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瘿
气瘿是以颈前瘿囊漫肿,按之软而有囊性感,似其内有气积,又因其肿块可随喜怒 而消长,因而得名。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散发 性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状腺肿)。好发于高原山区,或沿海地区。多见于妊娠期、哺乳期、 青春期、绝经期的女性。 我国很早就注重于气瘿的研究,早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就有关于气 瘿的论述。其症状是“颈下皮宽,内结突起,膇膇然亦渐长大.”其病因为“气结所成”。 《圣济总录》论述本病有“咽喉噎塞”的压迫症,并认为本病好发于妇女。《三因极一病 证方论》和《外科正宗》都认为本病可随着情志的变化而肿块增大和缩小。《圣济总录》 对气瘿的不同阶段和并发症有不同的治疗。历代中医外科古籍都将瘿病作为一个重点进 行研究,其临床治疗的方药,大多有含碘的海藻、昆布等及动物类甲状腺组织。 西医学认为单纯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以及甲状腺素合成酶缺陷,而引起代偿性甲 状腺增生。这与中医学应用海藻、昆布、动物靥治疗气瘿是一致的。 高碘性甲状腺肿最早发现于日本北海道沿海地区的居民,他们长期食用含碘丰富的 海藻、海带,引起了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我国卫生部门在对本病的广泛调查和积极 防治过程中,发现了我国沿海地区和饮用近海深井水的地方,甲状腺肿大率均明显增加。 由此提出,甲状腺肿可由高碘饮食引起。说明了过去多用含碘药物治疗本病的做法是片 面的,这对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病因病机] 1 饮食不节 碘缺乏,由于长期居住高原山区,饮用水缺乏碘,而患本病。《诸病 源候论》指出。“诸山黑水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早在隋代巢元方 等,就已经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范围很广,患病人数较多,千百年来一直就是危害人类健康的 主要流行病之一。世界上很多山区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如安第斯山脉、新几内亚中部 和瑞士,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这是由于饮水碘缺乏,使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并 为垂体所感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多,以期提高腺体对血浆碘化物的摄取效 能。甲状腺竭力为满足激素生成所需的每日6.0~120/1g碘化物,无论来自食物或激素降 解的碘,凡进入血流的碘,几乎皆为甲状腺所摄取。与此同时,甲状腺的增生与肥大亦 随之发生,而发生甲状腺肿改变。 除缺碘外,多种食物可引起甲状腺肿,有些食物如中非食用的木薯及我国的卷心菜、 大头菜、油菜籽等,在体内经过水解后,可产生硫氰酸盐。硫氰酸盐化合物能抑制碘的 有机化,使甲状腺素合成受阻,因而引起甲状腺肿.食物引起甲状腺肿的流行往往具有 季节性,只有大量食用这些食物时,才会造成流行。 饮水被细菌污染也可以引起甲状腺肿,这可能是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有致甲状腺肿的 作用。某些微量元素对甲状腺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人认为钴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钙 和镁可以抑制碘的吸收,氟和碘在体内有拮抗作用,锰能促使甲状腺肿大。因此,饮水 中锰、钙、镁、氟含量高时,钴缺乏时可以引起甲状腺肿。 经常摄入超过生理量的碘造成的甲状腺肿大称高碘性甲状腺肿。碘是合成甲状腺激 素的原料,小量的碘有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大剂量的碘能抑制腺体内碘的有机化, 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反而减少,刺激垂体分泌TSH增加,使甲状腺增生肿大。 上述引起甲状腺肿的病因不同,但其致甲状腺肿的机制可能是相同的。中医学对这 一病理机制论述过于笼统,而缺乏明确的分析。根据上述理论,由饮食不节所致的甲状 腺肿,大致是因为这些致病饮食进入胃肠后,可损伤脾胃气机,肝气亦随之克伐脾胃,而 产生痰气;这种痰气病理产物气多于痰,气主升,气挟痰邪循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 上升至结喉部位,而产生气瘿病变。 2 先天不足与冲任失调 肾为先天之本,本即生殖细胞、种质细胞.由于胚胎发育 及遗传因素等,致使甲状腺缺乏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必需的某些酶,造成甲状腺激素的相 对不足,而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使甲状腺增生肥大。 由于青春期发育、哺乳、月经及外伤等易于耗伤气血,需要大量的精气血物质,肝 藏血、肾藏精,精血可相互转化,故可致使肝肾亏损出现冲任不调的病理现象。