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家手是杨少侯先生的入室弟子张虎臣传承并在通州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由于过去太极拳教学习惯于口口相传,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后来,现代人用文字表述时写成了“杨式太极家手”。 “家手”,从字面上看给人一种神秘感,令人不由自主的会产生“秘传、不外传”的感觉。 张虎臣先生传授了三趟拳架。第一趟拳架是杨式太极拳108式,是从杨澄甫先生处习得,108式 是太极拳养生架、基础架,门内称太极正路。第二趟拳架是杨式太极家手,家手是太极拳功力架,门内称太极家手。第三趟拳架是杨式太极小式,为太极拳技击架,门内称太极小式。家手和小式是从杨少侯先生处习得。从这三趟拳架的关系可以看出,从基础架到功力架再到技击架,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太极家手是在学好108式的基础上,揽雀尾的掤手加上“三环套月”,提手上势加上“左顾右盼”,倒撵猴加上“採挒肘靠”变手,左右分脚加上“挂树”,等等以此类推。初学家手,不是一下把所有内容全部加上,而是一点一点增加,一式练熟再加一式,直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所以家手叫加手更为准确,也更好理解。 杨式太极家手并不神秘,练习家手要求动作缓慢,以腰带动,以意领先,配以内气的运行,脚不动手不动,心不动身不动,内不动外不动。家手的特点是“小巧浑圆,灵活多变”。两手常以抱球运转,使拳式之间的连接更加圆活。练家手重点要体现腰为主宰,以腰带动四肢,处处走圆。在重心虚实上的移动更加充分。学练过 程中不能只学套路,更重要的是要学精髓,学风格特点,按传承规范动作,把拳理融合周身。常年坚持习练家手,可使行拳绵柔,动作圆活,劲道深沉厚重,气势磅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提高,寻求明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