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行风疹块药方2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经行风疹块

  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周身皮肤出现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经净渐退者,称“经行风疹块”.
  《妇科百门》云:“身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散而不能冲击为痈,故但瘙痒也。”《杂病广要》认为“妇人血气,或通身痒,或头面痒,如虫行皮中,缘月水来时,为风所吹.”
  (主要病机]
  主要病机是风邪值经期的气血变化急骤之际,搏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有因血虚生风,有因风邪于行经之际乘虚而入,郁遏阳气,腠理不宣,风邪与正气交争,游行于皮肤,则出现风团瘾疹而瘙痒。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每随经行即发,经净后逐渐缓解而消失.每值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 风疹或荨麻疹所起之风团瘙痒多有药物,饮食等致敏因素所诱发,其发病不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可资鉴别.
  (因、证、辨、治]
  本病主要病机是风邪为患,有因血虚生风,有因风邪于行经之际乘虚而人。辨证主要根据症状,血虚生风化燥者,皮肤干燥,瘙痒难忍,入夜更甚,风热者,口干喜饮,尿黄便结,皮肤红热,瘙痒难忍。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分,治疗以消风止痒为大法,虚证养血祛风,实证疏风清热。
  1..血虚证
  病因病机 素体阴血不足,或经、产损伤,营血虚损,经行则阴血益虚,血虚生风,风胜则痒,风血相搏,则遍身疹块。
  主要证候 经行皮肤瘙痒,疹块累累,搔之尤甚,入夜加剧,经血量少,皮肤干燥,面色不华.舌淡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依据 素体阴血不足,房劳多产或失血史,经行皮肤瘙痒,疹块累累;经血量少,皮肤干燥,面色不华,舌淡红,脉细数。
  治法 养血祛风。
  方药 当归饮子(《证治准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
  2.风热证
  病因病机 素体阳盛,或嗜食辛辣燥热之品,血分蕴热,经行血下,阴血不足,风邪内客。易于化热,风热之邪与卫气相搏,发为风疹块。
  主要证候 经行皮肤起风团,红晕掀肿,瘙痒难忍,遇热尤甚,月经先期或量多,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辨证依据 平素嗜食辛辣燥热,或素体阳盛史;经行皮肤起风团,红晕掀肿,瘙痒难忍,月经先期或量多,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 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方药 消风散(《外科正宗》)。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蝉蜕、木通、胡麻仁、生知母、石膏、生甘草、牛蒡子。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1)蛇蜕2条,焙黄研面,1次服完。(《实用临床月经病学》)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风热瘀阻型。
  (2)何首乌30g,蝉衣lOg,水煎服。(《实用临床月经病学》)
  功用:养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血虚生风型.
  2。中成药
  (1)四物丸。
  功用:补血活血.
  适应证。血虚型.
  (2)防风通圣丸.
  功用:解表通里,疏风清热。
  适应证:风热型.
  (3)乌蛇止痒丸。 .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适用于各型.
  3.外治法 .
  (1)外洗法:五倍子、红茶各lOg,水煎熏洗。(《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功用:清热止痒。
  适用证:适用于各型。
  (2)外擦法。鲜青蒿60g,擦患处,随擦随消至愈。(《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功用:清热止痒。
  适用证。适用于各型。
  (3)荆芥穗30克,研末,纱布包裹置于皮肤上,用手来回揉搓,至皮肤发热为度.(《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功用:祛风止痒.

  适用证:适用于各型.
  4.食疗方 乌梅40g,红枣7枚,水煎服,适用于血虚型。(《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预防及护理)
  1.忌食辛辣,滋腻等刺激性食物。
  2。起居有节,避免风邪侵袭。
  (疗效判断标准]
  l。治 愈 经行风疹块消失,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
  2.好 转 经行风疹块减轻,或症状消失后3个月经周期内又见复发。
  3.未 愈 经行风疹块无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