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 謇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舌    謇   
    [概述]   
    概念  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语言不清,甚则舌体强硬,难于活动,不能语言,影
响饮食.称为舌謇。又名舌涩。此证与舌瘠(又称舌缓)、舌强(又称舌本强)的症状大
致相同。舌謇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都能引起的症侯之一,可见于中风病的舌
体强硬和舌体炎的木舌及暑痉(流脑、乙脑)及其后遗症。故该证病因病情复杂,治疗
时应全面考虑,方能奏效。

    [病因病机]    、
    一、心脾热盛.热毒上炎  心脾热盛,热毒久蕴.复为外邪所犯,邪热相煽,循经
上越。因心主舌,脾开窍于口,而络脉系舌旁,当邪热相煽.上炎于舌,伤及阴津犯及
络脉,以致热毒滞于舌体,脉络痹阻而成舌謇之疾。
    二、脾失健运.风痰为患  脾失健运,水液代谢障碍,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气机
不利,气逆上壅,痰随气升,上扰舌体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则舌体转动不灵。若痰迷
心窍.心神受蒙而致昏糊。
    三、肝肾阴虚,肝风上窜  肝肾阴虚.肝阳扁亢,阴阳失调.血郁气道;或水不涵,
木.肝风内动,上窜舌体,壅阻脉络,气血闭阻,则舌体强硬,难于活动,遂成舌謇之
证。
    四、气血耗伤,筋脉失养  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津液耗损,气虚则运动机能减退,
血虚则脏腑百脉失养,气虚生痰,血虚生风,上犯于舌,筋脉拘急,以致舌卷不能言。
    [临床诊断]   
    症状:根据患者不同疾病可出现不同的全身症状,但局部舌的表现可见舌的运动不
灵,迟钝。影响咀嚼吞咽,讲话艰难,语言不清.
    检查:伸舌偏歪,或舌体强直,口常流涎。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心脾热盛,热毒上炎
    证候:舌尖绛红,舌体强硬,疼痛不适。口舌生疮.有黄色溃点或融合成片,并见
面赤.口渴,口苦,烦躁失眠,脘腹胀满,不欲食,小便黄,舌苔黄,脉数。
    病机分析:心经热盛,心火上亢,心开窍于舌.故舌体红绛、强硬、疼痛、生疮。
心火内炽故烦躁。心主神明,火热内扰心神.则失眠。火热循经上炎于舌,灼伤脉络则
舌溃烂.脾热盛则运化升降失常,故脘腹胀满,不欲食。脾火耗灼津液,则口苦口渴。
小便黄。面赤,舌苔黄,脉数为心脾积热之象。
    2.脾失健运,风痰为患
    证侯:舌体肿胀强硬,麻木不适,甚者口底亦肿胀,并见喉中痰多,咳喘.胸脘胀
闷,恶心,头昏眩晕,食纳减少,身倦乏力,大便溏,舌苔白,脉滑。若痰迷心窍,可
见意识不清,自言自语,喉中痰声,胸闷,甚则神昏。
    病机分析:脾失健运,胃气亦弱,消化迟缓,熟腐功能失职,故胸腹胀闷,食纳减
少。脾虚水湿不化,浸淫肌肤,故舌体肿胀。脾虚气弱,湿痰内生,故见喉中痰喘,胸
闷,头昏。若痰迷心窍.则痰浊闭阻,意识不清.眩晕,甚则神昏。风痰上壅清窍,则
舌强麻木。大便溏,舌苔白,脉滑为脾虚湿盛之象。   
    3.肝肾阴虚,肝风上窜
    证候:舌体红,舌拘挛或震颤、麻木,并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腰膝酸软,少
寐多梦.脉弦细或细数,舌苔白,甚者兼有口眼喁斜,手脚抽搐,半身不遂等症。
    病机分析:肝阴不足,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耳鸣,眩晕,头痛。腰为肾之府.

