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波拿巴是一位对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从18世纪到20世纪,有许多绘画大师绘作了多幅有关他的事迹的画作。这些画作形象生动,场面宏伟,引人入胜,部分出现在邮票图案上。今年是拿破仑逝世190周年,笔者特从收集的邮票中选出部分邮票编写本文,或许能有欣赏价值。文后附各画家的中文、原文姓名及生卒年,供审稿参考。由于受到文字数量及所发行的邮票限制,可能有些重要内容,如六次反法联盟的组成经过、参加国家等均未能涉及,另外,因行文需要亦有个别非画作邮票插入。以下是稿件正文。因图多,故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即“崛起”、“称帝”、“治国”和“覆亡”,以下依次加以介绍:

图16拿破仑着皇服肖像
在战争取得多次胜利后,拿破仑权力欲日益膨胀,1804年在元老院支持下,通过公民投票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法兰西人皇帝,称拿破仑一世(图16,热拉尔绘)。随后,拿破仑邀请教皇庇护七世来枫丹白露研究加冕事宜(图17,《拿破仑在枫丹白露迎接教皇庇护七世》,德马尔纳绘;图18,《拿破仑在准备加冕典礼》,维贝尔绘)。12月2日,在教皇的主持下,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图19, 20-21系图19局部略去《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大卫绘)。图22为热拉尔所绘的加冕前后的约瑟芬肖像。


1805年,法奥交恶开战,8月27日法军西进抗击,10月12日拿破仑在奥格斯堡莱希桥上对法军作动员讲话(图23,戈特洛绘)。11月13日进入维也纳,12月2日在拿破仑的亲自指挥下,在奥斯特利茨(现匈牙利境内)与奥俄联军决战,取得重大胜利(图24《奥斯特利茨大战前夕》,勒热纳绘;图25,《奥斯特利茨大捷》,热拉尔绘)。奥皇弗兰西斯主动约见拿破仑求和,割地赔款,签订普雷斯堡条约(图26,《拿破仑会见奥皇》,格罗绘)。


1807年,俄、普联盟与法国开战。法军在埃劳之战中取得胜利(图27,《埃劳之战》,格罗绘),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三世被迫与法结盟。6月14日弗里德之战,俄军仓皇败退。6月25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签订《提尔西斯条约》。为表示友好,7月9日,拿破仑在离开提尔西斯时还给部分俄国军士授予勋章(图28,德伯莱绘)。

1808年,西班牙境内发生反法起义,受到镇压(图29、30,《1808年5月3日》,西画家戈雅绘)。为稳定局势,拿破仑赶往马德里安抚(图31,《拿破仑在马德里郊外》,C.韦尔纳绘)。


1809年,法奥再战。4月13日,拿破仑离开巴黎。4月19-23日,法军五战五捷。5月13日攻占维也纳,7月6日,又在瓦格腊姆取得大捷(图32,《瓦格腊姆之战》,J.H. 韦尔纳绘),奥皇被迫在美泉宫(图33)签订和约。
(三)治国 图34-47

图38 拿破仑探视学校
拿破仑因结婚多年无嗣,拟与约瑟芬离婚再娶(此段参看2010年12月31日发布的博文《拿破仑第二任皇后露易丝》)。奥皇为取得暂时喘息起见,同意将女儿玛丽·路易丝(图34,宫廷画)许配给拿破仑。1810年4月2日,在拿破仑舅父红衣主教费什主持


下,在卢浮宫方厅举行宗教婚礼(图35,《拿破仑与路易丝举行婚礼》,鲁热绘)。婚后迁居圣卢克宫,次年生子,拿破仑大喜,当即封为罗马王(图36,《童年的罗马王》,热拉尔绘?附票为拿破仑像,热拉尔绘)。图37是迪基所作的《拿破仑与子侄们在圣卢克宫前》(圣卢克宫在1870/71年普法战争中被毁)。

1800-1011年期间是拿破仑的极盛时代,不仅战争屡战屡胜,而且在治理国家中,也有多项成就,如建立银行、设立行省制、发展教育(图38,《拿破仑视察学校》,佚名绘)、编制民法典等。

