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
牛皮癣是指因皮疹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自觉瘙痒,故称之为牛皮癣。又因好 发于颈项部,故又称之为摄领疮.以皮肤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特征.多见于20~40岁 的青年和成年人,老年及儿童少见。临床上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西医称之为神 经性皮炎。 牛皮癣病名,首见于元《世医得效方》,综观中医学有关文献,有从好发部位去认识 的,如隋《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云:“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 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也有从外观形态描述的,如明镁外科正宗. 顽癣》日:。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可见前人对本病的观察是符合 临床实际的。清《外科大成》和《医宗金鉴》对本病症状也有具体描述,所载内服和外 用方剂均有一定实用价值。 [病因病机] 本病初起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日久乃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情志郁闷,衣领拂 着,搔抓,嗜食辛辣、醇酒、鱼腥发物等皆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直 外邪阻肤 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日久不解,化热生风,风燥伤阴,阴血受损, 失其濡养,故肤干发痒。 2 情志内伤 由于精神不畅,情绪波动以及性情急躁等精神因素的变化,五志化火、 生热,火热伏于营血,逼血外行于肤。血热偏盛,营血失和,经脉充斥,故见斑疹而色 红,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剧痒、脱屑,皮肤干燥,火热El久耗血伤阴,营血不足,经 脉失疏,肌肤失养,故斑疹色淡红。 3 营血不足 久病、大病、体弱等致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故 瘙痒0 [辨病] 1 临床表现 本病根据受累范围大小,可分为限局性及播散性。 1.1 限局性 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常发生于颈部及四弯、上眼、尾骶、会阴、大腿 内侧等处,初发时为局部瘙痒,经常搔抓或摩擦后出现扁平圆形或多角形的丘疹。日久 皮疹增多,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纹理粗重,状如苔藓,是 本病的主要特征。丘疹色红,暗红、淡红、红褐不一,表面光亮,略覆有鳞屑。自觉阵 发性奇痒,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加剧. . 1。2 播散性或称之为泛发性 多见于成人及老年人,皮疹呈多数苔癣样变,散发全 身多处. 本病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之久,虽经治愈,容易复发。 2 诊断要点 2。1 限局性好发于项部及骶尾部、四弯,播散性分布较广泛,以头面、四肢、腰部 为多见。 2.2 局部皮肤先有痒感,因搔抓局部出现发亮的扁平丘疹,并迅速融合发展为苔藓 样变。病变处通常无色素沉着,多对称分布、剧痒。 3 鉴别诊断 3。1 慢性湿疮 常由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疮演变而来,无一定好发部位,虽有苔藓 样变但仍有抓痕、色素脱失斑,表面有大量黄色痂皮,倾向湿润。 3.2 痒风 先瘙痒后起疹,无原发性皮疹,皮疹主要为抓痕、血痂、脱屑及苔藓样 变。 3.3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皮疹为高粱大小的圆顶丘疹,紫褐色,质地硬,密集成 片,角化粗糙,多发生在背部和小脚伸侧。 (辨证) 1 风湿热证 局部除有成片丘疹、肥厚外,并伴有部分皮肤潮红、糜烂、湿润和血 痂,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2 血虚风燥证 病程较长,局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牛领之皮,苔薄,脉濡细. (治疗) l 内治法 限局性一般不需内治。 l。1 辨证论治 1。1.1 风湿热证 治宜疏风清热利湿。方选消风散加减。 1.1。2 血虚风燥证 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方选四物消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凡情绪 波动,病情加剧者,加珍珠母、代赭石、生牡蛎、五味子、夜交藤。 l。2 成药、验方 1。2。I 可选用当归片、清解片、乌梢蛇片或地龙片,每次各5片,1 El 2次。 l。2。2 加减八珍汤 泡参30g,沙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lOg,白芍30g, 当归12g,黄芪18g,陈皮lOg,地骨皮15g,丹皮12g,钩藤12g,红活麻30go每El 1 剂,水煎分2次内服。 1.3 西药治疗 可酌情给予镇静、安神剂、抗组胺药.如安定、扑尔敏、息斯敏、 特非那丁。 2 外治法 2。l 风湿热证 用三黄洗剂外搽,1 El 3—4次。 2。2 血虚风燥证 用二号癣药水外搽,1日2次,或疯油膏加热烘疗法,局部涂油 膏后,热烘10~30分钟,烘后即可将所涂药膏擦去,每日1次,4周为1疗程. 2.3 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每日1—2次。 2.4 5%一]O%黑豆馏油、糠馏油、松馏泊、煤焦油等配成酊剂或乳剂外涂,皮质 类固醇乳剂中亦可酌加焦油剂。止痒剂中常用者有1%达克罗宁、5%苯唑卡因、1%冰片 等乳剂。对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显著者可酌选下列药物如各种皮质类固醇或焦油 类硬膏;皮质类固醇乳剂局部封包;皮质类固醇加尿素如0.1%醋酸去炎松10%尿素软 膏;2%苯甲醇5—20ml加0.25%一0.