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州一带的历史 大家想必都会想到春秋吴国 南服越,西拒楚,北败齐,会盟晋 短短百年时间 吴国宛如一颗耀眼的流星 划过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 但你知道吗,在吴国之前 苏州一带可能还有其他原住民 甚至存在猜想 他们是被吴国所消灭的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08年的一天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来到 枫桥支硎山(观音山)调查 他们走着走着 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头 在山顶和下面 集聚性的有许多土墩 一共有29个 专家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立刻觉察出了这些土墩的不寻常。 借助考古工具,他们判断: 这些土墩 恐怕已经有2500多岁了 建造这些土墩的时间 应该在西周到东周 考古上叫作“石室土墩” 资料链接 “石室土墩”是一个建筑用语,表明它的用途并不清楚。长江下游沿太湖周边的山区,人们发现这样的“石室土墩”,大约数以千计。因为在历史书中不见片言只语,民间对其作用的说法有烽火墩、藏兵(军)洞、炮墩、古墓、古代神秘部落祭祀场所等多种说法。 比起信息的缺失 更让这些考古专家着急的是 支硎山上这29个“石室土墩”中 有16个已经被盗挖过了! 于是 专家商定对 其中一个最大的 位于山北端的“石室土墩” 进行抢救性发掘 土墩主人 身份不凡 考古专家们选择其中一座编号为D1的土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墩位于支硎山(观音山)北端。在专家眼里,土墩堆积的泥土,也是满含信息的。 他们发现 土墩堆积分为四层。其中第2~4层为墓葬封土层;第4层下为山体基岩,墓葬D1M1开口于4层下,由山体下凿形成竖穴岩坑。 小课堂 考古学的D,指墩,M,指墓。原来说好的是D1(一号墩),现在出现了D1M1,说明在考古过程中情况出现了变化,一号墩变成了“一号墩、墓”,很显然,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古墓。 这个墓葬结构,由基岩下挖形成墓坑,以当时的工具在岩石中挖掘出这么一个墓坑,工程量不小,想来墓主的身份不是一般人。 D1内还出土了遗物25件 分玉器、原始瓷、印纹硬陶 泥质陶、铜器等 ▲部分出土遗物展示 不仅如此,在墓葬第一层封土下,专家还发现了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盗洞,其扰土内有汉代泥质红陶双耳罐1件,汉代釉陶鼎盖1件。 原来这石室土墩 在汉代就被盗挖了 出土春秋文物 没有文字 考古专家在考古工作结束后,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名义,写了一份《江苏苏州观音山东周石室土墩墓D1M发掘简报》(执笔丁金龙、王霞、牛煜龙),发表在《东南文化》杂志2015年第5期上。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向上滑动启阅) 报告分析道 关于D1M1墓葬年代,依据D1M1墓坑西北侧器物坑所出土器物,不仅有原始瓷碗、豆、印纹硬陶罐、灰陶罐及盆等,均为春秋时期常见的器形,而且印纹陶的纹饰如席纹、“回”字纹、菱形纹、叶脉纹等,这些纹饰也多为春秋时期流行的纹饰。只是其中1件泥质灰陶双耳罐的时代稍晩,为此,我们把D1M1年代推断定在东周。至于墓室底部清理出土被破坏残存的玉印章、玉珌、玉带钩等,其中玉印呈覆斗形,印面单独阴刻“贾”字,不仅从形状还是字体,包括玉珌上的纹饰、玉带钩的形状等,都具有秦汉时期的特点。 石室土墩猜想 此前,有的专家在考古发掘了石室土墩,拿了里面出土的器物去做碳14年份测定,发现这些东西大致是西周和东周时的物品。 吴国就属于这一时代的诸侯国,其兴也勃,其消失也快。而石室土墩的范围、时代,大致和晚期吴国核心区(吴都区域)相吻合,因此历史、考古等学术界对石室土墩非常重视。 不过疑问也是很多的 除了其用途不清外 还是有许多引发人遐想的地方 《左传》记载: “(鲁成公)七年春,吴伐郯,郯成。” 寿梦成为吴王后的第二年就发兵攻打郯国,郯国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带,这是中原地区主流,权威史籍记载的吴国伐郯,时间在前584年。一般认为,这是吴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第二》记载: “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 这是地方文献首次记载吴王,这年也是鲁襄公二十九年也即公元前544年(过了30年,吴国建造今天的苏州古城),吴国王子季札为替新任国君的二兄余祭谋求北方诸国的承认并敦眭友好,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诸国。在鲁国时,季札“请观于周乐”,请求鲁国国君为他安排周王室的音乐歌舞的表演。 公元前473年,越兵攻入吴都,吴国因此被越国所灭。 从伐郯的前584年到夫差自杀国亡的吴国从崛起到亡国的前473年,不过111年。 这就有了疑问 寿梦攻郯表明吴国中心在淮河徐州那一带,寿梦开始南下,吴中政权核心经扬州、宁镇到太湖流域特别是太湖以东今天苏州一带,时间大约百把来年。那个时代,吴国尚无铁器,是个青铜时代的政权,用青铜采石,十分不易,而这么多石室土墩,不可能是百年里面建立起来的。 而且,吴国、至少吴国上层,是有文字的,这从青铜器包括剑、戈等兵器上可以看到。但在在数以百计被专业考古专家科学发掘的石室土墩里,没有发现文字,支硎山的石室土墩里挖掘出的瓷器底上,发现有划痕,但也未能就此认定是一种文字。 目前来看,石室土墩里出土的文物,档次不太高,陶、瓷器非常接近冥器,但也发现了一些陶器底上有划痕,或说可以视作是符号。总而言之,没有文字、没有青铜器,说全是吴国建筑,也有点牵强。 那么,是否有这种可能 在吴国到太湖流域之前 这里有一种“石室土墩”文明的原住民 后来被吴国融合或灭掉了 ▲示意图 总之 它们在吴地 和吴国有关 穿越了2500多年的时光 仍有着无数秘密 等待我们探寻 此次考古的专家为 领 队:丁金龙 发掘人员:王霞、牛煜龙、钱海江、钱桂树 绘 图:王霞 照 相:牛煜龙 本文引用了他们的考古成果,谨向他们和他们的工作单位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表示感谢! 文章来源于:苏州枫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