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中长期策略——提振绩效

 yagi1 2013-02-12

要提升员工绩效,必须同时关照员工工作动机、工作能力与组织环境,以创造综效。不过,在实际推行上,可划分为短中长期:短期可先改善组织环境;中期设法强化员工工作动机;长期则应将重点放在培育和发展员工的能力上。

「员工绩效模型」(绩效=动机×能力×情境),说明员工绩效主要受三股力量的影响:员工工作动机、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环境的特征和契合度。以下我用「概念图」(参见【附图】)来表达动机、能力和情境三者的关联性,并进一步说明彼此之间的关系。

能力、动机、环境并重,创造综效

动机是影响员工行为与绩效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在工作动机理论中,「需求理论」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所谓「需求」,指的是一个人体验到不足、匮乏的状态;而为了降低这种不安全感,就会想办法去满足需求。

例如,一个人感受到他的薪资与职位太低时,他可能有以下3种解决方案,来降低他的不安全感:

1.直接向公司要求加薪与晋升;

2.努力工作以换得加薪与晋升;

3.跳槽来提高薪资与职位。

最后,他可能选择努力工作的方案,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而更卖力工作的结果,则很可能会实现他加薪与晋升的渴望,因为他的绩效提升了。

影响员工行为与绩效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能力。体能、智商、知识、技术、特质(如人格)、经验、教育程度等内涵的统称,是个人差异的主要特征。个人差异的研究可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的学说,指出物种内的些许差别都有其重大意义。

例如,某种雀鸟与另一种雀鸟虽然看起来极为相似,但是某些极其些微的特征差异,将使不同的雀鸟得以适应特定的环境。当达尔文把两种已经习惯在特定环境生存的雀鸟互换环境后(让长弯嘴的雀鸟去吃地上食物,而让短胖嘴的雀鸟去吃花蜜),两种鸟很快都死亡,可见,身体的特征代表生物个体的能力,而能力上的差异,对于生物生存(绩效)的影响至巨。

以上述渴望加薪与晋升的员工为例,如果他的工作动机强烈,辅以良好体能、智商、知识、技术、特质、经验、教育程度等能力,由于努力工作加上用对方法,他的绩效将会更优异,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也将更高。

相反地,如果他缺乏达成任务所需的能力、空有热情,即使对达成工作任务没有减分,也很难有加分效果。研究发现,能力可以强化动机对绩效的正向作用;换句话说,能力可以让动机变得更重要。

第三个因素是情境。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这里所称的「情境」(situation)要素,有时被称为环境(environment)或机会(opportunity),主要都是代表个人以外的外在环境因素,其中又有「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之分,而组织内部环境又分实体环境(例如,照明、湿度、温度、安全、卫生等)与社会环境(例如,主管、同事支持等)。

这样的区分始于美国在1920~1930年代进行的「霍桑实验研究」(Hawthorne studies),原来的研究构想是想了解组织的实体环境,例如工厂的照明强度会对生产效率产生什么影响?结果却发现,员工因为受到了额外的关注,所以无论照明强度如何调整,他们都会更卖力工作,使生产力提升。霍桑实验研究所揭开的这个非预期的研究发现,让大家开始把目光从实体环境的影响性,移转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性。

社会环境对个人绩效影响的理论,又区分成「环境特征论」与「环境契合论」两大类。「环境特征论」的主要论点是,组织若具备一些社会支持的环境,将影响员工的行为与绩效表现,例如开放文化、友善气候、关怀领导、团队组织、主管支持、同事支持等。

而「环境契合论」的主要论点则是,个人的特征与组织、工作和主管的特征,愈能兼容或一致,员工将愈能适应组织,组织承诺、留职意愿和工作绩效也都将更高。至于这些契合型态则包括,个人与组织的契合、个人与工作的契合以及个人与主管的契合等。环境特征论强调环境的绝对性,环境契合论则强调个人与环境的相对性与匹配性。

再以上述渴望加薪与晋升的员工为例,身处在充满支持与关怀氛围的组织中,或者部属与主管的人格特质、信仰、目标、价值观高度兼容时,他的工作动机与工作能力将可以被强化。简言之,在动机、能力与环境产生正向的交互作用下,员工实现愿望的机会将大为提高。

相反地,负面的社会环境将大幅削弱员工的潜能。处在一个缺乏社会支持或不契合的环境中,不但工作热情可能会被浇熄,高超能力也可能会被缩限,即使个人条件再突出,也很难有理想的工作表现。

分阶段提升绩效,改善环境是第一步

理想上,主管应同时关注员工工作动机、工作能力与组织环境,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如此对员工绩效的提升才能产生综效。然而,由于在现实上我们很难同时关照三者,因此在策略上,我们可以分阶段来进行。相对而言,员工的能力较为固定,所以当员工能力一时之间较难提升时,主管便应着重在改善员工动机及组织环境。

不过,即使是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有时候也不易进行,因为每个员工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这时候,主管就只剩环境改善一途,由于员工动机与能力的提升操之在人,但是组织环境的改善则操之在我,所以主管应策略性地从情境因素着手。

整体而言,主管想要有效提升员工的绩效,建立支持性的组织环境,以及找到跟组织、工作和主管高度兼容的员工,是短期的策略重点工作;激发员工士气与工作热情,是中期策略重点工作;至于长期的策略重点工作,则应致力于培育与发展员工的能力,使其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总而言之,期待种子发芽并长成一个大树,给与一个健康与适合成长的环境是关键的第一步。

文/林文政 台湾中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