膝为筋之府,肝肾阴虚,髓减骨弱.筋脉失养,故腰膝酸软。阴虚水少,心失所养则少
寐多梦。肝血少,肝风内动,则舌体拘挛或震颤麻木。风阳扰络,则语言謇涩,甚则口
眼歪斜,手脚抽搐,半身不遂。舌苔白,脉弦细或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表现。
  4.气血耗损,筋脉失养
  证候:舌体色淡或卷缩,伸舌时有震颤,日久可见萎缩。并见头晕目眩.神疲短气,
面色萎黄,四肢麻木,甚则抽搐,心悸,失眠,舌苔少.脉细弱。
    病机分析:气血耗损,筋脉失养,不得上荣于舌,故舌体色淡.卷缩或震颤。血虚
不能外荣于面则面色萎黄。心主血脉而藏神.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则失眠。
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气少懒言,神疲乏力。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
滋,所以头晕眼花.脉络失滋则手足麻木。脉道不充则脉细无力。
    二、治疗
    (一)内治法
    1.心脾热盛,热毒上炎
    治则:清理心脾..泻火活络。
    方药:导赤散加麦门冬、黄连、夏枯草、钩藤,宽筋藤、海桐皮。如症见发热恶寒.
脉浮数,舌及咽喉均红肿痛者,为风热邪毒滞留,表邪未解,治宜泻火消肿,疏风通滞.
宜用普济消毒饮。如症见高热烦躁,宜兼以苦泻心火,配用莲子心、栀子、牡丹皮。如
大便秘结,配用大黄、芒硝。如有溃烂,宜配白蔹、马勃、青天葵,以消疮散肿、除腐
生肌。 
    2.脾失健运,风痰为患   
    治则: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方药:温胆汤加全蝎、石菖蒲。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且能和胃降逆;橘皮理气燥
湿,使气顺痰消,生姜降逆化痰.一取其制半夏之毒,一取其助橘皮行气消痰;枳实消
食化痰;竹茹止呕除烦;甘草调和诸药;再加全蝎祛风镇痉.石菖蒲宣窍豁痰,和中辟
浊。如痰涎壅盛,喉中痰鸣,头晕眼花,气短懒言.胃呆,或痰迷心窍,并可选用紫雪
丹、至宝丹以镇痉开窍。如大便溏,胃纳差,可配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化湿理气。
    3.肝肾阴虚、肝风上窜
    治则: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天麻、白芍、玄参、钩藤、石决明。或用镇肝熄风汤.以治肝
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所致的舌謇。镇肝熄风汤中重用牛
膝引血下行,折其阳亢,并能滋养肝肾;代赭石降气镇逆,并能平肝潜阳.为主药。龙
骨、牡蛎潜阳降逆,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柔润熄风;共同协助主药以制
阳亢,均为辅药。至于青蒿、川楝子、麦芽之用,主要是协助主药以清泄肝阳之有余.
条达肝气之郁滞,以利于肝阳之平降。甘草调和诸药,合用为镇肝熄风之剂。若见口眼
喁斜,手足抽搐.宜配用全蝎、蜈蚣,白附子,以加强祛风镇痉之功。
    4.气血耗损,筋脉失养   
    治则:滋补气血,养肝熄风。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天麻、僵蚕、石决明,以益气养血,熄风镇痉.若见怔忡、失.
眠、盗汗等以心脾虚为主者,可用归脾汤加天麻、钩藤、僵蚕,补益气皿,养心脾而熄

风。
    (二)针灸疗法  针刺或艾灸穴位,可疏通经络,畅通气血,调整筋脉.治疗本病。
常用主穴有:廉泉、金津、玉液、天宫、天突、承浆。并选加配穴风府、复溜、阴谷、
液门、二间、通里、翳风,四白、地仓、颊车、下关、人迎、巨缪,每次取主穴及配穴
各1~2穴,针刺激,留针15~-20分钟。如属脾胃失运,风痰为患或肝肾阴虚,肝风上
窜,可兼用悬灸。如症见舌体红肿的热毒壅盛者,可针刺关冲、中冲、少商出血.以泄
热邪。   
  [转归及预后]
  舌謇是舌体转动不灵,而影响语言饮食,其病因除舌体本身的病变外,更重要是脏
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而致,因此治疗上要配合内科和针灸或其他科共
同治疗。治疗合理,预后一般良好,但有些患者可出现终身不愈。
  [预防及护理]
  1.积极治疗能引起舌謇的疾病,如心血管、神经系统及脑部的疾病。
  2.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工作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精神愉
快,不吸烟,不饮酒,忌肥甘厚味及辛辣炙煿主食物。
    3。护理上要耐心细致,并与其他科室会诊作出综合治疗的措施,如配合针灸、理疗、
按摩等。    .
    [小结]
    舌謇是一症状,主要表现为舌体的运动功能不健全,甚至强硬、麻木,影响语言饮
食.是多个系统、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的症状。因此病因及症状比较复杂,从祖国医学
的脏腑功能失调来分类,主要有心脾热盛,热毒上炎;脾失健运,风痰为患;肝肾阴虚,
肝风上窜;气血耗损,筋脉失养等四类。必须掌握局部及全身的临床表现分别选用清理
心脾,泻火活络.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滋补肝肾,平肝熄风及滋补气血.养肝熄风等
治疗原则。并配合针灸疗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