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蛾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乳蛾
  (概述]
  乳蛾,又名喉蛾、喉鹅、双蛾风。是因邪客咽喉,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患。以咽喉两侧喉核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症,因其红肿,形状似乳头或蚕蛾,故称乳蛾。临证有单蛾、双蛾之分,发于一侧者为单蛾,发于两侧者为双蛾。又有急、慢性之别。急性并有脓性分泌物者称为烂喉蛾;慢性者又称木蛾、死蛾。
  乳蛾相当于西医学的扁桃体炎。扁桃体炎与咽炎、急性喉炎、急性鼻炎等统归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又将扁桃体炎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发热、咽痛、吞咽困难、腭扁桃体红肿化脓为主要特点。慢性扁桃体炎以低热、咽异物感、扁桃体上有少量脓点为特点。
  本病在儿科较多见于4岁以上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儿患者症状较成人患者重,常伴有高热。若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但婴幼儿的病程较长,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如不及时恰当治疗,容易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并发症。偶尔可伴发急性肾炎、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长期不愈反复的乳蛾发生亦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降低小儿机体免疫力,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乳蛾虽是局部病证,也不能对其掉以轻心,必须积极防治。
  乳蛾之名,初见于《儒门事亲》。《儒门事亲.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二十一>>说:“单乳蛾,双乳蛾……结薄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因其形似,是为乳蛾。”一谓为单,二为双也。历代医籍有关本病的名称较多,如《普济方》之肉蛾,《杂病源流犀烛》之连珠蛾,《张氏医通》之乳鹅,《瘟疫明辨》的喉结,《重楼玉钥》的鹅风,《焦氏喉科枕秘》的死乳蛾、乳蛾核,《咽喉脉证通论》的烂头乳蛾,《梅氏验方新编》的蛾子等.多是依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命名的。古代医家对乳蛾的分类和治疗亦有论述。《疡科选粹》指出了横蛾、竖蛾的区别,《医学心悟》指出:“状如乳头,生喉间。一边生者,为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宜用韭菜汁调元明粉,灌去痰涎,吹以冰片散,随服甘桔汤,自应消散。若不清,以小刀点乳头上出血,立瘥。凡针乳蛾,宜针头尾,不可刺中间,鲜血者易治,血黑而少者难痊。凡用刀针,血不已者,用广三七末,嚼服刀口上即止。”不但指出了乳蛾之内服药物治疗,更提出了外治法治疗乳蛾的方法。现代对乳蛾的研究较多,除广泛的临床研究外,以客观指标指导对乳蛾分型及证治分类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根据乳蛾之先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来研究本证中医病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病因病理)
  一、病因 ,
  本病的发生,多因风热侵袭,脾胃积热,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
  1.外感风热 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热毒搏结于喉。
  2。脾胃积热 小儿因乳食过热,积聚胃腑,或先天禀受母体胃热,均可造成胃火内炽。
  3.肺肾阴虚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热病久病伤阴,或素体阴虚者,均可出现肺肾阴虚,甚则虚火上炎。
  二、病理
  1.脏腑病位在肺胃 咽喉为肺胃所属。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咽喉首当其冲,风热外侵,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犯,结聚于咽喉而为乳蛾;或邪毒直接侵袭喉核,气血壅滞,脉络受阻,肌膜受灼,而致发病。正如《疡科心得集。辨喉蛾喉痛论》所云:“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咽喉为胃之系,脾胃有热,胃火炽盛,亦上冲咽喉。《诸病源候论。喉咽肿痛候》认为:“喉咽者,脾胃之候也,气所上下。脾胃有热,热气上冲,则咽喉肿痛。”风热失治或邪毒壅盛,致外邪侵里,里热炽盛,热毒之气不得越泄,由胃上攻,搏结于喉核,灼腐肌膜,咽喉肿痛,亦可发为乳蛾。可见乳蛾的病位主要在肺胃。
