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品康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经验

 杏林脉香 2014-08-09

魏品康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经验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阵发的剧烈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多见抓痕、血痂或色素沉着,一般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其中局限型多分布在颈后及两侧、四肢等部位,属中医“摄领疮”、“顽癣”范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魏品康教授认为,本病局部具有不同于整体的病因病机,呈现络脉瘀阻之象,临证以自拟苦蝉汤外敷取得良效。笔者现就其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神经性皮炎以剧烈瘙痒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医多责之于风邪为患,根据风邪产生的原因,认为内在病因病机或为血热、血燥、血虚三者,或为风热、湿热、血热相互搏结为患,也有医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将其归纳为风盛、络阻、神浮、阴伤。

魏教授认为,神经性皮炎以瘙痒、苔藓样变为显著特征,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来说,风邪确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内扰,则瘙痒难忍,时作时止;从整体角度分析,患者多由情志不舒诱发,多见初起心烦意乱,皮损色红或淡红,瘙痒较剧,继而出现皮损肥厚、纹理增粗,故其内在病因病机多为血热、血虚、肝郁等;从局部来看,与整体存在不同的病因病机变化,局部皮损经过搔抓多见抓痕、血痂或色素沉着,并伴有苔藓样变化,“久病入络”,肌肤甲错属中医“血瘀”范畴,因此,魏教授认为皮损局部多呈气血不畅、络脉瘀阻之象。

2.内治与外治结合

基于上述认识,魏教授强调临证需整体与局部兼顾,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整体上应辨证口服汤剂,血热则清热凉血祛风,血虚则养血熄风止痒,肝郁则疏肝解郁祛风,属于求本而治;而局部上,应重视外治法的施用,中药外敷局部皮损病灶可直达病处,快速消除瘙痒,扭转苔藓样变化,属于“急则治标”。标本兼顾即可取得良效。魏教授以祛风止痒、温通活血为法,自拟苦蝉汤作为局部外敷的基本方剂。方中温药居多,乃取温经通络之意,虽与局部皮损色红、血热生风相矛盾,但魏教授认为,既然病灶局部具有气血不畅、络脉瘀阻之象,那么,在局部外治时就应加强温通之功,祛风同时取温药通阳化气,使局部气血畅行,如此不仅可使局部络脉瘀阻得解,营养物质得以正常输送.有利于阻滞局部皮肤苔藓样变化,还可使邪风无以依附,瘙痒即减,正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

3.苦蝉汤的使用

苦蝉汤由苦参、荆芥、防风、蝉蜕、紫草、艾叶、细辛、苦杏仁8味药物组成,共起祛风止痒、温通活血之功。使用时,水煎20 min,待凉至温热后用纱布浸透,敷病灶局部30 min,每日12次。方中以苦参为君,燥湿祛风止痒;以荆芥、防风、蝉蜕、紫草为臣,荆芥、防风疏风解表,蝉蜕、紫草凉血透疹解毒;佐以艾叶、细辛温经通络,取反佐之意;以苦杏仁为使,肺主皮毛,皮毛之病取苦杏仁引药入经,直达病所。若瘙痒剧烈,可加乌梢蛇以增强祛风之力;若皮损见污水泽泽,可加土茯苓利湿解毒;若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搔抓不停,则加黄连、淡竹叶清心除烦。

4.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公务员,20101017日就诊。1年前,患者因装修搬家,心情烦躁,即自觉颈后部发际处瘙痒,搔抓后有皮疹高出皮面,可自行消退,以夜间发作较明显,以为装修材料过敏,自涂外用药物皮炎平、派瑞松、无极膏等,但效果不佳。患者每于夜间瘙痒加剧,搔抓至皮肤出血方觉舒服,并逐渐出现扁平丘疹,融合成片,皮肤粗糙增厚,呈苔癣样变、色浅褐,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诊断为局限型神经性皮炎,辨证属血虚生风。治以养血祛风。内服处方以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黄、熟地黄、赤芍、川芎、何首乌、蒺藜、乌梢蛇、土茯苓、远志、合欢皮等);同时给予苦蝉汤外敷,方取苦参30g,荆芥15g,防风15g,蝉蜕30g,紫草30g,艾叶30g,细辛30g,苦杏仁15g。每日睡前水煎外敷1次。治疗1周后患者诉夜间瘙痒明显好转,因工作关系停用口服汤剂,改复方阿胶浆口服,苦蝉汤外敷续用1个月后,颈部皮损基本消失,只留少许色素沉着,瘙痒未再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