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 疮
臁疮是发生于小腿下1/3胫骨两旁部位的肌肤慢性溃疡。文献有“裤边疮”、“裙边 疮”之称。又因患病后常缠绵难愈,愈后仍遗留静脉曲张和色素沉着,每因外伤而复发, 故名“老烂脚”。 本病多发生于长期站立,负重行走,伴有下肢筋脉横解(静脉曲张)的患者。患病 后,局部肤色乌黑、溃疡凹陷,边若缸口,脓水淋漓,久不愈合。若迁延时日,治疗不 当,偶可发生癌变。 关于本病的病因、治疗、预后,历代文献均有记载.如《疡医大全》指出本病皆由 肾脏虚寒、风邪毒气外攻而成,由于疮生臁骨,肉少皮薄,故难以愈合。《医宗金鉴.外 科心法要诀》将臁疮分成内、外廉,指出外廉易治内廉难愈,法宜搜风除湿热,外贴三 香夹纸饯治疗。 (病因病机工 由于素体筋脉软弱,复因长期站立,负重行走,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络脉瘀 滞,影响局部气血运行,以致瘀血稽留于络脉中,肌肤失养;加之腿部皮肤易受外伤破 损,虫咬湿疮等染毒而诱发。 西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原发静脉曲张或继发静脉曲张,浅静脉破坏,深静脉功 能不全,足部皮肤营养障碍及郁积性皮炎,继发外伤感染而成溃疡。 [辨病] 1 临床表现 1.1 发病部位 溃疡好发于小腿下1/3处,踝骨上方内外侧,以内侧多发。可以一 侧肢体;也可双侧发病。 1。2 溃疡皮损形态 溃疡大小不一,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基底凹陷,肉 芽淡红或胬肉凸出,脓水清稀。溃疡周围大片皮肤乌黑,色素沉着或伴有湿疮,肿胀流滋。 1.3 临床分期 l。3。1 初期 小腿踝关节上方皮肤红热漫肿,痒痛交加,继则溃破,滋水淋漓,渐 成溃疡。溃疡大小不一,可迅速扩大,亦可边缘增厚而局限,肉芽淡红,水肿,上覆秽 腐,脓水臭秽,伴有胀痛。 1。3.2 后期 溃疡日久不愈,疮口深陷,边缘高起若缸口,溃面灰暗或灰黄,滋流 污绿色分泌物带有腐臭味。疮口周围皮色灰黑无光泽,或僵硬或伴湿疮浸淫。经年不愈 或反复发作. 1。4 并发症 常伴有下肢肿胀,朝轻暮重,或小腿青筋暴露。臁疮溃烂严重可损伤 络脉致流血不止,或外肉脱尽,胫骨外露以致并发骨疽。少数臁疮,多年不愈或治疗不 当,疮口呈菜花样凹凸不平,肉芽灰暗,臭秽不堪而成岩证。 2 诊断要点 2.1 发病部位在小腿下1/3处,内臁多于外臁。 2。2 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呈灰白或 暗红色,表面附有黄色腐苔,脓水稀秽恶臭。病久溃疡边缘变厚高起,周边皮色黯黑,漫 肿或伴有湿疮,难以收口,易反复发作。 2.3 多见于下肢伴有青筋暴露(静脉曲张)患者。 3 鉴别诊断 3.1 小腿放射性溃疡 有明显的接触放射线史,病变局限于放射部位,常由多个小 溃疡融合成片。周围皮肤亦有色素沉着,或夹杂有小白点。损伤的皮肤或肌肉明显僵硬, 感觉减弱。 3。2 小腿结核性溃疡 有肺结核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史,皮损初为红褐色丘疹或 结节,中央坏死,溃疡较深,呈潜行性,边缘呈锯齿状,周围色紫。病程较长者,可见 新旧重叠的疤痕。或伴有消瘦、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 [辨证] . 1 湿热下注证 疮面色暗,或上附腐苔,脓水浸淫,秽臭难闻,四周漫肿灼热。伴 有湿疮,痛痒时作,甚者伴有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数。 