  2.病理因素为热毒 乳蛾为病无论是风热外邪直侵喉核,或是胃火炽盛上犯咽喉,亦有因肺肾阴虚,虚火上扰,皆与火热之毒壅聚咽喉有关。明代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说:“咽喉有数证,有积热,有风热,有客热,有病后余邪未除,变化双乳蛾者。”风热侵袭直中喉核,胃火炽盛上冲咽喉,皆致乳蛾发生。明代方隅《医林绳墨.卷七》说:“盖咽喉之证,皆由肺胃积热甚多,痰涎壅盛不已……于是有痰热之证见焉。吾知壅盛郁于喉之两旁,近外作肿,以其形似飞蛾,谓之乳蛾……因食热毒之所使也。”皆说明本病的病理因素为热毒壅盛。
  3。病机属性分阴阳 风热侵袭,胃火炽盛,致火热内盛属阳证,是为阳蛾。急乳蛾缠绵日久,邪热伤阴;或治疗中寒凉攻伐太过,损伤元阳;或温热病后,阴液亏损,余邪未清,以及素有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与余邪互结喉核,发为慢乳蛾,是谓阴蛾。正如<<辨证录。卷三》所云:“阴蛾则日轻而夜重……斯少阴肾火下元可藏之也,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
  4。病情演变分虚实 乳蛾由于其致病因素不同,发病原因的不同,病程长短不一,其病情演变亦有虚实之分。急乳蛾多为风热外侵,肺胃热盛,内外邪热相搏,一派热象,是谓实证。久病失治,或温热病后阴液不足虚火上扰致使出现的慢性乳蛾,为正虚邪恋,是为虚证。正如《疡科经验全书。卷一>>说:“单乳蛾,左畔虚阳上攻,其肿微红者,若肺气逆,外证手足厥冷,痰涎自出,头重目昏”,“右畔虚阳上攻,其色微黄,其形若蚕茧之状,故谓之乳蛾,其症亦手足厥冷。”皆一派虚证之象。现代研究表明,扁桃体炎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少数由细菌和支原体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现已证实本病多先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多继发于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亦可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病理改变为局部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多,分泌物为清水或粘液状。若继发细菌感染,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分泌物为脓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乳蛾的诊断依据。
  1.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有低热。
  2。急乳蛾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则转化为慢乳蛾,病程较长。
  3。咽部检查
  (1)急乳蛾 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
  (2)慢乳蛾 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
  4.急乳蛾及部分慢乳蛾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应注意与烂喉痧、喉关痈相鉴别。
  二、鉴别诊断
  1.烂喉痧 即猩红热。发病较急,初期有发热或高热,咽喉部红肿疼痛,甚则腐烂,引饮梗痛,发热1天后出现朱红色皮疹,特点是呈弥漫性猩红色。经3—7天后,身热渐降,咽喉腐烂,疼痛亦见减轻,皮肤开始脱屑,状如鳞片,约2周后脱尽。如无其它病变,即可恢复健康。病中2—3天时可见杨梅舌。
  2。喉关痈 是发生在扁桃体周围及其附近部位的脓肿,病变范围较乳蛾大。临床以局部疼痛、肿胀、焮红、化脓,并伴有恶寒发热、言语不清、饮食呛逆等为特征。病情发展迅速,每致咽喉肿塞,吞咽、呼吸均受影响。它包括西医学的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等疾病。本病形成脓肿之前,一般都有类似乳蛾急性发作的症状。这种症状若3—4天后逐渐加重,特别是咽痛加剧,吞咽困难者,应考虑本病。
  3.咽白喉 多见于小儿,发病较缓,轻度咽痛,扁桃体及咽部见灰白色的假膜,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容易出血,并很快再生,颈淋巴结明显肿大,与乳蛾仅有扁桃体红肿的病变极易区别,咽拭子培养或涂片可检出白喉杆菌。
  4.溃疡性膜性咽峡炎 多以局限性炎症反应和溃疡形成、轻度发热、全身不适及咽痛为主。溃疡多位于一侧扁桃体上端,覆盖较厚的污秽的灰白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肿胀,咽拭涂片可找到奋森氏螺旋体及梭形杆菌。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一则辨急慢,二则辨虚实,三则辨表里,四则辨轻重。急性乳蛾起病急,病程短,属实热证,当辨风热与胃火。慢性乳蛾属虚证,如伤阴见证,病程迁延不愈。慢性者复感外邪亦可出现虚中夹实证。邪热浅者在表,为风热上乘,病情轻;邪热重者则由浅入深(即由表入里),变为热毒内蕴,阳明积热,病情重。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者当分辨心肾变证(如风湿热、急性肾炎)。
