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变病
黑变病是一种皮肤由褐变黑的皮肤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黧黑斑”相类似.其 特征为初起潮红,自觉刺痒,日晒更重,皮色渐由黄褐到淡黑。多见于面部。 中医文献常把本病和黄褐斑放在一起,如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黧黑飦 赠>>中说:“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 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 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乎。”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女性患者为多。 [病因病机] 1 肝郁血虚 肝郁气滞,血虚不能滋养肌肤,日光照射,染化妆品之毒,以致火毒 结滞于内而成。 2 肾亏血虚 饮食不调,脾胃失和,肾亏血虚不能滋养肌肤而成。 西医学认为可能与营养不良,维生素A、C、B族缺乏,再加上日光照射而诱发本病。 (辨病) 1 临床表现 皮损为网状色素沉着斑,初起潮红,逐渐色素加深,由黄褐到淡黑。 在毛囊周围,慢慢形成弥漫性斑片,但面部中央和颈部前侧的色素显得较淡。往往伴轻 度的网状毛细血管扩张,在颈部者常有糠秕状脱屑,外观好象扑了一层白粉,与正常皮 肤境界不鲜明。 本病主要累及面部,多先自两颞部开始,以后渐波及前额、面颊、耳前后,以后扩 展整个面部,甚至可累及颈侧、前臂、腋窝、脐周等全身各个部位。但口周与下颏常不 受侵,粘膜不累及。 、 一般无主诉不适,少数患者可有瘙痒、乏力、纳差、头痛等症状。经过缓慢,多在 数月之后停止发展,多数色素长期存在,少数可自行消退.但一般不会完全消失。 2 诊断要点 2.1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女性患者为多. 2.2 主要累及面部,多先自两颞部开始,以后渐波及前额、面颊、耳前后,以后扩 展整个面部。 2。3 皮损初起潮红,逐渐色素加深,由黄褐到淡黑。在毛囊周围,慢慢形成弥漫性 斑片。 2.4 一般无自觉不适,少数患者可有瘙痒。经过缓慢,多在数月之后停止发展,色 素长期存在,少数可自行消退。 3 鉴别诊断 3.1 焦油黑变病 有长期接触煤焦油的病史。皮损主要在面颈等暴露部位,呈弥漫 性色素沉着,往往伴有痤疮样损害。 3。2 网状色素性皮肤异色病 基本皮损为红棕色的网状色素沉着,夹杂淡白色萎缩 性斑点,以及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多对称分布于面颈部。 3.3 阿狄森病 色素沉着除皮肤外,粘膜上也有褐黑色斑片,常伴有神疲乏力,怕 冷,舌胖脉细等症状. (辨证) 1 肝郁血虚证 多见于初期,常伴有性情急躁,纳呆泛恶,皮损潮红刺痒,日晒更 甚,苔薄,舌红,脉细数。 2 肾亏血虚证 常见于后期,病久面色黑暗,伴有腰酸肢软,头昏耳鸣,苔剥舌胖, 舌淡胖,脉濡细。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l。1.1 肝郁血虚证 治宜疏肝解郁,养血清热。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当归、 赤白芍(各)、黄芪、熟地、鸡血藤、银花、黄芩、生山栀、野菊花等。 1。1。2 肾亏血虚证 治宜滋补肾阴。方选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生熟地、 山萸肉、淮山药、仙灵脾、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白芍、川芎等。 1。2 成药、验方 1。2。1 六味地黄丸,每次4.5g(吞服),每曰2次。 1。2。2 逍遥丸,每次4.5g(吞服),每日2次。 1.2。3 新六味片,每次5片,每日3次. 1.3 西药治疗 用大剂量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 2 外治法 云茯苓粉涂擦患部,1日2次。 [预防与护理] 避免日光曝晒。 [古籍选粹] 《太平圣惠方》 夫面野赠者,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致令气血不调,则生 地?。 《外科正宗。女人面生黧黑斑》 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 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宜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之,兼戒忧思动火 劳伤,日久渐退。此证不得于夫,及疑事不决者常有之。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黧黑飦赠》 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 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 皮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宜以玉容散早 晚洗之,常用美玉磨之,久久渐退而愈。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现代研究] 1 单方验方 施慧用方药①:地肤子、白芷、赤芍、归尾、地丁、连翘、柴胡各lOg, 川芎、银花各6g,红花4g,蝉蜕5g,怀山药、丹参、苡仁各15g;方药②:六味地黄丸 加减:生地、山药各15g,当归12g,川芎、枣皮、泽泻各6g,赤白芍、肉苁蓉、潼蒺藜、 苍耳子各lOg,坤草、鸡血藤各18g。治疗1例黑变病,方药①服工4帖后,色素转褐色, 再以方药②内服,共服药20余剂,病愈。 2 按摩 曹翠忠用按摩方法治疗黑变病工例,①腹部按摩;以掌揉脐周3—5分钟, 至掌下微汗,用食指和中指揉按左右天枢穴,时间为2—3分钟;用大指揉按右梁门、中 脘、巨阙、建里穴区,时间为2—3分钟。②腰背部推按:以直推和分推为主,时间为3— 5分钟。经40天治疗,色素斑块渐消,颜色变浅。 [述评] 本病致病因素复杂,治疗难以奏效。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营养、改善体质,不 用劣质化妆品、避免日光照射等不良刺激,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C的摄 入等。再根据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坚持治疗,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7. 皮肤科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