2 脾虚湿聚证 病程日久,疮面色暗,黄水浸淫,患肢浮肿,朝轻暮重,面色萎黄, 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 3 气虚血痪证 溃烂经年,腐肉已脱,溃疡边厚色白,疮面肉色苍白,四周皮肤乌 黑,板滞木硬。舌质淡紫,苔薄白润,脉细涩。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湿热下注证 治宜清热利湿,和营消肿。方用三妙丸合萆藓渗湿汤加减。 1.1.2 脾虚湿聚证 治宜健脾化湿,利水消肿。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 1.1。3 气虚血瘀证 治宜补中益气,养血和营。方用桂枝加当归汤加黄芪. 1。2 成药、验方 初期用三妙丸4.5g,工日2次。或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2次。 后期可用补中益气丸4。5g,工曰2次,或地龙片,每次5片,每日2次;附桂八味丸4.5g, 每日2次. 2 外治法 2.1 初期 2.1.1 湿敷 初期局部红肿热痛,创面分泌物多者,可用双黄连或黄柏溶液湿敷, 每日1一2次。 2。1.2 外敷药膏 一般用刺激性小的黄连素膏;周围合并湿疮者,可用氧化锌油或 青黛麻油调敷;溃破后腐肉未脱者,用九一丹掺后加上述油膏敷贴,疮面基底坚硬,肉 芽不鲜,被以脓腐秽凝者,用Jk--丹加盖金黄膏,以祛除表面坏死组织,软化基底不健 康的肉芽组织为度。 2.2 后期 腐肉已脱,肉芽渐生,渗出浆液性粘液者,用生肌膏外敷以祛腐生肌。 若溃疡缩小变浅,可用珍珠末外掺加盖生肌膏促其生肌收口。 溃疡经久不愈,可用蛋黄油外敷以改善局部营养。 2。3 溃疡周围合并湿疮,肿痒交加者,用消炎止痛洗剂(苦参、地榆、大黄、大飞 扬、地肤子、蛇床子、荆芥、枯矾、甘草),以祛风止痒,收湿消肿. 3 辅助疗法 3.1 温灸疗法 用艾叶放在姜片或蒜片上,置溃疡面上用线香点燃,或用艾条点燃 移近疮面至自觉温热为度。每日1次,温通疮面局部经络,促使阴消阳回。 3.2 绑缚疗法 臁疮多伴有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功能不全,宜配合绑缚疗法,可 用弹力绷带绑缚整个小腿或戴弹力护腿、穿弹力袜。或用胶布剪成宽为2cm左右,长为 小腿周径一圈半的胶布若干条,先用新洁尔灭清洁患部,后将胶布条包扎在小腿,自溃 疡面上2cm处开始,第二条胶布宽度的一半贴在第一条胶布上,另一半贴在疮面上,如 叠瓦状把疮面封住,直到超过疮面下缘2cm为止.分泌物少者,可每周更换1次,如分 泌物多则3—4日更换1次. 3。3 穴位注射疗法 选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 2ml,分足三里、承山穴位注射,隔 天1次,2周为工疗程。 4手术治疗 4.1 缝合止血法 臁疮合并血管损伤出血不止者,行缝合结扎术。 、 4。2 伴严重大隐静脉曲张或深静脉办膜功能不全影响溃疡愈合者,可选用大隐静脉 高位结扎、剥脱术或静脉办膜成型术。 4.3 溃疡经久不愈者,可考虑皮办转移植皮术。 [预防与护理] 1 患肢掣动、抬高,有利于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 2 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 3 换药不宜过勤,不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外敷疮面。 4 溃疡愈合后,亦应尽量避免过度负重、经久站立和远途跋涉,常戴弹力护腿或弹 力袜,避免外伤,引起复发。 (古籍选粹) 《外科正宗。臁疮论第七十四》 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别,内外之 殊。