  二、治疗原则
  乳蛾之治疗当分清虚实、寒热、表里辨证论治,但总不离解毒利咽之法。风热外侵之急性乳蛾,治当疏风清热,消肿利咽;胃火炽盛者,当清热解毒,泻火利咽;胃火炽盛,肠腑不通可用通下泻火法;乳蛾肉腐成脓,可用解毒法合并消痈法治疗;肺肾阴虚者,当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本病乳蛾焮红,可在内服药物的同时,病灶局部外喷药粉。
对于乳蛾反复发生者,必要时可采用手术疗法治疗。
  三、分证论治  

  1.风热外侵
  证候表现 急乳蛾初起,咽痛,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恶寒、咳嗽、咯痰等症,咽粘膜充血,扁桃体红肿,未成脓,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要点 发热恶寒,咽喉疼痛,乳蛾红肿,但无明显脓点,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主方 疏风清热,消肿利咽。银翘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木蝴蝶、薄荷(后下)、山豆根、甘草等。热邪重者加黄芩、赤芍;表证重者加荆芥、防风;扁桃体上出现白色不易拭去的脓性膜者,为毒入血分,加生地、绿豆衣;红肿明显者加丹皮、黄菊花;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生大黄。
  可配用冰硼散、珠黄散桂林西瓜霜外吹局部患处。
   若咳嗽严重者,亦可使用桑菊饮治之。药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后下)、桔梗、芦根、生甘草等。
  2.胃火炽盛
  证候表现 咽痛较甚,吞咽困难,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上有脓点或脓肿,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发热不退,口渴多饮,乳蛾明显红肿,或者有黄白色脓点,易剥离,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 主方 泄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利膈汤加减。
  方药 运用 常用药:银花、连翘、栀子、黄芩、牛蒡子、玄参、桔梗、薄荷(后下)、生大黄(后下)、生甘草、玄明粉(冲).等。若表热未清者加荆芥、防风;颌下臀核肿痛者,加射干、瓜蒌、浙贝母以清热化痰散结;高热者加石膏(后下)、天竺黄、黄连以清热泻火;服药后大便溏薄或腹泻者去生大黄。
  如肿痛甚者,可含服六神丸
  3。肺肾阴虚
  证候表现 咽部干燥、灼热,微痛不适,干咳少痰,手足心热,精神疲乏,或午后低热,颧赤,扁桃体暗红、肿大,或有少许脓液附于表面,舌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要点 多为午后发热,咽部发干,乳蛾暗红肿大且表面不平,精神疲惫,干咳少痰,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而数。
  治法 主方 滋阴降火,清利咽喉。知柏地黄汤加减。
  方药 运用 常用药:知母、黄柏、生地、连翘、丹皮、玄参、马勃、麦冬、玉竹等。
  乳蛾红色转淡,但肿大不消,加浙贝母、复枯草、赤芍、虎杖等以化瘀活血消肿。
   本证若以肺阴虚症状为主者,可用养阴清肺、生津润燥的养阴清肺汤加减。常用药:
    玄参、生地、麦冬、丹皮、川贝母、白芍、石斛、枳壳、连翘等。
  尚有一种痰瘀热结型乳蛾患儿,证见双侧或单侧扁桃体肥大,无明显充血的现象,感受外邪后会急性发作,出现扁桃体明显充血,甚至化脓,常反复发作。治应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方用清胃散加减.常用药,升麻、赤芍、丹皮、夏枯草、僵蚕、浙贝母、全瓜蒌、射干、玄参、牡蛎等。兼有肺脾气虚,乳蛾常反复发作者,又当用玉屏风散生脉散加味,兼有扶助正气,防止外邪引起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作用。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银黄口服液 用于急性乳蛾风热外侵证。
  2.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用于急性乳蛾之发热重者。
  3。抗病毒口服液 用于急性乳蛾初起。
  4。双黄连口服液 用于急性乳蛾之冒火炽烈者。
  5.金果饮 用于本病肺阴伤证。
  6.六神丸 用治咽喉肿痛严重者。
  二、单方验方
  1。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地胆头、崩大碗、白茅根各15g,水煎服,日1剂。用于风热外侵证。
  2。山豆根lOg,锦灯笼12g,水煎服。用于胃火炽盛证.