在管理军队方面则推行一套办法,如:建立荣誉军团制度(图39,《拿破仑在波洛内授荣誉军团勋章》,根据莫特画作设计)、恢复元帅制、经常视察军队(图40,《拿破仑检阅军队》,德塔耶绘)、组织士兵宣誓忠于祖国(图41,《法军宣誓》,大卫绘)、赴医院探视伤兵(图42,《拿破仑在荣军院探视伤兵》,韦隆-贝勒古绘)等,以提高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和增强法军的战斗力。


在此期间不少画家曾为拿破仑绘制肖像画,除前图外,还有:热拉尔绘的《拿破仑·波拿巴》(图43),勒尼奥绘的《马上的第一执政》(图44),德拉罗什绘的《拿破仑一世》(图45),勒费弗尔绘的《1809年的拿破仑》(图46)以及大卫绘的《拿破仑1812年在杜伊勒宫工作》(图47,杜伊勒宫于1871年巴黎公社战斗期间被毁)等。从这些画作中看,当时的拿破仑是神采奕奕,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四)覆亡 图48-63
图61 拿破仑之死
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罗斯的失败使他逐渐走向衰败直至覆灭。
1812年法俄开战,法军约60万开赴俄罗斯。5月9日,拿破仑亲临前线指挥,8月17日法军攻占斯摩棱斯克。8月20日亚历山大重任老将库图佐夫元帅(图48,英画家乔治·道绘)为总司令。9月7 日双方在莫斯科近郊波罗季诺决战(图49),死伤共计近10万人。库图佐夫主动后撤,采取“清壁坚野”战略。

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15日莫斯科大火三天。拿破仑派洛里斯东将军与俄方商讨和谈,要库图佐夫转信给亚历山大(图50,《洛里斯东在库图佐夫大本营》,俄苏画家乌里扬诺夫绘)。俄方采取拖延策略,法军缺衣少食,被迫在寒冬中撤出莫斯科,沿途损兵折将,60万大军只剩下5万人,元气大伤。12月8日,拿破仑只带少数亲信返回巴黎。
1813年,拿破仑重新募集35万新军,企图重整雄风。但此后历次战役败多胜少,士气低落,战争逐渐引向法国本土(图51,《拿破仑1814年在法国田野》,梅索尼耶绘)。1814年巴黎之战法军告负,留守巴黎的马尔蒙元帅与联军签订停战协议,拿破仑南下退至枫丹白露,4月6日宣布退位(图52,《拿破仑在枫丹白露签字退位》,布科绘)。

同年5月4日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保持皇帝称号,皇后被其父奥皇扣留不得前往,诸弟妹中唯波利娜随行(图53,《波利娜·博尔盖塞夫人》,意卡诺瓦雕),“波兰夫人”玛丽·瓦莱芙斯卡曾携子前去看望(图54,《玛丽·瓦莱芙斯卡肖像》,雅科特绘)。

当此之际,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六之弟普卢旺斯伯爵就任法王,称路易十八(图55,宫廷画)。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重返巴黎,在群众一片欢呼声中进入杜伊勒宫,建立“百日王朝”。6月18日在滑铁卢之战中败于惠灵顿将军(图56左骑马者,全图为滑铁卢之战,右为英王乔治三世)和布吕歇尔元帅(图57,德画家迈斯特绘)的英、普联军。

拿破仑回到巴黎,再次签署退位书后,到约瑟芬之女、他的弟弟之妻、未来的拿破仑三世之母奥滕斯(图58,热拉尔绘)所继承的马尔迈松别墅(图59)短暂休养。

1815年7月19日,拿破仑被视为战犯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图60,《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德拉罗什绘)。此时的拿破仑已神情懊丧,疲惫不堪,毫无当年生气勃勃气息。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歿于圣赫勒拿岛(图61,佚名绘),被安葬在岛上,图62为拿破仑墓。

1840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遗骸被运回巴黎,安葬在荣军院教堂(图63)的地下室内。

