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乳蛾
{概述] 概念 因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乳蛾,称虚火乳蛾。临床症见咽部不适,微痒 微痛,喉核或喉核周围潮红,喉核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常有脓液被挤出。与慢性扁 桃体炎相类似。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为本病的特点,且能诱发痹证、水肿、心悸、怔。 忡等全身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本病多因风热乳蛾,风热喉痹治疗不彻底,邪热伤阴而致,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而 引发,脏腑虚损以肺、肾阴虚为多见。 [病因病机] . 一、肺阴虚 由于风热乳蛾反复发作,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邪热损伤肺阴。肺阴 .虚,津液不足,则津液不能上输以滋养咽喉。肺阴虚,贝U虚火随生,虚火上炎灼于喉核 、而为病。 二、肾阴虚 患者素体阴虚,风热乳蛾缠绵日久不愈,或劳伤过度,损伤肾阴,肾 水不足,则相火蒸腾,虚火循经上炎.结于喉核而为病。 [临床诊断] 症状:咽喉干仿不适,微痒、微痛,干咳少痰而粘,喉核过于肥大者,咽部哽哽不 利,甚至影响呼吸与吞咽。一般是午后症状比较明显。本病缠绵日久,不时举发。 检查:喉关潮红,喉核肥大或萎缩,上有白星点,或有脓样物被挤出。一侧或两侧 下颌角处可有核。一般无明显压痛,喉核的大小,望诊不是唯一的根据。埋藏形外观 虽小,实则较大;带蒂或悬挂型者,则外观似大,实则不大,用手指扪诊或用钩牵开喉 关皱襞来检查较为可靠。 喉核大小分四度。 工度:在咽腭弓以内。 Ⅱ度:超出咽腭弓,在咽腭弓与悬雍垂中 一线以内。Ⅲ度:超过咽腭弓与悬雍垂中线。Ⅳ度:超过悬雍垂。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虚火喉痹相鉴别。虚火喉痹的主要病变在喉底处,喉关粘膜暗 、红,喉底处血络扩张,或有帘珠状滤泡突起,或滤泡增生互相粘连成片,但喉核无肿大. 无脓点,按压之亦无脓液溢出。如《增删喉科心法.证治目录》说:。凡红肿无形为痹, .有形是蛾”指出了两病的鉴别要点。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肺阴虚 证候:咽部干掀不适,微痛微痒,干咳无痰或少痰而粘,哽哽不利。喉核及喉核前 后潮红,喉核肥大,喉核上或有细白星点。一般以午后症状较为明显。或见讲话乏力, 言谈不爽.项外如绳扣紧,午后颧红,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舌质红干而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此型多属虚火乳蛾初起,由于肺阴不足,虚火上炎,气血壅滞结于喉核., 故喉核肥大,喉核及喉核的前后潮红。虚火蒸灼肌膜.邪毒久枣化腐为脓,故核上可有 细白星点。.肺系受灼,致咽部干掀,微痒、微痛。肺气上逆,则咽哽哽不利,咽痒,咳 嗽痰少而粘。由于气阴不足,肺燥津少,所以口舌干燥,颧红唇赤.手足心热,精神疲 倦,讲话乏力,气促.舌质红或干,脉细数。 2.肾阴虚 . 证候:o因喉干掀不适,微痛, 口干臭较肺阴虚为甚,午后症状加重,喉核多萎缩, 或有肥大者,但质较硬,喉核及喉核前后潮红,喉核上有黄白色脓点,压之常有黄白色 脓样物溢出。单侧或双侧下颌角核明显。全身或见低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腰膝, 酸软,虚烦失眠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此型多见于虚火乳蛾患病曰久。因肾阴亏损无以制火,虚火上炎于咽喉, .故见咽喉干掀,哽哽不利。由于虚火较盛,肌膜受灼,腐物积聚较多,故压之常有黄白 色脓样物溢出。喉核疤痕粘连,故喉核干瘪萎缩。肾精不足,精不上奉,故头晕眼花, 耳鸣耳聋.口干。肾阴虚,肾水不能上济心火.故虚烦失眠。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见腰 膝酸软。午后阴消阳长,阴液更趋不足,所以诸种症状午后加剧。水亏火旺,痰火结于 经络,故双侧颌下角核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证。 二、治疗 (一)内治法 1.肺阴虚 治则:养阴清肺,生津润燥。 方药:选用甘露饮或养阴清肺汤。甘露饮方中麦冬、天冬、石斛、生地、熟地生津: 润燥,溢阴养血;枳壳、把叶、甘草宣肺利咽,行气降逆;黄芩、茵陈清热利湿。该方. 具有养阴生津,宣肺利咽,兼除湿热的作用。养阻清肺汤功能养阴清肺,凉血解毒。