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俊民‖英雄末路与一饭之恩

 颍川派 2021-09-13

蝈蝈是田间常见的鸣虫。是鸣虫就得放声歌唱。但家乡偏偏有这样的传说:某地块里的蝈蝈是哑巴。

很早以前王莽撵刘秀,刘秀躲在那里,或许是嫌吵得慌,或许是怕引来追兵,要蝈蝈闭嘴。

蝈蝈很听话。 

小时候缺乏追根究底的精神,未能实地验证那些虫子的沉默指数。若如故事所言,说不定能发现一个新物种。但依故事逻辑,虫子们应该还有言语功能,只不过被禁言了。一旦蹦出那一亩三分地儿,忘记沉默是金的古训,还是普通的蝈蝈。 

刘秀本是没落的贵族,时逢动荡,在历史罅隙中进退腾挪,积累起当皇帝的资本,成为励志楷模。人们感兴趣的不是他成功后的荣耀,而在逃亡时的左支右绌。

至少在那一刻,英雄与我们基本还是平等的。他失去了一切,惟一的法宝就是面向未来的承诺。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多是超自然奇迹,不是老鸹帮退敌,就是马齿苋能遮身。对于帮过忙的朋友,刘秀大都有所报答,给老鸹个项圈,允许马齿苋晒不死什么的。

只可惜了我老家的蝈蝈,没帮上什么忙或者不够积极,只能成为主角金口玉言的旁证。

刘秀

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离不开与人的互动。刘秀在传说中的逃亡,也有和人发生关联的,比如他的老婆阴丽华。 

话说刘秀被撵累了,饿晕了。斑秃患者阴丽华用麦仁粥和芝麻叶救了急。刘秀施展起承诺大法,要娶这个丑姑娘做老婆。 

承诺后来兑现,娶亲队伍到了村口。阴姑娘的嫂子不相信小姑子撞大运,说,要是你当皇后,上轿时我来垫脚。 

必要时得来点儿魔法。圣旨宣读完毕,阴丽华容颜蝶变,升级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阴姑娘往地上吐口能变珍珠的唾沫,想赖账的嫂子为之折腰。

姑嫂较量,逆袭的丑小鸭完胜。

伍子胥

同样是英雄逃亡,平民纾难的故事,有的就不如这则读来亲切。比如硬线条的伍子胥。 

楚王抓了伍奢,又要求他两个儿子归案,否则亮剑。

老大回去了,身为老二的伍子胥怎么办?

不回去,父兄难以保命;回去了,可能被斩草除根。

伍子胥在纠结中选择了前者。他只有向前向前,把楚王做了,来证明父兄之死重如泰山。 

作为复仇故事的主角,伍子胥不容易。无路可走,在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发;又无路可走,在江边遇到一名渔父。 

渔父渡伍子胥过江后,想好人做到底:“你在树下等着,我给你拿点吃的。”

伍子胥怕他报警,藏身苇荡。

渔父归来找不到人,高呼:“芦中人,芦中人,你还有路可走吗?”

伍子胥现身后,渔父问:“我好心帮你,你为何猜疑?”

子胥说:“性命本属于上天,现在属于您。” 

老人谢绝百金之剑的酬谢,嘱他快快上路。

伍子胥还是多心了:“把剩饭遮掩好,别让人看到。”

等他回头张望时,渔父弄翻了小船,自沉于江。 

先秦故事,多有舍生取义的壮举。但渔父之死,似因伍子胥辱没了他的自尊。而伍子胥呢,也没有和陌生人交心的本钱。

取舍间的两难,为这段传奇涂抹上壮丽的色彩。 

有时不免想,这样两人间的情景,如非后人臆造,只能由当事人亲传。

伍子胥最终完成了他的功业。不知名的渔父,也在这个故事中留下难解的谜题,拷问着人性底线。

漂母

类似的情景,还有一幕。发生在韩信与漂母之间。 

韩信出道前,是个不得志的愤青,一日三餐经常没着落。好在有一张厚脸皮,受得了胯下之辱,吃得下嗟来之食。

他曾在朋友那里长期蹭饭,朋友老婆为了减负,打乱就餐时间。韩信串门的时候,等啊等啊,才明白人家已经吃过饭了。 

韩信不会种地,到护城河边钓鱼,技术不过关,还是难免挨饿的命。

一位漂洗衣服的老妈妈天天带点饭给他。

韩信激动之余,像刘秀一样释放诺言:我将来不会亏待你的。

没想到老妈妈冷冷地说:你一个大男人,居然养活不了自己。我是可怜你,不求回报。  

一语惊醒梦中人。韩信就此长了志气,很快有了自己的事业,脱贫致富。

他隆重报答了曾给自己物质和精神双重营养的老妈妈,但还是未能达到对方的境界:做好事,不求回报。

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但动辄开口谈条件,惹得领导很不愉快。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终于以谋反的角色挂掉了。 

后人感慨道:韩信悲剧的症结,是他太在意回报率了。

毕竟人生不是做生意。


扫码可加入颍川派交流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