新者,只用三香膏、乳香法纸贴之自愈;稍久紫黑者,以解毒紫金膏搽扎渐可。又 年久顽臁,皮肉乌黑下陷,臭秽不堪者,用蜈蚣饯法,去风毒、化瘀腐,方可得愈。外 臁多服四生丸,内臁多服肾气丸。 《疮疡经验全书.里外臁疮》 里外臁疮,三里之旁,阴交之侧生之者,因肾经寒气 攻于下焦,内因风邪之所攻,外有冷气之所搏,或因撞伤所致。生此渐然溃烂,脓水不 干,盖因湿热风毒相搏而致然也. 《疡医大全.臁疮门>> 周文采曰:夫臁疮者,皆由肾脏虚寒,风邪毒气外攻三里之 旁,灌于阴交之侧,风热邪气流注,两脚生疮,肿烂疼痛,臭秽,步履艰难,此疮生于 臁骨为重,以其骨上肉少皮薄,故难得愈也. 《医宗说约。卷六.臁疮》 臁疮,红者多热,肿者多湿,痒者多风,痛者多实,早 宽而暮肿者,属气虚下陷。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一.臁疮》 臁疮当分内外廉,外廉易治内难痊, 外属三阳湿热结,内属三阴虚热缠,法宜搜风除湿热,外贴三香夹纸饯。 [现代研究] 1 辨证论治 韦永兴将臁疮分为脉络湿热,脉络湿瘀和脾虚湿阻三型,分别用萆藓 渗湿汤、桃红四物汤合三妙散、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敷拔毒生肌膏(猪板油、白蜡、轻 粉、铅粉、硼砂),每天换药工一2次。治疗78例,痊愈62例,好转16例。 陈蕾等将臁疮55例辨证分为两型。寒凝型,用当归、黄芪、丹参、制附子、肉桂、 赤芍、茯苓、白术、路路通、土茯苓、防风、炙甘草;虚损型,用黄芪、白术、陈皮、升 麻、党参、当归、桂枝、路路通、土茯苓、制附子、丹参。1剂两煎,分早晚2次内服。 溃疡周围施以温和灸,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治愈47例,无效8例。 陆惠铭强调“脉为血府,以气为本”,用药应气血兼顾,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行则血行、气阻则血瘀。或行气以消瘀,或调气以和瘀,或补气以生血。具体为消、通、 和三法。消即消其瘀滞之湿浊;通即通其经脉之阻塞;和即调和气血,恢复运行之常度. 大体上臁疮初起宜消和通,后期以和为治。常用方为四物汤加丹参、川芎、牛膝、水蛭、 鸡内金、香附、陈皮。 2 专方治疗 孙兴龙等用臁疮饮(黄芪;人参、当归、白术、茯苓、赤白芍、桃仁、 红花、牛膝、柴胡、连翘、蒲公英、银花、地龙、全蝎、皂刺、白芷、甘草,水煎内服; 用芝麻油,炉甘石按3比1比例配制成膏外敷。治疗臁疮27例,总有效率96.1%。 3 中药外治 张雪珍用朱砂膏(炉甘石、朱砂、冰片、铅粉、麻油调膏)外敷治疗 臁疮50例,治愈39例,好转9例,无效2例。 王永泉等根据“腐去肌生”理论,经筛选制成化腐生肌膏。治疗50例经久不愈溃疡, 治愈率90%。化腐生肌膏由化腐药红粉、雄黄,活血药血竭、儿茶,生肌收口药石膏、东 丹等以凡士林或蛋黄油为基质配成软膏外敷。指出“化腐”是疮口愈合的先决条件;“活 血”是生肌的物质基础;“生肌收口”是愈合的结局.外敷药膏后分泌物增多是由于坏死 (失活)组织的流化和腐脱,预示疮口供血改善,肉芽生肌吐糜,为疮口恢复创造条件, 从而加速愈合。 . 4 西药外治 纪辉通过实验研究,认为维生素B,。油有较强的解痉生肌、促进肉芽生 长和上皮再生或修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杆菌生长作用,因此采用庆大霉素盐 水纱布(O。9%盐水500ml,内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直接敷在创面上,在湿纱布上再添 已灭菌的复方B、。油,治疗慢性溃疡93例,其中下肢溃疡工3例,加速了创面愈合速度.