  3.蒲公英、土牛膝根,板蓝根各15g,七叶一枝花12g。任选用其中1—2味,水煎服,日1剂。用于胃火炽盛证。
  4。牛蒡子、昆布各6g,海藻9g,水煎服,曰1剂。用于虚火乳蛾。
  三、药物外治
  1。冰硼散 外吹病灶。适用于咽喉红肿,疼痛较轻者。
  2。珠黄散 外吹。适用于咽喉红肿较甚,疼痛较剧,或喉核有脓点者。
  3。锡类散 外吹。适用于乳蛾溃烂。
  4.复方冬凌草含片 含化。每日4—6次。用于乳蛾未化脓者。
  5。双黄连粉针齐 水溶后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支,加水6ml溶化,作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次。对各期乳蛾均适用.
  四、食疗方药
  1。胖豆茶 胖大海2—4枚,山豆根1—3g,白糖少许。胖大海、山豆根用沸水浸泡,待胖大海完全发大,将药汁倒出,加白糖少许,冷却后频频饮用,慢慢咽之。 .
  2.丝瓜冰糖饮 丝瓜200g,银花15g,冰糖30g。将鲜嫩丝瓜洗净,切成小段,入银花、冰糖共放锅内蒸,滤汁饮用,每日1次。
  五、针灸疗法
  1.实热乳蛾者,主穴有合谷、内庭、少商,配穴有天突、少泽、鱼际,少商点刺出血,高热配合谷、曲池穴。每次选其中2—3个穴,中强刺激,每日1次.
  2.虚火乳蛾者,主穴有大杼、风门、百劳、身柱、肝俞,配穴有合谷、曲池、足三
里、颊车。每次选其中2—3个穴,中度刺激。
  六、刮痧疗法 、
  以汤匙光滑的边缘蘸麻油于患儿脊柱两旁轻轻由上向下顺刮,以出现红瘀点为度。用治风热外邪侵入之乳蛾。

   七、烙灼疗法
  阴虚火旺之乳蛾肥大者,可施行扁桃体烙灼术。局部麻醉后,用特制的烙铁烧红,待稍凉,灼烙肿起的扁桃体。
  八、西医疗法
  1,急性扁桃体炎
  (1)对合并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给药须足量、足疗程。首选青霉素,每日5—10万U/kg bw,肌注或静滴。或红霉素每日20~30mg/kg bw,静滴。
  (2)封闭疗法:青霉素20~40万U溶于o.5%一1.o%普鲁卡因溶液6~8ml中,分别注射于两侧扁桃体周围(注射前先皮试),每日1次,3—4次为1个疗程。
  2.慢性扁桃体炎 一般治疗及抗菌药物使用同急性扁桃体炎,其它疗法如下:
  (1)封闭疗法 用含95%无水酒精的o.5%普鲁卡因注射于扁桃体的上、中、下3个部分,每次每侧2—3ml,每周2次,3次为1个疗程。1O%一30%的硫代硫酸钠2ml注入两侧扁桃体,能增强机体功能。
  (2)手术疗法 适应证:①扁桃体局部疾病:有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病史;扁桃,体极度肿大,妨碍吞咽、发音、呼吸者;扁桃体肿大,咽部唾液蓄积,夜间阵发性咳嗽,严重者伴有气管、支气管炎者;扁桃体隐窝内尚存酪状物;扁桃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白喉带菌者,抗菌治疗不能消除者。②病灶型扁桃体炎引起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急性肾炎、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又能排除其它内科疾病者.以上各种情况,在炎症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施行扁桃体摘除术治疗.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注意随气温变化为小儿增减衣被,尽量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3.注意口腔卫生,教育小儿养成刷牙漱口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适当温度。
  2。高热者应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3.患儿的饮食宜清爽,忌荤腥发物,以防助长邪势。
  4.做好口腔护理。可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每日3—6次。
   另外,应积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防止迁延成慢性或变生它病。
  (文献选录)
  《重楼玉钥。双鹅风》:“喉中诸证,惟以单双蛾者最多,症虽轻而易治,却难速于平消。”
  《疡科经验全书.卷一》:“乳蛾由肺经积热,受风凝结而成,生咽喉旁,其色微黄,其形若蚕蛾之状。”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咽喉总论》:“小儿咽喉生病者,由风毒湿热搏于气血,随其经络虚处所著,则生其病,若发于咽喉者,或为喉痹,或为缠喉风,或为乳蛾.”
