钩都能做到大致相似,且完成后笔锋不散,书不碍笔。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用“衄挫”先写出竖钩底尖的做法有画字之嫌;其次是钩画的厚度完全靠“跪笔”压出,无论墨色还是左折点处曲线过渡皆不够自然。且此法示范为大楷,用于小楷和中楷中则有赘余之感。
此外笔者还见过一种写法,具体方法是分两笔写成:先写成竖的部分(与垂露竖相似)再提笔向上后重新落笔写钩。第二次落笔写钩时要注意与竖的部分衔接自然,即保证上钩边和下钩边光滑。很多人对此法持否定态度,认为是“画字”,原因不外乎书者是两笔完成(见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师虞晓勇视频《历代临习书法楷书欧阳询九成宫碑 》[ ])。笔者认为这种写法在道理上仍是讲得通的,分两次写即有第二次落笔的动作无非是为了调锋蓄势,欧阳询在写横折时有很明显的断开分成两笔处理的痕迹,不能认定为“画字”,反而是用笔尖勾出竖钩底尖的做法更有画字之嫌。但出钩前的调锋动作值得商榷,调锋可以用转笔,可以用提按,可以断开另起,可以说三种方法操作起来难度依次降低,但效果却与之相反。示范讲解者大都采用了第三种方法,但笔者却认为以转笔为主再参以提按更合理效果也更佳。
综上所述,所列举三种欧楷竖钩的写法各有优点与不足,但第二种和第三种写法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问题。
四.实践与结论
在现实书写中我们要想到当年欧阳询在书写时是在光洁的石板上执笔书丹,并且要考虑到唐朝纸和笔的特点,所以我们书写时应当选择质地细腻的熟宣或半熟宣,笔要选择弹性较好的狼毫或兼毫笔。因为欧楷法度严谨、用笔精到等特点在执笔时要求要低,要紧。动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在写竖钩起笔时采用横切入纸,然后转笔调锋,向下铺毫力行。根据笔分八面的理论(见下图)[ ],此时用到的是笔的第五面,而考虑到起笔即取得侧势的说法,下行时用笔为介于第五面与第六面之间,这种差异是细微的,但对最后的转笔取势有影响,所以调整是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