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意恩仇——扶危济困

 庶民临风 2013-02-07
 ※快意恩仇——扶危济困※

  因为柔弱,女性在传统意识中往往是被保护、受照顾的对象。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与生俱来的母性,使女性群体有远胜于男性群体的同情、怜悯之心,较之男性惯常以理性来权衡利弊,女性救助他人更近乎本能和天性,有时甚至显得盲目。

  倘若能够在人类历史中作个公平的统计,女性虽然因身心地位各种因素无法拥有男性相当的能力,但论及对他人所施的援手,却绝不会少于男性。

  对于助人为乐,我们已经树立了光耀数十载的雷锋形象,雷锋打扫火车、雷锋大雨送小孩、雷锋积极劳动、雷锋彻底学习……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耳闻,而且亲见,因为有赶巧的摄影记者作了生动记录。不幸的是,无数救助他人的女儿故事,因为没有赶巧的人拍照留念终于被衍没。

  而以帝王将相为主的中国历史,更难容这类故事立足。只是在恰逢某个大人物成了故事主角的时候,女性才以配角身份露个脸。

  因而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不及实际发生的千万分之一。


  扶危济困之一:渡英雄劫

  历史上的所谓大人物,固然有家族血统决定了的,也有从普通群众中成长出来的。无论出身如何,遇上大的变故,同样要经受艰险困厄,若能顺利撑过,就“大”得天命所归,若不幸在困厄中沉沦,那也只好认命——倒运的后者毕竟是多数。

  英雄遇难,是女性扶危济困留名青史的好机会。

  吴越争霸时吴国的关键人物伍子胥,就曾经历过这样一遭。

  子胥与父亲伍奢、兄长伍尚原本都是楚国的忠贞不二之臣,已辅佐三代楚王。后来楚平王即位,听信馋言,囚禁伍奢,并以他为人质召伍尚和子胥回去,以便一网打尽。伍子胥识破阴谋,即时出逃,而伍奢和伍尚俱戮于市。

  伍子胥的人生有了新目标,那就是复仇,然而这时他被楚兵追赶,性命且在旦夕之间,复仇谈何容易?

  一切要等逃出生天再说。

  逃命途中,子胥得到两次重要的救助。

  第一次,子胥逃到江边,其时追兵赶得甚急,幸而遇到一位渔父,将子胥渡过江。渔父是个好心人,见子胥一脸菜色,便拿来麦饭、鲍鱼羹、盎浆供他饮食。

  一直在逃命,子胥难免多疑,在离去之前,他解下腰间价值百金的剑,要赠给渔父,渔父答道:“楚国为了得到你,以五万石粟加上高官爵禄来悬赏,我今天帮助你,岂是为了钱财?(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

  子胥担心行踪暴露,临别又叮嘱渔父:“请把给我的饮食藏起来。(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这担心是多余的,他刚走出几步,渔父便已把船弄翻,自沉于江水之中!

  第二次,子胥已进入吴国,靠行乞维生。一天行至濑水上,子胥饿极,遇见一位击绵的女子,竹筐里带着食物,便上前乞食:“夫人,可以让我吃点东西吗?(夫人,可得一餐乎?)”

  没想到这位女子身份特殊,她说:“妾独与母居,三十未嫁,饭不可得。”原来是个年已三十的黄花大闺女,男女授受不亲,这饭食如何“授”得?

  子胥又哀求道:“夫人给一个穷途末路的人赏点饭,就不要顾忌太多了吧!(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女子只好答应,把竹筐中的食物给子胥吃,一边还问:“你既然要远行,为什么不吃饱再走呢?(君有远逝之行,何不饱而餐之?)”

  子胥无言可对,在吃足离去之际,为避免行踪暴露,他又叮嘱女子:“请把您的东西藏起来,别让人看见!(掩夫人之壶浆,无令其露。)”

  这担心同样是多余的,他刚刚走出几步,转过身来,女子已经投身濑水,沓然无踪!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伍子胥得到吴王重用,终于率大军回楚,报了大仇。然而仇易报,恩却难偿,一位渔父,一位女子,连姓名都无从知晓,在施援于他之后,都匆匆随波逝去。“施恩不望报”固然是救助他人的至高境界,但没来由地将性命都搭上去,而且让英雄连一点报答的机会都没有,这却是为了什么?

