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瘤
气瘤是发生在皮肉间或皮肤上的肿瘤。因其肿块按之坚韧或按之浮起似有气一般,可 随情绪变化,体积增大或缩小及疼痛酸麻加重或减轻,故名气瘤。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 围神经肿瘤,包括了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恶性神经鞘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此 病在本书皮肤病章节论述)等。 气瘤的病名,首见于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论述本病说: “气瘤者,软而不坚,皮色如故,或消或长,无热无寒。”同时又指出应用通气散坚丸治 疗。这说明气瘤是有质地柔软的,也有质地坚韧的且无皮肤颜色改变的,体积可大可小 的,多种不同特点的肿瘤。 古文献将本病笼统地包括在瘿瘤范围之内论述。现代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取 手术疗法,但容易复发,难于根除。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消除疼痛, 缓解压迫,有的也可以使肿块消除。因此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 (病因病机) 气瘤总的来说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致使气机郁结而成。然而五脏各有主气的作用, 如肺主气,主一身之气;肝主疏泄,凡经隧、管道组织都依赖肝气疏泄;脾主运化,主 肌肉。从脏腑而言,与肺、肝、脾关系密切。 1 肺气不宣 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这宣发肃降不能只理解为呼吸,皮肉腠理也需 宣发肃降,若这种机能发生障碍,以致浊气滞结于皮肉内,聚而成形,即成肿块。 2 肝气郁结 经络循行于体表,不仅需要所属脏腑功能正常,而且还赖于肝气疏泄, 这一身经络的气机才能条达。若肝气这种疏泄条达功能障碍,则易致气机郁滞,聚结于 皮肉之内而成肿块. 3 脾气壅滞 脾主肌肉,这肌肉也需要分清别浊,脾气不能运化,则肌肉内清气和 浊气混为一团,土气壅滞,而成肿块。 4 气滞血瘀 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肺、肝、脾之气机失常,不仅造成本脏之 气机郁滞,而且无力推动血行.是故气滞则血瘀,而致浊气、痰气、湿气、瘀血凝结,形 成皮肉中坚硬的肿块。 [辨病] 1临床表现 l。1 神经纤维瘤 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常见于皮肤或皮下组 织,多为单发。表面皮肤一般无色素变。肿块可推动,质地坚韧,界限清楚,没有包膜。 无疼痛,生长缓慢。如突然增大,应考虑出血、感染或恶化. 1.2 神经鞘瘤 可发生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小神经或主要神经干上。 发病部位最多是头颈部,其次是肢体及躯干。肿瘤呈长圆形,顺神经走行方向移动度小, 与神经走行垂直方向移动度大。压迫肿瘤可引起放射性酸麻感。发生在正中神经的可引 起掌肌萎缩.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小者多呈实体性,长大后可有变性、囊性变及出血。出 血时肿瘤可突然长大并有剧烈疼痛。生长肿瘤的神经支配区多伴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 障碍及腱反射改变。 1.3 恶性神经鞘瘤 此瘤虽然来自神经,多数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少数为疼痛性肿 块.发生部位多为头颈部、四肢、腹壁、胸壁及背部等处。肿瘤的长径为1.5~30cm,肿 瘤的质地软硬不一,但大多数为坚硬肿块。后期肿瘤可红肿灼热,溃破、溃出脓血。癌 肿转移,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 2 诊断要点 2.1 神经纤维瘤 一般为单发,在皮上为柔软肿块,在皮肉之中为质地坚韧有弹性 的肿块。 2.2 神经鞘瘤 肿瘤呈长圆形,生长肿瘤的神经支配区域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或运动 障碍。 2.3 恶性神经鞘瘤 肿瘤体积较大,有受累神经支配范围的明显感觉和运动障碍. 2。4 对疑似诊断者,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诊。 3 鉴别诊断 3.1 脂肪瘤 好发于皮下,单发或多发,通常为扁圆形、圆形,质地柔软。无酸麻 胀不适感。 3.2 纤维瘤 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为多 见。肿物生长缓慢,体积可以生长至很大,活动性好,一般没有疼痛和功能障碍。 3.3 结节性筋膜炎 好发于肢体和躯干部,肿块生长快,大小在工.5—3.Ocm之间, 位于皮下深部,肿物活动取决于与其粘连的筋膜的活动度,一般没有压迫及功能障碍。 [辨证] 1 肺气不宣证 肿块质地较软,按之有空腔或囊性感,活动度好,表面皮色不变, 不红不热。可伴气短、乏力,易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数。 2 肝气郁结证 肿块质地较坚硬,按之韧实,活动度较差,表皮颜色一般不改变, 局部有放射性酸胀麻感,或有较严重的疼痛,肿块可随情绪变化而增大或缩小。伴烦躁、 易怒、咽干、失眠.舌苔微黄,舌质红,脉细弦。 3 脾气壅滞证 肿块质硬或较软,表面皮色不变,肿块体积较大,有压痛感。伴纳 呆,便溏,腹胀,乏力,困倦。舌苔白腻微黄,舌质淡,脉滑或濡。 4 气滞血瘀证 肿块坚硬,固定不移,按之有压痛,有酸麻胀痛感,伴有不同程度 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表面皮肤可有灼热红肿现象,可以溃破,渗流脓血。舌苔微黄, 舌质淡红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肺气不宣证 治宜宣肺调气,化痰消肿。方选通气散坚丸加减。常用药物有 麻黄、杏仁、桔梗、桑白皮、陈皮、枳壳、茯苓、胆南星、法半夏、甘草、天竺黄、猫 爪草等。 1.1.2 肝气郁结证 治宜疏肝解郁,化痰理气。方选开郁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 郁金、香附、天葵子、橘核、海藻、昆布、川贝母、当归、白芍、全蝎、夏枯草、半枝 莲等。 1.1.3 脾气壅滞证 治宜疏土燥湿,化痰清肺。方选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药 物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法半夏、茯苓、九香虫、全蝎、神曲、香附、萆藓等. 工.1。4 气滞血瘀证 治宜行气活血,解毒化瘀。方选活血散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 归尾、赤芍、桃仁、大黄、川芎;苏木、枳实、槟榔、土鳖虫、半枝莲、七叶一枝花、十 大功劳、制乳香、制没药、马齿苋等. 1。2 成药、验方 1。2。1 小金丸,每次1丸,每日2次. 1。2.2 散结灵片,每次4片,每曰2次。 1。2。3 新癀片,每次4片,每日3.次。 1.2.4 逍遥丸,每次9g,每日2次。 1.2.5 全蝎lOg,蜈蚣7条,钩藤20g,槟榔lOg。共研细末。每次服2g,白开水 送服,1日服2次,连服7天。 1。2。6 穿山甲15g,土鳖虫30g,香附15g。共研细末。每次服3g,每日服2次。 1。2.7 莱菔子lOOg。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服5g。 2 外治法 2。1 回阳玉龙散,醋蜜各半调糊外敷。1 日换1次。 2。2 消瘤二反膏外搽,每日3次。 2.3 六神丸研末,酒精调搽,可以止痛。 2.4 瘤体溃破、溃疡,掺白降丹各半丹(白降丹、熟石膏粉等量研末混和),外盖 生肌玉红膏,工曰换工一2次。脓腐已尽,改掺珍珠粉,外盖生肌玉红膏。 3 手术治疗 采取适当的术式,切除肿瘤包块。 4 放射疗法 对于已恶变的肿瘤局部采取放射治疗方法。 . [预防与护理] 1 对于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避免挤压. 2。发现肿瘤迅速增大,应行手术治疗,并采取中药等综合疗法。 3 调节情绪,避免精神刺激。 4.肿瘤红肿溃烂,应适当配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饮食忌食醇酒、发物。 [古籍选粹] 《薛氏医案.论瘤》 若劳伤肺气,腠理不密,外邪所搏而壅肿者,其自皮肤肿起,按 之浮软,名曰气瘤,用补中益气之类。 《证治准绳.疡医。瘤证治法》 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气结 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脓. 《外科正宗.瘿瘤论》 肺主气,劳伤元气,腠理不密,外寒搏而为肿日气瘤。…… 气瘤者,软而不坚,皮色如故,或消或长,无热无寒,治当清肺,调经脉,理劳伤,和 营卫,通气散坚丸是也。 《医部全录。外科.瘿瘤疣痣门》 白头翁丸,治气瘿、气瘤。白头翁半两,昆布一 钱,桂心三分,通草、海藻各六分,连翘、玄参各八分,白蔹六分。右为细末,炼蜜和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用酒送下。忌蒜、面、生葱、猪、鱼。 [现代研究] 1 发病学研究 方氏通过对一例男性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患者的家系调查发现,其家 族3代5人中3人患有此病,染色体检查均发现常染色体异常,可见多倍体,断裂及裂 隙。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不一,家系中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性 染色体正常,发病者中无性别差异。婚前作染色体检查,有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颈部神经鞘瘤系由神经鞘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颈部为其好发部位之一,约占全身 神经鞘瘤的10%。