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鸡笼山春秋时贵族大墓

 苏迷 2013-02-03

鸡笼山考古发现春秋时期贵族大墓 出土玉瑗

鸡笼山一号石室甬道

鸡笼山考古发现春秋时期贵族大墓 出土玉瑗

考古工作者向人们展示从鸡笼山一号石室中挖出的文物

鸡笼山石室土墩抢救性考古挖掘已进行了一个半月,目前仍在发掘清理中。昨天,苏州博物馆与苏州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合作组成的鸡笼山考古队相关成员召开媒体见面会,通报了现阶段考古发现:可基本判断D1号石室土墩为春秋时期的贵族大墓,虽然墓主身份难以判断,但猜测其王位不会比真山大墓墓主吴王低。

苏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丁金龙介绍,这一判断主要源自这几个考古发现:D1号石室土墩内出土的弯月形玉饰非常罕见,通常是王公贵族佩带的;一块玉瑗虽然仅残存了三分之一,但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花纹和真山墓出土的玉瑗一模一样;一块残缺仅1.5厘米大小的玉珑非常漂亮,比真山墓出土的玉珑更加精致。其它玉器也与真山大墓出土文物相近。同时,D1号石室土墩位于鸡笼山西部最高峰,海拔111.2米,其北部与真山大墓遥遥相对,通过发掘已确定为吴王墓的真山大墓海拔只有76米。D1号石室土墩墩底直径约50米,墩高约10米,墩内石室长13.5米、底宽1.84米、内高4.6米,甬道长约11米、宽3米、高约5米,是整个鸡笼山最大的一座石室土墩。真山大墓旁有从葬墓,D1号石室土墩旁的D2号同样判定为从葬墓。

鸡笼山石室土墩揭开神秘面纱

听说鸡笼山正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有重大发现,昨天下午,记者一行直奔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想一睹传说中的春秋古墓的尊容。

细雨下的山路很泥泞,跟着考古队员,记者走上了一条根本不是“路”的上山路。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很是难走,大约经历了20分钟的艰难跋涉,终于登顶了。此刻,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坐东朝西高约5米的石室,其主要由石室、石护坡、封土组成。进到石室内部,发现里面是一个比较宽敞的空间,北面墙壁已经倾塌,工作人员做了保护措施后也只能勉强地把它支撑起来。石室的地面是用石板拼接而成,内部墙壁是用一块块体积非常巨大的石块堆砌的。

鸡笼山考古发现春秋时期贵族大墓 出土玉瑗

一号石室外景

鸡笼山有九座石室土墩

鸡笼山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因其山顶土墩高耸又形似“鸡笼”故名。苏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介绍说,山头连绵像一条卧龙,因此这里也叫“启龙坞,亦名憩龙”,龙尾在龙溪。浒关运河最早记载即为“龙溪”。“石室,在龙坞上,其宽仅可置床几”。从历史记载可知,鸡笼山上有不少石室土墩。

苏州博物馆曾经于1995年对鸡笼山顶部土墩进行过调查,一共发现九座石室土墩。2006年,又对鸡笼山西部山上三座石室土墩进行了物探调查,并从西向东依次编号D1、D2、D3。调查发现,这三座石室土墩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D1号石室土墩顶部发现两处盗洞,今年6月,墩内又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被挖出文物。

为此,苏州博物馆向市文物局申报抢救性发掘,并与苏州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合作,组成鸡笼山考古队。发掘工作从10月23日开始,至今已完成D1、D2两座石室土墩的发掘清理工作,目前正在进行D3石室土墩的发掘清理。在抢救性发掘的同时,考古队按程序向国家、省、市文物局上报了抢救性发掘申请书。

石室土墩什么样子?

在苏州沿太湖周边山上,分布着大量石室土墩,这些土墩大多顺山脊走向分布。其建筑结构主要由石室、石护坡、封土三部分组成。石室是由两侧墙、后墙、封门、顶盖石和铺地石构成的一种封闭的空间。一般在山体略经平整的基岩上建造,所用的石块均就地取材,多不经加工,垒筑时两壁自下而上逐渐内收,使石室上窄下宽,呈A字形。整个石室为巷道形,一端为后壁,另一端是封门,封门以外是甬道,里面填满石块和泥土。顶部用长条大石块或不规则大石块依次横向平铺再封土成墩,土墩外围砌石块形成护坡。

考古人员介绍,目前考古发现的石室土墩中出土的文物主要以几何印纹硬陶与原始青瓷器为主,不见青铜器,春秋时期流行原始青瓷器,另有少量泥质陶器,偶有小件玉器出土;春秋末战国初,泥质陶器大量出现,原始瓷与印纹硬陶逐渐退居次要地位。石室土墩内出土器物基本组合为盛器和食器,极少见炊器和生产工具。

石室土墩派什么用?争议很多,有墓葬说、军事设施说、祭祀说、居住说等。

鸡笼山考古发现春秋时期贵族大墓 出土玉瑗

鸡笼山石室土墩确定为春秋墓葬

昨天在发布会现场,考古队成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批出土文物,主要包括几何印纹硬陶器皿、原始瓷碗以及玉饰品。玉饰品基本都是小件,大多残缺,有玉瑗、弯月形玉饰、玉坠饰、玛瑙玦、绿松石珠、管饰件、水晶饰件等。

苏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丁金龙表示,关于D1、D2号石室土墩的性质,目前依据土墩的结构、所处的位置以及石室内出土文物,确定其性质为春秋时期的墓葬。他还介绍说,本次是抢救性发掘,所发掘的D1、D2、D3号石室土墩都是被多次盗挖及破坏。其中D1号石室土墩自西汉末年开始遭到第一次毁灭性破坏以来,到唐宋直至明代,该石室被后人多次挖掘并破坏。记者在现场看到,盗墓者在石室顶部挖了个大洞,直达石室内部。而此次考古发掘,是从甬道发掘进入的。而2004年在此处安放森林防火监视塔,也对该石室造成很大破坏,打桩导致整个石室结构松动,北壁部分石墙坍塌。之后也有人多次进入石室,因为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了矿泉水瓶子、衣物、塑料袋等。由于这些原因,丁金龙表示,对于该墓主人身份很难判断,目前只能基本判断为贵族大墓。

目前,D3号石室土墩还在发掘过程中,整个考古结果的发布还有待时日。据悉,出土物品将送有关单位进行化验分析,发掘资料将进一步整理。

同时,考古队员提醒,现场具有一定危险性,不希望一些好奇的市民贸然前往。吴秋华 陈俊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