  实话说,我也不知道,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侠义”吧!
 
另有一种救助英雄的,代价小得多,但是在心理层面对英雄的影响却甚是可观。

  大名鼎鼎的韩信同志,原本是个不务正业的无赖,自己不劳动,不做生意,又没有正经的公职,整天跟着别人蹭饭吃,大家都非常讨厌他。

  韩信仍恬不知耻,在乡里的南昌亭长家当寄生虫,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不乐意了,于是大清早做好饭,就在床上吃掉,等韩信到家,啥都没啦!韩信知道她的用意,不以为耻,反而以为别人对不住自己,生气离去。

  他仍是不务正业。一天在淮阴城下钓鱼,有几位妇人在水中清洗絮布,有一位好心妇人见韩信挨饿,便给他饭吃,这一吃,就是几十天!(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韩信不改无赖本色,吃着闲饭,仍大言不惭地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酬谢你!(吾必有以重报母。)”

  未料到,漂母也是施恩不望报且怒其不争那种,她生气地说:“亏你是个男子汉,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不过可怜你给你点饭吃罢了,谁指望你报答我啊!(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也许真的就在那一刻,韩信醒悟了,把无耻当个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个知耻而后勇的大英雄横空出世了。他开始立志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以兑现重谢漂母的诺言,因此别人让他受胯下之辱,他一笑置之,只因心中有了大抱负。

  后来的故事就俗了,韩信发迹后,果然以千金酬谢了漂母,留下个“一饭千金”的传说。可是,扶危济困并非押宝做投机生意,在漂母那,帮助下韩信,跟帮助个一辈子翻不了身的穷小子,其实没什么两样。

  无心而为善,方是至善。

  伍子胥和韩信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就其本身来讲,不足以影响历史进程,少了他们,世界估计仍是现在这样。

  但有的人不一样,有他没他,历史发展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异,当今的世界格局也许都会因之改变——成吉思汗无疑就是这样的人物。

  在成吉思汗还未称“汗”,还只是铁木真的时候,曾经历过许多次生命危险。有一次,铁木真被泰赤乌人抓获,本是九死一生,他找个机会逃走,后面许多人追赶。铁木真逃到一户人家,这家里的赤老温正是他以后的得力干将,而当时只有赤老温的妹妹合答安在家。

  眼看追兵就要到了,合答安想了个办法,把铁木真藏到装满羊毛的车中,用羊毛将他全身覆盖。

  刚布置好,追兵就到了,四处寻找不见,便想搜羊毛车。

  千钧一发之际,合答安镇定地说:“天气这么热,人如果藏在羊毛里面,热也热死了。而且我和你们本是一族,怎么能这样怀疑我呢?”

  追兵想想有理,便放弃搜索离去。

  后来铁木真灭掉泰赤乌,合答安的丈夫在战乱中被杀,她却被铁木真发现救下,纳为可敦(皇后)。

  合答安自己肯定不会知道,她一次急中生智的救助行动,才使铁木真有统一蒙古的可能。之后,蒙古统一中国,远征欧亚,划出历史上最大的国家版图,促使东罗马帝国覆灭,直接改变欧洲格局。

  不能改变历史,但却可以改变英雄的命运。

  这就是站在英雄背后的关键女人。
 扶危济困之二:解江湖困

  救助英雄人物的机会不可多得。

  其实,救助他人最不可问的是动机、是目的,非要寻个根底,那恐怕应该是女性天性中的怜悯之心、恻隐之心。救助英雄固然如此,救助江湖过客也是这样。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女性拥有救人的能力,路见不平,即使萍水相逢也会施以援手。

  这种本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品质,在江湖上经过包装,有了个更悦耳的名字——侠义。

  “侠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重要元素,在通俗文学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古人曾编《剑侠传》一部,记述三十三个武侠故事,其中就包括前文所述的越女、红线、聂隐娘等人。