素体阳 虚患者,易感六淫寒邪,往往出现太少合病,外寒可直接损伤肾气肾阳,亦可导致冲任 失调。冲任起于少腹中极穴下,沿腹、胸正中线直上抵达咽喉;督脉其少腹直上者亦可 入喉.若冲任失调、精气血亏损,则精血不养肝而产生气滞、气郁;气亏则不能化气利 水而生成痰,以致痰气互结于结喉部,而发生甲状腺肿大。 3 情志不遂 情志不遂一般为气瘿的续发因素,在气瘿的病理过程中,由于外界因 素及疾病的本身因素,可产生情志不遂的病理变化。肝经循喉,脾经夹咽,气郁伤肝,思 虑伤脾,以致郁气郁痰内生,结于咽喉而加重本病。故肿块有可随喜怒而消长的临床 特征。 除此以外,有些药物如二硫氰酸盐、过氯酸盐、对氨水杨酸、保泰松、雷锁辛、四 环素、秋水仙素、磺胺类、硫脲类及碘化物等,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而发生甲状腺肿大。 (辨病) 1临床表现 1.1 症状与体征 l。1.1 地方性甲状腺肿,早期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日久可形成结节.漫肿或结节 都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肿块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但在广泛钙化时,可质地坚硬。肿 块长大,尤其是向胸骨后发展时,则出现各种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和咳 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出现头面部和上肢瘀血浮肿,压迫喉返 神经,引起声音嘶哑。若甲状腺腺体内坏死、出血,则增大、疼痛。甲状腺功能正常或 呈减退趋势。失代偿的患者可畏寒、乏力,甚至出现粘液性水肿。婴幼儿可发生矮小、智 力低下等克汀病。可并发甲亢,尤其是结节型甲状腺肿.凡腺体突然增大,结节变硬,表 面不平,有浸润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癌变的可能。 1.1。2 散发性甲状腺肿,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甲状腺轻度弥漫性肿大,质软,不痛, 很少有压迫症状。临床上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别:甲状腺激素需要量增加引起者,多发 于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期的妇女,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的患者,较少见,常 出生后即有,且多有家族性。 1.1。3 高碘性甲状腺肿,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高峰在11-25岁之间。甲状 腺为双侧轻度弥漫性肿大,质地稍韧;多无自觉症状,个别患者有颈部紧压感. 1.2 实验室检查 l。2。l X线检查 轻度甲状腺肿,X线下无明显异常改变。在甲状腺压迫气管时,X 线检查对于有无气管狭窄和气管软化有重要诊断价值.钙化腺体X线形态可分五种:块 状、点状、环状、条状和广泛性钙化,以块状阴影多见。胸内甲状腺在X线下可见纵隔 有圆形边缘整齐的阴影。坠人性胸内甲状腺,透视下尚可发现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1.2.2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扫描示甲状腺增大或有变形,放射性分布不均匀。甲状 腺摄”’碘高峰可前移。 1.2.3 T,、T.和了SH的测定 这些测定值多正常。代偿型可有T+低而T。正常或 相对较高。T。/T.比值加大,TSH升高,仍可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失代偿型,T。、T. 和TSH值降低。 2 诊断要点 2。1 地方性甲状腺肿 2.1.1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 2.1.2 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有小于拇指末节的结节。 2。1.3 甲状腺摄”,碘率呈碘饥饿曲线可作为参考指标。 2.1。4 可分三型。弥漫型,甲状腺均匀性肿大,摸不到结节;结节型,可摸到一个 或多个结节;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多个结节或巨大结节。 2。2 散发性甲状腺肿 2。2。1 青春发育期、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期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2.2.2 有长期服用抑制甲状腺药物的病史。 2。2.3 先天性碘摄取功能障碍者,甲状腺摄“’碘很低;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 陷者,多见有家族性。 2.3 高碘性甲状腺肿 主要发生在近海地区的地方病。 3 鉴别诊断 散发性甲状腺肿和轻度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应互相区别,可进行甲状 腺自身抗体检查或活组织检查方能作出正确诊断. [辨证] 依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分类及表现,可分为脾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肾不 足证和肝脾气滞证。 