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中的偶像——林徽因

 乡下老太 2013-02-07


 
 

林徽因,一个并不生疏的名字。然而,真正品读她,却在近日。谁知,不读则已,一读便将她读进心底。我噙着眼泪读她,越读越敬她,越读越爱她。读她之前,我是没有任何偶像的,现在,我可以毫不迟疑地说,我心中唯一的偶像便是她——集美丽和智慧于一身、集诗一般空灵飘逸的神采和忘我献身的科学精神于一体的林徽因。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林徽因就是一本中国女人不可不读的大书。这本书,既有完美而无可挑剔的封面,也有意蕴深厚、品味无穷的内涵。

  林徽因,旷世美丽,才华绝代。否则,浪漫诗人徐志摩怎会对她久久痴迷?大哲学家金岳霖怎会为她终生不娶?还有建筑大师梁思成对她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挚爱?怎会有机会饰演新月社为迎接印度诗人泰戈尔排演的印度诗剧《齐德拉》中的女主角齐德拉,并得到泰戈尔的真诚称赞?但真正令我崇拜的并非她美丽的容颜,而是她的知性与灵性,是她的率真与坦诚,是她的聪慧与睿智,是她的执着与坚韧,是她的贤淑典雅与浪漫诗意,是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造诣与建筑史上的建树,是她那颗高贵无比的灵魂。

  我仰慕她的才华。林徽因是一代才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清新隽永,充满灵性的诗作不知感动过多少真性真情的儿女;她的散文《窗子以外》,曾编入西南联大的国文课本;她的小说《九十九度中》古典意味与现代风格相熔铸,小说结构艺术巧夺天工,被艺术鉴赏品味很高的京派批评家李健吾先生誉为“最富有现代性”的作品;她的剧本《梅真同他们》(四幕话剧,因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只完成了三幕)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朗朗上口的语言,特别饶有趣味。然而,她的一生主要致力于对古老的东方建筑艺术的研究,她是中国建筑学术的先行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她用诗一般的语言撰写着建筑学的鸿篇巨著。而且她作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女建筑学家,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为挽救改造传统景泰蓝工艺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她的惊世才华,我仰之弥高,心向往之。

  我赞赏她的选择。作为出身于名门望族、又是美女兼才女的林徽因,一生面临众多选择是必然的。她在婚姻问题上,她放弃了痴爱她的浪漫诗人徐志摩,也没有因苦恋她一生的金岳霖大师而影响自己家庭的幸福,而是理智的服从了父辈的安排,与世交之后、和她有着共同理想和信念的梁思成相濡以沫,矢志不渝牵手一生,并且和徐志摩、金岳霖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纯真的友谊;她也可以嫁给一个达官显贵,做一个衣食无忧的阔太太,闲时写些不痛不痒的诗文;她还可以出国,领取优厚的待遇,在更好的条件下做她的学问。然而她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梁思成,选择了她所钟爱的建筑事业,选择了自己的祖国,并把根深深扎根在她挚爱的这块灾难深重的土地上。八年抗战她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孜孜不倦地钻研着她的学问。正因为她的这份睿智的选择,才成就了世人敬羡、无与伦比的林徽因。

  我敬佩她的坚韧和执着。林徽因热爱建筑的愿望萌发于16岁随父在欧洲考察之时,她的夫君梁思成也是因恋爱期间受她影响进而确定建筑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夫妻两人携手相扶,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随自己的理想,在人生道路上艰苦跋涉。为了考察古建筑,她和梁思成常年奔走在穷乡僻壤,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一点一滴地梳理着中国建筑发展的脉络,为每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了古建筑遗存而如获至宝,欣喜欲狂;她踩烂泥,坐驴车,住肮脏小店,睡爬满跳蚤的床铺;狂风、烈日煎熬她的肌肤,粗劣的食物和艰辛的路程损害她的健康,但她从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和作为,她对这一切,具有一种献身的热情。即使在颠沛流离和贫病交加的日子里,她也始终没有放弃过。新中国建设初期,为了保护北京城内的古建筑不致遭毁,她带着病躯,与当时的北京市领导据理力争。她的这种坚韧和执着,人世间有多少人可以企及呢?

  我喜欢她的率真与坦诚。林徽因率真与坦诚的品性,体现在她整个的人生。无论是面对学生、同事、领导、朋友和家人,她都报之以真诚、善良,以真示人,以诚处世。20世纪30年代,围绕在林徽因、梁思成周围的都是当时中国文艺界的一群精英,如胡适、沈从文、金岳霖、徐志摩、萧红等以及美国朋友费正清、费慰梅,林徽因以她的率真与坦诚的品性和独特的魅力,将他们彼此的真挚友谊持续一生。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林徽因遇到感情困扰时,她会毫不忌讳向自己的夫君敞开心灵,而梁思成经过痛苦的思索,把自由抉择的权利交给林徽因自己,并致以真诚的祝福。林徽因并没有滥用这份权力,而是从中挖掘了夫君对自己那份真爱,更加珍惜夫妻情缘。也正因如此,哲学大师金岳霖才会退出感情角逐,做他们夫妻一生的挚友,终身未娶,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追随她的生命悲喜。

  我钦佩她对生活诗意般的感悟和热爱。在林徽因眼里,生活总是那么如诗如画。除了她的诗作散文等文学作品均体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外,她众多的有关建筑的著作及论文,在她的笔下也成了一段段美文,僵硬的木石结构有了灵性,字里行间流淌出诗样的韵律。如《平郊建筑杂录》这篇文章里她写的是:“无论哪一座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化,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地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画’以外的'意’的存在。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霜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角色……”当写到高塔的时候,她又说:“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的乌鸦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向云天?”在那战乱频发的年代,有谁能想到柔弱至此的女子,看见这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的断垣残壁,竟从心底弹拨出诗一样的音符?

  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由于肺结核病痛的折磨,她只有51岁便离开了她无限眷恋的人世。林徽因的生命又是辉煌的,她集美丽、才华于一身,也集热爱、事业于一体,兼具文学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她既能像贵族般享受风花雪月、浪漫优雅的情调生活;又能如行者般忍受艰辛、贫苦、疾病的磨砺,而追求一生不变的信仰,张扬出自我的独立品格。她骄傲而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她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她拥有的是才情与气节共存、事业与情感共生的不一样的人生!!她的丈夫梁思成、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如此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而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便是对她最质朴的赞美。在她的追悼会上,哲学大师金岳霖赠送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更是对她不平凡一生的高度概括。

  林徽因,如此完美的女性,永远都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