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KR激励:从外部动机转向内部驱动

 昵称60766069 2018-11-16

“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这是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的一个主要的思路。在实践的过程中,设计考核和优化绩效管理,最关注的就是要考核什么和考核结果如何应用。这个思路,其实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外部动机(也即结果差的惩罚和结果好的奖励),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丹尼尔·平克以40年来有关人类激励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以“胡萝卜加大棒”的外部激励措施,已经不是最好的方法。在《驱动力》这本书中,指出:“胡萝卜加大棒”让我们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少,不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多:本来是要提高积极性却降低了积极性;本来是要激发创造力却抑制了创造力;本来是要让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却让好人好事越来越少;上瘾者想要快速解决问题,置最终损害于不顾;撒谎者想要快速出奇制胜,置长远结果于不顾。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虽然没有报酬的任务,却吸引一些人乐此不疲的加入;那些开着保时捷上班的人,也兴致勃勃的干着仅有很少钱的“看起来”比较辛苦的工作。

90后员工已逐渐成为组织人才的主体。90后员工生活环境优越,物质生活丰富,其生理和安全需求已从家庭中获取,他们更追求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精神需求。精神是否愉悦,是他们工作生活追求的目标和选择的重要标准。作为人才的需求方-企业,要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点,重视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和内部动机需要。OKR所倡导和遵循的激励机制,就是关注如何充分应用和发挥员工的内部动机和内驱力的。

OKR激励:从外部动机转向内部驱动

自我决定理论是人本主义中的一个重要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满足三种基本需求(自主需求、关系需求和能力需求)才能充分发挥最佳功能。

自主需求,人们都希望能自己主宰自己。“我做什么,我决定”自由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而“自主”是自由的最基本部分。OKR管理,本质是一种自我管理,是重回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本源。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本质上是: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员工“自由的个人”与“集体的共同福祉”有效结合起来。过去,我们在运用目标管理,更强化的是“上级目标的要求”。在制定的时候,员工的目标更多的来自于上级的要求,从上至下为主要方式。但是,在OKR管理中,需要的是充分引导和发挥员工的自我主动性。Google的OKR,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各占60与40。我们在OKR目标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充分满足员工“自主需求”:

1.管理者要保证的是员工的目标(即O)能承接上级的OKR,而不是各个KR都给予指示。在KR的制定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管理者更多的是给予教练,通过提问,比如:“KR是否能支撑O的实现”,“KR的结果是否可以更挑战”等。目的是让启发员工有更多思考,引导员工更挑战。

2.管理者要能允许员工能自主提出OKR,即使这个OKR没有直接承接上级的OKR。就像一些公司提出的“20%工作时间”方式,鼓励员工创新。管理者在这之中,需要做的是,这个OKR是否能对公司整体或未来做贡献。

3.在刚开始导入OKR的时候,管理者要积极的引导员工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过去,可能员工更主要的方式是依赖上级的指导和控制,现在这种转变需要管理者去引导。管理者可以通过“要求”的方式,让员工必须自己设定一个比如“工作改善”或“能力提升”的OKR,让团队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氛围。

自我设定的目标,让员工感受到工作中的“自我”,更能激励员工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自我设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去。

OKR激励:从外部动机转向内部驱动

关系需求,人们都希望在群体中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天然要求。我们努力的工作,不仅仅是解决自我生存需求,还有实现在群体中实现“身份的认可”。这种认可,会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去追逐“认可”的东西。OKR管理,要求“公开透明”。公开透明,让员工将自己工作和贡献“晒”出来,这种“晒”可以让做的有价值、有挑战的东西能在组织中展现出来,同时也因为担心“做的不够好”而促使自己更加努力,目的就是在外界中展现那个“更好的自己”,就如我们穿漂亮的或个性的衣服。我们在OKR管理中,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以帮助更好满足员工“关系需求”:

1.管理者要及时认可。管理者要对那些设定挑战性目标的员工、对那些在OKR中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员工,给予及时的认可。认可,可以让员工在未来更强化这些行为。

2.要鼓励同事进行认可。我们在推进OKR管理中,可以引入“全员认可”体系。我们可以使用“点赞”、“评论”等互联网新型的表达方式,让同事积极参与认可过程中,形成“全员认可”氛围,建立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

能力需求,人们希望能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升。这是对人“身份价值”的认可,体现人的“被需要性”。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关注两个问题:自己的工作能否对公司有价值?自己能否不断提升?在员工设定目标时,不在局限于日常的工作职责,而聚焦于自己的目标与组织当前工作重心有关联;同时,也要求员工积极挑战,这种挑战也促使员工在这种新的挑战实现过程中能不断提升能力,而不是“原地踏步”产生惰性。我们在OKR管理过程中,要关注:

1.要询问员工,“你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联性”。这种沟通,不仅能让员工目标与组织关联起来,同时也能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自身价值的重视。

2.要鼓励员工设立“挑战目标”,这种目标可以时工作中的改善、创新或突破,让员工不断的在工作中“折腾自己”,让其不断有新的工作/任务要求。

OKR管理,从激励机制设计上,是从外部激励转向内部驱动。只有在管理中,有效的发挥内部驱动效应,才能有效实现OKR管理的效果。我们不能一边用OKR评分直接关联绩效奖金,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