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善于创新的学习方法,是指导学习方法的目的。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往往碰到这样的矛盾: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但并不是不对。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语文的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而学生的答案完全是合理的,怎么办?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21世纪的人才。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一个答案,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各抒己见呢? |
|
来自: 真情人生· > 《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