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和腊月的来历

 eug 2013-02-10

“正月裏來正月正”“正月裏來是新春”……。為什麼把農曆一月稱為“正月”,這個“正(zhēng)”表示什麼意思呢?在我國上古時期,每年以哪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盡相同。據說,夏朝把一月作為每年第一個月,而商朝、周朝、秦朝卻分別把十二月、十一月、十月作為每年的第一個月。這些朝代每更改月份次序,都把更改後的第一個月稱作“正月”。所謂“正”就是改正的意思。據此可推知:“正月”的“正”應讀為“zhèng”。

周朝時,國家大事都安排在每年開頭的正月處理,所以“正月”又名“政月”。秦始皇(嬴政)正月出生,取名為“政”。他覺得“正月”的“正(zhèng)”和自己名字同音犯忌,就下令把“正月”的zhèng改讀為zhēng。後來,正月也稱“新正zhēng”,正月初一稱為“正zhēng旦”。這種讀法一直沿用至今。

為什麼把農曆十二月稱之為“臘月”呢?漢朝應劭《風俗通義》載:“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又載:“陰曆十二月也,以是月臘祭百神,故謂之臘月。”意思是:陰曆十二月,在這農閒的歲末,打獵獲取禽獸,以祭祀祖宗和神靈,辭舊迎新,所以稱為“臘月”。

古人非常重視祭祀,認為祭祀乃是“國之大事”。把歲終祀祖先、祭眾神的祭奠儀式稱為“臘”。商朝時,每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規模浩大,禮儀隆重。後將冬祀稱為“臘祭”,就是在臘月合祭眾神。

古時年終十二月屬於“祭祀之月”,這個月份以祭祀為中心內容。究其形成原因:一、年歲交替,須祭祖祀神;二、天寒農閒,勞力充裕;三、野獸冬眠,狩獵良機。

古代曆法,把陰曆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舉行冬祭這天稱為“臘日”。最初“臘日”並不固定,可靈活掌握。到了漢朝,規定冬至後第三個戍日為“臘日”,祭祀諸神。在舊時,臘月也是食品加工的上好時機。醃制後風乾或熏幹的動物類食品,一律稱為“臘味”,如臘魚、臘肉、臘雞、臘鴨、臘腸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