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体质学探微---张驰 王军

 章木匠 2013-02-07

一.经方体质学定义及学术意义

 经方体质学是一门以经方学术为主体的临床体质学。其应用多根据病人体质(体型,外貌特征等)的不同,判断其所适用经方类别和治疗思路,以此把握病因病机,提高临床疗效。

深入挖掘经方体质学的学术体系与其临证运用,对于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疾病谱的把握、病因病机的深层解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对于临床工作者误诊误治率的减少、疗效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经方体质学研究举隅

 现代中医学术界对体质学研究卓有见地者甚多,在经方领域深得妙趣者同样为数不少。限于篇幅,在此仅借用其中较有特点的黄煌和田合禄观点略为枚举,以作了解。

(一)黄煌经方体质学研究特点

黄煌是当代最杰出的经方家之一,学术根底深厚,并多年从事经方教研和临床,尤为鲜明的特点是,其学术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汉方学派观点影响。黄煌先生将其融会贯通,在体质学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最主要的思想在于其“药人”和“方人”理论。

1.药人

药人”的概念,是指适合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这种体质,服用这种药及其类方,往往起效快,而且相对安全。

如“桂枝体质”类病人的主要特征“体质柔弱、体型消瘦为多,肤白而缺乏红光,湿润而憔悴,腹部平,腹肌较硬而缺乏底力”,具有此类特征的患者,在临床上常见“惊恐、动悸、失眠、多梦、易于出汗”。并且在临床中较为“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如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1]

2.方人

“方人”的概念,则是对某方有效而且适合用长期服用某方的体质类型。

如根据病人特点多“虚胖体型,其人多肌肉松软,触之如盛水之皮囊;皮肤多黄,上半身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人。”,多为“防己黄芪汤体质”。[2]

(二)田合禄经方体质学运用特定

田合禄是国内周易、中医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其融汇古今学说,自成一家之言。在学术上对于五运六气、《伤寒论》及古典天文学研究纵横贯穿,有独到见解。

在临床体质划分上,田和禄将患病人群以五运六气的观点和普遍规律划分。《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根源则在于太阳寒水与太阴湿土互为司天在泉、阳明燥金与少阴君火互为司天在泉、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互为司天在泉。因此“寒”、“湿”二气易相合为病;“燥”、“热”二气易相合为病;“风”、“火”二气易相合为病。于是田合禄将患病人群体质分为寒湿”“燥热”“风火三大类。[3]

寒湿体质,多以麻黄加术汤加减;燥热体质,临证多用乌梅丸;风火体质多以风引汤化裁。此三种常见体质划分,捕捉到了运气变化和疾病谱的要点,故能执简驭繁。

 经方体质学内在机理

 经方具备完整的时空应用体系。诸多法门,不离时、空运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以外形运用入手,立足于空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五运六气等则是从地球运转、万物之生化次序入手,立足于时间。体质学正是立足于空间,以观察和解决问题。

人在母胎中秉受父母遗传影响,已初步具备自身特征的大体格局构架。自后天出生以来,经过长期的内在精、气、神消长变化作用,从而感召外在天、地、人反作用于个体,个体对外形成应激反馈。因此产生了个体相对稳定的生理、病理格局——即经方学所说的体质。

内在精、气、神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的七情变化。众所周知,中医所谈讨的“人”并非尸体,而是有七情六欲,有社会活动的人。七情变化古人概括为“神”,而“神”又直接影响到“气”与“精”。比如同样一个人吃饭,其神顺达,则气顺;如神意不遂,则气逆。如此不但气机变化迥然不同,对于先、后天精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内感则外必应,古人谓之感召。外在的天、地、人对其又产生了反作用,古人对此历来有诸多论述,如《外经微言》中提到“颠倒之术”[4]即是。同样外在六气作用,对不同人产生的结果并不相同,正是因其内在有别故也。久而久之所形成之惯性,则决定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趋向,这便是中医所描绘的体质学。《大学》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5]中医体质学,正是贯穿于诊疗终始的一门学问,对绝大多数诊疗手段都存在指导意义,对于经方应用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全面了解了人体内外作用与反作用基础上,能由此反观。外可验乎于天、地、人之作用,内可照乎精、气、神之运用,则真正古传医道之望诊初阶可成矣。

 四.经方体质学五行人模式划分

 现代科学所有学说的建立,都是首先要假设一些条件是成立的,如爱因斯坦相对论首先假设最大的运动速度是光速。而我们的祖先却深知世间万物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当中,古人才流传下来“刻舟求剑”的典故,以告诫后人知常达变,因此古人做学问是几乎没有这些“必要条件”的。《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6]更是古人对于科学和生命的猛烈反思。

因此古人在探讨体质学时,并非着眼于一人一方,而是在寻求一种坐标系。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以五行的概念来确立坐标系:人分五行,五行中有各具五行。其运用不拘一经一方,以人体为立足,病机为眼目,故能变化无穷。

(一)木形人生理病形及用方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木形之人……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7]

木形人的特征类似黄煌教授学术体系中所述的柴胡体质,面色多黄而略暗,身材较瘦,此体质得春气之偏。春三月主发陈,即推陈致新。此种体质人近乎木性,故性格多倔强,《经》谓之“多忧”,临床中此类患者经常可见其愁容满面。木冲难平,上困颈项,多患项强,此类患者颈椎病为高发。推陈致新,则仓廪空虚而不安,仓廪者脾胃,故木形人胃肠道多有疾患,临床最常见慢性结肠炎,以木克土故也。仓廪空虚,肌肉化生无源,岂有不瘦之理。