  《疡科心得集.辨喉科喉痛论》;“咽喉为一身之总要,百节关头,呼吸出入之门户……夹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是为乳蛾.”

  《重订囊秘喉书.乳蛾》:“有单有双,有连珠……初起,一日疼,二日红肿,三日有形,如有细白星者,若发寒热,即飞蛾之凶症也。四日凶势定。治之,四五日可愈。其症生于喉旁。”
  《辨证录.卷三.咽喉痛门》:“阴蛾则日轻而夜重……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也,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
  《咽喉脉证通论。乳蛾》:“有一种名根脚喉风……或一年一发,或半年一发,或一二月数发,根留于中,不能尽去,一时难愈。”
  {现代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鉴于急性扁桃体
炎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统归于中医外感证,故其药效学研究,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指南》(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颁布)的治疗外感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主要通过以下试验进行。
  1.体外抗病毒试验 选择与急性扁桃体炎致病有关的病毒株,用组织培养法、鸡胚法等,通过感染前、感染同时或感染后给予所试动物,观察药物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2.动物体内抗病毒实验性治疗 选择与本病致病有关的病毒株,用可以引起80%一90%动物死亡的病毒量,感染易感动物,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给药,观察动物的行为表现、死亡数或死亡时间;或以适量的病毒感染动物,记录给药后病毒引起的器官病变程度或病毒的增殖量,观察所试药物对感染致死量病毒动物的保护作用,或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以上两条具体实验参看本书“感冒”节药效学研究部分。
  3.抗菌作用 急性扁桃体炎多在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故应选择有关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在动物体内或体外,观察药物的抗菌作用。参看“感冒”节药效学研究抗菌作用部分。
  4.清热作用 观察药物对菌苗或酵母等所致发热家兔或大鼠的退热作用。郭月英等实验证实,黄连解毒汤灌胃给药,对大鼠由皮下注射15%啤酒酵母混悬液引起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降温作用。陈钢等实验观察退热灵灌肠剂(由细辛等多味中药组成)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的降温作用,发现该灌肠剂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且高、低剂量组呈…定的量效关系。
  5.抗炎作用 观察药物对致炎剂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选择炎症过程的渗出或毛细血管通透性为指标,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可采用大鼠皮内色素渗出法或小鼠耳二二甲苯致炎法。吴泽芳等用射干70,<乙醇提取物(1:1),给予小鼠注射22g/kg bw,]小时后尾静脉注射0.5%伊文斯蓝生理盐水20ml/只,按常规方法处理后,观察毛细血管通透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P<O.01)。
  6。固表作用(增强免疫作用) 在感染动物或正常动物中,选择适当指标(如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细胞免疫,T、B淋巴细胞计数,体液免疫或IgA等抗体效价的测定等),观察药物增强免疫的作用。程丽芳等应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体虚易患感冒方扶正冲剂(由黄芪、党参等4味中药组成),观察其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扶正冲剂30g/kg bw、43g/kg bw,左旋咪唑25mg/kg bw,灌胃,连续8天。结果表明扶正冲剂能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其作用与左旋咪唑相似。
