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胆囊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急性胆囊炎
  (概述]
  急性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胆汁滞留等原因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右上腹疼痛及压痛、呕吐、白细胞增多等丸主要表现。小儿急性胆囊炎比较少见,常继发于全身感染后,且以无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为8—14岁,男孩发病较多。
  中医文献中虽无胆囊炎的病名,但根据胆囊炎的证候特征,可归属于胁痛、胆胀、黄疸、癖黄、结胸发黄、结胸热实等门类之中。如《灵枢.胀论》说:“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灵枢.经脉》则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心胁痛不能转侧。”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还记载有“胆病者……呕宿汁……其寒热者。”这些症状的描述显然多属于胆囊炎的范畴。
  国内从1958年开始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1962年大连医学院主编的《新急症学》中,首先报告了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胆囊炎的经验。随后,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病例的治疗报告。在辨证治疗方面,根据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的病机学说,逐步确立了本病的常见证型及治疗原则。
  (病因病理)
  一、病因
  湿热内蕴为本病致病的内在基础,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或蛔虫上扰,或外感热病传变(如邪传足少阳胆经或邪热内陷胸膈)等为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西医学认为,各种原因的胆囊管或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管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是引起小儿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
  二、病理
  1.病变脏腑在肝胆 肝居胁下,职司疏泄;胆为中精之腑,以通为顺。急性胆囊炎多系湿热之邪侵袭肝胆,肝胆失疏,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右胁下剧烈绞痛。湿热熏蒸,气血凝滞,故胁下疼痛呈阵发性加重,拒按、有压痛。肝胆经脉循胁肋,肝胆气滞,疼痛可先在右胁下,并可放射到右肩胛部和背部。湿热留恋胆腑,热结阳明,则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及黄疸等。临床每因饮食不节、寒温失调、蛔虫上扰等因素,影响肝之疏泄及胆腑“中清不浊”、“通降下行”的功能,形成“热气相搏,郁蒸不散”之势,从而导致急性发病。
  2.病情演变主热毒 湿热内蕴,肝胆失疏,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但小儿之病传变迅速,湿热蕴结不散,热甚可腐血成脓,进而热毒化火,火毒炽盛,可内攻营血,形成全身性严重毒热证候,甚则可以出现内风扰动,阴伤阳脱之危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l。症状
  (1)腹痛 腹痛多发生于右上腹,也有发生于中上腹者,程度较剧烈而持久,常有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放射。随炎症的发展,腹痛常局限于右肋下胆囊区。疼痛常发生于夜间,多于饱餐尤其进食较多脂肪后发作.若有胆囊管梗阻,可有间断性胆绞痛发作。
  (2)恶心呕吐 60%一70%的患者可有反射性恶心及呕吐,甚则呕出胆汁,并可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全身症状 80%的患者可有中度发热。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及烦躁、谵妄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 .
  2.体征 右肋下胆囊区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Murphy)征阳性.约1/3病人因胆囊积脓或胆囊周围脓肿,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3.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白细胞计数多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15×109/L。,若超过20×1 09/L,,且显著核左移,常提示病情严重。
  (2)血清学检查 并发胆管炎或胆石症者,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T一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并发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3)B型超声波检查 对了解胆囊大小、囊壁厚度和光滑度,尤其是对了解有无结石快速准确。
  (4)放射诊断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胆囊区的阳性结石、扩大的胆囊、胆囊壁钙化影;在产气细菌感染所致的气肿性胆囊炎时,胆囊区可见积气和液平面。静脉胆道造影,如胆囊不显影,支持急性胆囊炎的诊断。C7对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及胆石的存在诊断准确。
  (5)放射性核素胆系扫描 若有正常胆管和肠道排泄相,而胆囊区无放射性显示,则支持本病的诊断。如胆囊区有放射性显示,可排除本病。
  二、鉴别诊断
  1.高位急性阑尾炎 疼痛在脐周或中上腹部,逐渐转移或集中在右腰部或右下腹上方。而急性胆囊炎疼痛在右上腹部,且肋缘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可资鉴别。