注:以上四篇博文中的画家凡未注明国籍者均为法国画家。
“画”说拿破仑一文中画家中、西文姓名及生卒年表
为了便于网友了解和查找“画”说拿破仑一文中的画家情况,特将文中所提到的画家的中西文姓名、生卒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附:文中各画家的中文姓名、西文姓名及生卒年表
中 文 名 |
西 文 名 |
生 卒 年 |
图号/备注 |
阿比亚尼 |
Andrea Appiani |
1754-1817 |
5/意大利画家 |
艾博特 |
Lemuel Francis Abbot |
1760-1802 |
9/英国画家 |
安格尔 |
Jean-Auguste Ingres |
1780-1867 |
11/大卫学生 |
贝朗热 |
Hippolyte Bellange |
1800-1866 |
14,15 |
布科 |
Francois Bouchot |
1800-1842 |
52 |
大卫 |
Jacques-Louis David |
1748-1852 |
4,12,19-21,41,47/维恩学生 |
德伯莱 |
Jean-Baptiste Debret |
1768-1848 |
28/大卫表弟 |
德拉罗什 |
Hippolyte Delaroche
或Paul Delaroche, |
1797-1856 |
45,60/格罗学生,韦尔内J.-H.之婿 |
德马尔纳 |
Jean-Louis de Marne |
1744-1829 |
17 |
德塔耶 |
Jean Baptiste Edouard Detaille |
1848-1912 |
8,40 |
迪基 |
Louis Ducis |
1775-1847 |
37 |
菲利博托 |
Henri Philipoteaux |
1815-1884 |
7 |
乔治·道 |
George Dawe |
1781-1829 |
48/英国画家,在俄工作多年 |
格罗 |
Antoine-Jean Gros |
1771-1835 |
6,26,27/大卫学生 |
戈特洛 |
Pierre Gautherot |
1769-1825 |
23 |
戈雅 |
Fracisico de Goya |
1746-1828 |
29,30/西班牙画家 |
卡诺瓦 |
Antonio Canova |
1757-1832 |
53/意大利雕塑家 |
勒菲弗尔 |
Robert Lefevre |
1755-1830 |
46 |
勒尼奥 |
Jean-Baptiste Regnault |
1754-1829 |
44/维恩学生 |
勒热纳 |
Louis-Francois, Baron Lejeune |
1775-1848 |
24 |
鲁热 |
George Rouget |
1784-1860 |
35 |
梅索尼耶 |
Ernest Meissionier |
1815-1891 |
51 |
迈斯特 |
Simon Meister |
1706-1844 |
57/德国画家 |
莫特 |
Charles Pierre Motte |
1785-1836 |
39 |
帕茹 |
Jacques Augustin Pajou |
1766-1828 |
13 |
热拉尔 |
Francois Baron Gerard |
1770-1837 |
13,22,25,26,43,58/大卫学生 |
韦尔内C. |
Carle Vernet |
1758-1835 |
31/韦尔内J.-H.之父 |
韦尔内J.-H. |
Jean-Horace Vernet |
1789-1863 |
32/韦尔内C.之子 |
韦隆-贝勒古 |
Alexandre Veron-Bellecourt |
1773-1800s |
42 |
维贝尔 |
Jehan Georges Vibert |
1840-1902 |
18 |
维恩 |
Joseph-Marie Vien |
1716-1809 |
10/大卫之师,是迄今为止安葬在先贤祠内的唯一法国画家 |
乌里扬诺夫 |
Н. П. Ульянов |
1875-1949 |
50俄苏画家 |
雅科特 |
Marie Victoire Jacquotot |
1772-1855 |
54 |
|
|
|
|
注:未注明国籍者均为法国画家。
“画”说拿破仑博文中的五位女性

