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宮壽安宮裡消失的戲樓

 LuXin4164 2013-02-07

       故宮壽安宮裡消失的戲樓

    正壽安宮位於紫禁城西北隅,英華殿迤南。明代原稱咸熙宮,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咸安宮。清初咸安宮閒置無用,康熙曾兩次禁廢太子于此。雍正六年(1728),正式設立咸安宮官學。直至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便為了給他住在慈甯宮的母親祝壽,將咸安宮官學遷劍了兩華門內的咸安宮現址(今咸安門內為寶蘊樓),而將其舊址改為壽安宮。

    壽安宮南北長107 m,東西寬78m,總占地面積8400㎡,前後分為三進院落,東西各有跨院。正門壽安門為隨牆琉璃門3座,當中門內設四扇木屏門照壁1座,上覆黃琉璃瓦頂。第一進院正殿為春禧殿,舊建築何時被毀不詳,現有建築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簷歇山頂,明間開門,其餘為檻窗。殿左右辟穿堂門,與第二進院相通。

    中院正殿壽安宮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退進1間,設步步錦槅扇門4扇,次間、梢間設檻窗。後簷明間開門,次間、梢間設檻窗。殿兩側山牆各出轉角延樓,環抱相屬,向南與春禧殿后卷殿兩山相連。

    壽安宮後為第三進院,院中疊石為山,東西各有3開間小殿,名為福宜齋、萱壽堂

    壽安宮是皇太后及太妃、嬪等人的居所。明代仁聖太后、天啟年間乳媼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間,孝聖憲皇太后六十及七十歲聖壽節,乾隆帝都親率皇后、皇子、皇孫等人至此跪問起居,進茶侍膳,於堂前跳“喜起舞”賀壽,並于宮中設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東西兩側延樓中,陪同賞戲。

    乾隆二十五年(1760),為皇太后七十聖壽慶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層大戲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左側即消失了的大戲臺,暢音閣戲臺修建完畢,次年皇太后逝世,壽安宮戲臺便逐漸荒廢。嘉慶四年(1799年)奏准,拆去壽安宮戲臺,在扮戲樓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貯南府升平署之行頭、切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