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肺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新生儿肺炎
  (概述)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以不哭、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甚至皮肤苍白、末梢发绀、抽搐等全身性症状为指征,肺部体征多不典型。根据临床情况,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
  新生儿肺炎发病率高,病情多危重,其病死率居国内新生儿死因的第一位。若能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大部分患儿能够痊愈。

  古代文献对本病没有专门记载,其病因、症状、治方的记载散在于初生不乳、初生不啼、百啐嗽等病证中。早在南宋.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难乳论》中已提出:“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不及,咽而入腹,则令儿心腹痞满,短气促急,故口不能吮乳饮之也。”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咳嗽喘各色证治》则指出小儿百啐嗽的病因感染因素为“暴受风寒”,吸人性因素为“乳多涌出,吞咽不及而错喉者”。对其治疗,《幼科发挥.肺所生病》则云:“痰多者,宜玉液丸;肺虚者,阿胶散主之。”《幼幼集成.百啐嗽论》主张:“先用荆防败毒二小剂,母子同服,服完止药。”至于新生儿肺炎的预后,《婴童百问》、《幼科发挥>>等书中认为是“恶候”、“最为难治”。
  现代对新生儿肺炎的研究有所进展,但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在单方治疗的基础上,发展到针灸、穴位注射,提高了治疗效果,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了死亡率。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内因 新生儿肺脏娇嫩,其先天不足、胎元未壮者,御邪无力,尤易被邪伤。
  2.外因 导致新生儿肺炎的外因较多,诸如母体染邪,传于胎儿,或小儿初生,秽毒乳汁不及清除,入口犯肺所致,正如((幼幼集成.百啐嗽论》所言;“或乳汁过多,。吞咽不及而呛者,或啼哭未定,以乳哺之,气逆而嗽者。”其外因尚有因生后感受风寒所致,如《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咳嗽喘各色证治》所提出:“或因出胎之时,暴受风寒;或因浴儿之时,为风所袭,或因解换褓裳,或出怀喂乳,皆风邪自外入者也。”
  二、病理
  1.病理为痰热壅肺 外邪侵犯于肺,肺气郁阻,失于宣肃,继而外邪化热,肺热熏蒸,灼津炼痰,痰热交结,阻滞肺络,气道壅塞,不得宣通,故而肺闭喘咳。
  2.重者累及它脏 本病病位主要在肺,然初生婴儿肺脏稚弱,它脏亦常显不足,邪伤肺脏,轻者肺气失调,见气息不匀,口吐白沫,重者肺气欲绝,见呼吸微弱。气滞血瘀则见面色青灰、发绀。脾胃气衰则不乳、腹胀。心气虚衰则精神萎靡,声弱不啼。肝风内动则见抽搐。病至后期脾肾阳衰,则见肢厥脉微,反应淡漠。 .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依据如下:
  1.有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早产或孕母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史。
  2.病初仅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微弱,或不哭、不乳。多在3天后出现咳嗽气急、喉中痰鸣、面色灰白等症.严重者可见生理性黄疸加重,皮肤瘀点,四肢厥冷,屡发喘憋等。
  3.可见呼吸浅促,鼻翼煽动,点头呼吸,口吐泡沫。心率加快,肺部可闻及捻发音和细湿罗音。体弱者可体温不升,少数体质好者可发热。
  4。X线透视检查;两侧肺部可有小病灶变化。
  二、鉴别诊断
  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以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X线检查示两侧肺野普遍性透明度减低,内有均匀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支气管则有充气征,充气的支气管伸展至节段或末梢支气管,类似秃叶分叉的树枝。

  2。湿肺 多见于足月儿,症状轻,病程短,肺部X线显示肺纹理增粗呈放射状,肺野内广泛斑点阴影,叶间和胸腔可有少量积液,连续摄片恢复迅速。
  3.肺不张 表现阵发性青紫,呼吸不规则和呼吸暂停。但青紫在啼哭和吸氧后明显改善,X线表现肺不张处呈片状或扇形阴影,重者可见心肺和气管移向患侧。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别虚实 本病主要以虚实分证,可以从病史、患儿体质、临床症状各方面综合区别。由于新生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单纯表现为实热壅肺者少见,往往表现兼有虚象或虚证为主。不乳、呼吸浅促为气虚,不啼为肺气衰败,唇干舌红少尿为阴伤,反应淡漠、面色苍白、四肢不温为阳衰。
