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排尿异常验方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产后排尿异常
   [辨病论治]
   一、辨病要点
   产后超过8小时仍未能自解小便,自觉膀胱憋胀而不能排出,检查时可见下腹部膨隆胀满,有时可见到充盈的膀胱轮廓,为产后尿潴留。
   若产褥期中平时无尿失禁,而当腹压增加(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负重时,小便不能控制,可以是溢出少许,亦可能一旦溢出则完全失去控制,直至将小便全部排出,“指压试验法”不再有尿液溢出,即为产后尿失禁。
   二、治疗方法
   确诊尿潴留者,可选择下述诸法治之,以“暂缓其急”。
   (一)灌肠法
   枳实、厚朴各12g,生大黄20g(后下),水煎取汁,大便干者加芒硝20g冲人煎好的药液中。取以上药汁100—200ml作保留灌肠。每日1—2次,每次间隔4—6小时,每次保留30一60分钟,疗程1天,无效者改用导尿管保留导尿。适用于产后尿潴留无膀胱损伤者。
   (二)敷贴法
    1.炒盐,加150mg麝香末,混匀,填脐中,外用葱白10余根作一束,切如半指厚,置盐上,用艾灸,觉热气人腹难忍为止,小便即通。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2.鲜青蒿200~300g捣细碎,不让汁流失,即时敷于脐部,上面覆盖25cm×30cm塑料薄膜皮棉垫各一块,胶布固定。敷后患者腹部有清凉感,一般30—60分钟内即可排尿。
  (三)针灸疗法
  1.耳针
  取穴:肾、膀胱、肺、脾、内分泌、神门、皮质下、敏感点。
  操作:每次选3—4个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也可耳穴压丸或埋针。适用于产后尿失禁。
  2。指针
  操作:用左手中指指腹点按脐耻联线中点,用右手中指按压左手中指指甲,并逐渐用力向下加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3分钟后即可奏效。或以双手重叠逆时针旋转点按水道穴由轻至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四)推拿疗法
  在关元穴推压并间断向耻骨联合方向下推,手法按逆时针方向,先轻后重,5—15min。适用于产后尿潴留而膀胱胀大不甚严重者。
  (五)饮食疗法
  蝉衣汤:蝉蜕(去头足)9g,加水500—600ml,煎至400ml,去渣加红糖适量,1次服完,服后5小时不排,可再服1剂。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六)理疗
  1.激光疗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配用发散镜头,对准下腹膀胱区,距离40一50cm,照射时激光器功率不宜过大,电流调至10mA左右,激光器开始起辉即可。以患者感温热为宜,每次照射10—15分钟。一般1次即愈,必要时可多次照射。
  2.电兴奋疗法 用单极或双极疗法。按常规先感应直接通电,取穴中极、关元、曲骨、肾俞、膀胱俞、八胶、长强等穴,每次选4—6个穴,每穴反复刺激5—10次,至排尿为止,一般l一3次痊愈。对尿潴留时间较长、较重者,可适当延长感应电刺激时间及加大直流电强度。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3.感应电疗法 电极于下腹部与骶对置,中等量,15—2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4.流水声刺激法 打开自来水龙头,利用其淅淅沥沥的流水声,可刺激引发患者的尿意而促使排尿。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
  穴位注射法
  1.取穴:中极、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
  药物选择:维生素Bl,、Bl,新斯的明注射液。
  操作:每次选1—2个穴,常规消毒,选1种药液,每穴注入0.5一lml。一般1次可通。无效可再次注射。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2.取耳穴:膀胱、肾。
  药物选择:维生素B1:(或维生素岛、蒸馏水、生理盐水、0.25%普鲁卡因亦可)。
  操作:用碘酒、酒精消毒双侧耳穴后,注入维生素B,,0.2ml,不穿透耳软骨,注射3小时内,多数患者能自解小便。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其他疗法]
一、敷贴法
1.党参30g,当归15g,川芎lOg,柴胡lOg,升麻lOg。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熬,去渣浓缩成稠厚药膏,摊于蜡纸或纱布中间,贴敷在患者脐孔及脐下1.5寸气海穴上,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一次,连续贴药至小便通利即可停药。适用于气虚之产后小便不通。