在前文中,曾提到有五位与拿破仑有关系的女性,她们是拿破仑的妹妹波利娜·波拿巴,首任皇后约瑟芬,第二任皇后露易丝,情人瓦莱芙斯卡和继女奥滕斯。当时由于文字限制,未能将她们的情况展开介绍。本文准备对之分别作一补充。
一、波利娜·波拿巴(Pauline Bonaparte,原图53):拿破仑妹妹。1780年生。容貌倩美,在拿破仑诸弟妹中,与其关系最为亲密。1797年与拿破仑爱将勒克莱尔将军结婚。1801年勒克莱尔远征海地,波利娜随行。勒克莱尔因患黄热病死去。1803年波利娜返回巴黎改嫁意大利首富卡米洛·博尔盖塞亲王,更名波利娜·博尔盖塞。但她的生活作风放荡不羁,人们对她颇有微词。1814年拿破仑被放逐厄尔巴岛时,她决然随之而去,并以家产助他返回。1825年患癌症病逝。图53是她自己请意大利雕塑家卡诺瓦以她为模特雕塑的维纳斯雕像,故亦被称为博尔盖塞维纳斯,此塑像现藏于罗马她们家族的博尔盖塞博物馆中。

二、约瑟芬(Josephine de Beauharnais,原图22):1763年生。1779年与亚历山大·德·博阿尔奈(Alexandre de Beauharnais)结婚,生有子女各一(欧仁和奥滕斯)。大革命时代,亚历山大属山岳派,1794年被处死。1795年约瑟芬与拿破仑相遇,尽管她比拿破仑大6岁,拿破仑对她仍一往情深,1796年两人结婚。1804年加冕为皇后。由于约瑟芬婚后一直未能生育,拿破仑决定于1809年与之离婚再娶。作为皇帝,拿破仑同意在离婚后约瑟芬仍然保留皇后称号,拥有马尔迈松城堡,年俸300万金法郎,享受原有全部珍珠宝物。1814年拿破仑战败被放逐到厄尔巴岛,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进入巴黎后曾去拜访。约瑟芬因陪伴亚历山大乘车外出受风于当年5月29日病逝。马尔迈松城堡由女奥滕斯继承。

三、玛丽·露易丝(Marie Louise,原图34):奥皇弗兰西斯一世幼女。1790年生。1810年与拿破仑结婚,婚后生有一子。1814年拿破仑被放逐到厄尔巴岛时,因其父阻拦未能随往(其子亦为其父奥皇所看管禁锢,21岁即患肺病去世)。根据反拿破仑同盟国的协议规定,她被授为帕尔玛公国女公爵。因为她和拿破仑是一场政治婚姻,两人从未有过炽热的感情,但拿破仑对她是尊敬的,因此在她得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去世时,她还是表示她悼念他的悲慟心情(关于露易丝的情况详见2010年12月31日发布的博文《拿破仑第二任皇后露易丝》)。

四、玛丽·瓦莱芙斯卡(Marie Walewska,原图54):1790年生。原为华沙瓦莱芙斯基公爵的夫人,夫妻两人年龄相差59岁。1806年拿破仑到华沙时,华沙的波兰民族主义者拥向拿破仑马车旁,希望一举征服瓜分他们祖国的俄、奥、德三国的拿破仑能帮助他们复国,玛丽打扮为一村妇被拥在前列。她代表大家向拿破仑提出要求。拿破仑见此美貌“村姑” 用流利的法语与他对话,十分欣赏,内心看中,并执意追求。在波兰民族主义者的劝说下,玛丽勉强同意与拿破仑交往,后在拿破仑的个人魅力影响下与之真挚相爱。1807年底,拿破仑从意大利返回时,立即将她招来。1808年1月她到巴黎后正式成为拿破仑情妇,1810年生下一子,回到华沙,子随其夫姓,后继承为瓦莱芙斯基公爵。1814年拿破仑被放逐到厄尔巴岛时,玛丽曾携子前往看望。拿破仑“百日王朝”时除四日比利时战役外,玛丽一直陪伴与拿破仑朝夕相处。拿破仑在马尔迈松城堡时,亦侍候在侧。拿破仑被放逐到圣赫拉勒那岛时,未能允许前往。1816年再婚,次年因生子后遗症逝去。

五、奥滕斯·博阿尔奈(Hortense Beauharnais,原图58):一译为霍滕斯,约瑟芬之女,拿破仑之继女。1802年与拿破仑之弟路易结婚。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被立为路易王妃,1806年路易被立为荷兰国王,她成为王妃。1810年,拿破仑兼并荷兰后,路易退位,她亦回到母亲身边,陪伴约瑟芬。先后曾生三子,前两子均幼殇,1808年所生的第三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后成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