1 脾胃气滞证 多为单纯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症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有结节.脾 土生肺金,若脾胃痰气迫肺,可有呼吸困难和咳嗽等宣发肃降失司及升降失调等症见。苔 白微腻,脉滑。 2 脾胃湿热证 此证相当于由非缺碘饮食、饮用水及药物所致而引起的甲状腺肿瘿 病。由于这些物质多质重而浊,很容易致使脾胃产生湿热痰邪.患者可有纳差、腹胀、胸 闷等症状。舌苔微黄腻,脉濡数。 3 肝肾不足证 此证多见在青春发育期、哺乳期等发生甲状腺肿大及先天性甲状腺 素合成酶缺陷的患者。可伴有头昏、耳鸣、腰酸痛、经期延长,或发育不良等症状。舌 苔薄,舌质淡,脉细。 4 肝脾气滞证 以上各型在发病过程中,若因情绪活动失常,如忧思、郁怒,都可 损伤肝脾,导致气郁痰郁,使瘿病症状加重.故此型主要特点是气瘿肿块可随喜怒而消 长。可伴心烦、易怒、失眠、口干、口苦等症状。舌苔薄黄微腻,舌质红,脉细弦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工 脾胃气滞证 治宜理气消瘿,化痰散结,佐以调理脾胃。方选四海舒郁丸合 二陈汤加减。因为此型为缺碘引起,可加大方中含碘药物的用量。如合并呼吸困难,加 杏仁、桔梗、瓜蒌以宣降肺气;若合并吞咽困难,可加厚朴降气,加马勃和藏青果清利 咽喉;若合并声音嘶哑,可加木蝴蝶、僵蚕、射干、远志等开咽利喉药,若合并有胀痛, 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橘核等行气化瘀解毒。 1。1.2 脾胃湿热证 治宜健脾燥湿,清热解毒。方选除湿胃苓汤。此证气瘿因湿热 邪毒阻滞气机而成,故病虽发于上部,却根源在于中焦,故治在中。方中可加升麻,即 可引药上行,散风清热,又可清阳明胃经之热。湿热蕴久可生痰、生毒,故可加半枝莲、 连翘、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加川贝母、胆南星等化痰散结。 1.1.3 肝肾不足证 治宜补益肝肾,调摄冲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视症状可加 海藻、昆布、牡蛎、海蛤壳以消瘿化痰,也可加香附、浙贝母以行气化痰。 l。1.4 肝脾气滞证 治宜疏肝理脾,化痰散瘿。方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可加百合、 合欢皮、夜交藤安神;加土鳖虫、丹参、鬼箭羽活血化瘀,根据临床情况也可加用海藻、 昆布等化痰消瘿。 1.2 成药、验方 1.2。l 根据不同证型,选用配服成药,如逍遥丸、益母草丸、乌鸡白凤丸、六味地 黄丸等。 1.2.2 鼠粘子根研末,做成蜜丸,每次服lOg,1日服3次。 l。3 西药治疗 l。3.1 地方性甲状腺肿,碘化钾每日口服lmg,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甲状腺素片, 每天60一180mg,连服15天,休息5天为1疗程,一般连续治疗1年左右。 1。3.2 散发性甲状腺肿,口服甲状腺素片同地方性甲状腺肿。 1.3.3 高碘性甲状腺肿,也可以给予少量的甲状腺素,以促使其更快恢复。 2 针灸疗法 取穴大杼、甲状腺周围、合谷,强刺激,不留针。每天1次,15天为 1个疗程。 3 外治法 注射法 0。66%碘酊甲状腺内注射法,主要适用于无纤维化、钙化的结节型和混合 型甲状腺肿。每次0.5"--2ml,结内注射,每周1次。要注意预防感染和损伤神经. 4 手术疗法 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较大结节,或有恶变可能,或出现压迫症状,或 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预防与护理] 1 地方性甲状腺肿应坚持长期补充足够的碘,如碘化食盐法(加碘化钾,比例为万 分之一到工。万分之一)。或经常食用海带等海产品。 2 散发性甲状腺肿,应补充一定的甲状腺素,或经常食用动物甲状腺器官。 3 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应停用高碘饮食。 4 若施行手术或甲状腺内注射后,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有渗血应行止血术。并观 察生命体征情况. 5 正确认识疾病,做到心情舒畅。 [古籍选粹] . 《普济方.瘿瘤门。气瘿》 夫瘿之初结者,由人忧虑,志气常逆,蕴蓄之所成也。又 饮沙石流水,毒气不散之所致也,皆是肺脾壅滞,胸膈否涩,不得宣通,邪气搏颈,故 令渐渐成瘿。宜早疗之,便当消散也。 白前汤,治气瘿初作。白前、昆布,厚朴、杏仁、陈皮、制附子、海藻、法半夏、甘 草各一两,小麦三合。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一片,枣一大枚,拍碎, 煎至八分,去渣,食后温服,日三次. 必效主气瘿方。白头翁半两,昆布十分,海藻七分,通草七分,玄参、连翘各八分, 桂心三分,白蔹六分。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用酒调服。忌蒜 面、猪肉、鱼及生葱等物。 紫苏膏,治咽喉气噎塞成气瘿。紫苏子、肉桂、大黄、当归、干姜各半两,陈皮一 两,蜀椒一分,猪脂八两。右咀,如麻豆大。