方 中麦冬、玄参、生地、丹皮、白芍养阴清热,凉血解毒;生甘草泻火解毒,贝母润肺化。 痰,薄荷宣肺达邪。 . 2.肾阴虚 治则:滋肾养阴,降火利咽。 方药:以六味地黄汤加玄参、麦冬、石斛为主,或选用知柏八味丸。六味地黄丸. (汤)功能补益肝肾,滋水制火,方中以熟地黄补肾阴为主,山萸肉辅熟地补肝肾,山 药滋补脾阴,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丹皮清泄肝火;玄参、麦冬,石斛,知母、黄柏滋. 阴降火。 . . .除按上述两型辨证用药外,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灵活施治。若阴虚及阳,症见精神疲 乏,手足冷,大便溏泄,舌淡苔白等阳虚症状,宜补肾扶阳,可用附桂/乙味丸。或用熟. 附子、熟地黄、山茱萸、.麦冬、五味子、牛膝等药。若患病日久:体质虚弱者,症见面 色萎黄,唇色淡白,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心悸怔忡,头晕眼花,可选用八珍汤合桔梗 汤,以八珍汤双补气血,桔梗甘草汤利咽祛痰。 (二).外治法 包括含服、烙治法等。 1。含服 有清热利咽生津的作用。 . (1)润喉丸、铁笛丸含服,每次1-2丸,每日4~6次。 (2)含服青果,每次1个,每日3~4、个。 、 2.烙治法 本法适用于虚火乳蛾.喉核肥大者。主要是烙铁烧红烫烙喉核,从而达 到使喉核缩小,预防反复发作的目的(具体方法见。总论。)。 使用本法时应注意:(1)烙铁头烧红后,在烙之前,要蘸香油,以防烙铁头与被烙 豹喉核粘着+避免因撕脱时造成出虬(2)操作前要检查用具的铆合处是否牢固,以免 在烧烙时,烙铁头误入气管或食道造成严重事故。(3)喉核或咽喉肌膜红肿疼痛明显, 或有伤风鼻塞等情况,不宜施行本法。 . 烙治过程中,病人脉象和缓,没有其他兼症者.可不服药。喉核及其附近色暗红, 咽干舌燥, 口渴,尿黄而且大便硬者,是心胃火盛,可服黄连解毒汤合增液汤以清里热。 如伴咽干微咳者,系肺热偏盛,宜服养阴清肺汤。喉核及其附近色淡红,胸闷,颈胀, 脉象弦数者,为肝郁气滞,宜服四逆散以舒肝解郁。如喉核红肿明显,头痛、发热、恶 寒,全身不适,脉象浮数,为内有积热,外感凤邪,可用银翘散以辛凉解表,养阴清热, 表解后方可继续烙治。 3.扁桃体摘除术 现代医学分扁桃体剥离术及扁桃体挤切术两种术式。后者适用于 .喉核肿突圆隆或小儿患者。 V三)针刺疗法 主要是循经取穴,以疏通经络,利咽散结。 1。针刺法 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颊车,每天1次,中等刺激或弱刺激,留 针20~30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若直取肺肾,以足少阴肾经及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为 主,用平补平泻法。取穴:太溪、照海、鱼际。太溪是足少阴经原穴,照海为足少阴经 与阴跷脉的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于喉咙,取之能调两经经气。鱼际为手太阴荥穴,可清 肺利咽,潜降虚火。 2。穴位注射疗法 通过针刺和药物的作用,以达到清热养阴,利咽散结,消除咽喉 租塞感的作用。取穴:天突,曲池、孔最、合谷等穴。每次取1-2穴,单侧或双侧,每 穴注射109b葡萄糖2毫升,或生脉散注射液l-2毫升,每曰或隔日1次,5-7次为一 。疗程。 3.耳针疗法 取咽喉、肺、扁桃体等穴,选l~2穴,埋针7~10天,轮换取穴。 (四)民间疗法 . 1。蜜饯油柑子 以新鲜油柑子(又称余柑子,为人戟科油柑子的果实)洗净晾干, ’放入蜂蜜中泡浸7天后即可食用,每次食lo~15枚。有清热化痰,生津利咽的作用。 2.鱼腥草煲猪肺 每次用新鲜鱼腥草60克,猪肺200克,将猪肺切成块状,用手 挤洗去除泡沫,加清水适量煲汤,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有清热解毒,止咳利咽 的作用。 3.橄榄酸梅汤 每次用鲜橄榄(连核)60克,酸梅lo克;稍捣烂,加清水3碗煎 、成1碗,去渣加白糖适量调味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咳,利咽散结的作用。 4.枸杞叶60克,煎汤服。有养阴清肝的作用。 [转归及预后] . 本病往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由于虚火乳蛾不时举发,邪毒滞留于喉核,日久不 去,常成为全身感染的病灶之一。临床上,往往通过急性发作风热乳蛾表现出来。常见 并发病如痹证、心悸,怔忡,水肿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则可危及生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44..咽喉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