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为冬日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06

愿为冬日


  ■雍容
  网上看到一条有趣的新闻,Wikitrends(维基百科,内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参与修订的网络百科全书),对它提供的40种语言版本的百科条目浏览量进行统计,2012年最受欢迎的荷兰语条目是中国华山,总计被查阅了12,719,284次。于是记起了几年前到华山游览的经历,以及久存心头的一桩“悬案”。
  华山苍龙岭上遍布摩崖石刻,其中一方刻着“愿为冬日”,下署“陕督军署副官合肥殷锡岩书”,时年壬戌(1922年)。
  我登华山正当盛夏,涂着厚厚防晒霜汗透衣襟。但看着那厚重的四个大字,想象着有朝一日重履此地,适逢云海茫茫,积雪皑皑,寒气透骨,沿着苍龙岭拾阶而上,迎来初升的暖阳的一瞬,顿生一种无以名之的感触。
  回来以后,徒劳检索了一番,除了几篇零星的游记,没能找到“殷锡岩”其人任何相关资料,很是惆怅,就写了六首小诗以记之。
  其一
  谁愿为冬日?神州久陆沉。朝攀绝岭上,突兀见此箴。
  其二
  其铭朴且拙,其意厚且温。其人虽已没,苍崖肃其痕。
  其三
  检史无君字,起坐复沉吟:引刀少年志?求田老病侵?
  其四
  或为终风暴,或为赫日骄。城头频易帜,多唤霍骠姚。
  其五
  立愿诚非易,持节良以难。几人得志后,忧济在元元?
  其六
  炎都早翻覆,赤地病仍深。自驱旱魃去,勿祈日恩临。
  若非我孤陋寡闻,就是他在历史上本来就没留下多少蛛丝马迹。1922年,神州满目疮痍,黎元多艰。那个年轻的副官,如我想象中,在某个寒冷的清晨,登上华山,俯瞰苍茫雪海,慨然写下这四个字时,他心里涌动的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悲悯,还是“只觉苍天方愦愦,要凭赤手拯元元”的雄心?我相信,那一刻的他是无比严肃和真诚的。残酷的是,历史和人生并不顺遂初心而书写。后来,他是卷入军阀大战糊涂送命呢,还是挂冠归去不知所终,乃至助纣为虐残害百姓?而今只剩下这四个字让后人揣想唏嘘。
  诗已写了数年,这事情也慢慢淡忘了。一旦重又想起,急不可耐地在发微博询问。有位朋友说:“是年4月,原陕督军冯玉祥以刘镇华代理,不久转正。自此刘氏以镇嵩军祸陕多年。这位殷某若是刘的副官,那他愿为冬日,陕西人却要‘曰:时日曷丧’了。”我顿感失落。那堆“后来怎样”的猜测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版本了。
  顺着他的提示更改了搜索方式,仍然没能找到关于其人直接记录。“殷锡岩”不可知,刘镇华却是臭名昭著。此人是前清秀才,同盟会成员,受命袁世凯协统镇嵩军,归顺皖系段祺瑞后被任命为陕西省省长,皖系倒台后又倒向直系曹锟、吴佩孚,趁机驱逐了督军陈树藩,和冯玉祥拜了把子故冯在1922年保荐他继任陕西督军。此后照旧翻覆无常,屡次卷入军阀大战,投靠过阎锡山,归顺了蒋介石,当过安徽省主席,攻打过红军,1956年病死在台湾。
  刘镇华镇嵩军祸害陕西极为酷烈,“勒民种烟、勾结土匪、纵兵殃民、摧残教育、滥发纸币”。1926年他掉头攻打国民军,和杨虎城等鏖战西安,围城八月,酿成军民死亡五万的惨事。迄今民间还流传着不少痛斥他的歌谣。他在民间声名之坏到了回乡葬父乡里无人肯送葬,下台后偷偷在西安隐居屡次被百姓驱逐的程度。陈忠实《白鹿原》里领着“白腿乌鸦兵”的“刘军长”的原型就是他。
  如果殷锡岩是这“白腿乌鸦兵”中的一员,何止于愧对“愿为冬日”的铮铮誓言。然而城头变幻大王旗,那些导致中原大地伏尸百万血流漂杵的军阀们,何人堪为百姓之冬日?还是《国际歌》说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另一位朋友说:“也可能此人是1922年3月于右任幕府随员,从辞气看更似民军一派口吻。”也许地方志里会有关于他的记载。望知道的朋友不吝教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