  越女、红线和聂隐娘篇对“武”着墨甚多,而《剑侠传》中另一位人物的故事,则更注重江湖侠义的描写,她叫做荆十三娘。

  荆十三娘是唐朝一位女性富商,因丈夫去世,她在苏州一所禅院为亡夫作法事。在那里,她遇见一位行侠仗义的男子赵中行。传奇人物自然不走寻常路,荆十三娘也像柳如是一样,不受礼法约束,因为仰慕赵中行的为人,便与他同居,并一起乘船回扬州。

  赵中行也是洒脱人,天天花着十三娘的钱也丝毫不觉得自己在吃软饭。

  赵中行有个朋友李正郎,与一个妓女相爱,但此女却被其父母逼迫嫁给一个叫诸葛殷的人。这诸葛殷极有来头,他和吕用之一道,用求仙成道的方法迷惑当时的太尉高骈,很受高骈信任,而这个高骈正是镇压了黄巢起义的人物。有这么硬的后台,李正郎哪能争得过?只能忍气吞声了!

  这件事,在他们朋友相聚时偶然说起,十三娘听后甚是愤慨,她说:“这是小事一桩,我可以为你报仇。你过江去,六月六日正午在润州(镇江)北固山等我。(此小事,我能为报仇。但请过江,于润州北固山,六月六日正午时待我。)”

  到那一天,十三娘给李正郎一个布袋,里面装着的正是那位妓女!同时还奉送两颗人头——妓女的父母!

  没人知道她是怎么办到的,做完这事,十三娘便与赵中行同归浙江,从此不知所踪。

  故事短极,也奇极,核心的内容不过荆十三娘的一句话和一个行动,没有细节,也没有冲突。

  但我们已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江湖侠义。

  也许是对《剑侠传》太过推崇,后来凌濛初在编另一本很有影响的通俗故事集《初刻拍案惊奇》时,编撰了一篇《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冈纵谭侠》。

  本文在历数了红线、聂隐娘等诸多《剑侠传》人物故事后,讲述了一个关于侠女韦十一娘的故事。

  一名叫程德瑜的徽商到川陕做生意,有一天收到货款,正与仆人在饭店吃饭。彼时店中走进来一骑驴的妇人。这妇人吃过饭后,发现忘了带钱,被店主揪住,而周围的食客也起哄说她是个骗饭吃的。

  程德瑜主动为她偿了饭钱,妇人拜谢过他,又问他姓名,程德瑜觉得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便想推辞。这妇人却警告他:“公去前面,当有小小惊恐,妾将在此处出些力气报公,所以必要问姓名,万勿隐讳。若要晓得妾的姓名,但记着韦十一娘便是。”

  出门的商贩还是怕意外的,程德瑜只好将姓名告知韦十一娘。

  当天下午赶路,程德瑜因想走近路,被盗匪骗至山中,财物、仆人、马匹悉数被劫,只剩下孑然一身,在日暮的山野中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一名女子扳藤附葛而来,自称是韦十一娘的弟子,引着程德瑜行了半里,果然遇见店中那位妇人。她说:“公如此大惊,不早来相接,甚是有罪!公货物已取还,仆马也在,不必忧疑。”

  接着,韦十一娘又邀请程德瑜去到一处极高山冈上的住所,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来历。原来韦十一娘家贫,自己嫁给一个姓郑的无行浪子,郑子远行弃妻家中,他的兄弟想要调戏十一娘,被十一娘用剑刺伤。十一娘觉得无法在夫家住下去,便投奔一位姓赵的道姑,像聂隐娘般习得一身剑术。

  作者还借程韦二人之口,对《剑侠传》的人物细论了一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当作故事外的消遣。

  相对荆十三娘,韦十一娘的故事在侠义之外,还探讨了另一种东西——因果。倘若没有在饭店中出人意料的慷慨相助,而是跟着旁边食客起哄,程德瑜恐怕是得不到十一娘的帮助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小小的善举,也许就是将来自己获得帮助、脱却困厄的原因。不论你是否相信因果,只要你坚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至少有许多人会因你而受惠。当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你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大,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

  人世是一张网,一个行动,会带起许多类似的行动。

  种颗善因,陪你走好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