历代医家治木形人患病多以柴胡为主剂,非云柴胡主木,乃因其同春发陈,能救木之无制将倾也。肝木无制,则必祸乱余脏,便成病形种种。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见木形患者,多以柴胡剂为主,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桂干姜汤等,或可不用柴胡,凭脉辩证而以他药助其顺达肝木,则病易愈。

(二)火形人生理病形及用方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谓“火形之人,……其为人赤色广(■月引),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7]

火性炎上,故火形人生理趋于上炎,面多赤色,头顶尖。火能明照,故火形人多能明达事理,然而因其炎上,故多性急。夏三月曰蕃秀,火形人如夏月之繁盛,生理机能旺盛,却有化腐之虞。故火形人易患心脏病,疔疮脓肿,高血压等升而不降之疾患。

火形人用方,宜中和其上炎之势。《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有:“朱鸟者,表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8]即是和合气化火性。代表方如黄连阿胶汤、三黄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等。

(三)土形人生理病形及用方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土形于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7]

土形人性能安于中,故肌肉丰厚,形体偏旁而圆。然安而不化则易滞于中焦,痰湿壅盛,多生胃病。《本经疏证》言白芍能“破阴结布阳和”,[9]善畅腑中之滞,桂枝加芍药汤为其正治。如滞而甚者,则本方更加大黄以“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曰桂枝加黄汤。其他如理中汤、半夏厚朴汤等皆可通畅土滞而为用。

(四)金形人生理病形及用方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言:“金形之人,……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7]

金形人素秉秋气,故其色白而多棱角,善判别决断。秋季阴渐长而阳渐消,故多生机被抑而肃杀有余。金形人多阳气不温,营血不足,女患者因此多月经血少,发肤不润。金形人男女俱易患肺脏诸病。

故金形人体质,宜以升阳和血为要。其用方以桂枝汤、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汤等剂为主。

(五)水形人生理病形及用方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水形之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7]

水形人感于冬气,阳气闭藏不得健运,故其面色多黯而黑。所谓面不平,是阴盛阳弱,阳不化阴,故下巴突起,也就是所说的“地包天”脸型。此类人水势偏盛,尤易感寒,因此多患腰肾疾患,如肾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皆由阳不化阴故也。

寒水为患,则当治以玄武。玄武者主北方,后因避宋真宗讳而改真武。故水形人多以温阳利水为正治,以真武汤为主剂。兼诸温阳利水之法为宜。

 

经方体质学五行人模式临证实例

 末学在运用经方体质学五行人模式临证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个人体会,现略叙述于此,以供诸位老师同好参考。

(一)五形互含,主次分明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7]古人就有了这样的慨叹:在临证中,单一的五形人容易辨认,但是此种人并非常见。恰恰五行特征交错叠加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某患者既具有木形人特征,又有金形人特征,甚至同时又有部分火形人特征,所以古人说“众之所以相欺者”,正是因其交错叠加所致。医生如果没有长期的临证基础和经验,是容易被误导的。这就要求中医师在学习、临证、生活中反复观察思考,悉心揣摩,彻悟其中道理,用五行而不执于五行,由熟而明,明而达变,由变而忘,忘而神灵。望诊断病并非目的,更应达到能知患者病之来去,触类旁通者为善。

临证中常常遇到的五形互含人,如木金形,木水形,火土形等,都各有其发病及证治特点。前文说过,人之五形格局来源于由内而外的偏执,所以临证中应本着一个原则:擒贼擒王。必断其偏性中之最者为着眼点,其余知而勿用,或稍加兼顾则可。否则多管齐下,极易顾此失彼,甚不可取。如某患木金水兼具,木形为主,金形次之,水形略有那么一点,就应以木形人格局为主着眼,稍微兼顾金形,水形可忽略,或因证因时为之。

(二)明辨阴阳,以详病机

无论是单一的五形格局,或是交错叠加的格局,在认准其属性同时,尤当明辨阴阳。五形人各自尚有各自之阴阳转归,如木形人有阴木、阳木之分,所易患病症及治法,则又有微妙变化。如阳木之人,阳盛有余,则当疏达木用兼顾滋阴和阳,如大柴胡辈为主;阴木形人,则益火源而消阴翳,如柴桂干姜汤为主。如此伤寒诸方,各有所归,临证所向,胸有定见。阴阳不能辨别,则虽明分五形,却不能知病之来去顺逆,无益也。

(三)运气脉法,融会贯通

体质明辨的目的,在于明通体质而为己用。之前所述为经方五形体质的理法及定位,而其与相关学科的交融贯穿,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末学在临证中常用五运六气先查看患者出生年月之五行盛衰,以知病人先天所秉。此时则病人体质之所以生成,必有所体现,或与运气相合,或与之相背。次则可察当下运气,与病人体质之生克制化,则其人之喜恶、病之逆从,自可推敲而知其大略。

临证之关键,则在诊脉察机,其运用之理法,王叔和《脉经》已自悉备。能贯穿运气盛衰,脉法机势,乃为体质学之全体大用。

 

参考文献

[1]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黄煌经方的魅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田合禄.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伤寒真原[M].太原:陕西科技出版社,2006

 [4]张岫峰,冯明清,刘淑华.黄帝外经浅释[M] .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5]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梁归智.金刚经坛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7] 田代华.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梁)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9](清)邹澍《本经疏证》[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