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患部封闭,隔周工次。 3针灸治疗 3.1 针刺 播散性者,取曲池、血海、大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隔日1次。 3.2 艾卷灸 小块肥厚者。可用艾卷灸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3。3 梅花针 苔藓样变明显者,用梅花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叩击,每日1次。 (预防与护理) 1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 忌食鱼虾蟹海味、五辛发物。 3 局部不宜自行乱涂外用药. [古籍选粹] 《疡医大全》 癣乃风热湿虫四者而成,风宜散,热宜清,湿宜渗、虫宜杀,总由血 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耳,顽癣抓之全不知病,牛皮癣顽硬且坚,抓之如枵木。牛皮癣,百 部膏治之。牛皮癣,用穿旧牛皮靴底上皮,阴阳瓦煅存性,研细,将癣乱破擦之。牛皮 癣,用桃树根同胆矾捣烂敷.牛皮血癣,用硫磺九分,白矾一分,巴豆三粒去油,研细, 茶油调搽。 匠现代研究工 I 发病学研究 西医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系大脑皮层兴奋和 抑制功能失调所致。患者常伴有头晕、失眠、情绪易于激动等神经官能症或更年期症状。 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搔抓、摩擦、日晒、多汗、饮酒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子均可 促发本病。使病情加重。 2 辨证施治 一般根据症状多分为风热蕴阻证和血虚风燥证进行施治。但以下医家 略有差异。徐宜厚分为。①风湿热证,治法除清热散风外,还兼以化湿,②血虚风燥证, 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方选地黄饮子加减.管汾认为本病初发多系风热,慢性多属风燥,分 别以清热祛风和养血祛风治之。还认为病久之顽症,皮损泛发全身,呈大片浸润性潮红 斑块,并有抓痕、结痂,心烦内热,口渴喜饮,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者, 则为热入营血,故治宜清营凉血,消风止痒。方以清营汤合消风散加减,药用生石膏、知 母、生地、丹皮、山栀、麦冬、连翘、金银花、蝉衣、乌梢蛇、蜈蚣等。赵炳南等则以 3型辨证施治,①肝郁化火型,除皮损色红外,兼有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 晕,心悸,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方以丹栀逍遥丸加减,药 用柴胡、山栀、龙胆草、丹皮、生地、当归、赤芍、白芍、首乌藤、钩藤。②风湿热阻 型,治以祛风利湿、养血润肤,方选全虫方加减,药用全虫、皂刺、防风、刺蒺藜、苦 参、白鲜皮、当归、首乌藤。⑧血虚风燥型,与上述诸家所论相同。 3 专方治疗 施访梅报告用健脾化湿清金汤治疗神经性皮炎,其组方分为1号健脾 化湿清金汤:党参、茯苓、白术、苡仁、淮山药、玄参、鸡内金、黄芩、白及、甘草;2 号健脾化湿清金汤:黄芪、茯苓、白术、苡仁、淮山药、玄参、鸡内金、黄芩、白及、甘 草。上述二方共治50例,其中限局型30例(服药6—24剂),显效28例占93。3%,无 效2例占6。70A,泛发型20例(服药6"-'60剂),显效14例,无效6例。张昌华以养血 祛风汤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136例,主要药物为当归、白芍、生地、丹参、苦参、秦 艽、苍耳子、黄芩、山栀、白鲜皮、生甘草.初发者,加丹皮、赤芍;病久者,皮肤肥 厚,加白蒺藜、红花,面积大、皮损弥漫时,加乌梢蛇、羌活、白芷。结果痊愈83例, 显效36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8%,服药时间最短者20天,最长者 3个月。 4 中药外用治疗 中药外用药物治疗本病报道颇多,朱润衡等报告应用轻陀散(轻 粉15g,冰片9g,密陀僧15g.分别研成细末,再合研混合)。用生菜油调成糊状,涂于 患处,外贴较皮损稍大之塑料薄膜,再用薄层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坚持搽药 2—3周。焦源用雄黄3g,巴豆(去外壳)30g,捣碎拌和即成。用四层纱布包扎后,擦 患处,每日3—4次,每次1—2分钟。直到痒感消退为止。石丽霞以自制复方皮炎净治 疗神经性皮炎(苦参、蛇床子各150g,黄柏、地肤子、白鲜皮、防风、皂刺各lOOg,樟 脑20g,薄荷lOg,苯酚10ml。乙醇1000ml,吐温一80 5ml,蒸馏水加至4000m1),结果 治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 5 实验研究 唐续元等为了解神经性皮炎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曾对98例患 者作了脑电图观察检查结果,神经性皮炎患者脑电图变化大多数显示界限性异常和轻度 异常脑电图。屠善庆等为了阐明神经性皮炎发生与脊椎病变有否内在联系,对30例本病 患者作了检查,皮损在颈部与上肢的23例作颈椎侧位片,有异常者18例,其中16例皮 损分布在该颈椎有异常改变所在相应脊神经支配的皮肤上,皮损在下肢者8侧作腰椎侧 位片,有异常者6例,其中5例的皮损分布在腰椎有异常改变所在相应脊神经支配的皮 肤上。作者认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发生,系由于脊椎病变致使相对应的脊神经营养功 能发生某些障碍,造成其所支配的皮肤发生神经营养功能紊乱而发病。刘忠英等用针刺 治疗神经性皮炎好转率达86%,针灸治疗前后,血浆亮氨酸脑啡呔样物质含量从14.90 士3.01pg/ml,增高到23.77士4。09pg/ml。 [述评] . 牛皮癣属顽癣,经内外法治疗皮损虽可消失,但易于复发。过去在治疗上,一般较 注重于局部而忽视对机体全身的辨证论治。针对本病发病因素中精神因素和皮损表现为 肌肤甲错,反复发作,多以养血安神、镇惊安神以及活血化瘀法来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54..牛皮癣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