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金海光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腿慢性溃疡750例,外敷药 膏(黄柏、黄连、黄芩、虎杖、乳香、没药、象皮、炉甘石)每天1次,合并静脉曲张 用弹力绷带缠扎。内服补血、益气、健脾、补肾中药,合并感染时适当选用抗生素。治 愈688例,占91.7%(其中1月治愈占44.9%,2月治愈占19%,3月治愈占8。6%), 好转4l例占5。6%,无效21例占2。8%。 钱小强以祛腐生肌膏药和生肌玉红膏等药,配合邮票式植皮或网状皮片植皮,治疗 臁疮38例,治愈30例,好转6例,无效2例. 于益鹏对22例小腿慢性溃疡先行清创后用新洁尔灭湿敷30分钟,继用抗生素纱布 湿敷3天,后用湿润烧伤膏外敷,取得满意疗效。 段忠世等外用白糖甲硝唑治疗臁疮工7例。方法是洗净疮面后用白砂糖填平创面,厚 约1—1.5mm,覆盖0.5%甲硝唑湿纱布2—3层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2次.治疗2个 月,有效率100%,治愈率88.2%。 6 手术治疗 郭文荣等指出臁疮大多伴有大隐静脉曲张、浅静脉破坏、深静脉不健 全,用游离皮办治疗,皮办静脉易瘀血,血栓形成致皮办坏死。介绍一种以小腿双筋膜 皮办治疗,皮办具有双重血供,除了有小腿内后及外后侧上方顺流的皮动脉供血,还有 腓肠肌穿支供应皮办血循环,手术方法简单,损伤轻,成功率高,抗感染力强。治疗8例, 全部成功。 7 实验研究 王民宪等用松节油0.5ml注射到大白鼠皮下制成动物溃疡模型,同 时分西组分别敷以祛腐生肌1一4号,两组均以制成模型后的第11天和14天分别向腹腔 注射H—TdR.2小时后处死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祛腐生肌膏创面坏死组织已脱尽,肉 芽大量增生,而凡士林纱条组仍有坏死组织,肉芽增生慢,表明祛腐生肌药对动物溃疡 有较强的祛腐生肌作用。 魏振东等用松节油1—5号及生肌玉红膏或生肌膏、生肌象皮膏,对照组用凡士林纱 布,12天、15天和20天后3次自溃疡中央取材送检,观察到局部经化腐生肌散等药物 治疗的实验性皮肤溃疡其创面较洁净,毛细血管丰富,血管较粗大,而炎性水肿的程度 轻微,对照组较差.证明化腐生肌膏等药能为溃疡的修复和愈合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和 生长环境。 (述评} 臁疮是发生于小腿下1/3,内外踝的慢性溃疡。由于疮生臁骨,皮薄肉少,难以痊愈。 且多由于小腿青筋暴露(静脉曲张),局部血流回流受阻,营养障碍而致病,故病程长缠 绵难愈,容易复发。中医辨证早期多属血瘀湿热,后期以气虚脾湿为主。治疗宜中西医 结合,内外治并举.内治法早期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常用方剂为三妙散、萆藓 渗湿汤加减,后期以补中益气,健脾利湿为法,方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本 病重在外治。外治法内容相当丰富,有中医药、西药、中西药结合、手术等方法,其中 中药祛腐生肌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有关这方面.临床报道较多,而且逐步由临床实 践向实验研究发展,有关祛腐生肌的机理逐步阐明。但部分药物组方复杂,药味太多,且 有一些含低浓度汞化合物和铅类成分,长期应用对人体有一定损害,如何通过中医临床 科研设计,严格筛选有效药物,以便推广应用,仍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7. 皮肤科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