  二、临床研究

  乳蛾的现代研究多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的研究。
  孙升云应用消蛾汤治疗小儿急乳蛾56例,药用金银花lOg,黄芩、连翘各5g,鱼腥草9g,芦根、蝉蜕、荆芥、柴胡各6g,木蝴蝶、生大黄(后下)各3g,水煎分3—4次口服,日l剂,治疗过程中不配合西药和中成药。总有效率为96.4%。高热加葛根6g,水牛角20g;咳嗽加地龙6g,桔梗5g。盖欣应用清咽汤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其药物组成为:赤芍6~20g,生地10~--20g,麦冬10一15g,桔梗6~lOg,牛蒡子5—9g,黄芩
6—9g,银花10一15g,山豆根3—9g,半夏3—6g,板蓝根10—15g,甘草3—6g。共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55例,其中痊愈47例,占85.5%,好转8例,占14.5%。具体用法是:急性发作期,患儿高热,扁桃体Ⅲ。肿大,甚则化脓,在基础方上加生石膏15—20g,银花30g,板蓝根15~30g;慢性期低热,充血不甚时,基础方服15-30剂,若患儿控制在月内不发热,扁桃体明显缩小,可在基础方上加黄芪、防风、党参、砂仁以治之。吕云钊等运用大黄牡丹汤加味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方药为:大黄3—6g,芒硝(冲服)3—4g,桃仁、连翘各6g,丹皮、黄连各4g,冬瓜仁、金银花各]Og,甘草3g。若伴惊厥者加钩藤6g,全蝎3g,腹痛者加木香(后下)5g,延胡索4g;颌下淋巴结炎者加山甲3g,夏枯草9g。50例全部治愈。C7,孔建军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0例,运用清热消肿汤,其药物组成是金银花、连翘各6—18g,板蓝根6一15g,蒲公英3—12g,山豆根、生大黄(后下)、生甘草各3—6g,芦根5—15g,薄荷(后下)、射干、牛蒡子、苦桔梗各3—9g。热甚加七叶一枝花、钩藤、僵蚕;化脓加生薏仁、夏枯草。日l剂,水煎3次,取液100—300ml,加矫味品,少量频服。对照组50例,用青霉素每日2.5—5万U/kg bw,静注或静滴。发热予物理降温或用阿司匹林5一lOmg/kg bw,口服。均以7日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刘美玲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味治疗小儿扁桃腺炎60例,其药物组成为:黄芩、黄连、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乳香、赤芍、丹皮等,剂量根据年龄酌定。化脓者加穿山甲。日1剂,水煎服。治疗60例,治愈5l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朱玫运用泻心汤加味治疗小儿乳蛾54例,其中速效14例(25%),显效27例,占49%,有效12例,占22%,总有效率为96%。基本方是:
黄芩lOg,黄连3—5g,大黄1—4g,玄参15g,升麻lOg,山豆根12g,炙甘草6g。高热加生石膏12—20g;心烦口渴加灯心6g,栀子lOg;便干加枳实lOg;发惊加钩藤(后下)10g。(1”陈汝润等应用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82例,效果良好。具体用法是用生大黄10—15g(小儿酌减),用开水泡药,水量150ml左右,待不烫时饮之。间隔2—3小时再泡第2、第3汁,代茶饮用。另陈锦文等用银翘三根汤,徐兆英用自拟清扁汤,治疗扁桃体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于建敏运用蝎尾粉,用蝎尾2条研粉。分置于两块胶布上,贴敷双侧人迎穴,日1次,疗效较好。王幼娟应用《理瀹骈文》的三黄青黛散,贴敷颈部,治疗小儿乳蛾,总有效率90%。其具体做法是:用黄芩、黄连各10g,蒲黄、寒水石各6g,青黛、芒硝、元明粉、儿茶、雄黄、硼砂、五倍子各3g,枯矾、薄荷、生甘草各2g,牛黄、冰片各lg,共研细末,用适量甘油调成糊状,取如桂圆大为膏,敷在颈部两侧“水突穴”上,每日一换。其它尚有穴位点刺与封闭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报道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