任何神经皆可发生。文献报告有迷走、舌下、交感、膈、颈丛及臂丛 神经等,其中以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者最多。国内报道69例中,来自交感神经22例,迷 走神经工7例,臂丛神经11例,颈丛神经8例,来源不明u例。术前能明确诊断者不多, 往往因诊断不明及治疗不当而致丧失神经功能。 2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①制香附、炒枳实、煨三棱、煨莪术、法半夏、炒橘核 (研)、旋覆花(布包)各9g,海藻、昆布、海蛤粉、牡蛎粉各15g,蒲公英24g,白花蛇 舌草60g。加水煎,1日1剂。方②炒橘核、香附、三棱、莪术、海藻、昆布、天葵子、 法半夏、牡蛎粉、炒枳实、白芥子、青黛、地丁、蒲公英、蛋休各60g,夏枯草、苡米仁 各120g,白花蛇舌草240g。共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次40粒,每日3次,空腹开水 送下。汤剂每月工0剂,以肿块全消为度。如治工例,徐某,女,30岁,腹壁正中皮肉肿 块,按之坚硬作痛,系大小两个肿块连接重叠,大者在下,大如鸡卵,小者在上,似菱 角样,其角在皮下向上突出明显,周界清楚。诊断为神经纤维瘤。予上方法,每日按时 服药,半年之后,肿块完全消失。今已3年,未再复发。 钟某,女,66岁,1976年起左耳鸣,听力逐渐减退,至1978年耳鸣加剧.经CT检 查,发现内耳前方,左桥脑小脑角有一小增强区,诊断为听神经瘤(听神经鞘瘤)。患者 不愿手术而来求诊,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左面部浮肿,左耳蝉鸣,听力减退,有时心 悸腹泻,有甲亢病史。舌苔薄腻,脉细弦。证属肝阳偏亢,脾肾两亏,瘀毒内停,痰热 郁结。治拟健脾益肾,平肝散结。外方①党参、夏枯草各12g,白术、枸杞子、莲肉、泽 泻各15g,茯苓、山药、贝母各10g、牡蛎、龙骨、蛤壳各30g,生苡仁20g,甘草5g。水 煎服。处方②蜈蝎片(每片含全蝎、蜈蚣各0。15g)。1日3次,每次2片。症状逐渐好 转,连续服药2年余,以后间断治疗,至1985年CT复查,仍见肿瘤存在,但未增大。1986 年C7复查,两侧大小脑半球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两侧内听道口及小脑角区未见异常 改变。1990年1月20日作核磁共振检查,未见颅脑内有异常。 方药,柴胡、白芍、赤芍、茯苓、昆布、夏枯草各15g,白花蛇舌草、海藻、钩藤各 25g,牡蛎50g。水煎服。加减法,睡眠不佳者,加合欢花、夜交藤各15g;病情好转后, 柴胡减为7.5g,或按上方的比例投药,以蜜为丸,每丸重15g,每次2丸,每日服3次. 治疗10例神经纤维瘤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服药15—30天后,赘瘤均有不同程度的 缩小,个别患者色素斑变浅.均坚持服药30—90天,黄豆大以下的赘瘤先由边缘消退, 显示白色晕轮,中央部略有皱缩。服药期间,患者失眠、多梦均有好转,听力减弱者亦 显著恢复。从患者年龄和病程看,年龄小及病程短者收效较快.但肿瘤消退平坦,遗留 粉白色斑,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仍有瘤组织存在,尚未完全吸收,临床虽见平复,尚 需继续服药。 [述评] 本节论述的“气瘤”是沿用古疾病名称,古代医家将发生于体表,按之柔软似有气 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命名为“气瘤”.但是,古代医家同时也已经认识到,另一些发于 皮肉之内,按之柔软或韧实,表皮无色素改变的神经纤维瘤或良性和恶性神经鞘瘤。从 古人制方“通气散坚丸”等软坚散结的方药治气瘤来看,说明了“气瘤”不仅有按之柔 软似有气的肿瘤,还有坚实质韧的肿瘤。 根据本书的篇章安排,属于气瘤范畴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已归于皮肤病篇章,为 了保持中医外科瘤病体系的完整性,并根据上述观点,把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恶性 神经鞘瘤归于气瘤论述。 气瘤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致使气机郁结而成。若气机郁滞于肤表,则气滞络阻而 形成柔软的肿块;若气机郁结于深处,则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形成较为坚硬的肿块。 所以不能单纯说气瘤是质地柔软按之似有气的肿物。但一切气瘤都有体积或疼痛麻胀感 随喜怒而消长的特点。 五脏皆有主持气机的功能,不单是肺主气,肝主疏泄。治气瘤抓住一“气”字。破 气、行气、理气、化瘀、化痰、化湿,还可以补气,调气等。参考文献及现代研究摘录 一些治疗经验,可以启迪我们研究和治疗本病的思路。西医手术治疗本病复发较多,这 客观地为中医药治疗创造了优势条件。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53..治癌验方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