2.吴茱萸15g,益智仁15g,小茴香15g,正官桂lOg,麦面粉lOg,白酒适量。
将前4味药共碾成粉末,再加麦面粉拌匀,用热酒调和,做成药饼1个,备用。将药饼敷于患者脐孔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敷处发痒则去掉。通常1剂即可。适用于肾阳不足之产后小便频数、尿急或失禁。
3。油桂30g,丁香lOg,桂林三花酒适量。
前两味共研细末,以桂林三花酒调匀,制成桂圆大小药丸1个备用。取药刃填人脐孔穴中,压平陷紧,盖以纱布,胶布固定,2天换药一次。适用于阳虚产后小便失禁。
4.肉桂、附子各15g,母丁香lOg,公丁香lOg,黄酒适量。
将上4味药共碾细末,以黄酒调匀,制成圆形小饼如古铜钱大稍厚备用,取药饼烘热,贴于患者脐孔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天换药一次。适用于肾阳不足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
5.党参、黄芪各lOg,桂枝、白术、泽泻、猪苓各5g,葱白适量,大盐90g。
前6味研细末,与葱同捣如泥敷脐上,上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大盐炒热布包熨脐,冷后炒热再熨。适用于气虚之产后小便不通。
6.黄芪15g,升麻6g,肉桂lOg,生姜适量。
前3味研末,生姜汁调敷脐上,胶布固定。外用热水袋热敷30~60分钟,每日2—3次。适用于气虚之产后小便不通。
7。川椒6g,食盐250g。
川椒研末填脐,胶布封固,食盐炒热敷于脐上,冷后再炒再敷。适用于肾虚之产后小便不通。
8。肉桂lOg,丁香2g,巴戟天6g。
上药共研细末,酒调敷于脐部,胶布固定。适用于肾虚之产后小便不通。
二、针灸疗法
1.取穴: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气海、膻中。

   刺灸法:针刺行补法,并用灸法。
  取脾经三阴交、阴陵泉疏通水道,运化水湿。配足三里健脾益气,补益肺气(培土生金法)。复取气海、膻中补益肺气。诸穴相伍,可达脾气健、肺气充、气化利而小便自通之效。适用于肺脾气虚之产后小便不通。
  2.取穴:气海:肺俞、足三里、三阴交。
  刺灸法:针刺行补法,并施灸法。
  气海为任脉经穴,《胜王歌》云:“诸般气症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故取气海配肺俞补益肺气。足三里补益中州,培土制水。三阴交调补肝脾肾三脏助脬缩尿。膀胱俞固胞涩尿。诸穴同用,肺肾得补,通调水道有度,膀胱约束有力,小便自然复常。适用于肺脾气虚之产后小便频数或失禁。
  3.取穴:阴谷、肾俞、关元、膀胱、阴陵泉。
  刺灸法:针刺行补法,并施灸法。
  取足少阴合穴阴谷,配肾俞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复配关元以助温补元气。阴陵泉健脾化气行水。取膀胱俞疏调气机促进膀胱气化。诸穴同用,可助肾气旺盛、膀胱气化复常,达到启闭通尿之效。适用于肾气不足之产后小便不通。
  4.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太溪。
  刺灸法:针刺行补法,并施灸法。
  关元乃元气之根,伍以肾俞及肾经原穴太溪,施以温补,有温补肾气、固脬缩尿之功。取膀胱之募穴中极、俞穴膀胱俞及肾俞穴施以温补,可补益膀胱之气,加强约束与缩尿之功。诸穴同伍,肾气得补,膀胱气化有职,约束有力,开阖有度则小便自复其常。适用于肾阳不足证。
  5.太冲、蠡沟、三阴交、三焦俞、中极。
  刺灸法:针刺行刺法,中极透曲骨,使针感于会阴部。
  取肝经原穴太冲、络穴蠡沟,二穴相伍疏理肝气,调理气机以利气化。三焦俞疏调三焦气机而通利水道。取膀胱募穴中极疏调膀胱气化。三阴交乃三阴交,有通利小便之功。诸穴合用,气机条达,气化正常,尿道通畅则无癃闭之虑。适用于肝郁气结之产后小便不通。
  6.取穴: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刺灸法:针刺行泻法,不宜灸。
  膀胱募穴中极伍以背俞穴膀胱俞,疏通膀胱瘀热而通利小便。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会,可清泄三阴之瘀热以利小便。取足太阴合穴阴陵泉清热利湿。四穴配伍,共收清热化瘀,利水通淋之功。适用于湿热瘀结之产后小便淋痛。
  7.取穴: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膀胱俞、中极。
  刺灸法:针刺行补法,并施灸法。
  取足阳阴合穴足三里、足太阳合穴阴陵泉,伍以背俞穴脾俞。清施温补可健脾养血,生肌敛伤,促进膀胱修复。取足太阳募穴中极,伍以背俞穴膀胱俞束脬止尿。诸穴相配,可达益气生肌敛脬,固脬止尿之效(适用于产伤膀胱之小便失禁)。
  三、推拿疗法
