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治调研“虚浮症”

 指间飞歌 2013-02-07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群众的必然途径,也是展示其工作作风的重要窗口。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之首,明确提出改进调查研究,足见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部门的领导干部却染上了调研“虚浮症”,调研过程作风飘浮,调研形式变调走样,在基层和群众心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虚拟式调研。不深入实地,不走进现场,依靠电脑和互联网络,坐在办公室里关起门来搞网上虚拟调研。通过预设主题、浏览网讯、查阅论文、收集信息、下载资料等程序,东拼西凑、嫁接组合,再加上主观判断、合理想象,便可炮制调研报告。虽省时省心,内容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作秀式调研。变调查为视察,变深入群众虚心请教为官气十足指示强调,把调研演成了个人秀,搞成了做给上级看的花架子。每到一地,端起官架,打起官腔,层层陪同,前呼后拥,排场很大,但调查研究的“魂”却变了形、走了样、跑了调。“蜻蜓式”调研。调研只是走过场,“身入”而未“心到”。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会议室里谈谈,文件简报翻翻,脚不沾泥,身不染尘,给人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之感。这类调研,不进群众家的门,不喝群众家的水,不坐群众家的木板凳,不深入田间地头,当然也就听不到群众的掏心话。“盆景式”调研。调研之前打招呼,发通知,给下面充裕的准备时间。调研时只走“规定路线”,没有“自选动作”,大事小事“悉听尊便”,走到、看到的都是事先精心准备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也是提前“彩排”的好听话,如同观样板、赏盆景。只看“盆景式”典型有可能被一叶障目,把假象当作真相,把个例视为普遍,长此以往,领导干部双脚就会“踩空”,头脑就会“发空”,问题就容易“抓空”。

报喜式调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就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不了解基层实情,也并非看不到基层工作存在的失误和问题,却在调研中甘当老好人,要么对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只报喜不报忧;要么对问题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好那好什么都好。一团和气的氛围中,不挑刺、不揭短的默契里,调查研究变成了上下级和干部之间相互吹捧、皆大欢喜的“报喜会”。

游玩式调研。把到基层调研看作外出透风的惬意旅程,当作游山玩水的个人福利。来到地方,深入群众抛脑后,走访座谈丢一边,忙着吃吃喝喝,观风赏景,拍照留念,顺便还大包小包捎带走当地的土特产。如此调研,结果与预期错位便不可避免。

脱节式调研。调研=调查+研究,本是“查”与“研”的结合体。但一些领导干部却将调查与研究割裂开来,或只调查不研究,回来写个报告就脱手了事;或只总结不推广,调研时动静不小,回来后鸦雀无声。“查”与“研”脱节,造成调查多、研究少,事例多、分析少,报告多、运用少,最终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上述种种现象,背离调研初衷,损害干部形象,严重的,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道无形之墙,甚至对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自己做起,切实改进调查研究,在“深”字上下功夫,一竿子插到底,下到最基层,身临第一线,多到困难集中、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掌握一手资料,摸准一线情况;在“实”字上下功夫,深入实地,联系实际,调查面对面、工作实打实,听实话、察实情、务实功、想实招、求实效;在“沉”字上下功夫,沉得下心,沉得住气,沉得下去,在深入细致的调研中获取原汁原味的基层信息;在“真”字上下功夫,真心拜人民为师,真诚与群众交心,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急于民;在“简”字上下功夫,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减少陪同,尽量做到一切从简。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回归到总结经验,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来意义,我们才能通过调研这个纽带,进一步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与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