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的修身养性

 汕头能率 2013-02-04

企业的修身养性

 变革和连续性是管理的一体两面。
本文所谈变化并非日常经营管理行为的变化,而是经营者管理心态的改变,是企业在发展不同阶段管理规则的变化。
当今,中国企业在思考如何做大做强时,更关注的是企业运作层面的事情,比如说销售业绩,然而企业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却是越来越偏离管理的原点。
这个原点是——变化。
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事业理论指导企业健康运营。在我看来,成功的企业需要连续性的变化驱动其管理行为。

管理模式的变化
1.创业期管理:愿景激励
企业初创期必须集权,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和一言堂。就像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可以随便抢方向盘,因为企业在创始阶段资源有限,平台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需要决策快、行动快。作为企业领导人,如果分析并认准这样做是合理的,那就要坚持做下去。
在创业阶段,企业员工更多是基于一种创业激情来开展工作,这时候的管理靠的是决策者的个人魅力和有效的愿景规划能力。
2.成长期管理:流程化规则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员工的创业激情慢慢消褪,内部管理和治理机制就要加强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需慢慢褪去,要着手打造具备前瞻眼光的治理机制和具备职业化心态的精英团队。
3.成熟期管理:企业文化
在成熟阶段,企业需要把流程化的制度变成一种习惯,构成一种企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融入员工的日常经营行为。
管理者必须清楚企业处于什么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讲企业文化,反而会把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抹杀掉。

价值观的变化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也要因时而易。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决策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不一样。比如徽记的文化理念是“中和谦德,爱心无限”。“中”是指在企业运作中把中华好的一些理念融入企业;“和”就是做企业要有和谐的团队;“谦”就是良好的做人、做事的心态;“德”是做人做企业最高的道德,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爱心无限”。这几个字在2003年开始提出来,但最终对文化理念的诠释却历经了十年的发展。
在刚开始,管理者认为创建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经过大浪淘沙,确实很不容易,但是一个人成功之后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才是伟大的。因而“中和谦德”的理念更多是对管理者自身的一个要求,要通过修心养性控制住自己可能会膨胀的个人英雄主义欲望。
过了两三年,自身意识提升了,管理者意识到团队的修身养性对企业品牌的发展同样很重要,员工的职业化心态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而这个文化理念就扩散到员工之中。
到今天,这种企业文化则上升到企业的修身养性,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企业的内在和外在形象的提升,实现企业的价值。把关注企业的收入转为关注企业的发展,或者是关注企业带给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发展。
因而,在企业发展中,变化是管理的原点。当然,变化也要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不能如烈马脱缰,正如德鲁克所说:“变革和连续性并不对立,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何在变革和连续性之间保持平衡,将是明天的管理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