  1.肺肾虚 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肺俞、膀胱俞、肾俞。再嘱患者仰卧位,施用晨笼解罩法,点按膻中,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关元;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2.产伤 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脾俞、膀胱俞。嘱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三阴交、足三里。
  四、饮食疗法
  1.莲须芡实粥 莲须5g,芡实15~20g,粳米50g。先将莲须、芡实煎取汁,同粳米煮成粥。用于虚证小便失禁甚则遗尿。
  2.猪肉炒香菇 香菇lOOg,瘦猪肉lOOg,黄酒5g。将香菇洗净,清水泡发。瘦肉切成薄肉片。另用小碗把黄酒、白糖、酱油、味精、盐、水、淀粉调成黄汁。食油下锅后,把肉片和香菇同时下锅,旺火爆炒15分钟,随后把调芡倒下再翻炒,淋上香油,佐餐食用。适用于气虚之产后小便失禁。
  3.狗肉黑豆汤 狗肉50g,黑豆50g,桑螵蛸、益智仁各log,将狗肉切成小块,与黑豆加水炖至豆烂肉熟,桑螵蛸、益智仁煎水取汁,加入汤中;以盐、生姜调味。分2次吃。适用于肾阳不足之产后小便频数及失禁。
  4.酢浆茅根汁 鲜酢浆草50g,鲜白茅根lOOg。捣烂,绞汁,加蜂蜜调味,分2—3次饮。适用于湿热蕴脬之产后小便淋痛。
  5。葡萄藕地汁 鲜葡萄、鲜藕各200g,生地黄lOg。葡萄、藕、捣烂绞汁,生地黄煎水,合并。分3—5次饮。适用于湿热瘀阻之产后小便淋痛。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1)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
  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当归、茯苓、桔梗、通草、炙甘草。
  功用;益气通阳,调和营血,助膀胱气化。
  适应证。产后阳气耗伤,阴血亏虚,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产后小便不通者.
  (2)克癃汤(张蕴馥方):泽泻、桂枝、枳壳、木通、槟榔、滑石、大枣。
  功用,疏肝理气、利尿通闭。
  适应证:肝郁气滞证,产后小便不通。
  (3)益气活血通利汤(陈慧、肖纯方):黄芪、归尾、川芎、丹参、益母草、川牛膝、桔梗、通草。
  功用。益气、活血、通利小便。
  适应证:气虚血瘀证。产后小便不通。
  (4)通利州都汤(金真方):通草、桂枝、茯苓、泽泻、车前子、麦冬、石韦、益母草、黄芪、桔梗。
  功用:益气行滞,通利州都。
  适应证;气虚肝郁之产后小便不通。
  (5)通潴汤(刘殿青方):知母、黄柏、茯苓、泽泻、车前子、大腹皮、淮牛膝、肉桂、益母草。

  功用:滋肾通关,渗湿利水。
  适应证:肾虚夹湿热之产后小便不通。
  (6)猪苓汤加味:猪苓、泽泻、茯苓、车前子、滑石、阿胶、白茅根.
  功用:益气养阴,祛瘀生新,淡渗行水.
  适应证。气阴两虚,瘀血内阻之产后小便不通.
  2.外用方 切碎生葱白250g,樟脑粉0.2g混合捣成糊状,贴敷脐及下腹膀胱区。
  3.针灸推拿
  针刺:归来、曲骨、水道、大赫、横骨、三阴交、足三里、涌泉
  手法:捻转,震颤加小提插法。
  按摩;①拇指先揉按中极、关元、曲骨,后重按足三里,再以掌骨揉按脐以下至毛际以上小腹区。②指压气海穴先轻后重5一15分钟。
  4.穴位注射法 新斯的明0.25mg分别注射气海,双侧足三里穴。
  5.诱导法 用温开水冲洗外阴部,同时让产妇听流水声以诱发排尿.
  (中西医应急处理)
  新产后(6-8小时)产妇排尿困难,甚至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且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当积极去除病因,恢复排尿,具体措施如下:
  1.针 刺 适用于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尿潴留,选穴: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
  2。导 尿 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
  3。膀胱穿刺 导尿管不能插入而膀胱高度膨胀的急性尿潴留患者,在耻骨上1~--2cm处进行膀胱穿刺抽出尿液缓解症状。

  (多种疗法]
  l。效验方
  (1)车前子30g,煎水服。
  (2)金钱草30g,煎水频服。
  功用: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适应证;湿热蕴结证。
  2。食疗方 柴胡通草粥《民间验方》:柴胡lOg,通草6g,粳米50g
  功用:疏肝解郁,通利小便。
  适应证:肝郁气滞证。
  3。中成药
  滋肾丸:知母、黄柏、肉桂.
  功用:滋阴降火、化气利尿.
  适应证:肾阴亏虚证。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

原著选读: 1 2 3 4      返回《产后排尿异常》主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