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通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界限

 费厄泼赖 2013-02-08


(2013-01-13 09:04:48)作者:徐世奎

九年级下册第一课便是周国平先生的《家》。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这篇哲理散文着实有些难度。不过,如果总是阅读浅显的记叙文或者叙事散文,学生的阅读积淀终究是浅薄的。

那么,如果来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呢?那自然应该从周国平散文创作的特点入手。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王小波以他作品中对自由的追求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而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王小波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可惜我仅仅读过他的《我的阴阳两界》,谈不上过多的了解。而周国平的散文我读过的倒很多,如《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人与永恒》,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他的文笔十分细腻,又带有一定哲学的思考。读他的文字,可以从中收获无穷的人生智慧和超然的处世哲学。

这篇散文是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他把家比作“一只船”、“温暖的港湾”和“永远的岸”,表达了对家的热爱的眷恋之情。如果仅仅是“家”“船”“港湾”和“岸”这些概念,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然而把这些概念联系起来,加以哲学的思考,则学生就有些难度。既然周国平的散文以细腻见长,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让细腻具体些,再具体些,把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打通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界限。在此基础上体味感悟,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在教学第一小节“家是一只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把家比作一只船?2、在作者的笔下,家是一只怎样的船?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答,学生会找到文章中的原句:“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往往会选取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如“熟悉、”“牢固”、“美丽”、“温馨”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把这一哲学思考具体化。如“你自己的家是一只怎样的船?谁是这只船的船长?”这样学生就会对“家是一只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一句的理解,学生就可以侃侃而谈了。

在教学第二小节“家是温暖的港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文章中有一句“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请结合你的家庭,寻找一下这些“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的所谓的不屑的噪音”。2、请你描述一下听到这些噪音时的内心的感受。

学生们往往会谈到爸爸妈妈的唠叨,甚至他们严厉的呵斥。而内心的感受则又会集中在美好的回忆上。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在教学第三小节“家是永远的岸”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文章中有一句“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现在我们正在离家很远的县城学校上学,要两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在什么情况下最想家?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想在父母跟前撒撒娇,这一问题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思乡的诗词。经过这样的铺垫,学生就容易理解“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这句话的含义。

这种解读,既让学生理解了散文内容,又容易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一举两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