  2.识别轻重 新生儿肺炎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仅有口吐白沫,食乳减少,重者颜面青紫,不啼不乳,四肢欠温,腹胀,甚而抽搐。由于体质特点,新生儿肺炎多表现为重症,即使疾病初期病情尚轻,稍有不慎,亦可迅速转变为重证。
  二、治疗原则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宜分虚实。实证者宜宣肺、开肺;虚实夹杂者,在宣肺解毒的同时应予扶正;病至后期,肺脾两虚者应健脾益气。新生儿肺炎病情多危重,治疗还应根据病情给予中西医结合抢救,或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三、分证论治 
  l。风邪闭肺    
  (1)风寒闭肺
  证候表现 咳嗽无力或不咳嗽,喉间痰鸣,口吐白沫,鼻翼煽动,点头呼吸,哭声低微,面色无华,口周微绀,体温正常,舌淡苔白,指纹红,达风关。
  辨证要点 本证多因感受风寒所致,故证候以风寒之象为主,伴有正气不足之象,如面色无华、哭声低微等。
  治法主方 疏风散寒,扶正宣肺。三拗汤合生脉散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桔梗、陈皮、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表寒重加荆芥、防风;痰多加莱菔子、半夏;喘憋加葶苈子、苏子;咳甚加紫菀、百部;正气不虚去人参、麦冬。
  (2)风热闭肺
  证候表现 发热,咳嗽气急,喉中痰鸣,咽部红肿,口吐白沫,鼻翼煽动,不思吮乳,舌红苔黄.指纹紫。
  辨证要点 本证多为体质尚强壮患儿感受风热之邪所致,咽部红赤是与风寒闭肺证鉴别的关键症状,发热,舌红苔黄,指纹紫亦提示了热象。
  治法主方 疏风清热,化痰宣肺。麻杏石甘汤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麻黄、杏仁、石膏(先煎)、甘草、半夏、黄芩、鱼腥草。热甚加山栀、黄芩;痰多加苏子、海浮石;咳甚加枇杷叶、桑白皮;口干舌糙加玄参、生地。
  2。邪毒闭肺
  证候表现 高热或体温不升,咳嗽,呼吸浅快,鼻翼煽动,口吐白沫,啼哭无力,面色灰暗,烦躁不安,唇干不润,舌红苔薄黄,指纹淡紫。

  辨证要点 本证表证已去,邪毒内传闭肺,以呼吸浅快,烦躁不安,口吐白沫为主症,为正盛邪实之实证,表证、虚象皆不明显。
  治法主方 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宣肺散合射干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黄芩、射干、紫菀、麻黄、款冬花、茯苓、甘草等。唇干烦躁加麦冬、白芍;咳嗽加杏仁、桔梗;热重加银花、金荞麦;气息短浅加白参;唇绀加丹参、红花;黄疸加茵陈、栀子、车前草;腹胀加枳实;神昏加郁金、菖蒲;抽搐加僵蚕、钩藤。
  3.气虚血瘀
  证候表现 不哭,不乳,精神萎靡,反应淡漠,面色苍白或青灰,口唇指甲紫绀,呼吸浅快或不规则,双吸气或呼吸暂停,四肢厥冷,腹胀,舌淡紫少苔,指纹紫暗。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先天不足之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以面色苍白或青灰、呼吸浅促、四肢厥冷、唇周青紫等症为主,为新生儿肺炎之重症,元气虚衰、气虚血瘀是其关键。
  治法主方 益气生脉,通阳活血。生脉散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黄精、茯苓、桔梗、桂枝、桃仁、黄芩等。肢端青紫加红花、丹参;腹胀加枳壳;抽搐加白僵蚕、钩藤;昏迷加菖蒲、郁金。
  4.肺脾两虚
  证候表现 轻微咳嗽,喉中痰鸣,吮乳乏力,神情倦怠,面色咣白,唇舌淡,苔薄白,指纹淡滞。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疾病后期,邪去而正气不足,临床以肺脾气虚症状为主,肺部听诊可闻湿罗音久不消失,摄胸片示炎症尚未吸收。
  治法主方 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五味子。咳嗽甚加紫菀、款冬;汗多加黄芪、防风;痰多加陈皮、半夏、川贝母。
  (急症处理]
  新生儿肺炎病情危重,出现缺氧、酸中毒、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时,应用西药抢救治疗。
  1.供氧 供氧使PaO2在8.00—10.67kPa(60—80mmHg),但不要高于16kPa(120mmHg)。如一般供氧不能改善,可用面罩持续正压呼吸,使压力维持在0.39—0.98kPa(4—10cmH2O),不超过0.98kPa(10cmH2O),在严重和紧急情况下作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
  2.细菌性肺炎尽早选用有效抗生素,杆菌感染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亦可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引起的肺炎可用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邻氯青霉素或双氯青霉素。
  3.纠正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靠改善通气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用碱性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烦躁不安或惊厥时用镇静药。及时纠正低血糖或低血钙。脓胸或脓气胸时立即抽气或插管引流。心力衰竭时使用洋地黄制剂,限制液量并用速尿治疗。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贝羚散(羚羊角、川贝母、青礞石、人工牛黄、猪胆酸、硼砂、麝香、沉香),1次0.3g,1日2次.用于邪毒闭肺证。