  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 可有类似急性胆囊炎并发局限性腹膜炎征象,但往往有典型节律性周期性胃病史,也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纤维胃镜及腹干片有助鉴别。
  此外,本病还应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右心衰竭及肝周围炎等疾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小儿急性胆囊炎并发于全身温热性疾病过程中的较多,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病比较急骤,临床辨证可根据小儿的证候特点,将其分为湿热、毒热两种。作为本病的主要辨证基础。一般来说,湿热证病情较轻,临床以胁脘疼痛、持续发热、口苦厌食、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毒热证病情较重,常由湿热证发展转化而来,其胁脘剧痛、持续不解,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甚或神昏抽搐、皮肤瘀斑,或可突然出现阳脱危象。两者可从疼痛程度、热度高低、精神状态、腹部体征及舌脉表现等方面进行鉴别。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着眼于清利、疏泄、通滞。湿热证以清泄湿热、疏利肝胆为主,毒热证以泻火解毒、通腑泄热为要。同时,临床应根据病情变化,辅以熄风镇惊、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扶正固脱等不同治法。
  三、分证沦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湿热证
  证候表现 胁脘疼痛拒按,持续发热,精神不振,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食,大便秘结,甚至面目发黄,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病机要点在于湿热内蕴,肝胆失疏,热结阳明,不通则痛。其局部及全身症状均为湿热熏蒸于里的表现。结合体征及理化检查,本证常为急性胆囊炎而没有合并症的一般表现。
  治法主方 清泄湿热,疏肝利胆,辅以通里攻下.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柴胡、黄芩、白芍、枳实、生大黄王后下)、茵陈、栀子、金钱草、金银花、连翘等。腹痛甚者倍白芍,加川楝子、延胡索;呕吐甚者少佐半夏、黄连;热甚津伤,苔黄燥者,加鲜生地、麦冬、石斛。蛔虫梗塞者加川椒、乌梅;伴有胆石症者加海金砂、鸡内金。
  2.毒热证
  证候表现 胁脘剧痛,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压痛拒按,或右胁下扪及胆囊肿大,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唇口干燥,面目全身发黄,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灰黑。甚或神昏、抽搐,皮肤瘀斑,或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 常由湿热证发展转化而来。因肝胆积热不散,热毒化火,瘀积于胆,火热腐血而为脓毒,毒热窜入营血,并殃及周围脏腑.辨证要点应把握病情变化过程中多种变证的发生,如火毒炽盛、热伤营血、肝风内动、阴伤和阳脱等证候的出现,由此即可区别于湿热证。本证常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引起腹膜炎时的表现。
  治法主方 泻火解毒,通腑泄热。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大黄(后下)、黄连、黄芩、栀子、茵陈、柴胡、玄明粉(冲服)、金银花、连翘、鲜生地等。高热昏迷、惊厥者,加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热入营血,皮肤瘀斑者,加水牛角、丹参、赤芍。津液干涸,阴损阳伤者,用生脉液静脉滴注,阳气衰脱者,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消炎利胆片 用于急性胆囊炎。
  2。胆石通胶囊 用于胆囊炎及伴胆石者。
  3。茵栀黄注射液 用于急性胆囊炎湿热证伴黄疽者。
  二、单方验方
  l。鲜蒲公英60一90g,水煎服。用于急性胆囊炎。
  2。大黄芍药汤 大黄、白芍各lOg,水煎服。用于急性胆囊炎。

  3.利胆解郁汤 柴胡、马齿苋、金银花、川楝子、玄胡各lOg,茵陈30g,水煎服。用于急性胆囊炎。
  4.大黄雪金汤 生大黄、郁金各lOg,积雪草20g,川楝子、山楂各12g。水煎服。用于急性胆囊炎。
  5。疏肝利胆汤 柴胡、枳壳、赤芍、木香、黄芩、鸡内金、郁金、厚朴、山楂各lOg,生甘草、熟大黄各8g,黄连6g。水煎服。用于急性胆囊炎。
  三、针灸疗法
  1.体针 主穴取阳陵泉、足三里、胆俞。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疼痛加上脘、中脘;黄疸加至阳。强刺激,每日2次,留针20—30分钟。
  2。耳针 右耳取神门、交感、胰胆、胆囊下。左耳取胰胆透十二指肠。
  3.水针 穴取右侧阳陵泉及支沟,各注射七叶莲注射液(每2ml含生药log)0.4一lml.有止痛效果。
  四、推拿疗法
  患者俯卧位,从第7颈椎至12胸椎两侧膀胱经路线,以手掌根部从上而下反复按揉,再用拇指拨柔数遍,然后在膈关、胆俞、肝俞及压痛处揉点,各穴约1分钟。最后由上而下推抚2—3遍,用力按压胆囊穴,直至疼痛缓解。
  患者仰卧位,用手掌以逆时针方向轻揉上腹部,用两拇指由剑突下沿肋向两侧轻轻分推多次,点按期门、梁门。再以手掌从上腹部向下推抚数遍,最后用拇指揉点足三里和足临泣、胆囊穴。
  五、西医疗法
  急性胆囊炎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解痉挛、镇痛及抗感染治疗。因多不能进食,故亦须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及水分。
  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合并症诊断后应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手术方式可根据患儿一般情况及局部情况决定。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注意饮食有节,不过于饱食,勿食生冷油腻。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饮食卫生,及时检查并服药驱除肠道寄生虫,防止胆道蛔虫引起的胆道感染。