先以水六碗,煎至二碗,绵滤去渣,以 猪脂白煎成膏,取涂瘿上,日夜各一次,以瘥为度。忌生葱。 昆布丸,治气瘿初结,喉中壅闷,不治即渐肿,宜服此。昆布、诃黎勒皮、槟榔各 一两,松萝半两,干姜半两,桂心半两,海藻一两,木通二两。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 桐子大。每于食前,煎好酒服下二十丸。 [现代研究] 1 甲状腺与碘代谢研究 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碘化酪氨酸,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 必需原料.因此,碘和甲状腺间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体含碘约50mg,20%分布于甲状腺, 50%分布于肌肉,工O%分布于皮肤,骨骼约占6%。碘在甲状腺组织中的浓度比起身体其 他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要高出数千倍,可见碘对甲状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常人每天需要碘约100一150μg,最低需要量为50μg。有些情况下如青春期、产褥 期、寒冷等应急情况下,碘需要量增加。 人体碘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和饮水,某些特殊情况下,可由皮肤和肺进入机体。食 物中的有机碘和元素碘,在肠道内迅速还原为无机碘,而后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碘能 迅速为甲状腺所摄取,并迅速被转化为有机碘,结合在滤泡胶质内。甲状腺每天以甲状 腺激素的形式和以少量的无机碘的形式向血液内释放一定量的碘,其摄取和释放量一般 情况下是平衡的。 人体排泄的碘量,随摄入碘的多少而有很大变化。正常情况下,其量很少,每天平 均为100--150μg,它包括甲状腺素及其降解产物和未被利用的无机碘。除少量碘可经汗 液、唾液和乳汁排出以外,碘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流经肾小球的血浆无机碘几乎全 部经肾小球滤出,其中绝大部分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余下的随尿排出。 2 临床研究 许芝银等用瘿瘤散结汤治疗116例单纯性甲状腺肿,处方:香附子、 郁金、青皮、三棱、莪术、白芥子各lOg,山慈姑、全瓜蒌各15g,海蛤壳、生牡蛎各30g, 八月札、白花蛇舌草各20g.水煎服。3个月为工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加减法:肿块 质硬者,加桃仁、红花,鬼箭羽、石见穿、穿山甲片、乳香、没药,或加乌贼骨、煅瓦 楞;大便燥结者,重用瓜蒌,加生军;体弱者,加党参、黄芪;妇女经血过多者,减去 破瘀药。2个疗程后肿块消失50例,缩小42例,无效24例。 消瘿散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9例,象贝母、煅牡蛎、郁金、海藻等份。焙干研末,收 贮。每天服2次,每次3g,黄酒送服。9例患者分别服用消瘿散2个月左右,6例颈部外 形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观察工0年以上未再复发;2例肿块缩小1/2以上,自觉症 状消失;工例伴甲亢,其肿块缩小2/3以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覃秋经验,用五倍子不拘多少,放入砂锅内炒黄(忌铁器),冷却后研成末,晚上睡 觉前用米醋调成膏状敷于患处,次晨洗去。7次为1疗程。共治疗23例女性患者,除3 例无效外,其余连续治疗5—10个疗程后肿块消失. (述评) 气瘿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从现代医学科学分析来看,其病因既有缺碘性,也 有高碘性,以及食物因素和生理需要因素、遗传因素等。所以传统以理气化痰消瘿,用 含碘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显然有片面性。特别是高碘性甲状腺肿如应用含碘类中药治疗, 则会更加使病情严重。 传统的中医把含碘的中药理解为化痰消瘿气之泻药,而实际上这类药物是补碘的药 物,因此,只有在缺碘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用之才能起到化痰消瘿气的作用。 气瘿虽然是甲状腺的良性肿胀和肿块性病变,但是由于其肿块的增大而产生的压迫 症状,以及甲状腺激素紊乱出现的甲亢症、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甚至肿块恶变等,这些 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因此,本节根据古代治疗气瘿的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科学 研究的认识,把气瘿的辨证论治分为四种证型,虽然比较切合当今的临床,但还需要在 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提高。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8..外科疾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