  2。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提取液、琥珀酸酐),注射剂,1支2ml。肌注,1次2ml,1日3次。静滴,1次4—8ml,用5%葡萄糖液稀释,1日2次。用于邪毒闭肺证。
  二、药物外治
  白毛夏枯草汤 白毛夏枯草、板蓝根各30g,生麻黄3g。加水煮沸,在药罐上留一小洞,对口鼻作蒸气吸入,每次5一lO分钟,每日2次。用于邪毒闭肺证。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孕妇要作好产前检查,避免胎膜早破,妊娠后期要预防各种感染。
  2。分娩时避免产程延长,避免胎膜早破。
  3.新生儿要注意保暖,避免各种感染。
  4.保持居室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二、护理
  1.保持患儿适当体位,头部稍高,利于呼吸。
  2。喂养时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避免呛入气道。
  3.随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等变化,如有苍白、气急,及时采取吸氧等治疗措施。
  (文献选录)
  《幼科发挥。肺所生病》:“小儿初生至百日内嗽者,谓之百啐嗽。痰多者,宜玉液丸;肺虚者,阿胶散主之。此名胎嗽,最为难治。”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咳嗽喘各色证治》:“小儿百日内有痰嗽者,谓之百啐嗽。或因出胎之时,暴受风寒;或因浴儿之时,为风所袭;或因解换褓裳,或出怀喂乳,皆风邪之自外入者也。因乳多涌出,吞咽不及而错喉者,或因啼哭未定,以乳哺之,气逆呛出者,此病之从内出者也,皆能为咳。”
  (现代研究]
  新生儿肺炎的研究主要有病原学研究及临床研究。
  一、病原学研究
  新生儿肺炎有吸人性、感染性肺炎之分。王灵海指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按病原学可分为细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而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原虫性肺炎在欧洲、伊朗、东南亚等地的未成熟儿和体弱儿中流行,也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都会引起新生儿肺炎。
  二、临床研究
  新生儿肺炎的中医临床研究报道虽然不多,但均有一定见解。王赤梅用红参每日1.5—3g,蒸汁喂服或鼻饲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取得一定疗效,红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耐缺氧、抗呼衰、调节体温和兴奋体温以及兴奋血管系统等作用。张宝林等提出新生儿肺炎病机为胎毒闭肺,给予黄连、黄芩、玉竹、茯苓各1.5g,地锦草9g,煎服后效果良好。黄连为解胎毒之要药,黄芩入肺经泻肺火,地锦草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有广谱抗菌作用,茯苓健脾胃、化痰湿,正邪两顾,玉竹滋阴润肺,毒解气道通,呼吸乃平定。
  胡淑霞报道辨证治疗新生儿肺炎54例,以银翘生脉散(银花、连翘、人参各6g,陈皮3g,麦冬、五味子各4g)为基本方,风邪犯肺偏风寒者用基本方去陈皮、五味子,加麻黄、杏仁;偏风热者用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麦冬、薄荷、太子参、五味子。痰热闭肺者先用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大枣;紫绀明显加丹参、赤芍;皮肤黄染加茵陈蒿汤;痰甚加贝母、桔梗、莱菔子;缓解后继用基本方。秽浊犯肺立即吸痰、拍背、吸氧,针灸人中、百会、气海、神阙、肺俞。药用葶苈子、黄芪、人参各6g,肉桂、甘草各2g,大枣2枚。肺脾肾虚者以炮附子3g,人参6g,茯苓、赤芍、当归各4g,生姜、桂枝各2g。肢软少气,不食懒动用生脉散加四君子汤;阳气欲脱用参附救逆汤,隔姜灸人中、百会、神阙.偏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补肺散加生脉散;合并五硬症以附子、桂枝、红花、丹参煎汤洗浴,回阳后改服基本方。方药口服、滴管滴入、母子同服、鼻饲、灌肠、雾化吸入均可。以上方法治疗54例新生儿肺炎,全部治愈,平均疗程6日
新生儿肺炎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贝羚散(羚羊角、川贝母、青礞石、人工牛黄、猪胆酸、硼砂、麝香、沉香),1次0.3g,1日2次.用于邪毒闭肺证。
  2。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提取液、琥珀酸酐),注射剂,1支2ml。肌注,1次2ml,1日3次。静滴,1次4—8ml,用5%葡萄糖液稀释,1日2次。用于邪毒闭肺证。
  二、药物外治
  白毛夏枯草汤 白毛夏枯草、板蓝根各30g,生麻黄3g。加水煮沸,在药罐上留一小洞,对口鼻作蒸气吸入,每次5一lO分钟,每日2次。用于邪毒闭肺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