  3.防止受凉感冒,减少疾病的发生,一旦热性病发生后要及时治疗,并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防止脱水伤津,引起胆汁浓缩而造成本病的发生。
  二、护理
  1.一般患儿应进食低脂流质、半流质和易于消化的软食。
  2.持续高热、呕吐、不能进食的患儿,应进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对呕吐频繁和腹胀明显的患儿,应及时插鼻胃管作短期胃肠减压。
  4.对严重患儿要密切观测体温、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有无黄疸和皮下瘀斑的出现。
  5.对腹痛变化的观察,应注意随时检查疼痛的部位、性质,注意有无胆囊肿大、穿孔和腹膜炎的发生。

  (文献选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全生集.发黄》:“结胸发黄,病人心胸满硬,按之痛或手不可近,大陷胸汤加茵陈,盖结去则黄自退也。”
  《诸病源候论.总论.胁痛候》:“邪气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颜汗出,阴气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引胁与小腹,诊其脉弦而急,胁下如刀刺,……左手脉大,右手脉小,病右胁下痛;寸口脉双弦,则胁下拘急,其人清澝而寒。”
  (现代研究)
  一、临床研究
  吴盛荣等认为胆囊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胆气滞、湿热蕴蒸,其病位虽涉及肝胆脾胃,但以肝胆为主,故治疗着重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为法,临床采用舒肝利胆汤为主,基本方:金钱草、赤芍、薏苡仁、茵陈、大黄、白术、川楝、柴胡、蒲黄、五灵脂、黄芩、鸡内金、枳壳、青皮、木香、玄明粉、胆草,身热口渴甚加银花、连翘、石膏、天花粉,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生姜,纳差加神曲、山楂,治疗胆囊炎225例。结果临床治愈170例、好转4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6.8%。张赞鹏报道,4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大黄廑虫丸;对照组23例子中药常规方剂治疗,包括龙胆泻肝汤、大柴胡汤、逍遥散等方剂辨证加减。结果治疗组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日为4天;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5例、未愈1例,平均住院日12天。云昌隆报道“抗胆感”注射液治疗急性胆系感染62例亦获良效。抗胆感由柴胡、姜半夏、赤芍、郁金、蒲公英、龙胆草、茵陈、大青叶、大黄、威灵仙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化湿、利胆通腑的作用。
  王柏林采用经证腑证辨证,以利胆化瘀解毒汤配合外敷、针刺治疗急性胆囊炎108例,其利胆化瘀解毒汤由柴胡、郁金、莱菔子、黄芩、枳壳、木香、金钱草、赤芍、银花、大黄、半夏等药物组成,经证去大黄、枳壳,加党参;腑证:腑实便秘加芒硝,结胸腹皮急加甘遂粉(冲服),腹痛甚加玄胡,黄疸加茵陈,发热加山栀、蒲公英、黄连。配合胁下病痛区外敷铁箍散(大青叶、芙蓉叶、生大黄、川柏、川连、五倍子、白矾、胆矾、铜绿、广丹、乳香、没药)、止痛膏(浙贝母、白芷、生大黄、樟脑、梅片、麝香、木香、薄荷冰);针刺日月、期门或阳陵泉。结果,治愈94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治愈率87,9%,有效率96。3%。临床治愈最短7天,最长29天,平均住院19天。
  张莹雯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50例,基本方:大黄、蒲公英、金钱草、茵陈、枳实、郁金、鸡内金、白芍、甘草。恶心呕吐、黄疸、便秘者加泽泻、车前子、山栀;右上腹间歇性绞痛,甚则向右肩背放射者加川楝子、木香、佛手;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痛如针刺或刀割,拒按,舌暗脉涩,重用大黄,加丹皮、桃仁、红花、川芎。同时,配合西药抗感染,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乎衡。结果。治愈3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疗程最短3天,最长8天,平均5。5天。顾家威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62例,中药采用小陷胸汤加味:黄连、半夏、瓜蒌皮、柴胡、大黄、木香。热甚加银花、山栀、虎杖,痛甚加白芍、玄胡,气虚加党参、黄芪,伴结石者加枳壳、鸡内金、金钱草。结果治愈25例、显效26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
  二、实验研究
  孙学蕙等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在近肝门处的胆总管内插管引流并收集胆汁,以观察肝脏泌胆功能。结果发现香附、青皮均能增加大鼠胆汁流量,给药后1小时香附组胆汁流量增加37.5%,青皮组胆汁流量增加30.3%,茵陈蒿汤组胆汁流量增加45。2%,与给药前比较,经t检验,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杨恩禹等采用生物电研究法,在家兔胆囊、胆总管或胆道括约肌处安置电极,通过前置放大器与多道生理记录仪连接,描记胆囊、胆总管等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青皮复方(青皮、木香、茵陈、生栀子、生大黄)能明显增强胆总管生物电的活动,比新斯的明更加明显,但起效较慢。裴德恺等用麻醉犬经胆囊瘘插入胆囊导管,固定于胆囊,通过套管观察胆囊内压以反映胆囊运动情况。结果,枳壳、木香复方(木香、茵陈、栀子、柴胡、黄芩、枳壳、大黄、金钱草)对胆道括约肌有明显舒张作用,对胆囊运动有明显加强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